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1.“千”的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例:()个10是100;()个100是1000。m.jAb88.cOM

1000里面有()个100,()个10,()个1。.

比299大1的数是()。

2.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808读作:(),它由()和()组成。

3.“万”的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4.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例:在2371中,2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1在()位上,表示()。

4050读作(),组成()。

6009读作(),组成()。

二千零六写作();五千八百七十六写作()。

一个数千位上是6,十位上分别是8,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6060中的两个0分别表示()、(),两个6分别表示()()。

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它是()位数;一个三位数,最高位是()位。

用1、2、0、6、8中的4个数,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最接近6000的是()。最接近7000的是()。

(9)3、5、8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0、3、5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5.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数位不同,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高位数字越大则数越大。

6.认识近似数,估计。

895接近900,900就是895的近似数。895≈900

806接近800,800就是806的近似数。806≈800

例:798≈2958≈1178≈2042≈

7.会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的口算

五、分米、毫米的认识

1.知道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尺子上的1小格的长度时1毫米,毫米用mm表示。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

2.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计算。

例:3分米=()厘米70米=()分米2米=()分米

90毫米=()厘米4厘米=()毫米5分米=()毫米

例:2分米-9厘米=()厘米24毫米-14毫米=()毫米=()厘米

例: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火车每小时约行驶120()。

小强的身高约为140()。蓝球场长约80()。

10张纸厚1(),100张纸厚1(),1000张纸厚1()。

例:填“<”“>”或“”

40毫米4分米112厘米20分米100毫米1分米8米800厘米

六、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口算,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例:

到站后上车、下车;图书馆借书、还书。

2、隔位退位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是“0”,再向百位借;借到了,往回走,“0”上有点看作“9”。例:1000—258=

3、加法验算,把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再算一次;减法验算,用差+减数,看看是否等于被减数。例328+672=805-208=

4.估算

485-289,因为485≈500,289≈300,500-300=200,所以485-289≈200。

例:208+191≈800-205≈385+491≈614-398≈

5.三位数加减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例:500比436大多少?297比402小多少?

七、角的初步认识

1、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角时,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一条边,哪个在外哪个角就大。

4、所有的直角大小相同,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能与三角尺的直角重合的角是直角,钟面3时、9时是直角。会标直角

6、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二下数学四到八单元知识点整理二下数学四到八单元知识点整理例:左图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7、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有2个锐角和2个钝角,没有直角。

8、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9、放大镜下看角,大小不变。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2.可以用“√”、“”、“”、“正”等符号来记录数据,一个“正”字代表5个。

3.不同标准统计时,总数是一样的。

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统计(一)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第二课时统计(二)

教学内容:
统计(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2、学会制作统计图。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B、4×6=
C、24÷3=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
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
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
2、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二)课本P48~66页。
第一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55×87×99×4
7×36×89×58×8
7×83×69×96×7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
七()六十三二()一十八()七二十八
3、计算下面各题。
24÷615÷3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54~56页例2、3,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
(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
(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
2、教学例3.
(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4)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四、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2)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4
然后用24÷3=8(板书)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四、课堂总结
第七课时练习课(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练习十三6~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3个9是多少?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课堂总结: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1)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
4、做第65页中第5题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五、随堂练习

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3=12或3×4=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
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5×3=15读作:5乘3等于15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
目的目标: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第2课时
目的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教学反思:注重数学说理的训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正确运用。
第3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第4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特别是等号的位置。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教学反思: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第八单元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第八单元北师大版)
第八单元统计
栽蒜苗(一)(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
1、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补充知识点: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知识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和角

1、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从0刻度开始的(0-5是5厘米),以及从中间刻度开始的(1-5是4厘米)。

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认识线段(特点:直的,两个端点,长度一定,),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画线段时要注意最后写上线段的长度。

4、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会正确画角。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5、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用三角板画直角(课本41页图例)。

6、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下面的数前面。

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下面的数前面。

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注意笔算时的书写,横线要用尺子,应用题里面尽量从演草纸或者卷子的算式旁边列竖式计算,如果是口算出得数的,检查的时候也一定要用笔算检验。务必保证要笔算得结果。

3、“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多几、少几已经知道的问题,求未知数时,未知数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4、加减法的估算

方法:四舍五入,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三、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读法(2×3读作2乘3)、写法(相同加数×个数或个数×相同加数都可以),知道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一定要结合图意来看是几个几),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因数×因数=积)。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2、乘法口诀

