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狗包弟》课后练习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狗包弟》课后练习》,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课内精练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以下练习。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我们听得,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哲抄家,人们拿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有人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1、为引文的空格处选出最合适的一组词语()

A、一动一静清清楚楚大声叱骂摔破

B、一动一静仔仔细细大声吆喝摔破

C、一举一动清清楚楚大声嚷嚷敲打

D、一举一动清清楚楚大声叱骂摔破

2、仔细揣摩作者所使用的这一组词语,谈谈它们对体现当时情势之险恶有什么意义?

3、阅读引文的第二段,巴金对送走包弟感到轻松吗?在看这段文字之前,你能够预测到作者送走包弟之后的心情吗?如果你处在那种情况下,你又会怎么做?

4、作者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你能够体会到他在这样说的时候的心情吗?你怎么理解?

课外强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今年,蝉鸣得很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竟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日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十七年,刚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呢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十七年埋在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烦人的聒聒。

1、文章开头就用和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态度。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概括文章中有关蝉的知识较准确的一项是()

A、蝉的生命短暂,只能活一个夏天。

B、蝉的躯体小,但发声器很发达,它的叫声使人心烦。

C、蝉从幼虫成长到在秋天鸣叫之前,在泥土中孕育了十七年。

D、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时就开始了。

3、文中划线句中的“那”具体指:。

4、文章的结尾处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蝉烦人的鸣叫。为什么提到“斜了”和“秋风”?正确的解释是()

A、天色将晚,气温变凉,蝉会停止鸣叫。

B、秋天一到,蝉的生命,如同夕阳西下,行将结束,但它的生命意义值得肯定。

C、夕阳西下,秋风瑟瑟,给人以凄凉哀伤之感,对原来“烦人的聒聒”也懒得计较了。

D、天色将晚,天气变凉,蝉的生命行将结束,引起了作者的同情。

4、这篇散文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高考链接

报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见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困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二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

答:因为□□□□□□□□(不超过8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答:因为□□□□□□□□□□(不超过10个字)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不超过12个字)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们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有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参考答案

【课内精练】

1、A2、这一组词语让我们更真切的看到了当时世道的可怕,以及这种非人道的时代对当时人们的摧残与折磨。把这种过去了的可怕情形复现出来,也可以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更加理性的对待这个社会,更加珍惜当前的平静、安定而有序的生活状态。

3、送走包弟后,巴金无法入睡,可见他并没有因为送走包弟而感到轻松,反而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其实,以巴金对生活、情感的感悟和他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可以预测到他送走包弟后的心情,但是作者自我解剖如此之深确非常人所能为。

我们无法假设生活在当前的自己去经历这样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回答说根据自己的情感保护包弟这样的动物朋友,那么巴金当时肯定也是想这样做的,而他没有做到,这也更加说明了那个时代的不合理。

4、作者发自内心的自谴自责,当年像甩掉包袱一般将包弟送到医院的解剖桌,终成为作者心上永远也无法卸却的重负。这样的自遣自责一方面是解剖自己,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为将来的人们提供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课外强化】

1、知知不休烦为后文继续写蝉的生命历程作铺垫,同时与作者后来对蝉的感悟形成对比。

2、A3、不论生命的长短,必须好好的活着。

4、B5、无论生命多么短暂,都要爱惜并且自我尊重,这样的生命才能有意义。

【高考链接】

1、(1)没几天便是立秋。(2)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解答第(1)小题,应从第一段切脉。玉簪花开于夏末秋初,与绚烂的春花迥别,而后又接下来便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的句子。玉簪花不争春光,而报秋至,百花零落而一花独香,焉得不惊。因此回答此题就移用原文语句“没几天便是立秋”,便恰到好处。解答第(2)题应联系全文。玉簪花已报秋之将至,而秋是收获的季节。作者是一位只争朝夕的志士,当然常感光阴虚度,事业无成。因而第六段便有“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之句。综合这两个句子用“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来回答“怅然”的原因,便天衣无缝。

2、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解答本题,应从宾主入手。太阳花是宾,玉簪花是主。太阳花,人称死不了,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可是连太阳花都种不活的“我”,种的玉簪花却“形成一片,绿油油的”,“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却“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扬帆起航。因此答案可为“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3、(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强化作用。解答(1)要揣摩使用“便”字的积极修辞意义,它的外在旋律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以一“便”紧紧相连,如此急促的时间旋律,无疑是强调了时光的飞逝。解答(2)同样通过揣摩反复使用“领取”的修辞意义是组成了排比的句式。把“而今现在”化为动态的具体时令和鲜活的生活现实,使文章的内容辐射扩展,合使文章的主旨不断深化。

