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
1.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
1.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
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六)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介词,在。
(4)段入于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动词,能够。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替,给。
(2)不如早为之所。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
(九)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分享:m.JaB88.cOM

延伸阅读

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比较杂乱,而高二阶段又是化学难度和广度都在增加的时候,这个时期化学科目一定要按照章节,掌握各个掌握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出来,本文整理出高二化学前五章节的知识点,提供出来,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

一、元素化合物:
类别序号问题答案
卤族元素1遇淀粉变蓝的物质I2(碘水、碘酒)
2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物质Cl2
3最强的含氧酸HClO4
4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HF
5描述下列实验现象:(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2)H2在Cl2中燃烧(3)CH4与Cl2混合光照(1)产生棕黄色的烟(2)产生苍白色的火焰(3)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
7检验Cl-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氧族元素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O2
2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SO2(颜色可复现)、Cl2(颜色不可复现)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SO2
4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5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BaSO4
6检验SO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7某溶液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定含有:SO32-
8引发酸雨的污染物SO2

氮族元素1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N2
2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N2与O2
3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NO
4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NO2
6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
7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红色喷泉
8NH3的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9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10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11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NH3遇HCl
12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气体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13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14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NO3-
15浓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16王水的成分及特性浓硝酸与浓盐酸1:3体积比混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溶解金、铂)
17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浓硝酸
18火柴盒侧面的涂料红磷

碳族1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SiO2
2不能贮存在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的是NaOH、KOH、(Na2SiO3)

碱金属1Na+的焰色K+的焰色黄色紫色(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响,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3能与Na2O2反应的两种物质H2O、CO2
4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NaHCO3
5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无法置换金属)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6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7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NaHCO3

AlMgFe金属1常用作净水剂的物质明矾、Al(OH)3
2常用作耐火材料的物质Al2O3、MgO
3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Al、Al2O3、Al(OH)3、NaHCO3、(NH4)2S
4红褐色的沉淀Fe(OH)3
5红棕色的固体Fe2O3
6能发生钝化现象的两种金属两种酸Fe、Al浓硫酸、浓硝酸

有色物质1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2淡黄色的固体Na2O2、S、AgBr、AgI(黄)
3水溶液显蓝色的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
4水溶液显黄色的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气体小结1有毒的气体H2S、Cl2、SO2、NO2、;CO、NO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Cl2、SO2、NO2、NH3、
3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HCl
4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H2、O2、N2、NO、CO、CH4、C2H4、C2H2
5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NO(氧化)、C2H4、CO(密度与空气近似)
6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HCl、SO2、NO2、H2S、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l2(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7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8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NH3(HI、HBr)
9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NH3酸性气体(HCl、SO2、NO2、H2S、CO2、Cl2)

与酸碱和水反应小结1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情况:(1)与酸反应产生H2(2)与酸反应产生SO2(3)与酸反应产生NO2(4)与酸反应产生NO(1)活动性顺序H以前的金属与盐酸、稀硫酸(2)Cu以前(含Cu)的金属与浓硫酸(3)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浓硝酸(4)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稀硝酸
2常温下与水反应产生H2的产生O2的产生C2H2的K、NaNa2O2、F2CaC2
3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Al、Al2O3、Al(OH)3、NaHCO3、(NH4)2S
4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5不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SiO2CO2、SO2、SO3等
6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K2O、Na2O、BaO、CaO(MgO)CuO、Fe2O3、Al2O3

其它1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的溶液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溶液浓硫酸(吸水)、碱溶液(吸CO2)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挥发)
2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K、Ca、Na、Mg、AlZn、Fe、Sn、Pb、CuHg、Ag
3合金的定义和性质两种或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硬度比组分金属高,熔点比各组分低
4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1)酸雨(2)温室效应(3)光化学烟雾(4)破坏臭氧层(5)白色污染(6)水体富氧化(藻类疯长)(7)能保护环境的最好燃料(1)SO2(2)CO2(3)NO2(4)氟氯烃(5)塑料袋(6)含磷洗衣粉(7)H2
5常见的漂白剂(1)将有色物质氧化的:氯水(实为HClO)、Na2O2、H2O2、O3(2)SO2(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无色物)

