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语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现代文阅读指导(六)
教学设想:
1、现代文阅读,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考试说明》上对现代文阅读部分提出的要求,现将其分为六个专题来进行研究。本节课研究分析第六个专题。
2、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就一篇典型的文章讨论分析,归纳出几条逻辑思维的规律;然后就高考试题来验证;再结合练习复习、巩固。
3、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教师只是个“导游”,引导同学们自己去分析文章,自己去归纳规律;借助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手段来辅助教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考查方式。
2、初步掌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思维规律。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2001年语文《考试说明》将以往对现代文阅读总体要求中“科技类文章”修改为“自然科学类文章”;要求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又在具体的要求细则里,新增加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要求。
2、与以往的主要区别是:以前是以文体划分,现在是从阅读思维的特点来划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偏重于抽象思维;文学作品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能力,偏重于形象思维。弱化文体阅读,强化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能力的检测,正是新一轮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新趋势。
3、从高考试题来看,目前考查的重点还是抽象思维能力方面,也即考查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板书)。
二、显示学习目标:
1、了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考查方式。
2、初步掌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思维规律。

三、课堂讨论分析:
课堂分析材料: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方法,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以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未必了解。因此,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提高科学家的科学素质,这个命题并不矛盾。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有些科学家,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
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是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普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结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当作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对科学本身提出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

1、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即加强相对于“科学家”而言的人民大众对科学的理解。
B、科学精神与社会正义和良知相辅相成,纳粹毒气专家不具备科学精神。
C、科学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而且还会损害科学精神。
D、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就是人们所说的科技,它缩小了科学的内涵和意义。
答案:D(ABC)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知识掌握得越多,理解得越深,科学素质也相应地越高。
B、凡是科学知识,都会带来负面效应。
C、“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就是要让公众理解科学,树立科学精神。
D、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相互沟通、相互依存。
3、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精神不能用归纳的方法分成若干条目,它体现在科学知识、方法和活动中。
B、科学精神不迷信科学本身,因为科学本身也会有失误,并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C、科学家的专业能力与科学精神可能存在矛盾,今后必须打破学科界限,淡化专业分工。
D、一度时期,伪科学流行,要识别伪科学,就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真正的科学知识。

反馈练习:
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
后来的研究证实,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根本原因,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然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发现这种遗传基因。直到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HP。HP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这表明,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人类身上也能找到类似冬眠的现象吗?人类也可能冬眠吗?答案是肯定的。人在睡眠时也有体温降低、心跳放慢的现象,这在性质上与冬眠相似。而身体硕大的熊的冬眠,为实现人类的冬眠提供了可能。如果以HP为线索,也许能重新认识熊的冬眠。一旦控制熊冬眠的遗传基因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不是不可能了。这样,人类就能把自身的代谢控制到最低极限,从而有利于癌症等疾病的长期治疗、未来的宇宙旅行等。

1、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冬眠只是冬眠动物的一种机能,但是从人类治疗疾病和宇宙旅行等需要来看,研究人的冬眠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
C、人在睡眠时体温降低、心跳放慢,这虽然不能认为就是冬眠,但是对研究人类实现冬眠具有重要的启示。
D、身体硕大的熊跟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熊冬眠的遗传基因一旦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有可能实现。
2、本文第一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
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
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间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反馈练习: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叔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之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逻辑的思维规律上,来和同学们一道探讨解决这类试题的根本性问题;也许以前我们也会不自觉地运用思维方面的某些规律去解题,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要自觉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题。
五、课后练习:

19世纪末,清政府曾向德国借款修筑胶济铁路,借款条约中规定:“沿铁路线左右30里内煤铁等矿,德国有权开采。”

在解放军某部的一次战斗演习中,某营给上级写了一份报告,其中写有“请补充弹药0.5个基数”的话。

同学们批评我骄傲,我不否认。但我认为这算不上什么缺点。比方说,我为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骄傲,这又有什么不对呢?

候车室内有一个男青年将痰吐在雪白的墙上。管理员问:“你没看到‘禁止随地吐痰’的标语吗?”“看到了。不过——”那青年辩解道,“我没有吐在地上,我只吐在墙上。”

期中考试第三题片段:

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人类开始迎接第三代生产力,这就是电子时代的智能生产力,其发展关乎各民族国家及其人民群众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从某种意义讲,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世界各国在包含现代知识经济和人类生存境遇的文化生产力上的竞争。

B、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
其实就是在文化生产力上的竞争。

语文《考试说明》中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试要求:
1、总体要求: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
2、具体要求:
(1)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2001年新增考点)
(3)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假如老张发高烧,那么他有病。
2、假如老张有病,那么他发高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借古讽今手法:

对孙、刘的赞扬—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对刘义隆的讽刺—对南宋韩佗胄的警告
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慨叹廉颇——自比,作者的内心独白

有一则寓言说,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议,各自用一句话来描述和赞美世界。文学家感叹地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商机!”哲学家没有说话,深思之后在纸上画了一个“?”和一个“!”。

请以上面这个寓言或其中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文言文翻译答案:
(一)译文1:但是,我住在乡里,发现官吏们喜欢不断发号施令。好象很怜爱百姓,而结果却给百姓造成祸害。
译文2:好好抚育你们幼小的子女,把你们的家禽家畜喂得又肥又壮。
译文3:像这样的治民之法,则和我的种树职业大概有相似之处吧?
(二)译文1:我从事这种职业好多年了,我依赖卖柑来养活我的身子。
译文2:坐着消耗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却不以为耻。
译文3:瞧他们住的是高堂广厅,骑的是高头大马,醉的是美酒甜露,饱的是肥羊鲜鱼,哪一个不是高巍巍的令人敬畏,显赫赫的使人景仰效法呢?
(三)译文:由此看来,现在所谓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同现在所谓的隐士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只是)存在幸运与不幸运的区别罢了。
(四)译文1:为什么吝惜那些空照四壁的余光呢?
译文2:现在我没有才能,被秦国弃逐,把我赶出了函谷关。
(五)译文1:先生难道不能以您的忠心,在为楚王谋划之余,也为我谋划吗?
译文2:我不知道他是否思念吴国,果真思念吴国就将发出吴地的乡音。
(六)译文1:终于被秦国围困,国土一天天地缩小。
译文2:齐闵王继承了威王、宣王的功业,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没有谁比它强盛,而他却由于贪心想从打宋国中获得利益。
(七)译文1:(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到那些条、框的限制。
译文2: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
(八)译文1: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译文2: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九)译文: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十)译文:小孩是大人的雏形,秀才是官吏的雏形,(但)如果此时锻炼得不够火候,陶冶铸造得不够精纯,以后走向社会(或者)在朝做官,最终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十一)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果子,一定是苦的。”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十二)译文1: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
译文2:他不摔破头、折断四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
(十三)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回说:“我想的是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一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依附我。”
(十四)译文1:儒家凭着古代文献经典扰乱当时的法制,游侠凭着武力触犯禁令,可是国君却都以礼对待他们,这就是国家治理混乱的原因。
译文2:即使有十个像黄帝那样贤明的君主,国家也不能变得太平。
诗歌鉴赏答案:
答案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1)因那时风华正茂而涉世不深,乐观自信而又想法单纯,对于人们所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因自己随年龄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尤其自己平日忧国,力主抗金,却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经过生活的磨难和切身的体验,真正领会、理解了“愁”的内涵。不同。因上阕指的是登高极目、吟诗赋词的闲愁,下阕指的是心系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2)采用对比手法表情达意,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篇。
答案2:《摸鱼儿》(辛弃疾)
(1)“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2)艺术特色是:一、比兴手法的运用。塑造了一个屡遭迫害打击的宫女形象,写她在春好之后的苦闷,以及悲恨难诉的情感。这个形象其实是作者坚持理想而又孤立无援的化身,在当时是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的。二、语言哀婉缠绵,感染力很强,这首词可以称为稼轩词中具有情致缠绵而词意急切风格的代表作。
答案3:《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柴望)
(1)此情指亡国之恨。难忘故国、难忘亡国之恨的沉痛心情。揭示主旨、涵盖全篇的作用。
(2)曲折表达了对许多恬颜事新朝的宋朝士大夫的强烈不满,同时表达了自己不屈的民族气节。(王躅:齐国贤者,乐毅请其去燕,自缢而死)
答案4:《山居秋暝》(王维)
(1)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明月”句: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暇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2)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答案5:《书愤》(陆游)
(1)自许“塞上长城”是陆游毕生的抱负,可惜被贬未能尽展其才,所以“空自许”。它流露出诗人抱负难施、壮志未酬的惆怅与痛心之情。
(2)对比映衬手法。诗人将往事的回顾与而今的感慨、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无情相互对照,表达了诗人的愁怨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复杂思想感情。
答案6:《晚次鄂州》(卢纶)
(1)“晚次”是夜晚住宿、停留之意。场景一“同船的商贾白天依枕,不觉酣然入梦,江上风平浪静”;场景二“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夹杂加缆扣船之声,原是涨潮”。透射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2)写法为“借景抒情”。尾联将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抒发了因“征战”未已,有家难归,只能在他乡奔波的感慨。
答案7:《旅夜抒怀》(杜甫)
鉴赏:一、二两句写近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窘困境况和寂寞情怀;三、四两句写远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的后半是“书怀”,是即景自况以抒悲怀,表现出了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这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借景抒情的一个范例。
课本中涉及的名句名篇训练: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以上选自荀子的《劝学》)
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以上选自韩愈的《师说》)
1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5、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延伸阅读