4、A、C、E.作者把玉簪花放在时空的河流里体味生活,探讨人生。往事如烟俱忘却,只争朝夕,“领取而今现在”,这就是的旨趣。根据题面要求分析选项:A项与旨趣相符,是正确的。B项背离旨趣,是不正确的分析。C项切合旨趣,也是正确的,D项偏离旨趣,是不正确的。E项属写作方法的问题,是正确的。F项转移了文章的旨趣,仿佛有“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之感,毫无疑问是不正确的。

延伸阅读

《小狗包弟》同步练习7


拓展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寒暄(xuān)城垣(yuán)伤残(cán)呻唤(shēn)

B.伺候(cì)堕入(zhuì)蛮横(hèng)租赁(lìn)

C.飘泊(bó)可耻(chǐ)忏悔(qiān)苦难(nàn)

D.提防(dī)解剖(pāo)慰藉(jiè)创伤(chu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和huò和药和气暖和和面B.咽yàn咽气咽喉呜咽吞咽

C.着zháo高着着陆着急着迷D.校jiào校对校勘校场校点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设法乘凉逆来顺受B.沧桑竹篱虫蛀人才倍出

C.轶事包袱吠叫委屈求全D.装潢作揖熬煎甘之如怡

4.(2005年高考辽宁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努嘴白内瘴信而有征怵目惊心

B.保镖入场券味同嚼蜡按迹寻踪

C.寒暄无明火虚左以待五行八作

D.缘份胡萝卜所作所为俯拾即是

5.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他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B.他是个心地坦率的人,刚一见面,就肆无忌惮地跟我们谈起他自己内心的感受。

C.老人家身体硬朗,十分健谈,谈到高兴处,十分开心地笑着,八十六岁的大爷仿佛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

D.陈老师今天满面春风,神采飞扬,他的一个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人们从他流露出的和颜悦色和赏心悦目中能够读懂他内心的激动。

6.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B.我向来好奇,对于素昧平生的东西,喜欢问问底细。

C.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D.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大学将继续扩招,我省录取的比例有望达到二比一。

B.今天,一股由疏而密、由徐而痴的网络世纪风已经登陆中国,并且正以一种令人炫目的速度扫荡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

C.冬天星湖地区的景色有些凄清:湖水结了冰,四周枯草萋萋,树林里落满了橡子与松果,到处是一片寂静。

D.张洪决定利用“五一”节的七天假期到中甸旅游。妈妈在为他准备行装时反复叮嘱:出远门要穿好鞋,每天晚上要用热水泡泡脚。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墨西哥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墨西哥的电影对我国观众并不陌生。

B.班长提出利用寒假组织尊师活动,大家纷纷附和。

C.虽然他们在寻找革命真理和探索革命道路中经历了许多痛苦、挫折,但始终信心百倍,老而弥坚。

D.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9.为下面短文的空缺处选择一个贴切的比喻。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________,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杏树、山桂树、花红果子树,墙外是一些杨、柳、榆、槐、梨树,就像是墙上的两道铁箍。

()

A.童年的五彩梦。B.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C.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D.密封的四堵墙。

10.用一句话准确概括下面故事所反映的道理。

两个富豪

屠格涅夫

富豪罗齐乐特从自己莫大的收入中,拨出成千上万钱来教育儿童,疗治病人,扶济老弱。当人们当着我的面赞扬他的时候,我也称赞他一番,而且深受感动。

可是,当我称赞和感动的时候,我禁不住想起一个贫困的农家,他们把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收养在自己破烂不堪的小屋里。

“倘使我们收下了卡特佳,”农妇说:“那么,我们将为她用得一个铜板也不会剩下。我们将会连盐也买不起,没盐来蘸面包了……”

“我们还是收下吧……吃不上盐也罢。”她的丈夫——一个农人回答。

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11~15小题。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11.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脑袋开门、关门就是学武艺

B.辉煌存在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C.二十年不可能堆起喜马拉雅山

D.广泛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成功

13.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________。

15.从全文看,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很多,下列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

