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难忘九一八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难忘九一八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找出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和结果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有何反应?(蒋介石、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
3、西安事变的背景是什么?找出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
(二)合作探究:
1.日本侵略者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2.西安事变最后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并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三)理清线索:
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联合抗日。
(四)巩固训练:
1.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
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
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各派别之间矛盾的加剧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
A.改善两党关系 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 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4、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5、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
6、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摘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请回答:(1)材料中的“此案”指什么事件?
(2)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3)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相关知识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学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结果;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的时间、经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和原因。

3、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引导大家体会歌曲中蕴含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通过提问“使东北人民逃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

请大家自读课本P70-72,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检查自学效果。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的态度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3、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情况怎样?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二)西安事变

1、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2、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三、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1、从张学良、杨虎城身上你体验到哪些可贵的品质?

2、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怎样从这一时期得到体现的?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四、小结:

日本资源匮乏、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疯狂侵略中国

国民党屠杀剿灭→攘外必先安内(破产)

1927年以国共矛盾为主→1931年中日矛盾上升西安事变→合作抗日

共产党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

五、练一练,看谁做的快

选择题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

A、幻想国际干预,避免事态扩大B、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C、借以削弱地方军阀的军事力量D、慑于日本的军事实力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全部沦陷的重要原因是()

A、日本关东军偷袭B、日本兵力多于东北的国民党军队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D、人民不支持国民党军队

4、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国民党将领是()

A、张学良、杨虎城B、冯玉祥

C、何应钦D、张学良、何应钦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A、九一八事变B、瓦窑堡会议召开

C、“八一宣言”发表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六、达标测试:

1.“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借口出兵沈阳。”这段文字描绘的是

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一二八事变D.九一八事变

2.《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歌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7年

3.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应选择下列哪一素材为好?

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东北易帜

4.“兵谏仰西安,真诚促抗联。张杨伸大义,国共绘新天。敌忾同仇切,城巍统战坚。”这首诗赞颂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第一次合作D.国共两党共同执政

5.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评价是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③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④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难忘九一八》说课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

《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从整个近代史来看,这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面对日本入侵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⑴、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⑵、方法与过程: 

A、通过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B、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B、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重点与难点及落实方案

(1)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方案:通过材料提炼信息以及学生复述,回答相关问题,完成相关目标。

(2)西安事变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方案: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影视了解讲述西安事变,然后观看西安事变的影视资料,概括出西安事变的实质。通过事变后社会各界对蒋介石的处理态度,对比出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最后衬托出中共的博大胸襟以及一切从大局考虑的精神大局意识。

4、说教学用具

第二版块:说教法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中学历史学习,形成了初步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且已经培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对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爱国爱民族之情。但是他们依然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尚缺乏理性思考,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本课的教法,概括地说,具体有:

1、问题探究法:通过对“日本为什么制造柳条湖事件”等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动机和行为的思考,通过师生互动促使问题解决并引导反思。这是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教学手段。此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又可培养能力。

2、情景体验法:通过音乐、视频和图片等媒体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而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比如播放网友网上聊天记录、《松花江上》音乐,展示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图片,东北抗日队伍的抗战事迹图片、西安事变视频等等,让学生切身体会勿忘国耻的含义。

3、材料提炼法: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史料分析对历史课而言十分重要,而在此过程学生也容易不自觉地处在直接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本课通过《田中奏折》、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等材料,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材料的能力。4、讲解法:对九一八,西安事变背景的知识,需要教师适当讲解补充。

5、图表图示法:如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与日关东军兵力对比图表,九一八事变形势地图、东三省沦亡图、课文小结简图等来展示课文相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

第三版块:说学法

斐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将有关知识重新提炼、总结,久而久之,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即培养学生认知规律,获得元认知能力。本课学生的学法上,我注重:

1、阅读复述法:指导学生阅读复述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复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材料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引用的史料如《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柳条湖事件过程、西安事变的背景等,对学生进行阅读历史资料方法的指导

3、识图法:教师可通过补充的相关地图,并结合教材中《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图片,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认识历史地图或图片,从历史地图或图片中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4、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等问题,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5、联系实际法:读史明智,历史的教学应为今天的现实服务。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的历史,让学生尽可能深刻地认识到战争非正义性和残酷性,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主旋律的认识。如在课后布“九一八事变’给我们什么启示?”,以让学生更加珍惜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