高二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追求。
2、培养学生在抒写情感、写作思维两个方面的个性化特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抒写情感、写作思维两个方面的个性化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追求。
【课时安排】
3课时(其中写作指导1课时,训练1课时,习作讲评1课时)
【教学设计】
通过理论分析和例文探讨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写作的个性化,进而了解个性化对于写作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片段训练和整篇习作,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写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说明不同的读者对相同的文学形象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其实也说明同一个文学形象会在不同的读者心中留下不同的印象。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哈姆雷特”太有个性了,这种个性使他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永远闪耀着光辉。
个性是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写出自己的个性,文章才能鲜活生动。
(1、考场作文雷同现象分析导入;2、同题作文分析导入。)
二、作文个性化探究:
1、什么是文章的个性化:
个性化指的是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具有创新思维、选材和语言都具有独到之处的文章。
2、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求。
简单地说,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能自主写作,写出的文章真实、有创新,同时还应该健康。“自主”、“真实”、”创新”、“健康”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1)自主。即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外部的过多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可以选择的灵活性;反对的是简单套袭;反对的是只准歌颂不准批评。因此要求确定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宽度,不把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具体。
(2)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是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个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求诚”,即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假若有所表白,这应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当是不吐不快的,本自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3)创新。即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要不断追求新鲜的东西。作文所阐述的观点,往往是自己独出心裁的见解,是所发现的新颖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开发创新意识,就是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能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发现别人未觉察、不易觉察的东西,并从中求新、求异。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对思维过程中取得的种种信息进行判断,提炼,概括,推理,比较,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取得最正确的最有价值的看法。
因此在作文中要有所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就是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具有新的风格,同时有意识地发表新的见解。
(4)健康。所谓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在个性化作文中,仅有了前面的三点要求还不够,个性化作文还要求健康。如果说自主是解决个性化作文的动力,真实是对作文的材料要求,创新讲究的是多样性,那么,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真实的内容也许是恶的、丑的,而多样性也并不仅仅是图个五光十色。前面这三个特征还必须有健康这一条来约束。否则,个性倒是突出了,可写出的东西为人不齿,令人作呕。比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作文说把鲁迅的记忆移植给牛,编辑部就找牛约稿,把狗的记忆移植给麻雀,麻雀就叫狗为妈妈。此类文章确实与众不同,显示了文章的个性,但这种“个性”发展下去不仅是对写作,就是对学生的人格修养也是有弊无益,这样的个性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综上所论,我认为个性化作文就是要做到自主,真实,创新,健康。要做到这四项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感受的个性化;思维的个性化;题材的个性化;表达的个性化。这几者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作文有无个性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有无个性。
3、从操作方法层面怎样写出有自己的个性的文章?
(1)个性化的思维(2)个性化的拟题
(3)个性化的主题(4)个性化的文体
(5)个性化的选材(6)个性化的构思
(7)个性化的开头(8)个性化的结尾
(9)个性化的片断(10)个性化的语言
(11)个性化的表达方式(12)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4、例文分析:
之一一—真情流露
我的外公外婆陈吉
我在外公外婆家住了将近十年。外公外婆是一对非常刻板的老人,很少见他们俩说话,我是指两人之间的悄悄话.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每天只是简单不变的台词:“吃饭了。”“该把衣服收回来了。”……包办的婚姻,哪儿有幸福?不过,他们也有浪漫的时候,每天早上四点多,全城还在梦乡之中,他俩已悄悄爬起,去“压马路”。虽从不手拉着手,而且总是一前一后。但在寂静的晨雾中,光是那种默契,已让人觉得有点味道——外公走在前面,可他从来不用回头,就知道该走多快,他能用心感受外婆的脚步,于是她快他也快,她慢他也慢,从没出过错。
有一次,外公去单位领退休金,回来得晚了,而外婆因做饭需要盐,又找不上人帮忙,便独自去买。这本是我的工作,可惜那天染了小恙,外婆心疼,没让我去。大约五点多,外公回来从邻居那儿借盐做好了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外婆回来,这下外公急了,说什么也不肯先吃。我没法了,只好陪着等。外公在家里等得着急,竟跑出门,站在路口张望,终于,我俩从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见到外婆的身影,外公迎了上去。我到现在也没看出,外婆是怎样将手中盐袋交给外公,仿佛已排练了千百次,外公那样自然地从外婆手中接过包。我第一次见外公与外婆并肩走路。当晚,第一次听到外公对外婆发火,还对她进行管制:“以后没人陪,不许一个人去办事。”当时没在意,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被一丝不易察觉的什么东西感动着。
大午夜,吃过了年夜饭,孩子们围着电视机,大人们忙着收拾碗筷。我走过去,对外公说:“外公,说说你与外婆当年的事吧。这也算是传家宝呀!我听说过,外婆当年是全村的大美人!”一句话,将孩子们全部移离电视机,围坐在外公周围。外公看看我们,又看看外婆,不紧不慢地拉开话匣:“你们的外婆呀,当年可是全村的大美人呀!我和她呀……”这时,外婆正收拾桌子,听到这里,狠狠地瞪外公一眼,又用手掐了外公一把。外公虽痛,却哈哈大笑,直笑得我们一家人大眼瞪小眼,外婆也脸红起来。其实我问的那句话,每年都会有人问,但每年都会被外婆打断。所以每年的“她呀”后面,只有无尽的省略号。但我想这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只属于外公外婆两个人,我无从得知,也不必知道,虽然我每年都会问。因为这时,是外公外婆最温馨的一幕。
前年,外婆因胃癌去世了,巨大的悲痛几乎击倒了外公。外公有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只是整日守着外婆的遗像发呆,嘴里也不知呢喃些什么。吃饭,睡觉,一点也不规律,人瘦得只剩下八十几斤。我们小辈都很害怕,怕外公再有个三长两短。还是二舅妈有见识:“时间一长,老人什么都会淡忘的,这阵子我们多照顾点,过两个月就行了。”半年后,外公真的没事了,他又开始晨练,只是很奇怪,原来两个人时,走得不快不慢,现在一个人了,应该好走些,可反而走不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又停下等半天。大年夜,没人再提那个话题,大家似乎忘了,可没想到外公自己先说了:“你们外婆呀……”这回被舅妈们打断了:“爸,来,试试这件新衣服。”被打断了,外公没笑,表情好像很伤心。又是一年过去了,我们怕外公太寂寞,又没人照顾,决定再给他找一个老伴。起先没让他知道,只是告诉他去见个人。那天是冬至,上午八点。
我们先出门,可好一会儿也不见外公出来,我去叫他。外公房间门关着,我透过玻璃窗,发现外公正摩挲着外婆的遗像:“今天气温下降很多,我加了衣服,不冷,你那边冷吗?别忘了加衣。”一滴泪珠滴在相片上。我顿时颤栗,无言。外公没去见那个人,我自作主张,拉外公去玩了一天,虽被父母骂得要死,但我不怕,我知道父母同我一样爱着外公。果然,他们听说此事,一样无言。从此,没人再提要外公再婚的事,大家都知道外公与天堂的那个人有约,我们不信神,但我们希望有来世。
外婆去世四年了,外公一直想念她,我为回忆中的事情感动。外公外婆之间话是不多,就算外婆仍在世,或下辈子外公仍牵外婆的手,我想他们之间的话还是不会太多。有人问我为什么,其实——
大爱本无言!
——从真实、真情、真感受方面进行点评:

之二——创新思维
英雄所见沈栖
大凡英雄有谋有略,有胆有识,他们的“所见”常会“不谋而合”。不是吗?韩信为兴汉灭楚设“暗渡陈仓”之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也曾向刘邦预先说过。刘邦见自己麾下这两位英雄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在赤壁之战的打法上,周瑜和诸葛亮都主张用火攻,这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例。古今中外,“英雄所见略同”的事例不胜枚举。
然而,“英雄所见”未必全都“略同”。英雄毕竟有独立人格,其见解睿智常有独到之处,因此“所见略异”在所难免。鲁迅和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但他们对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的“所见”多有“略异”,彼此进行过多次论争。由于两位英雄“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个人的恩怨”,虽有“笔墨相讥”,但还是牢牢把握着斗争的大方向,始终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共同的敌人,不失为一位革命家和一位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风度。
从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同”是相对的,“异”才是绝对的。人类正是在“同”与“异”的比较和较量中不断向更理智、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日臻高度文明的境界。如何对待“所见略异”?英雄们会有不同的答案。纵观这些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党同伐异。或利用权势,或利用势众,或利用权术,一方英雄无情讨伐另一方“所见略异”的英雄,直至置其死地而后快。二是求同存异。不视“异”为“异端邪说”,而是在求大同的前提下允许“存小异”,这多少有点民主意识。三是敬贤纳异。出于对英雄贤士的尊重,尽管有“异”,但能采纳其合理内核以滋补自己的学识,完善自己的理论,共同尽力于文明建设。由此可见,“求同存异”和“敬贤纳异”在政治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倘若舍此,那么,政治生活将是“一言堂”的专制统治,而学术研究则是“万马齐喑”的颓败境况。
英雄所见“略同”者,有之,“略异”者,有之,甚或“略反”者亦有之。王安石和苏东坡是宋朝文坛上颇有成就的人物,同时也是政治上非常著名的活动家。这两位英雄在文学上的“所见”可谓“略同”(同列为“唐宋八大家”),但在政见方面,尤其是改革方面,两位却“所见略反”,矛盾尖锐,在朝廷上常为具体的改革方案(如“青苗法”等)而唇枪舌剑,苏东坡甚至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是,由于两位英雄都是以利民兴国为出发点,而不以个人的得失来“暗算”对方,因此,“所见”虽然“略反”,但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有碍共同竭其心力来利民兴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见略同”,英雄们和睦相处,这固然是件好事。那么,“所见略异”,甚至“略反”呢,也应有宽容和忍让的态度(当然并不排除必要的“争辩”),这可要有一种坦荡荡的政治襟怀呵。
——从求异思维的角度进行点评:

三、学生阅读教材“例文借鉴”中的三篇文章,讨论分析三篇例文在个性化方面的具体体现。
四、写作训练:(1课时)
1、片段训练:
①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感受,写一个记叙描写性的片段,体现“回报”或“活着”的话,不少于120字。
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个角度而言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请就下列名言、成语,运用逆向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片段,不少于100字。
艺高人胆大人言可畏欲速则不达出头椽子先烂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知足常乐开卷有益识时务者为俊杰
2、整篇作文训练:
请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材自选。
五、片段、整篇讲评建议:(1课时)
结合学生习作实际情况(投影典型习作),从真实感受、创新思维两个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以便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个性化写作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分析文章的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二)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分析文章的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析文章的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二)
专项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商衡,字平叔,曹州人。授鄜州洛郊主簿。以廉能换郿县,寻辟威戎令。兴定三年,岁饥,民无所于籴,衡白行省,得开仓赈贷,全活者甚众。后因地震城圮,夏人乘衅入侵,衡率蕃部土豪守御应敌,保以无虞。秩满,县人为立生祠。再辟原武令。未几,入为尚书省令史,两月拜监察御史。
哀宗姨郕国夫人不时出入宫闱,干预政事,声迹甚恶。衡上章极言,自是郕国被召乃敢进见。内族庆山奴将兵守旴眙,与李全战,败。朝廷置之不问。衡上言:“自古败军之将必正典刑,不尔则无以谢天下。”诏降庆山奴为定国军节度使。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亲旧干预权利,其家人填委诸司,贪墨彰露。台臣无敢言者,衡历数其罪。诏罢温户部,改太后府卫尉。再上章言:“温果可罪,当贬逐,无罪则臣为妄言,岂有是非不别而两可之理?”哀宗为之动容,乃出温为汝州防御使。
未几,丞相完颜赛不领陕西行省,奏衡为左右司员外郎,密院表留,有旨:“行省地重,急于得人,可从丞相奏。”明年,召迁,行省再奏留之。正大八年,以母丧还京师。十月,起复为秦蓝总帅府经历官。天兴元年二月,关陕行省徒单兀典等败于铁岭,衡未加诸帅存殁,招集溃军以须其至。遂为兵干所得,欲降之,不为屈。监至长水县东岳祠前,诱之使招洛阳,衡曰:“我洛阳识何人,为汝招之耶?”兵知不可诱,欲捽其巾。衡瞋目大呼曰:“汝欲胁从我耶?”终不肯降,望阙瞻拜曰:“主将无状,亡兵失利。臣子罪责,亦无所逃,但以一死报国耳。”遂引佩刀自刭,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月拜监察御史拜:授予官职B.不尔则无以谢天下谢:谢罪
C.其家人填委诸司委:托付D.遂引佩刀自刭引: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因地震城圮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不尔则无以谢天下欲速则不达
C.招集溃军以须其至不赂者以赂者丧
D.我洛阳识何人,为汝招之耶佯狂不知所之者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商衡有才能,直言敢谏的一项是()
①衡率蕃部土豪守御应敌,保以无虞②干预政事,声迹甚恶
③衡上章极言,自是郕国被召乃敢进见④台臣无敢言者,衡历数其罪
⑤召迁,行省再奏留之⑥衡瞋目大呼曰:“汝欲胁从我耶?”终不肯降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衡为官廉洁,关心百姓疾苦,饥荒之年开仓赈济,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
B.商衡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进谏禁止郕国夫人干涉朝政,上书指出皇上处理事务不妥之处。
C.商衡英勇无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妥协,最终以死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D.商衡死时年仅四十六岁,生前为自己赢得了声誉,所以老百姓在他死后建立祠庙纪念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建炎间从岳飞护卫八陵,转战江、淮间,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太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寒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纥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淣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现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金兵七万在楚州城下,三千守淮阴粮,又载粮三千艘泊大清河。再遇谋知之,曰:“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夜二鼓衔枚至敌营,各携火潜入,伏粮车间五十余所,闻哨声举火,敌惊扰奔窜,生擒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嘉定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克:严格限定(日期)
B.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旋:不久,很快
C.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次:驻扎
D.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间:秘密地,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毕再遇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④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
⑤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也⑥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名将毕再遇,不仅善于运筹帷幄,在战场上更是果敢骁勇,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B.在攻打泗州时,毕再遇巧用计谋,“声西击东”,收到奇效,先拿下泗州东城,西城则不战而克。
C.毕再遇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攻打徐州,如果死在灵壁南门,会被郭倪认为是不按预定线路行军,违背军令。
D.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毕再遇火烧敌人的粮车,断其给养,这一计策很像《三国演义》中曹操夜袭乌巢。
专项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光和元年,举郡上计①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②其长揖汉王,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顾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吾请为诸君分坐。”坐者皆属观。
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久矣,乃今方遇而忽然③,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
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延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陟返与言谈,至熏夕④,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
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
[注]①郡上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
②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
③忽然:指死亡。
④熏:通“曛”,黄昏。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乃:于是,就
B、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以:而,并且
C、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临:俯视
D、坐者皆属观属:通“瞩”,注视
2.下列各句都表现赵壹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一项是(3分)
①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②壹独长揖而已
③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④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因举声哭
⑤壹独柴车草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出他的倨傲不驯、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无所作为的结果。
B、本文通过对赵壹的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描述,表现他既要借权势显扬名声,又不甘心屈颜仕途的特有气质。
C、本文通过对赵壹恃才倨傲的描述,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
D、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他故作倨傲,是为了巧借权势显扬名声,目的不在于做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3分)
译文:
⑵.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3分)
译文:⑶.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健字希贤,洛阳人。健少端重,与同邑净禹锡、白良辅游,得河东薛氏之传。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然练习典故,有经济志。成化初,修《英宗实录》。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重。清宁宫灾,太监李广有罪自杀。健与李东阳、谢迁疏言:“帝王未有不遇灾而惧者,向来奸佞荧惑圣听,贿赂公行,赏罚失当,灾异之积正此之由。今幸元恶殄丧①,圣心开悟,而余匿未除,宿弊未革。伏愿奋发励精,进贤黜奸,明示赏罚,凡所当行,断不在疑,毋更因循,以贻后悔。”帝方嘉其言,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健等力谏,仅寝祠额。南北言官司指陈时政,频有所论劾,一切皆不问。国子生江熔劾健,东阳杜抑言路。帝慰留健,而下熔于狱。二人力救,得释。十三年四月,大同告警,京师戒严。兵部请甄别京营诸将,帝召镇远侯顾溥督团营。时帝视朝颇晏②,健等以为言,颔之而已。十四年秋,帝以军兴缺饷,屡下廷谇③。健等言:“天下之财,其生也有限。今光禄岁供增数十倍数,诸方织作务为新巧,斋醮日费钜万,太仓所储,不足饷战士。而内府取入,动四五十万,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亦数千万计。土木日兴,科敛不已,传奉薪,内府工匠之饩廪④,岁增月积,无有穷期,财安得不匮?”今陕西、辽东边患方殷,湖广、贵州军旅继功,不知何以应之?望陛下绝无举之贯。躬行节俭,为中外倡,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讲求革弊之策,天下幸甚。”明年四月,以灾异陈勤朝讲、节财用、罢斋醮、公赏罚数事。及冬。南京、凤阳大水,廷臣多上言时务,久之不下。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帝皆嘉纳。——《明史?刘健传》
