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上册《垂直于弦的直径》学案分析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级上册《垂直于弦的直径》学案分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九年级上册《垂直于弦的直径》学案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研究的是圆的轴对称性与垂径定理及简单应用,垂径定理既是前面圆的性质的重要体现,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为进行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以及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与垂径定理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学生是农村校的九年级学生,班级学生在学习方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学生对生活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兴趣浓厚。
初始能力:学生在小学学习“圆的认识”和“轴对称图形”时,已经对圆的轴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但对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应用理解不足。
信息素养: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一般。
三、教学策略阐述
1.情景创设策略:通过生活中的图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类比启发策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引导探究策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垂径定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情景导入,激疑引趣
1介绍和展示中国石拱桥中由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如挂图)。
2该实例中建立与本课题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
聆听背景介绍和欣赏石拱桥的图形,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挂图
以同学们所熟知的赵州桥入手,并从该实例中建立与本课题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总是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可让学生从一些简单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
二、尝试诱导,发现定理
1、活动: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能否通过折叠的方法找到该圆的圆心?为什么?
2、教师演示线段AB的运动变换。
3、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想。
学生通过找圆心的游戏复习了圆的轴对称性
学生通过线段AB的运动变换很自然地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径,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猜想,主动地探索垂径定理的知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折叠过程和线段AB的运动变换过程
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将圆的轴对称性的学习变成了操作性强,又具有趣味性的“找圆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线段AB的运动变换很自然地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径,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猜想,主动地探索垂径定理的知识。这一过程突出知识地产生过程,教会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
教师板书出已知、求证并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寻找证明思路,然后利用叠合法即可证出。
根据上面的证明,请学生自己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归纳,并将其命名为“垂径定理”。
让学生观察图形(如图4(a)~(d))中,AB是⊙O的弦,CD是⊙O的弦,它们是否适用于“垂径定理”?若不适用,说明理由;若适用,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定理的证明
根据上面的证明,学生自己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定理归纳
学生观察教师给出的定理的变式图形,以强化对定理基本图形的理解
1、在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和课件演示的基础上,利用圆的轴对称性,采用叠合法证明垂径定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
目的是既使学生重视证明表述,又加深对它的发现与理解。
2、让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猜想—证明,学生的思维逐步被展开,现在可以引导学生证明并归纳定理,归纳定理时采用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两种形式
3、强化对基本图形的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培养学对几何图形的化归思维能力。几何定理中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联系与转换也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四、例题示范,变式练习
1、教师出示例题:例1如图,已知在⊙O中,弦AB的长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
讲完例1后,教师总结:半径、圆心到弦的距离及弦长三者有何关系?
2、例2在例1图形的基础上,以⊙O的圆心再画一个圆交弦AB于C、D,则AB与CD可能存在的关系?试证明
教师总结:在圆中,解弦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作为辅助线,实际上,往往只须从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
在教师的分析引导下学会利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把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
将例2作为例1的延伸,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解题思想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的解法要突出“七字口诀”的重要性及垂径定理的优越性,.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对垂径定理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并掌握了有关计算、证明等方面的简单应用,教师教学时应突出作圆心到弦的垂线段,是应用垂径定理时常用的添加辅助线方法。
五、巩固练习,化疑解难
教师出示课前所留的有关赵州桥桥拱半径的问题。
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的距离,也叫弓高)为7.2米。请问:桥拱的半径(即AB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当堂练习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例题中,老师把新课引入的实际问题,在结束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尾呼应,形成一个课堂教学的整体。
六、课堂回顾,画龙点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想法和收获?
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可说明弦的中点、弧的中点都集中在垂直于弦的直径上,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教育。
七、课后作业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我的作业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
及时巩固知识,达到课堂内容的延伸,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品质。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我的作业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
选做题:有一石拱桥是圆弧形,如图所示,正常水位下水面宽AB=60m,水面到拱顶距离CD=18m,当洪水泛滥时,水面宽MN=32m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请说明问题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教师参与到讨论当中,做弱势小组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检测题的内容
1
理解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能否通过折叠的方法找到该圆的圆心?为什么?
2
应用
根据上面的证明,请学生自己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归纳,并将其命名为“垂径定理”.与同伴交流。
3
迁移
思考、探究
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的距离,也叫弓高)为7.2米。请问:桥拱的半径(即ab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练习题中的基础题完成得很好,但对于知识迁移的思考题,部分学生解答得不是特别好。
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较好,学习中投入性与主动性非常高,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又非常感兴趣。
五、板书设计
课题:垂径定理
一、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已知(1)CD过圆心(2)CD⊥AB于E
则(a)AE=BE(b)AD=BD(c)AC=BC
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已知(1)CD过圆心(2)AE=BE(AB不是直径)则(a)CD⊥AB于E(b)AD=BD(c)AC=BC
二、垂径定理的应用:
1、解决有关弦、弧、半径等问题的计算、证明(和作图)
2、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如拱桥等)——强化应用意识。
3、常用的辅助线:(1)作半径;(2)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
4、常用解法:(1)勾股定理;(2)解直角三角形