B.西北民歌的强烈吸引与创作冲动

C.早年为去法国留学而开始关注西北民歌素材

D.挫折中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抚慰

E.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

F.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示

G.从小就想在音乐创作中拥有辉煌

参考答案:

1.A[B堕(duò)入;C忏(chàn)悔;D解剖(pōu)2.D(A和(hé)气暖和(huo)和(huó)面;B咽(yān)喉呜咽(yè);C高着(zhāo)着(zhuó)陆)3.A[B人才辈出;C委曲求全;D甘之如饴]4.C5.C[A“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B“肆无忌惮”形容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D“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6.B[A“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昂扬,气度不凡;C“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D“的苦衷”去掉]7.B[A“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C中“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与“枯草”矛盾;D中“穿好鞋”有歧义]8.D[A主客体颠倒;B“附和”改为“赞成”;C“虽然”应放在“他们”后面]9.D[前文“四面”,后文“墙里”,所以选D]10.富人慷慨施舍固然令人感动,但穷人的不吝铜板更令人敬佩。11.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12.B13.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14.应多方面看问题15.C、G

《小狗包弟》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狗包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的:
1.探索作品主旨,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从而了解“文革”所带来的伤害,进而更恰当地评价作者的行为。
2.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学习作家勇于体剖自我的精神和文人为文的态度。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4.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去评价作家和领悟作者
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并且引导学生从重点语句中去认识作家和了解“文革”,学习作家真诚解剖自己,用真诚去感染读者的文人为文态度。

教学过程:
环节:导入
方法:提问和讲授
教学内容:讲述一些有关“文革”的情况
1.提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文革”呢?那你们对“文革”的了解有多少?你们有没有听过祖辈父辈讲过有关“文革”时期的事情?又或者从历史书中或课外阅读中听讲过有关“文革”的事情呢?有的话请同学们勇敢地举手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然后补充自己找到的有关“文革”的资料,让学生更加了解“文革”的社会背景。)

文革资料:
(1)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而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2)冯冀才《100个人的10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导致丧妻失子。
(3)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总结: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真的是一个非人的疯狂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而在这样的年代,我们的巴金先生又遭遇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听讲、思考和酝酿情绪。

环节:介绍作者和作品
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1.释题:本篇课文选自巴金先生晚年散文集《随想录》,而本文是《随想录》里面经典篇目之一,本文的出发点非常明确,是对“文革”做出个人反省。
2.作者: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
3.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
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学生活动:学生拿出练习册,把介绍作者和作品的重点内容画一画。

环节:检查预习
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教学内容:请学生上黑板写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左边请一名男生写,右边请一名女生写,然后请其它的学生做“小老师”)
舔舔()叱骂()
作揖()解剖()
租赁()堕落()
篱笆()修葺()
学生活动:写字音

环节:文本分析
方法:教授法和讨论法
教学内容:1.大致上简析文章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找出文中写小狗包弟的段落来把文章分
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故事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作者反省和忏悔
(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的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快速通篇默读后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2.分析第一部分
问题:本文讲的应该是巴金先生和小狗包弟的故事,但为什么开头第一自然段却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请学生边齐读第一自然段的某些句子边思考)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归纳和补充总结。解决问题“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3.分析第二部分
时间事件/情节情感语句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时间找出和小狗包弟有关的事件或情节,此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情感?
请前后两排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意见,完成表格。
(课室内走动,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引导。请学生回答后进行分析归纳
补充总结)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讨论后每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共同完成表格

环节:作业
教学内容:1.根据对第二部分的学习,课后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写一只小狗的经历来反映文革现实呢?
(2)作者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此作为情感基调呢?
2.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写第三部分,即写作者的自我反省、歉疚和忏悔,请同学们预习第三部分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你觉得作者仅是注重写文革现实还是更注重写作者的自我反省?
(三个问题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写在黑板上)

板书提纲:

1.释题

2.作者及作品

3.字音
舔舔()叱骂()
作揖()解剖()
租赁()堕落()
篱笆()修葺()

4.文本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铺垫
引出下文
对比: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故事
时间事件/情节情感语句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作者反省和忏悔

5.作业
(1)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写一只小狗的经历来反映文革现实呢?

(2)作者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此作为情感基调呢?

(3)你觉得作者仅是注重写文革现实还是更注重写作者的自我反省?