 (注)①殄丧:灭亡。殄:灭绝。②晏:晚,迟。③廷谇:当廷斥责。谇,斥责。④饩廪:古代月给的薪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谢交游,键户读书 ②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B、①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 ②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C、①诸方织作务为新巧 ②除恶务尽
 D、①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②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刘健为人“端重”的一组是(3分)
 ①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 ②练习典故,有经济志
 ③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重 
 ④国子生江熔劾健,东阳杜抑言路,帝慰留健,而下熔于狱。二人力救,得释
 ⑤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D、②③④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健自幼正直稳重,择友而交,拜薛氏为师。平时不喜交游,常常闭门读书,研究历史,有经国济世之志。
 B、太监李广畏罪自杀后,刘健和李东阳、谢迁向皇帝进言革除宿弊,并力谏为李广坟墓题字。
 C、刘健居官正直敢言,得到皇帝信任,当有人弹劾刘健时,皇帝反而安慰挽留刘健,将进言者关进监狱。刘健再三为进言者求情,该人才得以释放。
 D、刘健注意国家财政现状与百姓的疾苦,力谏内廷节俭,控制贵戚巧取豪夺,革除宿弊,造福天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然练习典故,有经济志。
翻译: 
(2)伏愿奋发励精,进贤黜奸,明示赏罚,凡所当行,断不在疑,毋更因循,以贻后悔。
翻译: 
(3)今陕西、辽东边患方殷,湖广、贵州军旅继功,不知何以应之?
翻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危难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3分)
⑵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3分)
⑶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3分)
专项训练(一)
(一)
1.C委:积蓄,累积。
2.AA项,都是介词,“因为”。B项,前者连词、表顺承,“就,便”;后者连词,表转折,“反而”。C项,前者目的连词,“来”;后者介词,“因为”。D项,前者代词,“洛阳”,后者动词,“往,到”。
3.B①是讲商衡有才能,②是讲郕国夫人,③④是讲商衡直言敢谏,⑤从侧面讲商衡有才能,⑥是讲商衡宁死不投降。
4.D文中是说县里人为商衡建造生祠,没有说在商衡死后“建立祠庙纪念他”。
参考译文:
商衡,字平叔,曹州人。被任命为鄜州洛郊县主薄。因为清廉有才干而调任郿县县令。不久被征召做了威戎县令。兴定三年,年成不好,发生饥荒,百姓无处买粮食,商衡向行省请示,得以开仓赈济,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后来因为地震,城墙坍塌,夏人乘机侵犯,商衡率领少数民族军队和地方豪强守卫城池抗击敌人,保住了城池使之没有祸患。(商衡)任职期满,县里人为他建造了生祠。朝廷又征召他做了原武县令。不久,调入朝中担任尚书省令史,两个月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金哀宗的姨子郕国夫人经常出入宫廷,干涉朝政,名声极坏。商衡上书极力进谏,从此,郕国夫人只有被皇上召见才敢进宫朝见。外戚庆山奴率兵守卫盱眙,与李全作战,失败,朝廷置之不理,不予问罪。商衡上书说:“从古以来败军之将必须依据刑法治罪,不这样就无法向天下人谢罪。”皇上下诏把庆山奴降职为定国军节度使。户部侍郎、代理尚书曹温的女儿做了皇帝的嫔妃。他的亲朋故交都干涉权力和利益,他的家人充斥各个官署,贪污受贿的事无人不知。朝廷大臣没有敢说的。商衡则逐一数说他的罪过。皇上下诏罢免曹温在户部的职务,改任太后府卫尉。商衡第二次上书进谏说:“曹温如果当真可以治罪,就应当贬官逐出京城,如果没有罪,就是我胡说八道,哪里有是非不分而两者都正确的道理呢?”哀宗被他的话感动,就把曹温贬出京城做了汝州防御使。
不久,丞相完颜赛不管理陕西行省,奏请任命商衡为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上表,留下商衡不遣,皇上下旨:“行省是很重要的地方,急于得到人才,应该答应丞相的请求。”第二年,皇上下诏升迁商衡,行省多次上奏请求让商衡留任。正大八年,商衡因为母亲去世回到京城。十月,重新任命商衡为秦、蓝两地的总帅府经历官。天兴元年二月,关陕行省的徒单兀典等人在铁岭战败。商衡不知道各位将帅的存亡,招集溃兵来等待他们到来,于是被敌兵抓获,敌人想让他投降,他不屈服。被监押到长水县东岳祠前面,敌人劝他招降洛阳,商衡说:“我在洛阳认识什么人,能为你们招降呢?”敌人知道他不会被劝说动,想要揪下他的头巾。商衡瞪着眼睛大喊道:“你想胁迫我投降吗?”最终也不肯投降,遥望着朝廷下拜说:“主将建立不了功绩,损兵失败,是我的罪责,也无没有什么可逃避的。只有一死报国罢了。”就拿刀刎颈自尽,当时四十六岁。
(二)
1.D间:从小路。
2.CA两个“以”都是介词,用。B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C前一个“乃”是副词,才,就;后一个“乃”是副词,竟然。D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3.B①说明再遇入仕的方式和超人的武艺;③说明再遇不计名利,一心为国。
4.C毕再遇的意思是宁肯死在抗金的战场上,也不死在逃跑的路上。
参考译文:
毕再遇,字德卿,是兖州人。他父亲毕进,在建炎年间跟随岳飞守卫皇家陵园,转战长江、淮河之间,一步步地升到武义大夫。再遇以恩庇补官,隶属侍卫马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武艺超人。宋孝宗召见他,见后很高兴,赏赐给他战袍和金钱。
开禧二年,皇帝下诏北伐,让殿帅郭倪招安山东、京东一带,派毕再遇和统制陈孝庆攻打泗州。毕再遇请求选用新征的敢死军作先锋,郭倪将八十七人给了他。招抚司限定期限进军,金人听说后,关闭边境的市场,堵上城门来做准备。毕再遇说:“敌人已知道我方增派军队的时间,兵以奇取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击,出其不意。”陈孝庆同意他的想法。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让人将兵器、旗帜、船只安置在石屯下,装作要攻打西城的样子,却亲自带领部下从陟山直至东城南面的城墙下,自己先登上城,杀死几百人,金人大败,守城的开北门逃走。西城还在坚守,毕再遇竖起大旗,高喊:“大宋的毕将军在此,你们都是中原的百姓,赶快投降。”很快有淮平县令用绳子从城上下来,请求投降,于是两座城都攻克了。郭倪来犒赏士兵,拿出皇帝授的刺史牙牌授予毕再遇,再遇推辞说:“我们国家黄河以南失陷了八十一个州,现在攻下泗州两个城就得到一个刺史,按这样下去再拿什么来奖赏?再说您从朝廷那里得来几个牙牌啊?”坚决拒绝不接受。不久被任命为环卫官。
郭倪调李汝翼、郭倬攻打宿州,又派陈孝庆等作后援。命令毕再遇用四百八十个骑兵做先锋攻打徐州,到了虹地,遇到郭、李的士兵负伤败回,问他们,回答说:“宿州城下有大水,我军不利,统制田俊迈已被敌人捉住。”毕再遇领兵紧急前往,驻扎在灵壁,遇到陈孝庆屯兵在凤凰山,将带兵返回,毕再遇说:“宿州虽然没有取胜,但是兵家胜败无常,怎么能这么快挫伤自己的锐气!我奉招抚的命令攻打徐州,经过这里,宁可死在灵壁北门外,也不能死在南门外。”碰巧郭倪发信给陈孝庆,让他班师撤军,毕再遇说:“郭、李两军溃败,敌人一定追赶,我们应当伏击他们。”金军果然用五千骑兵分两路追来,再遇让敢死队二十人守住灵壁北门,自己领兵冲入敌阵。金人看见他的旗帜,喊到“毕将军来啦”,于是逃跑。各路军马离开灵壁,毕再遇独自留下没动,估计大军走了二十多里,就火烧灵壁。诸将问他:“夜间不点火,今天白天点火,为什么?”再遇说:“夜间能照见虚实情况,白天看不见烟尘,他们已经败逃不敢追赶,军队就可以安全行进,没有危险了。你们哪里知道军队前进容易而撤退困难啊?”
金兵七万屯驻楚州城下,三千人守卫淮阴的粮食,又载着三千船粮食停泊在大清河中。再遇谋划说:“敌人比我军多十倍,难以用武力取胜,可以用计打败他们。”于是派统领许俊抄小路前去淮阴,夜间二更天衔枚到了敌营,各自带着火潜入,藏在五十辆粮车间,听到哨声点火,敌人惊慌逃走,活捉了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嘉定十年,从武信军节度使任上辞官。去世时,享年七十岁。被追任太尉,后又追任太师,谥号忠毅。
专项训练(二)
一、
1、:B.(B项的“以”是“表目的连词,来”的意思)
2、:D.(第①句和③句所叙内容都是一般行为,没有反映出他倨傲特异的性格特征)
3、:B.(A项“玩世不恭”不当,这不是他的性格特征,“无所作为”在文中也明确信息。C项“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不当,写袁逢、羊陟是为了衬托传主赵壹。D项中“故作倨傲“不当,这是他固有的性格特征,不是装出来的。)
4、⑴
(赵壹)依仗有才能而对人傲慢,被乡里人排斥。(恃,为,各1分;句子不畅,酌情扣分)
⑵几百个主计吏都叩头伏在庭院中,没有谁敢向上看一眼。(定语前置,补出介词“在”,莫,各1分;句子不畅,酌情扣分)
⑶赵壹认为公卿中除羊陟外都不足以来借势显扬名声,就每日到羊陟门上(求见)。(以,非……无足以,乃,各1分;句子不畅,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赵壹字元叔,是汉阳郡西县人。体态魁梧,身高九尺,胡须美,眉毛浓,看上去非常高大俊美。为人自恃有才而傲慢,被乡里人排斥,于是写了《解摈》一文。……
汉武帝光和元年,赵壹被荐举为郡上计官员来到京城。这时司徒受理上计吏事务,几百个上计吏都叩头伏在庭院中,没有谁敢向上看一眼,只有赵壹拱手作揖而不叩拜。袁逢见此颇感诧异,就让身边官吏去责问他,说:“地方郡里来的上计吏对三公行揖礼,这是为什么?”赵壹答道:“从前郦食其拜见汉王刘邦,只作揖,现在我对三公作揖,为什么竞感到奇怪呢?”袁逢就恭敬地提起衣襟掖在衣带间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座,于是向他询问西县的事情,袁逢非常高兴,回头对在座的考绩官员说:“这位是汉阳人赵元叔,朝中大臣没有超过他的,我请求在诸位中为他设一个座位。”满座官员都注意看他。
赵壹从袁逢那里出来后,就去拜访河南尹羊陟,没有能够见到。赵壹认为公卿中除羊陟外都不足以借势显扬名声,就每日到羊陟门上求见,羊陟勉强允许通报接见,但他还没有起床,赵壹径直来到上堂,就走到他跟前俯视他说:“我远居西州,仰慕您高尚品格已很久了,直到今日才得相见,而您却死去了,命运的安排有什么办法呢?”便放声大哭,羊陟门下的人闻声大惊,都跑进来在旁边站满了。羊陟知道他不是一般人,于是起床,请赵壹谈话,对他的才华深感惊奇。告诉他说:“你就要出人头地了。”
羊陟第二天早晨带领许多车骑随从到赵壹的住处通名拜访。当时各郡的上计大多把车马帷幕装饰得很阔气,而只有赵壹是破柴车,稻草屏,自己露宿车旁。他请羊陟一同坐在车下,左右的人没有不慨叹惊愕的。羊陟就与赵壹交谈起来,一直谈到黄昏,尽欢而去。羊陟拉着赵壹的手说:“含有美玉的石头,如果不剖开,必定会有像卞和那样哭出血泪来辩明它的事情!”羊陟就和袁逢一起举荐赵壹,赵壹的名声震动了京城,士大夫们都仰慕他的风采。
……州郡都争相给赵壹送去封官的册命,朝廷三公府征召十次,他都没有就任,最后死在家乡。
二、1、A(A第一句中的“谢”意为“谢绝”、“推辞,第二句中的“谢”意为“离开”、“辞别”;B中两个“旋”都是“不久”的意思;C中两个“务”都是“一定、必须”的意思;D中两个“毕”都是“全、都”的意思。)
2、A(首先应正确理解“端重”的意思,根据文中“健少端重”不难推断它的意思是“端正持重”,故应选①②③。)
3、B(刘健等力谏皇帝阻止为李广坟墓题字。)
4、翻译:(按照画线处计算得分)
(1)刘健谢绝交游,关锁门户读书,人们都认为他木讷倔犟。然而,他掌握了许多古代道理,有治理天下、拯济百姓的大志。
(2)敬请您振作精神,提拔贤能之人,罢黜奸佞小人,明确地昭示赏罚,凡是应当推行的事,要当机立断,不要迟疑。不要再因袭旧的做法,而留下日后的悔恨。
(3)现在陕西、辽东边境战患正盛行,湖广、贵州的军队相继建立功勋,不知用什么来应酬这些?
三、1.D(难:认为困难。例:1.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2.是以圣人犹难之。--《道德经》。A.赞誉。B.例:有的放矢。C.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2.C(①⑥有误)
3.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4.⑴宰相很赞赏他的志向,让他任明州通判。(“善”1分,“以”1分,句意通畅1分)⑵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⑶(章惇)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诸臣,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省略1分;“罗织”1分;“贬谪”1分)