相关阅读

九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于弦的直径》学案分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于弦的直径》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作弦心距。
2.能力目标: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①通过探究垂径定理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语言表述。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每位学生准备几张圆形纸片和作图工具;
2.教师准备一张圆形纸片和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设计】
一、《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1.利用多媒体演示赵州桥图片
同学们,这座桥是我国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如图)。因它位于现在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的结构是当时世界桥梁界的首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

2.导入: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的距离,也叫弓形高)为7.2米。请问:桥拱的半径(即AB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二)《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⒈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下面这个圆的圆心?动手试一试,有方
法的同学请举手。
⒉问题:①在找圆心的过程中,把圆纸片折叠时,两个半圆_______
②刚才的实验说明圆是____________,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每
一条_________。
3.板书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创设情境,探索垂径定理
1.画一画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在圆中作图:(1)任意作一条弦AB;(2)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E。说明CD是垂于弦的直径。(板书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
2.问题
(1)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为什么?
3.实验观察猜想
让学生折叠圆形纸片得出结论,分小组讨论,找出图中相等的量。
教师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折后的图片的几何性质后,将学生分析得到的几何等量关系在黑板上板书,为数学符号语言翻译定理奠定基础。
4.归纳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垂径定理的几何语言叙述:
5.议一议《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如果把定理中的CD⊥AB换为AE=BE(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那么CD⊥AB吗?《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吗?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证明后,试着用语言叙述,用多媒体展示出。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把右图展示给学生,弦AB和CD互相平分,但CD⊥AB吗?
填出上面的空(非直径)
推论的符号语言:
∵CD为直径,AE=BE(AB非直径)
∴CD⊥AB《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6.定理的巩固
找一找在下列哪个图中有《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四)例题示范,变式练习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例1】如图,在⊙O中,若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
分析:因为已知“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
所以要作辅助线OE⊥AB;因为要求半径,所以还要连结OA。
解:(略)引导学生归纳:此类问题可以归结为直角三角形求解。“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构成三边为“半径半弦弦心距”(略释弦心距的含义)的直角三角形的“七字口诀”,然后结合勾股定理得出三边的数量关系:《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例2】.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五)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1.如图是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已知排水管的半径10cm,
水面宽AB=12cm。求水的最大深度.
2.以上是垂径定理在计算中的基本应用方法,那么在证明题中又能怎样应用定理呢?
展示练习2:如图,已知在两同心圆⊙O中,大圆弦AB交小圆于C,D,则AC与BD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例2图变式1变式2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结论并不难猜,有例1做基础,也很好证明。
变式1,如图,若将AB向下平移,当移到过圆心时,结论AC=BD还成立吗?
变式2,如图,连结OA,OB,设AO=BO,求证AC=BD
变式3,连结OC,OD,设OC=OD,求证AC=BD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变式3变式4
变式题组的给出,则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展示出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揭示解决问题的关键--过圆心向弦做垂线。变式题组由A、B层学生抢答,精彩者上个人英雄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变式4,当弦AB移到与小圆只有一个交点时,AC与BC相等吗?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2.你能找到原来镜子的圆心吗?
(六)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圆的轴对称性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注意:(1)定理的几种基本图形。
(2)计算中三个量的关系《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3)证明中常用的辅助线——作弦心距。
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
思考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B=8,P是弦AB上的一个动点,
那么OP长的取值范围是。
(七)作业
87页第一题,88页第8,9,10题
(八)板书设计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学案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学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落实文中的生字词。