二、有机化学:
1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无水CuSO4,变蓝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如烯)
5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
6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7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8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11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12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13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14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15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乙酸
16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17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
18能发生水解的是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19能还原成醇的是醛
20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21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22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C6H5ONa溶液
23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2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葡萄糖、麦芽糖
25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液态烃(苯、汽油等)、乙酸乙酯
26易溶于水的有机物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27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28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
29写出下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乙醇;(2)乙醛;(3)乙酸;(4)硝基苯(1)羟基—OH(2)醛基—CHO(3)羧基—COOH(4)硝基—NO2
30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2)从乙烯制聚乙烯(3)乙烯使溴水褪色(4)从乙醇制乙烯(5)从乙醛制乙醇(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8)油脂的硬化(9)从乙烯制乙醇(10)从乙醛制乙酸(1)取代(2)加聚(3)加成(4)消去(5)还原(6)酯化(7)水解(8)加成(或还原)(9)加成(10)氧化
31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32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33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Na2SO4、(NH4)2SO4
34写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1)CnH2n+2;(2)CnH2n;(3)CnH2n-2

三、化学实验:
1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2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3用固—固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液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固不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O2、NH3Cl2、C2H4H2、CO2、C2H2
4制取以下气体需要加热的:制取以下气体不需要加热的:(1)用MnO2与浓HCl制Cl2(2)用乙醇和浓H2SO4制C2H4(3)用KClO3和MnO2制O2(4)用Cu和稀HNO3制NO(5)用NH4Cl和Ca(OH)2制NH3(1)用Zn和稀H2SO4制H2(2)用CaCO3和稀HCl制CO2(3)用CaC2和H2O制C2H2(4)用Cu和浓HNO3制NO2
5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的物质氯水、浓硝酸、AgNO3
6一元强酸与一元一元强碱恰好中和的计算公式(求未知碱浓度)C(酸)V(酸)==C(碱)V(碱)

四、物质结构:
序号问题答案
1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3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4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CO
6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Li、Si、Mg
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NF
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PAl
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CO
10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五、俗名总结:
序号物质俗名序号物质俗名
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1Na2CO3纯碱、苏打
2乙炔电石气12NaHCO3小苏打
3乙醇酒精13CuSO4?5H2O胆矾、蓝矾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蚁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l食盐19KAl(SO4)2?12H2O明矾
10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20CO2固体干冰

高二数学导数的定义知识点归纳


高二数学导数的定义知识点归纳

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

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

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

对于可导的函数f(x),x?f(x)也是一个函数,称作f(x)的导函数。寻找已知的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其导函数的过程称为求导。实质上,求导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也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倒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说明了求原函数与积分是等价的。求导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操作,它们都是微积分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Δx,(x0+Δ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Δy=f(x0+Δx)-f(x0);如果Δy与Δx之比当Δ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也记作y│x=x0或dy/dx│x=x0

高二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

绪论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二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二

〖第二单元〗第二节中心地理论及其应用

☆知识要点:
1、中心地理论的形成过程:分离圆——相切圆——正六边形
正六边形服务网格是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
※难点解析:在实际情况中,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重迭,此时处于重迭区的人可能去任意一个中心地进行消费(书上P29图2.6)
2、正六边形服务网格
形成条件:在人口、资源和消费水平都均匀分布的平原上
※难点解析:由于地形、人口密度、交通原因,“人口、资源和消费水平都均匀分布的平原”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正六边形服务网格在现实中

是不存在的,但是六边形的嵌套规律客观存在,这种中心地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的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主要内容:
1、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成正六边形,中心地正位于正中间
2、相同级别的中心地彼此独立和排斥
3、不同级别的中心地彼此嵌套

〖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知识要点:
1、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难点解析:
★①功能区的形成:同种经济活动需要的发展条件一致,所以同种经济活动容易在城市相同的区位上聚集起来,发生竞争,最终形成一个以该

种职能为主、其他职能为辅的功能区
★②中心商务区、中心商业区的区别
在城市中心区,交通最为便利,所以对商业的吸引力最大,容易形成城市中心的商业区,就是中心商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商业区不断