分析文章的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分析文章的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分析文章的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
一、考点解读
命题者常常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的主要材料或文章的主要信息,以某个标准(比如传主的经历或事迹,他的某个方面的才能和才干,他身上表现出的特别突出的品质或情操,诸如此类)为依据,编选若干文句(一般含有五至六个),这些文句有的符合这个标准,有的不符合这个标准,然后命题者将这些文句,分别编为四项,往往有对有错,用这样的组题方式,来考查考生是否从整体上读懂了全文,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文中的关键语句和主要的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考查。本考点的能力层级为C级,常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考查“合而为一”,有时也可单独进行。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说明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并进而进行准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他内容,而不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简单罗列,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会大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主观的东西,它寓于文章之中,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含蓄,或直露,或集中,或分散,因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阅读上多下功夫。还需要说明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要求对文章本身的有关内容作出归纳概括,属于客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归纳、概括判断能力;后者侧重于作者主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分析、概括、判断能力。但在实际考查时,这二者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因为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要点、主旨的分析上。
二、高考原题详析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07山东)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乃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在文言文阅读中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时,命题者常常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的主要材料或文章的主要信息,以某个标准(比如传主的经历或事迹,他的某个方面的才干,他的身上表现出的特别突出的品质或情操)为依据,选择若干(一般五至六个)符合和不符合标准的文句编为四组。本题即是以能表现王戎的“聪明睿智”为标准,选择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让选出“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做文言文“筛选文中的信息”题目,首先要读懂全文,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其次要审清题目,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逐句分析,选定符合要求的句子;最后选出正确答案。本题①③⑤均从不同角度说明王戎的聪明睿智,而②句说明王戎胆大,④句说明王戎清廉,⑥句说明王戎的政绩,都不是说明王戎的聪明睿智的,据此可以确定正确选项为B。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7山东)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言文“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试题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个是分析概括要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为基础,不能准确把握文言句子的意思,就谈不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二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候表现得直露,有时候则表现得比较隐讳,而命题者往往在文白转换的过程中设置干扰,因此难度比较大。本题四个选项即涉及对全文的理解。做“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题目,首先要弄清选项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即选项列举的观点是针对哪(几)个人,哪(几)件事,哪(几)句话;其次要将选项中列举的观点态度与文中相应的句子进行比较,看有无不同,尤其要注意细微的差别;最后选出答案。以本题为例:将选项中列举的观点态度与文中相应的句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他选项都与原文一致,C项将“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当成了王戎“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的原因,而原文中“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与上句“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故是“不正确的一项”。
三、复习建议
认真读懂全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意,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乃是解题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次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比如2007年山东卷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全国卷Ⅰ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等等),标准越明,答案越可能选准。第三,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所在原文的位置,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做出选择。选择时首先要特别注意文句中陈述对象的检查,一般说来,陈述传主的文句,常常是符合标准的;其次,是对陈述传主的文句作认真分析,有时某些文句虽然也是陈述传主的,但用标准来衡量,它并不符合要求,就应该排除。需要指出的是,有时有的文句虽然不是直接陈述传主,但它却是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写传主的,我们应该学会辨别。最后,对照选项,选出正确答案,注意以“巧”取胜,比如运用排除法,比较法、利用试题信息等。
全面理解选文,将知识融会贯通,是完成本考点的必要条件,也是顺利完成整篇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步骤。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概括”是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
(2)作者观点态度在文中的表现:记叙文,集中体现于议论性的语句中,有的融于细微的字里行间;议论文,就是文章的论点或论点引发的对现实的观点态度。
一般来说积极的有:抒发爱国情怀,表现忧国忧民,歌颂传统美德,赞扬美好品质,赞美真善美。消极的有: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剥削阶级意识、迷信思想、贬低劳动人民、宣扬假丑恶。
(3)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隐蔽。对于前者,概括起来不难,对于后者,则要仔细加以辨析、比较,使作者的观点态度显现出来。
(4)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时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一些:看作者对民族和人民的态度,看作者对统治阶段和邪恶势力的态度;看作者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看作者观点在当时和今天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时要注意:要完整全面,不可以偏概全,评价要准确恰当。
(5)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方法有:
①文中筛选法。首先要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其次要将选项列出的“观点态度”与文中筛选出的相应的“观点态度”加以比较,如果题干要求选正确项,则选两者吻合的;如果选错误项,则选两者不相符合的。
②概括评价法。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通过人物、事件、哲理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出来的,因而在阅读时,就要从人物的言行、某一事件的叙述,某一哲理的说明中,在领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拿这种评价与选项中的评价比较辨析,从而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③抓住题眼法。这里说的题眼指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解答须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抓住题眼,综合归类,找出答案。
④排除干扰法。考题中设置的干扰一般有:a.夸大事实,导致谬误;b.偷换概念,混淆是非;c.正误夹杂,真真假假。解答时,抓住原文内容分析,辨明题干要求,了解干扰形式,就能解答准确。