《小狗包弟》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狗包弟》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狗包弟》学案
学习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巴金基本情况
2、理清全文的思路
㈡过程与方法:
⒈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⒉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⒊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⒉领会作者忏悔精神,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学习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学习思路与方法:了解文革,导入新课。快速概括文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旨。拓宽眼界,展开讨论,进行价值观教学。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二、整体感知:
⒈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
⒉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大家品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内容。
情节情感
引子

开端
发展

结局

尾声
三、情感把握
1.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四、探究文旨、品味语言
探究、讨论、交流:
1、包弟讨人喜欢,作者却不得不将它送走,为什么?

2、送走包弟后,作者为什么先是感觉轻松,随后觉得沉重?

3、“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

4、“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整整”一词有什么作用?

5、“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句话如何理解?

6、“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如何理解?

课堂总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小狗包弟教学全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小狗包弟教学全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狗包弟教学全案
从容说课
本文感情真挚而又深沉,浓缩作者对自我的忏悔、对人性的追问、对“文革”深层的反思,所写事情虽小,但折射出的精神震撼力却是巨大的。读者可以从作者的深刻解剖中读出自身灵魂深处的卑污,从而获得灵魂上的洗涤。如此深沉思想却是由质朴平易的语言传达的,这值得引导学生去探究。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作者的忏悔精神与语言特点上,让学生在探讨中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获得人生的启迪,借鉴以质朴语言传达深沉情感的写作方法。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启发式、探讨式、领悟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启发中把握文章内容及其意义,在探讨中深入拷问自己的心灵,最后在领悟中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见解作者,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掌握正面、侧面描写方法,探讨人性。
第二课时:探讨人性扭曲的社会原因,体悟作者的深沉情感,理解作者的忏悔精神,探讨“自我反省”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文革”的批判。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
1.仔细揣摩质朴的语言中传达的真挚深沉的情感。
2.学会自我反省,提升人生境界。
3.分析语言的特点,体味“言浅意深”的艺术效果。
4.合作学习,把握作品的细节,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
5.探究与活动,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
6.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文学作品时体会与感悟的思想意识。
7.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忏悔的勇气、气度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十年“文革”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课前让大家去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老人,现在就请几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成果。
生我爷爷是教授,他曾在“文革”时被打倒,挂着“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游街示众。
生我家有一亲戚在美国,“文革”时我爷爷就被加上了“里通敌国”的罪名,然后遭到毒打并关进牛棚。
……
师很好,同学们都认真地完成了预习作业。从你们调查的信息中我们了解到爷爷奶奶们都在“文革”中经历了许多苦难,巴金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有同学从网络上找到他的资料吗?
生老师,我查到了。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师好,这位同学很善于运用网络去学习。在“文革”中,巴金也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小狗包弟》就是其中极为感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呢?
生是一条名叫“包弟”的可爱小狗。(学生笑)
师这就奇怪了,按理说,要表现人在“文革”中的遭遇就应该去写人,为什么巴金老人却把笔触伸向一条小狗?讨论两分钟。
推进新课
师好,同学们讨论得很积极、热烈。下面请大家各抒己见吧。
生老师,我认为巴金先生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文革”中连一条小狗都不能幸免,遭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可想而知,人的遭遇就更不用说了。
师说得好,很善于从写作技巧入手去分析作者意图。
生老师,我还有补充的。以狗为主角更能抒发作者内心深处自然而又真挚的情感。
师说得好玄哟,能具体一点吗?
生老师,我是凭直觉这样认为的,说不出具体理由的。
师很好,这位同学已能用心灵去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了,感悟能力很强。
生老师,写狗还能把狗的忠心与人的无情进行强烈的对照,从而揭示“文革”中人性的扭曲。
师精辟!这位同学又把思维触角深入了一层,看来同学们在讨论中碰出了闪亮的火花。