膨胀发展,职能层次逐渐丰富,最终发展成为中心商务区。所以中心商业区是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具备的,是小城市中的。而中心商务区是

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所具备的,是大城市中才有的
★③不同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而且这儿的功能区指的就是后面提到的经济文化区
2、中心商务区特点:(对交通要求最高)
①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数量昼夜变化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平面中心、垂直底层均为零售活动)
3、工业区区位变化特点:
①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考虑到环境)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考虑到经济)
4、住宅区
①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②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难点解析:为什么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的居民收入高,日常除了工作还会进行其他休闲娱乐活动,所以住宅靠近高坡、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的居民收入低,终日为

生活奔波,日常主要活动为工作,所以住宅靠近低地、工业区。而工业区和文化区的位置是相背的,所以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难点解析:卫星城的作用——分散城市的职能,起到大城市人口分流作用

〖第二单元〗第四节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知识要点:
1、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因素
◇历史因素
※难点解析:
文化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一般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
历史较短,以前土地利用形式未形成较大影响的地区,可以完全改变昔日的土地利用方式
◇经济因素
价高者得
举例: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对商业活动吸引力大,商业活动愿意付价高于其他经济活动,所以城市中心一般发展商业区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通达度
(从市中心向郊区,功能区的分布: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社会因素
主要影响住宅区,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常见原因)、知名度、宗教种族

〖第二单元〗第五节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知识要点:
1、三种常见模式:
同心圆模式(考虑经济——距市中心远近)
扇形模式(考虑环境因素)
多核心模式(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就出现了新的经济发展的核心点)
2、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历程
封建社会——服从统治权力的需要
工业社会后——由资本和市场决定
未来——以人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二单元〗第六节城市的合理规划

☆知识要点:
1、城市规划:
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目的是为了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难点解析:城市规划对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
2、城市的布局形式:
集中紧凑式:利于节省建筑投资、利于行政管理、利于共用基础设施
分散疏松式:形成主要是因为受自然地形、矿产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
3、功能区的合理布置
一要有便利的交通
※难点解析:工业用地分布在交通便捷处,降低成本;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联系要方便
二要减少工业区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难点解析:劳动密集型行业分布在市区;有污染的企业分布在城市的下风向和下游
三要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难点解析:防护带内人口不能密集、且应种植一些能吸收污染物的树种(水面也可充当防护 
带)

〖第三单元〗第一节文化与地理
☆知识要点:
1、文化的概念: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关键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例:矿产资源,虽然是物质财富,但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所以不是文化事物。
2、文化事物分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直接相关的是物质文化事物)
分类标准:是否与人的生活和生产直接相关
物质文化是基础,变化快,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精神文化变化较慢,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
※难点解析:精神文化常常附着在自然形态之上
〖第三单元〗第二节文化景观及其特性
☆知识要点:
1、文化景观的概念:
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满足需要”说明具备功能,而这种功能随时代

在发生变化,则又具有时代性,同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说明占据空间)
※难点解析:文化景观与文化事物的关系
凡是具有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特点的文化事物均属于文化景观
也就是说所有的文化景观都是文化事物,而文化事物不一定是文化景观
2、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
3、文化景观的分类: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
分类标准:功能是否能被人的视觉所直接感受(能直接感受的是物质文化景观)
※难点解析:判断一个事物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景观还是非物质文化景观,必须注意不能一起判断,要分开用两种分类标准

分别判断
4、文化景观的指示意义:
①指示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
②指示当时当地的人文环境(是文化系统的折射物)
※难点解析:
非物质景观大部分都是没有特定的物质形态的(地名、音乐风格、法律制度完善程度)