熟记所有乘法口诀(单句背诵也要熟练,对口诀即可)。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要求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较大,可多做练习。

3、解决问题

(1)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都可以。

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四、观察物体

1、建立观察角度

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沿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3)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先找对称点,两点连成一条线)

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镜面对称

(1)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左右方向相反),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五、统计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区别于正字图,要填写具体数字)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先找到半格位置,用尺子画一条横线,再涂条形。涂得慢的同学可采用画斜线的方法,把长方形条画满就可以。

六、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排列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问题可固定一种去搭配多种,然后再换一种固定,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可以根据条件逆向推理等。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第八单元)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第八单元)”,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神话故事、传说和寓言
一、单元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38个,能够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3)在观察分析字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临写,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
2.阅读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
(4)能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略读,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6)通过写读后的感受,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迁移。
(7)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3.口语交际
(1)围绕本单元主题,召开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会。
(2)讲述时,要按一定顺序把内容讲清楚,能够打动别人;倾听要认真,能够进行补充、提问等,进一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习作
(1)围绕“假如我会变”,写一篇想象作文,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梦想。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不拘形式,自由表达。
(3)把自己的习作跟同学交流,互相评议修改。
(4)指导学生整理、汇编个人习作集。
二、知识点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38个,能够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区别形近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
(3)积累成语,包括数字式、ABAC式、AABB式、反义词形式。(语文园地八“读读记记”)
(4)背诵并适当拓展歇后语。(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
(5)学习联系上下文,从具体语句中体会人物的想法。(《扁鹊治病》课后练习三、《普罗米修斯》课后练习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6)抓住故事情节和重点词句,复述《女娲补天》。(《女娲补天》课后练习二)
(7)摘抄课文中生动的词句。
(8)理解《扁鹊治病》所蕴含的道理。(《扁鹊治病》课后泡泡、课后练习二)
(9)写一写读后的感受。(《普罗米修斯》课后泡泡、《夸父追日》课后泡泡)
(10)阅读并理解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语文园地八“成语故事”)
(11)召开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会。(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
(12)想象作文:假如我会变。(语文园地八“习作”)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苏教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苏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苏教版)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13、《秦兵马俑》

一、多音字:

①乘(shèng)战车千乘乘(chéng)乘车

②和(hé)和谐和(huò)掺和和(hè)附和

③干(gàn)干练干(gān)干涉

④翘(qiào)翘起翘(qiáo)翘首

二、易错字:

吏(lì)军吏矗(chù)立魁梧(wú)鸟瞰(kàn)

擎(qíng)着曝(pù)晒(shài)模拟(nǐ)金碧(bì)辉煌

战靴(xuē)惟妙惟肖(xiào)

三、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举)世无双:全(若)有所思:好像

所向披(靡):顺风倒下跃跃(欲)试:将要

四、比一比,再组词

拱(拱形)供(提供)含(含辛茹苦)颔(颔首)

戈(戈壁)弋(游弋)僵(僵硬)缰(缰绳)

桅(桅杆)跪(跪拜)镂(镂花)楼(楼房)

拟(拟人)似(似的)靡(风靡)摩(摩擦)

吏(军吏)史(历史)弩(弓弩手)努(努力)

博(博学)搏(拼搏)

五、重点词语解释:

微微颔首:轻微点头,表示同意。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六、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发掘(埋没)所向披靡(望风而逃)

近义词:发掘(挖掘)折服(信服)举世闻名(闻名遐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这里是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盔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3、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英勇善战)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神情专注)(张弓搭箭)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4、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如何互相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5、《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题目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描写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6、秦兵马俑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兵马俑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14、《埃及的金字塔》

一、易错字

āi(埃)及fén(坟)墓高楼大shà(厦)

lún(轮)廓yì(屹)立qì(砌)成

二、重点词语解释

埋葬:掩埋尸体。

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摩,接近。

巍然屹立:巍然,高大的样子。高高耸立的意思。

三、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锋利(锐利)宏伟(雄伟)

反义词:锋利(钝拙)倾斜(端正)紧密(疏松)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2、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3、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4、《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文章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5、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介绍的是埃及金字塔,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作比较、列数字。

