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课题2.2神秘的数组课型新授时间
教学目标1、会阐述直角三角形的判断条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索怎样的数组是“勾股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经历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形”与“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利用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进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难点了解勾股数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预习
知识回顾:
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9,直角边为21,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探索活动:
3、介绍“普林顿322”泥板问题;
4、操作:画出边长分别是下列各组数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A:3、4、3;B:3、4、5;
C:3、4、6;D:5、12、13;
(1)测量:用你的量角器分别测量一下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并记录如下: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判断:请判断一下上述你所画的三角形的形状。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3)找规律:根据上述每个三角形所给的各组边长,请你找出最长边的平方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关系。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4)猜想:让我们猜想一下,一个三角形各边长数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这个三角形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呢?
归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符号语言描述为:
思考:这个结论与勾股定理有什么关系?
我们还把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例如,3,4,5;6,8,10;5,12,13这3组都是勾股数
二、展示
1、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吗?为什么?
(1)12,15,18;(2)7,24,25;(3)15,36,39;(4)12,35,36.
2、下列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3、3,4,5是一组勾股数,如果将这三个数分别扩大2倍,所得的3个数还是勾股数吗?
扩大3倍,4倍,n倍呢?
4、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与∠BD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4,AB=3,DC=12,BC=13,你能根据所给的数据说明这个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吗?
三、反馈
1、在下列各数组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A、5,12,13B、7,24,25C、8,12,15D、3k,4k,5k(k为正整数)
2、在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A、a=7,b=24,c=25B、a=1.5,b=2,c=2.5
C、,,D、a=15,b=8,c=17
3、小亮测得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边长分别是4cm,7cm,6cm。该三角形纸片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cm,16cm,20cm,你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你是如何计算的?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第1题,补充习题P26第5、6题
第十章分式
一、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
2、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3、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4、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序正确性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5、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能力目标:
1、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乘除运算法则、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恒等变形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发展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使他们能在复杂环境中明辨是非.。
4、能列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热爱数学的情感.
2、通过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并能对不同概念进行区分,培养大家的团队精神,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而做准备,使他们能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各方面的佼佼者.
3、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养成教育,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和创新精神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分式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运算法则;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难点是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运用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三、单元教学课时: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1节分式1课时
第2节分式的基本性质3课时
第3节分式的加减运算1课时
第4节分式的的乘除运算2课时
第5节分式方程3课时
课题:10.1分式第1课时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2、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情意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难点: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类比引导、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修改意见
一、情境创设:
1、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62km,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如果货车的速度为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那么
①货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时间?
②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时间?
③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车少用12小时,你能列出一个方程吗?
2、观察刚才你们所列的式子、方程,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入本课课题——分式。
二、探索活动:
1、两个数相除可以把它们的商表示成分数的形式。如果用字母分别表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那么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
2、列出下列式子:
(1)一块长方形玻璃板的面积为2㎡,如果宽为am,那么长是m。
(2)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元。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度。
(4)两块面积分别为a公顷、b公顷的棉田,产棉花分别为m㎏、n㎏。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______㎏。
3、思考:
(1)这些式子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你能归纳一下分式的定义吗?
都具有分数的形式;分母中都含有字母。
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数式叫做分式,其中A是分式的分子,B是分式的分母。
(3)请你写出几个分式。
(4)下列各式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①②③④⑤⑥
⑦⑧⑨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为:分母不等于0。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为:分母等于0。
三、例题教学:
例1、试解释分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a的值,求分式值。例3、当取什么值时,分式
(1)没有意义?(2)有意义?(3)值为零。
四、拓展提高:
1、当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是正数?
2、当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六、布置作业:见课时学案
学生尝试用其它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说明。
让学生多选几个值,涉及到整数、分数,正数、负数、零等。
学生理解题目要求计算。
回顾本节客所学内容,自我小结。
1、分式与分数的区别。整式与分式的区别。
2、分式的意义。
五、板书设计:
10.1分式
(1)、分式的定义。例题学生板演区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例1、
(3)、分式元意义的条件例2、
六、教后感:
课题:10.2分式的基本性质(1)第1课时共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分数类比学习,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相关的分式变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类比的推理能力。
情意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简单运用
三、教学方法:类比引导、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修改意见
一、情境创设:
1、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哪些?
2、思考分式有这样的性质吗?
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如果th行驶skm,速度是多少?2th行驶2skm,速度是多少?3th行驶3skm,速度是多少?…nth行驶nskm,速度是多少?火车的速度可分别表示为km/h、km/h、km/h、…km/h这些速度相等吗?
二、探索活动:
通过探索,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就是,。
三、例题教学:
例1、填空:
(1)=(2)=
(3)(4)
(5)(6)
例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1)(2)
例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
四、拓展提高:
1、将中的a、b都变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
A.不变B.扩大3倍C.扩大9倍D.扩大6倍
2、把分式中的字母的值变为原来的2倍,而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分式的值()
A.不变B.扩大2倍C.扩大4倍D.是原来的一半
3、使等式=自左到右变形成立的条件是()
A.x0B.x0C.x≠0D.x≠0且x≠7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会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相关的分式变形。
六、布置作业:
见课时学案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那么分数的值不变。
能得出值都相等。
尝试用文字和数学式子表示结论。
通过观察、分析分式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能正确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
感受分式的分子、分母的符号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有时可根据需要改变
五、板书设计: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1)
分式的基本性质例1、学生板演区
例2、
例3、
六、教后感:
课题:10.2分式的基本性质(2)第2课时共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分式约分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分式约分。
2、理解最简分式的定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2、能通过回忆分数的约分,类比地探索分式的约分,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情意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约分的依据和作用。
难点:将一个分式化成一个最简分式。
三、教学方法:类比引导、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修改意见
一、情境创设:
1、分式的基本性质内容是什么?