〖第三单元〗第三节文化景观与地理
☆知识要点:
1、自然与文化间的关系:
自然为文化提供
①生存与活动的空间和场所
②生产与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③是精神生活的源泉
2、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关系
①自然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不同地区的文化景观具有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②文化景观对自然的影响:
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和无害的影响
违背自然规律,则产生不利的影响
※重点解析:各地农业景观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体现了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自然带属于草原景观,发展的农业为牧业
东北平原区,气候湿润,可发展耕作业,但气温不高,可种植小麦等耐寒作物
〖第三单元〗第四节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知识要点:
1、文化事物或现象(组合)文化综合体(联系起来)文化体系(覆盖范围①)文化区
文化事物或现象(覆盖范围②)文化区
※难点解析:①代表狭义文化区;①、②总称广义文化区
2、文化源地:文化事物或现象的发源地呈点状分布(有单一起源、也有多个起源)
文化系统的发源地往往呈面状分布
3、文化区:
例:文化事物或现象覆盖的范围——政治文化区(有明确界线——行政界线)、经济文化区(无明确界线,如前面所提到的城市中的功能

区)、语言文化区(无明确界线)
文化区特点:
范围有大小之分,重要性与大小无关;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文化区与自然区不一定重合

〖第三单元〗第五节文化空间扩散与扩散类型
☆知识要点:提点:以例子为主,从书本上、练习图册上总结实例

〖第三单元〗第六节宗教与地理
☆知识要点:
宗教种类:世界三大宗教概况
1、基督教(1世纪初,巴勒斯坦);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清教);欧洲、美洲
在欧洲的扩散属于扩展扩散、向美洲的扩散属于迁移扩散
2、伊斯兰教(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南亚、东南亚
迁移扩散为主、扩展扩散为辅(初期的扩张与国家势力的扩张相一致)
3、佛教(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
北传佛教早期为迁移扩散

〖第四单元〗第一节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知识要点: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旅游客体)、旅游业(旅游媒介)
※难点解析: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
①对旅游者来说,要有时间、金钱和动机
②对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具备非凡性,才能对游客产生最大的吸引力
2、旅游活动发展的过程
古代:前产业化阶段、个体需求、出游距离近、内容方式少、事务性出游多
(生产力落后、大多数人需要忙于工作、而且经济落后,没有金钱、时间去游玩)
近代:初级产业化阶段、群体需求
现代:高度产业化阶段、大众需求、出游距离远、内容方式多、娱乐性出游多
 (机械化操作、经济有所提高、闲暇时间多,有条件出去旅游)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方式内容的多样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难点解析:形成的原因::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交通改善
4、旅游活动的作用:
满足人类的需求(休息、求知、锻炼)
促进经济的发展(进口旅游增加外汇、扩大就业、回笼货币稳定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扩大地区间交流
※难点解析:为什么说旅游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
生产力发展导致人们工作时间减少、而且有了很好的经济条件,所以旅游活动随之产生

〖第四单元〗第二节旅游资源参考站长论文
☆知识要点:
1、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
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
☆提点:主要景点的种类区分(从练习图册上、书上)
2、旅游资源的特性
①多样性:任何一种能吸引游客的事物都是旅游资源
②非凡性:世界上同类的事物和现象很多,只有具备非凡的特点,才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
③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类为某种需要(两种情况:一、为旅游创造;二、起先为其他目的创造,后成为旅游景观)创造出来的,具备

可创造性
④长存性:由于游客到景区游玩,并未带走什么,所以说旅游资源具有长存性,而且使用次数越多,价值越大。但这只是理论情况,旅游

资源会在旅游过程中逐渐有所损坏
除此之外,自然景观还有地域性、季节性;人文景观还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特点
3、旅游资源的价值
①美学价值:一般自然景观吸引游客的就是它的美学价值
②科学价值:地质地貌景观等自然景观大多具备科学价值,有部分原先并非旅游资源的人文景观也具备科学价值(例:赵洲桥)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指人文景观,但须注意,人文景观常常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所以判定时须谨慎!!!如嵩山,是自然景观,但

景区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因为以前长是帝王祭祀的地方)
④经济价值:是特指对旅游经营者来说
※难点解析:具体的旅游规划应注意什么?
①所开发的旅游资源是否具有非凡特点
②目前开发后是否有能力保护
③新开发的旅游资源与当地原有的景区及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是否相和

