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分析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分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分析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本节教学设计中,进一步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进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四节的第3课时,主要是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前一课时一样,教科书注重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揭示,关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为今后学习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说明: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探讨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函数图象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说明: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4.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
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
教法
小组讨论法合作交流
学法
小组交流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问题解决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说明:250001内容: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的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试求降价前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3)由表达式你能求出降价前每千克的土豆价格是多少?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说明:WU2内容1:例1
小聪和小慧去某风景区游览,约好在“飞瀑”见面,上午7:00小聪乘电动汽车从“古刹”出发,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小慧也于上午7:00从“塔林”出发,骑电动自行车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1)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甸”?
(2说明:)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小慧离“飞瀑”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
当小聪追上小慧时,说明他们两个人的什么量是相同的?说明:是否已经过了“草甸”该用什么量来表示?你会选择用哪种方式来解决?图象法说明:?还是解析法?
解:设经过t时,小聪与小慧离“古刹”的路程分别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由题意得: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将这两个函数解析式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上,观察图象,得
⑴两条直线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的交点坐标为(1,36)
这说明当小聪追上小慧时,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即离“古刹”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已超过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过了“草甸”
⑵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即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此时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所以小慧离“飞瀑”还有45-42.5=2.5(km)
思考:用解析法如何求得这两个问题说明:的结果?小聪、小慧运行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小聪的解析式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小慧的解析式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内容2:深入探究
例2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追赶(如图),下图中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海里)与追赶时间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说明:WU1
根据图说明:象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线表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到海岸的距离与时说明:间之间的关系?
解:观察图象,得当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距海岸0nmile,即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故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表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2说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哪个速度快?
解:从0增加到10时,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的纵坐标增加了2,而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的纵坐标增加了5,即10min内,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行驶了2海里,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行驶了5nmile,所以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的速度快.
说明:wu9(3)15min内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否追上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解:可以看出,当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上对应点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上对应点的下方,
说明:wu10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否追上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解:如图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相交于点P.因此,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定能追上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5)当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逃到离海岸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海里的公海时,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否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逃到公海前将其拦截?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交点P的纵坐标小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这说明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逃入公海前,我边防快艇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追上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内容:观察甲、乙两图,解答下列问题
说明:WU4
1.填空:两图中的()图比较符合传统寓言故事《龟免赛跑》中所描述的情节.
2.根据1中所填答案的图象填写下表:
线型
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项目
主人公
(龟或兔)
到达时间(分)
最快速度(米/分)
平均速度(米/分)
红线
绿线
3.根据1中所填答案的图象求:
(1)龟免赛跑过程中的函数关系式(要注明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乌龟经过多长时间追上了免子,追及地距起点有多远的路程?
4.请你根据另一幅图表,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自编一则新的“龟免赛跑”的寓言故事,要求如下说明::
(1)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大意,不能超过200字;
(2)图表中能确定的数值,在故事叙述中不得少于3个,且要分说明:别涉及时间、路和速度这三个量.
意图:旨在检测学生的识图能力,可根据学生情况和上课情况适当调整。
说明:练习注意了问题的梯度,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图象中获取信息,对同学的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对回答问题暂时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5.如图,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分别表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步行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骑车同一路上行驶的路程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与时间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的关系.
(1)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出发时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相说明:距多少千米?
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2)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3)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出发后经过多少小时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相遇?
(4)若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科.网]
那么经过多少时间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相遇?相遇点离说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的出发点多远?
你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图中表示出这个相遇点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
6.甲.乙两班参加植树活动.乙班先植树30棵,然后甲班才开始与乙班一起植树.设甲班植树的总量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棵)说明:,乙班植树的总量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棵),两班一起植树所用的时间(从甲班开始植树时计时)为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分别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当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时,分别求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与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甲.乙两班均保持前6h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说明,当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时,甲.乙两班植树的总量之和能否超过260棵.
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3)如果6h后,甲班保持前6h的工作效率,乙班通过增加人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继续植树2小时,活动结束.当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时,两班之间植树的总量相差20棵,求乙班增加人数后平均每小时植树多少棵.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在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直接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设法得出各自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借助关系式完全通过计算解决问题。通过列出关系式解决问题时,一般首先判断关系式的特征,如两个变量之间是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当确定是一次函数关系时,可求出函数解析式,并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求得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作业:一次函数分层检测题
由于问题与上一课时问题相近,学生很快明确并解决了问题。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入手感到困难,可用以下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⑴两个人是否同时起步?
⑵在两个人到达之前所用时间是否相同?所行驶的路程是否相同?出发地点是否相同?两个人的速度各是多少?⑶这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⑷如果用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表示路程,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应用表示时间,那么他们的函数解析式是一样?他们各自的解析式分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进行补充,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jAB88.COm