高二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联想与想象》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联想与想象》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二节《联想与想象》教案
【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考。
2、培养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写作中恰当的运用联想与想象。
【课时安排】
3课时(其中写作指导1课时,训练1课时,习作讲评1课时)
【教学思路】
了解了一些联想想象的知识,再读一些成功运用联想想象写成的作文来印证,从中获得启示,领悟,而且作为“例子”,作为模仿对象,也为学生联想想象作文搭了桥,引了路。学生读过之后,要引导学生交流评论,重点思考例文联想想象的思路方法、内容的层次和深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联想集团这样说过,联想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但也是世界迈出的一大步。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有的同学作文内容单调,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同学们打开思路,打开思路的重要方法就是联想与想象。
二、写作知识辅导及技巧训练
1、联想的知识储备
要学写联想作文,就需要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一般知识。提问:什么是联想?能否举你熟悉的例子加以印证?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讲解: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联想就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如:
联想题目联想方式联想内容
荷叶荷花
(《荷塘月色》)相似联想舞女的裙、明珠、星星、出浴美人、歌声、闪电……
相关联想西洲曲、江南
延伸联想不宁静──看荷塘──惦记江南……

由此可见,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这样就可以丰富我们作文的内容,有了引发开去的途径,也就打开可写作的思路。
2、联想的方法。
(1)相似联想:由此物想到与之相似的彼物,或由此物(具体的)想到与之相似的情、理(抽象)。例如,巴金的《灯》,作者由眼前的灯联想到古希腊传说里的灯光,这里运用的就是相似联想。91年高考把圆规定为联想物,考生如能运相似联想,由材料中的一轮满月想到与之间似的太阳、地球、明眸、向日葵、肥皂泡、花环、乒乓球、葡萄、圆形的挂表,台钟等物体,可谓恰到好处。再如“砖”的联想,我们可以从“砖”的制作过程联想,由烂泥巴制成的土坯,是经过烈火的烧制才形成坚硬的砖,由此联想到一个人想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过硬本领的人,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我们也可以从砖的形状联想,由形状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砖联想到为人处世应该做方方正正、奉公守法的公民。我们还可以从砖的性质联想,由具有刚性、宁断不弯的砖联想到做人要有坚毅不屈、宁折不弯的英雄气节,以上的联想就是由具体的“物”(砖)联想与之相似的“理”。
(2)相关联想:由某一事物联想到与相关的其它事物。事物间有空间的相关,如见到教室就想到学生,见到黑板就想到老师。事物间也有时间的相关,如由眼前所见到的弹痕就想到过去的战争,由当前改革中存在着旧的习惯势力,就想到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事物间还有原因和结果的相关,如由地球的“呻呤”联想到对地球的污染和破坏。
(3)同类联想:是在同一类事物间的联想。例如,陶铸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写到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尊重、怀念和思念那些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时,由夏禹联想到李冰父子、扁鹊、黄道婆、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和孙中山这些人,作者运用的就是同类联想,从而使文章的论据更加充分,更有说服力。
(4)对比联想:即由一事物或形象联想到与相反的事物或形象。如朱自清在《绿》一文中,为了突出梅雨潭绿的特点,他就联想到别的地方所见到的“绿”来和它作对比:“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太浓了。其余呢,西式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作者通过这样的联想对比,从而突出了梅雨潭的绿有着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特点。
【练一练】课堂训练,以《桥》为题目,进行联想训练。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老师进行点拨、总结)
1.从造桥用料联想:木质→石质→钢筋水泥→是历史的见证。
2.从字型出发:犹如一个人手足俱插于水中→修桥的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3.从作用联想:它连接两岸,代表人与人、地区与地区间的沟通→大陆与台湾之间。
4.从比喻义联想:连接人们心中美好的感情:如“鹊桥”“断桥”“虹桥”“魂断蓝桥”“廊桥遗梦”。它牵扯人们的感情→是一条纽带。
5.桥所代表的精神→承受重压,担负责任,人车马在身上川流不息而岿然不动。
6.过河拆桥→过河后,桥便失去了对他的价值,被拆掉。
7.代表尊重→古时先有河,而无桥,怎样渡河呢?是把河填平还是想别的办法?架桥,既过了河,又不使河受到伤害。这体现一种对河的尊重,对自然存在万物的尊重,人想的不是去改变自然,去伤害它,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
8.天桥,一种在新时代中出现的新的桥,本来是为给行人提供方便和安全,但却有一部分人总是不走天桥,而是横穿马路穿行→人的素质
9.桥上的特殊故事→一种是桥上总发生一些浪漫的故事,引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另一种则是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比如南斯拉夫电影《桥》所反映的故事,美国电影《桂河大桥》所述的内容,又如“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3、如何联想
一是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是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伤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是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三、小结
总之,联想是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观察不全面、不细致,联想就难以展开;如果见闻写得不具体、不切实,联想就会失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逐步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汲取知识养料,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的好习惯。这样,我们就能在写作文时,一边写,一边想,积极开动大脑,写出联想的内容,好文章自然会写出来了。
四、下面再讲几个故事,或者说是几段话:
1、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2、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角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着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
3、骆驼妈妈
有一个美国旅行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看到这样一幕:
无人区里有一只母骆驼带着几只小骆驼一路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着干燥的沙子。按照常识,旅行者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它们虽然渴坏了,几只小骆驼无精打采地走着,在太阳的炙烤下,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
旅行者还发现,小骆驼们紧紧挨着骆驼妈妈,而母骆驼总是根据不同的方向驱赶孩子们走在她的阴影里。
终于,它们来到了一个半月池边,它们停住了。几只小骆驼兴奋异常,打着响鼻。
可是,池水太浅了,站在高处的几只小骆驼不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把嘴凑到池水边上去。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她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池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
4、几个猎人将一群羚羊赶到一座悬崖上,悬崖对面有座山峰,但没有一只羚羊能跳过去,后来羚羊分成两队,一队年轻一队年老,一老一少同时起跳,年老的羚羊在年轻的羚羊下面,小羚羊踏在老羚羊身上,如同享受一块跳板飞到了对面山崖,羚羊以这样一种方式换取了一半的生命。
5、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
6、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处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问1、请一个同学复述一下我刚才讲述过的几则材料,能记住几则就讲几则。
问2、给大家几分种时间,展开联想想象,构思一下,如果叫你在同一篇文章中用上以上6则材料中的至少4则,你会怎么用,你可以比较具体的描述你的作文,也可以是概述你的作文提纲。
(学生构思、发言)
五、出示例文一:
例文1:
敬畏生命
文/易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角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人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着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在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那个时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水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处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贻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对例文的分析:第一则材料,他当作是问题的提出,也就是引出话题“敬畏生命”,第二则材料,当作是反向的例子,“自己”曾经不敬畏生命,然后让自己深深自责。第三则到第五则材料证明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最后一则是怎样敬畏生命。
这期间作者用了相反联想,相似联想以及相关联想、相通联想,然后将这几则材料运用到一篇文章当中。
出示幻灯片:联想与想象的种类以及条件