2、把分式中的和变为原来的,分式的值()
A.扩大3倍B.缩小3倍C.是原来的D.不变
3、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2)=
4、对分数怎样化简?什么叫分数的约分?
5、类似地,分式也可约分吗?
二、探索活动:
1、填空:
(1)=(2)=
(3)=(4)=
2、分式的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分别除以它们的公因式,叫做分式的约分。
三、例题教学:
例1、约分:例3、例4
归纳: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讨论:约分要注意些什么?约分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例2、约分:
(1)(2)
(3)(4)
例3、下列分式
中,最简分式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四、拓展提高:
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
2、已知==≠0,求的值。
五、课堂小结:
1、什么是分式的约分?
2、什么是最简分式?
3、如何进行分式的约分?
六、布置作业:
见课时学案
学生板演,注意如何找出分式中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学生讨论归纳:
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是单项式时,约分时,先约去分子、分母系数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2.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是多项式时,约分时,先把分子与分母按一个字母降幂排列,再分解因式,然后约分。
约分的步聚:
1.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
2.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3.尽量把分子、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化为正数。
五、板书设计: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2)
分式的约分例1、学生板演区
例2、
例3、
六、教后感:
课题:10.2分式的基本性质(3)第3课时共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通分。
2、理解最简公分母的定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2、能通过回忆分数的通分,类比地探索分式的通分,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情意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分的依据和作用。
难点:找最简公分母。
三、教学方法:类比引导、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修改意见
一、情境创设:
1、分式的基本性质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分式的约分?分式的约分有什么要求?
3、在分数运算中,什么叫分数的通分?
二、探索活动:
1、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试找出分式、的公分母。
归纳:异分母的分式通分时,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3、找出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
你有什么方法吗?
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首先应把各分母因式分解,然后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即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是最简公分母。
三、例题教学:
例1、指出下列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1),;(2),,;
(3);
(4);
(5)。
例2、通分:
(1),-;(2),;
(3),;(4),
例3、通分:
(1),;
(2),;
四、拓展提高:
已知a+x2=2003,b+x2=2004,c+x2=2005,且abc=6012,求的值。
五、课堂小结:
1、什么是分式的通分?
2、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
六、布置作业:
见课时学案
复习回顾分式的基本性质。
约分要将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叫做分数的通分。
自己探索找公分母的方法,并互相讨论、归纳。
先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上黑板板演,互相批阅,找出错误。
五、板书设计: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3)
1、分式的通分例题:学生板演区
2、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例2、
例3、
六、教后感:
课题:10.3分式的加减运算第1课时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会根据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2、能说出分式通分的意义以及分式通分的依据和关键。
3、了解分式通分的方法,会正确熟练地将几个异分母分式进行通分。
能力目标:1、通过计算,熟悉解题的每一步骤和根据,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能通过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地探索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情意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分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正确进行分式的通分。
三、教学方法:类比引导、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修改意见
一、情境创设:
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结果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活动:
1、怎样计算、?
2、怎样计算、?
3、归纳: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三、例题教学:
例1、计算:
(1);
(2);
(3)。
例2、计算:
(1);
(2);
(3)。
例3、计算:
(1);
(2)。
通常,分式相加减所得的结果应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4、阅读下面题目的计算过程:
x-3x2-1-21+x=x-3(x+1)(x-1)-2(x-1)(x+1)(x-1)①
=x-3-2(x-1)②
=x-3-2x+2③
=-x-1④
Ⅰ.上述计算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___。
Ⅱ.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本题的正确结果是_____。
四、拓展提高:
先计算,通过以上计算,请你用一种你认为较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式。
⑴
⑵
五、课堂小结: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
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
六、布置作业:
书45页
复习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讨论,找出分式加减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10.3分式的加减运算
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例1、学生板演区
例2、
例3、例4、
六、教后感:
授课时间:2012年9月3日第1周星期1
课题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课型新授第1课总第1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小组交流等教具小黑板、自学提纲
教
学
目
标1、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会画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
3、能设计简单轴对称图案、标志;
重点: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导学练流程
测评内容及学生活动设计
前置测评(投影片)4幅图,观察下列四幅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动自学内容动手操作:将一张纸片先滴上一滴墨水,然后对折压平,再重新打开,观察两滴墨水之间的关系.
目标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并能找出对称轴;
时间检查方式自查、互查、教师抽查
【预习指导】:
1观察、思考:议一议:观察图片揭示轴对称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2、动手操作:(1)演示操作(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
折叠后,把下列图形剪出来,并与同学交流你的剪法.
3、探索思考:
观察图示轴对称图形概念: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自学情况在黑板上反馈出来。
(每组4人上黑板)
【典题选讲】:
指出下列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填写序号).
【学习体会】;
1、讨论、交流: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2、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与同学讨论、交流,同小组互相补充.
【课堂练习】:
1、课本第8页练习:1、2、3
2、判断题:
(1).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
(4).轴对称图形指一个图形,而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而言………()
五、当堂训练:
1、学生当堂独立完成达标测评。
2、教师点评。
必
做
题
1、观察下列的几何图形,找出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小强站在镜前,从镜中看到镜子对面墙上挂着的电子表,
其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时刻是。
3.下面左边四个图案中,不能用折叠剪纸的方法剪出的是()
选做题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按上右图方式三次折叠,沿MN裁剪,则可得().
A.多个等腰直角三角形B.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C.两个同的正方形D.四个相同的正方形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309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