2.梳理文章的情节线索。

3.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以及探究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根源。

4.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难点:借助文本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并能进一步探究其存在的社会根源。

教学方法:速读法、讨论法、分析法

教学准备: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学习小组,教师分别对其分配相应任务。

教学过程:

导语: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是有道理的。金钱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做什么事情常常离不开金钱,因为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人情比金钱更为重要——特别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更明显体现。

那么,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情与金钱关系怎样?尤其兄弟情谊与金钱如何?我们要学的这篇小说——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将告诉我们这种利害关系的根源和本质又是如何?

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2.作品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作。所谓“批判现实主义”,就是作家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所持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的。《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的小说中的一篇。在《羊脂球》所收集的作品中,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热情,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怯儒无能以及人们当时的因为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有的真实再现了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命运苦难、拼命挣扎与不屈的斗争。

教学步骤: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落实文中的生字词。(教师提前做成知识卡片)

拮()据()栈()桥嘟()嚷()诘()责

褴()褛()糟()蹋()阔绰()煞()白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情节。

明确:开端(1——4)盼望于勒发展(5——19)夸赞于勒

高潮(20——47)巧遇于勒结局(48——49)躲避于勒

【教学步骤1、2由第一学习小组同学进行成果展示,教师作适度点评。】

分析人物性格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父母对于勒叔叔的态度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明确:父亲口中永不变更的话:“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第4段)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是全家唯一的希望……(第5段)

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第8段)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面的福音书,……(第11段)

当父母发现于勒依然穷困潦倒时的反应: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嚷着:“出大乱子了!”(第37段)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第38段)

(母亲)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第38段)

归纳父母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变化

(称呼)

是全家的恐怖

坏蛋、流氓、无赖

全家唯一的希望

正值的人,有良心的人

父亲神色狼狈,母亲暴怒

贼、讨饭的

原因

行为不当,花光老本

占用了父亲的遗产

在美洲赚了钱,希望

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巧遇于勒发现他依然穷困

【教学步骤3(1)由第二学习小组同学进行成果展示,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句中能反映父母对于勒态度变化的关键词,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思考:通过对父母态度变化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态度变化之中也有着不变。请大家开动脑筋仔细找一找,看看是什么没变?

学生思考之后自由回答。(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

教师及时点拨并做简要归纳:父母对自己亲弟弟态度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于勒身份的变化。最初,于勒花光了家里的钱,还侵占了父亲的遗产,所以在家人的眼中他是一个流氓和无赖,可是,当得知于勒在美洲发达并且可以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收获时,他们又极其惊喜,夸赞不断,可是造化弄人,他们的弟弟最终失败,落魄潦倒,当意外遇到落难的于勒时,他们的第一反应竟然是逃避,称他为“贼”,丝毫没有兄弟之间的温情和关爱。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思想深处最核心的关注点是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即不变的是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

(2)在人物的“变”与“不变”中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还需要参考课文第25——38段中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描写】

明确: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势利、爱慕虚荣

【教学步骤3(2)由第三学习小组同学进行成果展示。】

4.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造成菲利普夫妇这样性格的社会根源。

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精彩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货币既然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这篇小说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映。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性格的社会根源,即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

【教学步骤4由第四学习小组同学进行成果展示。】

5.讨论:如何看待金钱的作用。

【教学步骤5在学生广泛讨论发言之后,由第五学习小组同学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定小组代表作观点陈述。】

6.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兄弟的前后不同的态度,揭露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鄙,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有对联云: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世态炎凉。亲情重于金钱,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切莫再上演这样的悲剧!

附: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变(对于勒的态度)自私冷酷

———————————(根源: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不变(对金钱的追求)唯利是图

《垂直的生计》学案分析


《垂直的生计》学案分析

一、课程标准

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学流程

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

学生答:美!

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想!

(一)寻找安第斯

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二)探秘安第斯

1.

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

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

2.

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

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3.

设问:秘鲁山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奇特的生产方式出现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创造出的呢?

学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三)走进安第斯

1.

小组合作目标要求

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

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

住:如图(PPT)

行: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

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骆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见《随堂练习》)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1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