〖第四单元〗第三节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知识要点:
1、选择观赏位置
山峰——远眺;峡谷、洞——近观(置身其中);
瀑布——仰视;山水相间——乘船水路观赏;
大的江河湖泊——建高楼俯瞰;小的河流池塘——建低矮的亭台楼阁就近欣赏
2、把握观赏时机
高山或者北方景区——夏季;日出日落——雨过天晴;青海湖鸟岛——5月
3、抓住景观特点
注意主配景;以隔景法、障景法来丰富景区的层次;用框景法来取景;用借景法扩大景区
※难点解析:注意练习中的实例
〖第四单元〗第四节旅游景观的欣赏(二)
☆知识要点:
1、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2、以情观景
 (综合感受——五种感官;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3、了解景观、把握节奏

〖第四单元〗第五节旅游景观的欣赏
☆知识要点:
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活废弃物、交通工具尾气、游客乱抛的垃圾)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服务设施建立对背景环境的影响——不和谐)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有意——游客不文明行为;无意——呼吸、汗水、践踏)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难点解析:旅游资源真的是“无烟产业”吗?
就旅游活动本身,一般情况下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大,但也有污染的存在;而且游客层次不一,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会对旅游环境造成环

境污染。旅游活动的进行,为满足游客的需求,肯定会有其他产业存在,而如交通业、旅店业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标准:
一、游览价值(资源本身质量、和周围资源的集群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间的关系——是否非凡)
二、市场距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越长对旅游者吸引力越弱)————可见旅游地

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三、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四、地区接待能力
五、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第五单元〗第一节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知识要点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
发展——意大利脱离同盟,俄国退出战争,美、日、中宣战
结果:协约国胜利
影响:德国缩小、奥匈崩溃、俄国革命、英法衰败、美日兴起
※难点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地理格局变化的原因?
战前,由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工业革命的地区,所以当时是世界上政治力量最为强大的地区。战后,德国和奥匈帝国是

战败国,所以德国缩小、奥匈崩溃,而英国、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由于战争影响,也是元气大伤。美国是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在的

北美洲又远离其他大陆,所以大发战争财,迅速发展起来。俄国经过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交战双方是“轴心国集团”(德、意、日)和反法西斯同盟(苏、中、美、英、法)
结果:轴心国失败
影响:美、苏强大,构成两极。英、法严重削弱,德国一分为二、日本成为美国附庸
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成?恢?滦说恼?瘟α?br
※难点解析: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法国没有能够成为超级大国
国土狭小,发展潜力小
※难点解析:超级大国想要实现霸权统治最终必将失败
2、目前,世界已经由两极转变为多极(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
3、总体:维持和平(中美关系的变化)。全球性对抗减少、局部地区的冲突增多
4、主要地区矛盾:
阿以冲突和平进程的影响因素:
①巴勒斯坦问题: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后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1948年5月,建立了以色

列国,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
目的:争夺土地
②耶路撒冷问题:中东和平的关键。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耶路撒冷是伊斯兰

教先知穆罕默德由麦加夜行到此登霄的地方,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而犹太人则称早在公元前10世纪,他们的祖先大卫王就建立了以耶路

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因而耶城应归他们所有。
③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先后占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及、叙利亚等国领土
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缺水问题严重

〖第五单元〗第二节世界经济全球化
☆知识要点:
1、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西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科技进步、跨国公司
3、对发达国家投资吸引力大的地区:拉美国家和地区、东亚、东南亚
※难点解析:各发展中国家对外资投入的吸引力大小的分析
拉美国家和地区:持续的国内改革,使吸引投资的能力加强
东亚、东南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
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弱,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能力较弱
北非和西亚:政治局势动荡,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能力较弱
〖第五单元〗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
☆知识要点:重点掌握图5.7
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运转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成立,是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参加者:各成员国外交部长以及
主管经济和贸易的部长,中国于1991年加入
欧盟: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减弱了欧洲对美国的依赖

〖第五单元〗第四节区域经济一体化
☆知识要点:
1、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
①基本实体(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和质量)
②经济力量(工业、农业、交通和通讯)
③军事力量
④内政和外交
⑤科学和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①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
③坚持改革开放
④实行计划生育
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244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