通过与上一课时相似的问题,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学习。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通过问题串的说明: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利用该函数图象的特征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识图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一次函数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数学模型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关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教学案例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教学案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教学案例

师: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是y=kx+b(k、b为常数,k≠0,请同学们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数较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行吗?(生表现踊跃,写出了十多个)
师:黑板上这些一次函数大致有几个类型?
生:(讨论后)四类,即k0,b0;k0,b0;k0,b0;k0,b0。
教师按不同类型在学生板书的函数中各选两个,并把复杂的常数更换成简单的常数,找到如下函数:y=2x+2,y=-2x+3,y=-x+1,y=x+2,y=-2x-2,y=x-2,y=-x-3,y=2x-1.(教师在这里是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素材。)
教师启发学生找到画直线的“两点式”简易方法后,把画上述八个函数图象的任务分配给八个小组,一组一个,八人一组在已画好坐标系的小黑板上动手操作。学生在自己提供的素材上进行再“加工”,兴趣很大,合作交流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到每组巡视、指导,在确认画图全部正确的情况下,提出了要求,开始了探究之旅。
师:请同学们小组之间比较一下,你们画的图象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开始聚焦矛盾)
生A:走向不一样。
生B:经过的象限不一样。
生C:我们的图象在原点的上方,他们的图象在原点的下方。
师:看来是有些不一样,那么它们位置的不一样是由什么要素决定的?(教师指明了探究方向,但未指明具体的探究之路,这是明智的)
生:是由k、b的取值确定的。
师:好了,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能得到图象或函数的那些结论?(顺水推舟,放手让学生一搏)
热烈讨论后,生A回答并板书,当k0时,图象从“左下”到“右上”;当k0时,图象从“右上”到“左下”。
生B板书:当b0时,图象在原点的上方,当b0时,图象在原点的下方。
生C板书:当k0,b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
另一生D跑到黑板前补充:当k0,b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k0,b0时,图象过一、二、四象限,当k0,b0时,图象过二、三、四象限。
(这个过程约用了十多分时间,学生体会非常充分,从学生的神情看,绝大多数学生已接受了这几个学生的板书,但教师未对结论进行优化。怎么没有一个学生说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呢?短暂停顿后,教师确定了思路)
师:刚才你们是研究图象的性质,你们能否由图象性质得出相应的函数的性质?(学生茫然)
师:请看同学们的板书,能揣摩图象“走向”的意思吗?
生:(七嘴八舌)当k0时,图象向上爬;当k0时,图象向下走。(未出现教师所预期的结论)
师:好,你们从图象的直观形象来理解的图象性质,很贴切,你们能从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变化角度来说明“向上爬”和“向下走”吗?
生:当k0时,x与y同向变化;当k0时,x与y异向变化。
师:也就是说,k0,x增大,y……
师:当k0时,x……y……
生:x增大,y减小;x减小,y增大。
(在这里,教师努力避免了“告诉”的知识传授方式。间接引导需要智慧,是一种艺术)
师:好了,我们就用x与y之间的变化规律来表述一次函数的性质,好吗?请同学们在书上补充一下图象的性质,并熟悉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接下来学生练习几道题)
师;有人能得出正比例函数性质吗?
生:它是y=kx+b中b=0时的性质,其实y=kx与y=kx+b的性质是一致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案例反思]
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容易得出也是最早得出了图象的性质,借助直观图象的性质而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花费了一番周折,说明去掉这个中介,直接让学生从单调性来接受一次函数性质是困难的。
真正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只有放手探究,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首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对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从增减来描述的,我们认为这种对性质的表述是教条化的,对这种学术、文本状态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好的。如果牵强的引出来,不一定是好事。
其次,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知识的过程。探究教学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探究过程的自然和本真。只有这样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真知才会有生长性。要表现过程的真实与自然,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就是要尊重学生各自的经验与思维方式、习惯。结论是一致的,但过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恰倒好处地优化提炼学生的结论。追求自然,就要适当放开学生的手、口、脑,例如本文中的“走向”问题,“向上爬”、“向下走”等,如果是讲授注入式,我们就听不到学生真实的声音了。
最后,教师在学生探究真知之旅上应是一个促进者、协作者、组织者。要做善于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说的话,做教师想做的事,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促进者。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真正的知识不全是由教材和教师讲授的途径获取的,其实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本课例中的“走向”问题,“同向变化”等,这为函数性质的得出做了很好的铺垫。要彻底抛弃“唯书论”“唯师论”,与学生一起去探究协作,寻觅适合学生自己的真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要开展成功的探究,教师要科学设置问题情景或问题素材,使探究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适时、适势、适度地用教学机智调控课堂。例如本课中,学生老是得不出一次函数性质的内容,其中引导的过程就是充满机智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预设多种意外和可能,这样探究真知的过程就会艰辛并顺利展开。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知识点汇总