6、评价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张学良、杨虎城,从而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第四版块: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出发,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根据本课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采取师生一体在上,教材在下的倒三角的互动教学模式,充分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如下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知(2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段网友的聊天记录,联系到现实国人们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引入本课的内容。

(联系实际法,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种亲切感。)

二、环环相扣,讲述新课(33分钟)

(一)、九一八事变(15分钟)

1、出示《田中奏折》、1929~1933年世界以及日本国内情况等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出日本的侵略目标等内容,从而影射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引入柳条湖事件。

(材料提炼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概括能力)

2、出示柳条湖事件形势图,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及课上看书,复述柳条湖事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讨论:“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要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学生阅读复述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出示东北军与关东军兵力对比图表以及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东三省沦陷的真正原因。并导入九一八事件的结果。(图表图示法,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总结能力)

4、出示日军在东北的滔天罪行图片,并配以《松花江上》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情景体验法,图表图示法,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5、由政府的态度到人民的反应,自然过渡到各种抗日武装风气云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展示嫩江大桥之战,杨靖宇、赵一曼等人的图片,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操。(识图法,体会抗日英雄的爱国之情)

(二)西安事变(18分钟)

1、过渡: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西安事变,出示张学良与杨虎城的照片。

2、这部分内容学生从影视作品中多少有点了解,所以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自己的了解讲述西安事变的大概情况,(学生阅读复述法。)

3、学生分组讨论:“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学生合作讨论法,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当时国家面临沦亡的危急、中共的主张、张杨的爱国情怀以及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是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可谓一举多得。)

4.、播放西安事变的相关视频片段。提问:“蒋介石捉起来后该怎么办?”从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这个问题,师补充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突出中共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5、提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中国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72页最后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及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问题探究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目标检测,教学小结(2分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结构,更清楚的认识本课与前后知识的练习,我设计用图示的形式进行小结。然后可以用新编《九一八小调》结束。

(图示法,直观形象,再通过一篇顺口溜,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加深印象,同时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联系现实,读史明智(8分钟)

1、出示七十多年之后的现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图、日本人开业选在九一八图、中国有关九一八的纪念钟纪念碑等图片,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联系实际法,让历史与现实结合,学以致用。引导并告诫学生树立勿忘国耻的爱国情感,并树立民族责任感。)

2、机动题目:教师可引导学生评价张学良、杨虎城。(评价法,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1、作用和地位:《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第14课内容,本课教材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介绍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及中国爱国军民积极抗日的知识,对于本单元《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肉筑长城》两课介绍全民族抗战及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课的主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随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的时刻,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抗日。这一主题主要反映在“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两个子目。

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3、重点与难点在三维目标中的处理: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4)通过讨论中国***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设置,引入新课;

(2)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再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以及结果;

(3)通过讨论西安事变经过以及中国***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知识,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中国***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

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

真正代表。

(2)通过对中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

学生进行热爱***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2.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教师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布置学生阅读70——7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地名、历史事件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练一练,并请学生进行表述。(在学生阅读时,低分贝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多媒体显示)

2.找学生阅读71页“文献资料”后思考: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这种

政策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明确:不抵抗政策;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3.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展开局部抗战。如杨靖宇等。你知道有哪些值得崇敬的抗日英雄呢?

(多媒体显示,做为课后作业)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二)西安事变

问题设计: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大屏幕显示,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小组交流探讨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A.根本原因:日军侵略东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剿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问题设计:西安事变震惊全世界,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是杀,还是放?

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大屏幕显示)

过渡到中共的态度如何?结合课本73页的“活动与探究”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然后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让学生划在书上)

本课小结:利用板书进行小结并用几分钟让学生识记。(多媒体显示)教师总结如下: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使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转折。那么两党能否真正实现再次合作?抗战的决心又有多大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战的局势又会如何发展呢?请同学们预习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对本课内容简单总结;同时设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学习埋下伏笔。)

附、板书设计:

蒋介石实行劝蒋抗日

““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

九一八民族矛盾(逼蒋抗日)

事变上升中共提出正确张学良、杨虎城

的抗日主张联共抗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16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