例文二
背景:5月6日晚,二里镇初级中学初三学生张智伟、郭亮和王云璋在镇上一家烧烤店喝酒时,李文兰上前讨饭并与3人发生口角。当晚11时许,喝了11瓶啤酒后的3名学生回家行至镇桥头时又碰上李文兰,3人余恨未消,遂上前不由分说狠踢李的小腹部,并排成一排在倒地不起的李身上乱踩。随后,他们又将李拖至路边的农田,脱去李的裤子,拿起田边的菜籽杆插入其下身乱戳。李文兰倒在地上神智不清,几分钟后才痛苦地向前爬行,3人仍感不解气,又抽出腰间皮带,用铁制皮带头在李的头部、臂部、腿部等部位抽打。至次日凌晨1时许,3人才结束了暴行,整个施暴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5月7日凌晨5时30分,镇中心医院的值班医生李创民听到门外有人呻吟,开门后发现李文兰面部青紫,双手捂着肚子,说有3个流氓用菜籽杆捅了她的下身,要求看病。李创民没有采取任何诊治措施,只是向二里镇派出所打了个电话算是报案。民警魏国华接警后,8时多才安排片警鲁小军(司机)去察看,鲁小军在医院没有找到李,回派出所时在桥头碰到浑身是伤的李文兰。李文兰对鲁小军说她被3个流氓打了。鲁只对她说了句“你是哪里的,走就是了”,便开车回到派出所。
8日下午,二里镇二里村村支书刘国栋两次请示派出所如何处理李文兰之事,最后商定将李送到辖区以外的地方。村上据此将李送至城固县与南郑县的交界处。
9日下午,二里镇苟家湾村村民向派出所报警,称发现一具“女尸”,派出所负责人尚龙德带着民警和当地村干部赶往现场,当时李文兰仍神智清楚,并叙述了3名施暴者的形象,随后他们将李送到镇医院救治。10日上午,李文兰因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李文兰全身多处脏器受损,阴道内挫伤严重,因受钝性外力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多根肋骨骨折及腹腔感染而死亡。

再谈敬畏生命
文/吕驾宇
因几句口角,陕西张智伟、郭亮和王云璋3位花季少年便对女乞丐李文兰施以长时间的暴打凌辱;而当受害者拖着受伤的身体寻求帮助时,人们表现出了惊人的麻木:卫生院值班医生眼见其浑身是伤,却不采取任何诊治措施;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三个小时才派了名司机去处理,村支书非但不采取救治措施,反与派出所商量如何将李送出辖区之外……于是,一条有望得救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新华社8月5日报道)……
一、
很显然,张智伟等人的残暴是令人发指的。即便面对“孩子”这样一个无比广阔的群体,张智伟等人仅仅是极端的个例,但人们还是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或许一切都缘于偶然,我们甚至可以进行这样的设想:如果“孩子们”没有喝酒,他们就不会酒后“闹事”了,如果“孩子们”后来没有找到李文兰,也就不会再发生“乞丐之死”了……
但偶然之外的必然是当我们的孩子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将自己摆放在高位将旁人视为卑微的时候,他们也就丧失了对生命最起码的敬畏之心,于是旁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就随之贬化。我不知道,当孩子们用菜籽杆插进李文兰的下身的时候,在他们眼中,作为乞丐的李文兰是否仅仅是一只蚂蚁——在很多的孩子的游戏中,屠戮蚂蚁的方式往往是用最小的一个手指头掐死它,或者是抬高脚,然后狠命下跺。

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呢?
其实,在中国很多的历史时段,对人的蔑视是有传统的,比如说,文革时,孩子们斗“反动老子”是革命的光荣,于是光荣的事业允许最卑劣的方式。而在当代中国,当国民的“生命意识”普遍高涨的时候,“先朝遗风”同样还会时不时的趁虚而入。
在“乞丐之死”事件发生地二里镇,医生将乞丐李文兰推开了,派出所片警将乞丐李文兰给推开了,村支书将乞丐李文兰给推开了,于是他们将李文兰最后生的希望也给推开了,然后就有了供人谈资的“乞丐之死”——所有的人都在强调李文兰的“乞丐”身份,“乞丐”意味着什么?乞丐就意味着如同一只蚂蚁?而蚂蚁就意味着该死?
——这就是张智伟等孩子的生活土壤。
三、
和李文兰事件相似的是孙志刚案。
孙志刚,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仅仅因为随身没带身份证而被收容,接着被打死。人们因此而出离愤怒:一个人的生命竟是这样轻易地被剥夺,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被剥夺呢?
孙志刚案,人们可以清楚地将愤怒倾泻到某些执法者身上,而面对李文兰的惨死,我们多少又有点迷惘,因为,这一次,施暴者仅仅是几个花季少年,纵容助虐者仅仅是和我们相似的“凡夫俗子”。
于是,谁能拍着胸脯保证,当你面对着“乞丐”李文兰的求援时,你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四、
在一场战争中,一位战士不幸牺牲。他的妻子在他的墓碑上写上了这样两句话:“对全世界来说,你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对我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
读到上面这段文字很久之后,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一张广泛流传的照片:在得知李文兰的死后,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在痛苦流涕。只有这个时候,我才异常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乞丐,是一个丈夫的妻子,是一个儿子的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的世界。
五、
史怀泽说:“只有体会到对一切生命负有无限责任的伦理才是有思想根据的。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任何一个享有生命的人,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所有的人,他们的生命都是同等宝贵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应当受到尊重和珍视的,在生命和生存这个层次上所有人都没有差别,不管你是老农、博士、教授,或者是领袖,或者是所谓的“乞丐”。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在根本之处奠定敬畏生命的核心概念,我们只能选择冷漠。
六、
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这正所谓: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而这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绝不仅仅是“孩子们”,应该从“乞丐李文兰之死”事件中汲取的教训。
对于这样一件事情,可以确定的议论角度很多,但我却选择了敬畏生命这个角度这本身就是一种联想,因为我事先阅读了例文一,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我这篇文章的联想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略)

课堂继续练习:
我再讲一个故事:
我在大学二年级读书时,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一堂选修辅导课,教师是从另一所大学请来的。周末下午学生活动多,都没心思上课,我去教室换鞋,准备参加足球赛,这位老师以为我来上课,便一字一句地说:“一个人,我这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此时,我只好坐下来听课,整个教室只我一个学生,他板书一丝不苟,讲课声音沉着而宏亮。下课了,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点点头,夹起教案走了。(节选自蔡良《人生一课》,有改动)

问:听到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否举一些相似的相关的、相反的或者相通的例子?
分组讨论,组长集中讨论意见。
自备有关例子:1、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第一次给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当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直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她说:“大夫,我们用的十二块纱布,你只取出十一块。”
“我已经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手术已经一整天,立即开始缝合伤口。”
“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
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是大声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真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浮起一阵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
(节选自金平《创造奇迹的品格》)
2、大连市公交汽车联运公司702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强忍着自己的痛苦,做了三件事:
——把巴士缓缓地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汽控车门打开,让乘客依次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灭了,确保了巴士和乘客的安全。
黄志全极其艰难地做完了这三件事,然后才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就这样,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公交司机,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分钟里亿所做的也许并不惊天动地的三件事,却让现场许多人哭了。
至今,人们都记住了黄志全的名字。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对该材料的分析:
那位大学老师上的不只是平常的一节课,这是一堂足以体现他人的人格的一课,是真诚地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人生的一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都不能用搪塞敷衍的态度对待同志,对待工作。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岂止教师,医生、司机、警察的工作不同样是良心活吗?如果我们在岗位上尸位素餐,混职谋生,不知要给多少人带来不幸与痛苦,每一个社会成员如果不讲究社会公德,社会将会成什么样子?庸医误人,草菅人命;司机酗酒,违章行驶,通肇事频仍;警察见到犯罪行为便“退避三舍”;技工只管产量,不顾产品质量,伪劣产品横行恣肆,谈何天理良心?
良好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好的品格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是一种民族精神与意识的集中体现。一个人,正直的品格不需要多少特殊的举动,品格如水,流淌在他日常的行为里。人世间除了权力、金钱、声望、暴力等等之外,还有一个给人成功、百灵百验的秘决,有了它,一个人的潜能可以成倍成倍地施展出来,这不是别的,是创造奇迹的品格--正直。正直的品德乃无价之宝,智慧只能证明你的才华,只有正直才能体现你的德行。有恶德败行的人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谁欣赏和重用他呢?而高风亮节、冰清玉洁的人,人们都愿与他共事,没有正直的品格和老实的作风无论做什么都难以有所成就,即或靠侥幸,可能头角崭露,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241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