6、此外,本文在第三段还运用了两个设问句,揭示了建造过程中的两个问题,巧妙地揭示了段意。

7、金字塔举世闻名是因为:一、它的工程浩大;二、它的结构精巧。

8、拓展:世界十大奇迹1、埃及金字塔2、宙斯神像3、罗得斯岛巨像4、巴比伦空中花园5、阿提密斯神殿6、毛索洛斯墓庙7、法洛斯灯塔8、法洛斯灯塔外传:亚历山卓港

9、万里长城10、秦始皇陵兵马俑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易错字

维也纳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装饰华尔兹掺和甚至镂花梁柱

注意字音:纳、瑙是鼻音声母,甚读前鼻音。

字形:卑的第六笔为撇,不能分开。

欧洲生涯博物馆草坪优雅飘溢包厢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街头巷尾星罗棋布金碧辉煌

二、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著名(闻名)容纳(收纳)掺入(加入)

反义词:古典(现代)轻快(沉重)美观(丑陋)

三、重点词语解释

摇篮:指欧洲古典音乐诞生于维也纳。

掺和:指悠扬的乐声与花草的芬芳混和在一起。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大师:在学问或艺术上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星罗棋布:像群星那样罗列,像棋子那样分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罗,罗列;布,分布。

表示有名的成语:

举世闻名鼎鼎有名赫赫有名远近驰名

显赫一时家喻户晓名满天下名闻遐迩

表示数量多的成语:

不计其数数不胜数琳琅满目

成千上万不胜枚举浩如烟海

表示建筑物的成语:

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鳞次栉比金碧辉煌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2、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3、《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

4、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②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③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④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与“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影响。

五、拓展:

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父”

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父”

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号:对称的古都-北京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狮城-新加坡圣城-耶路撒冷水都-威尼斯

花都-巴黎雾都-伦敦立体都市-东京

绿色首都-莫斯科沙漠古都-开罗七丘之城-罗马

音乐之城-维也纳跨洲连洋的城市-巴拿马城

不设围墙的都城-堪培拉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博览会之城-莱比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八单元知识要点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我来读

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透明新月

绿叶眨眼花丛嬉戏穿梭举着静静地

喝汤大伞唱歌一柄热情游入弯弯的

提醒注意“凌、柄”是后鼻音,“穿、眨”是翘舌音,“伞”是平舌音。

·我来写

戏、穿、伞、柄、眨、热、透、着、游

·我知道

夏天到了,“我”真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拓展延伸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你也来做一个小诗人,学着课文写

一写,还可以配上图。

《猴子种果树》

·我来读

猴子浇水施肥哇改种喜鹊桃三樱四

耐心拔掉改种等不急不着急

·我知道

(1)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施肥:给植物上肥料。

(3)猴子最后有没有吃到自己种的果子呢?为什么?

猴子种果树

“梨五杏四”没有耐心

“杏四桃三”没有主见一事无成

“桃三樱二”急于求成

·拓展延伸

1、你除了知道“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这些农谚外,你还知道哪些农谚,请写下来。

《会走路的树》

·我来读

早晨好奇陪伴有趣大概

鹿角送走走路美丽激动

·我知道

驯鹿:哺乳纲,鹿科,雌雄都有角,亦称四不象。

大概:副词,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激动:(感情)因受到刺激而冲动。

1、思考:树怎么会走路呢?会走路的树到底是指什么?

·拓展延伸

1、续讲故事

小鹿让小鸟停在它自己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速奔去。(贴小鸟到小驯鹿角上)小鸟来到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编得最精彩、最完整。(自己编或同桌合作编)

·我来练

1、扩词。

奇()()()

陪()()()

趣()()()

丽()()()

激()()()

《问银河》

·我来读

清澈宽广驾驶南来北往

雄伟宽阔需要宇宙飞船

客轮牛郎相会拦河大坝

·我知道

1、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那你们想想读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之后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作者还有许多问题要问。

3、“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有没有?”

《练习8》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熟记4条成语。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4、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四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第2课时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第3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第4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第5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1.加数+加数=和因数×因数=积

和—加数=加数积÷因数=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除数÷除数=商

被减数—差=减数被除数÷商=除数

减数+差=被减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数余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一把三角尺有三个角,其中一个是直角。

4.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共同点: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棱)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长方体的12条棱不都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也可以分成2组,一组4条棱长度相等,另一组8条棱长度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至少用8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6.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共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

不同点:(边)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也可以说邻边相等。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7.至少用4个小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8.一个平方数的4倍还是一个平方数。

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的和是一个平方数。

9.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10.任何数与10相乘,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1个0。

11.任何数与0相乘,积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等于0的数,商都是0,所以0不能作除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5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