1、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和(1,k)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3、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y=kx(k≠0)中的常数k,其基本步骤是:
(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y=kx(k≠0);
(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系数k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
(4)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回解析式.
4、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5、一次函数的图象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经过(0,b)和两点的一条直线,因此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
(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
6、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7、直线y=kx+b的图象和性质与k、b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k0,b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k0,b0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k0,b=0经过第一、三象限k0时,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b0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0,b0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K,0,b=0经过第二、四象限
k0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8、直线y1=kx+b与y2=kx图象的位置关系:
(1)当b0时,将y2=kx图象向x轴上方平移b个单位,就得到y1=kx+b的图象.
(2)当b0时,将y2=kx图象向x轴下方平移-b个单位,就得到了y1=kx+b的图象.
9、直线l1:y1=k1x+b1与l2:y2=k2x+b2的位置关系可由其解析式中的比例系数和常数来确定:
当k1≠k2时,l1与l2相交,交点是(0,b).
10、直线y=kx+b(k≠0)与坐标轴的交点.
(1)直线y=kx与x轴、y轴的交点都是(0,0);
(2)直线y=kx+b与x轴交点坐标为(,0)与y轴交点坐标为(0,b).

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一次函数的图像这节课,颇有感慨。一次函数的图像在本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掌握了函数图象的画法,学生才能够画出函数图像,从而从图像中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也为后一节的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次不等式打下基础.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仔细研究了新课标,认为本节的重点是:

1、通过列表、描点、连线教会学生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一次函数的图像,画一次函数图像需要几个点,一次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理解图像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表达式之间的关系。教学环节设计分为三步:1、通过复习再次理解函数图像的概念,并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让学生明确函数图像的重要作用。2、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如何画一次函数图像,并从中总结出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先由学生归纳,后由老师总结出画函数的三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3,让学生练习如何画图,并从中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个别指导,并抽出典型问题进行讲解。

4,通过课件一步步和学生探讨画一次函数图像的步骤。展示不同函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平行,平移的关系,由课件很直观的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表达不当或不严密。例如这节课我在组织教学时,就只给学生讲了一次函数的k相同时,函数图像是平行关系,但是我没有引导学生发现怎样得到这些互相平行的直线。我在讲课中没组织好课堂,学生有些沉闷不与老师配合,有极少同学不愿意动手画函数图像,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太简单,不愿画。如何使语言更加生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以后备课需要仔细研究、推敲的地方。此外,还是没能改掉不好的习惯,我由于讲得太多,课堂练习较少,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还是太少,以后尽可能少讲,由学生自已完成知识的建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68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