下面请大家通读一遍课文,大致把握文中所写的事情。
师好,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概括一下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
生作者在文中写了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小狗包弟的故事、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好,那么小狗包弟的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呢?
生三个阶段:开端(2)、发展(3—6)、结局(7—9)。
师对。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除了小狗包弟的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外,我们还可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作为文章的楔子,作家的内心感受作为尾声。(板书)所谓楔子是戏曲或小说的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好,我们就先来看看楔子部分。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狗的忠心。
生还有人的冷漠与残忍。
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老师,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能给人强烈的触动。
师很好,巴金的小狗包弟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阅读开端和发展部分。(2至6段)(3分钟)
师你们喜欢这只小狗吗?
生喜欢。(发出会意的笑声)
生老师,我好像有一只这样的小狗。(学生笑)
师为什么呢?
生它好可爱。
生聪明。
生有情义、通人性。
……
师噢,这么多优点,那真是“我见犹怜”喏,(学生笑)那么,巴金老人是用什么描写方法让你们感受到这些的呢?
生老师,这里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想结合的方法,使小狗的形象显得生动而又丰满。
师非常准确,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笔把正面描写的地方画出来,并说出该处所表现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来展示成果。
生我找的是正面描写的地方:
第2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这里体现了小狗的可爱。
第3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这里表现了小狗的可爱与聪明。
生侧面描写的地方有两处:
第3段写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这里表现了小狗的可爱,使日本女作家对它念念不忘。
第5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这里表现的是小狗的有情义与通人性。
师非常好,那么巴金一家与小狗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
生非常和睦,亲如朋友,特别是巴金老人极其喜欢它。
师(微笑)那就奇怪了,包弟却成了巴金一家人的包袱,甚至连送都送不出去。假如你们生活在当时,敢要吗?
生老实说,我也不敢要。
师为什么?包弟可是一条很可爱的小狗喔。
生可它是条日本狗啊,而且还做过瑞典人的狗呢!我要了还不被扣一个“里通外国”罪名吗!
师那小狗就真没得救啦?
生(忽然站起来)真的没救了。在“文革”那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人自危,为求自保甚至连朋友都出卖,哪还顾得上一条小狗啊。
师看来包弟是逃不了与艺术家那条小狗相同的命运了。两狗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啊?
生老师,艺术家的狗是因为护主而被人打死的,这表现了狗的忠心;可爱的包弟则是被主人主动送上解剖台的,这表现了人对狗的背叛。
师见解很深刻啊,看来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狗性”与“人性”的问题啰。大家用两分钟讨论一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谈谈?
生老师,我觉得狗很有灵性,我家就养了条狗,它很善解人意的,在我苦闷的时候它总陪着我。
生老师,我看在普通动物中,狗是最讲情义的了,它的本性就是忠诚于主人,不见利忘义,也不明哲保身。有句俗语说“忠实走狗”虽是贬义,但恰恰反证了这一点。
师再说说人性。
生老师,我认为相对狗来说人的本性就自私点了,有时为了个人的利益甚至出卖他人。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太偏激了,人也有很多优点,比如不畏强暴、舍己为人、情深义重等。
师(笑)其实,两位同学的见解都有道理。俗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在“文革”这样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中,人性有了变化,什么变化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深入体悟文中作者流露的深沉情感。
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楔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的来历
发展——七年相处
结局——一朝痛别
尾声——真心忏悔轻松沉重自责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微笑)上节课,从巴金自然朴素但饱含情感的笔调中了解了小狗包第的悲惨命运,同学们都很同情,由包弟的遭遇引发了我们对人性的探讨,实际上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人性善良的一面,而在“文革”中颠倒是非黑白的社会导致人性发生变化,那么到底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齐声说)扭曲。
师对。“文革”的恶劣社会现实致使人性扭曲、人情殆尽、世态炎凉,巴金先生把狗与人两相对照,以狗反衬人,明写狗之重情守义,暗写人性之弱点、人性之缺失,实质写“文革”之罪恶!在故事中巴金老人表现怎么样呢?
生不够仗义,当然事后巴金先生也很自责,这说明巴金先生是一位很有良知的人。
师很好。我们现在把体现巴金忏悔精神的第10段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推进新课
师这一段,作者感情有什么样的波动?
生先轻松后沉重。
师怎么理解呢?
生“轻松”是因为终于把“麻烦”送出去了,“沉重”是源于巴金先生良心的自我发现,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对自己懦弱的羞耻感。
师非常准确。这个心理变化表现了作者的心灵历程,首先说明作者勇于解剖自己,其次说明所处的时代缺少温情,缺少人性,充斥着残暴、淫威。自己甩掉了包弟的轻松与良心的沉重这一对矛盾,表现了对社会的担忧。作者在解剖自己,更是在解剖社会。鲁迅先生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哪一句最能体现巴金先生的自我解剖精神呢?
生这一句: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师在解剖中,巴金饱受煎熬,承受着漫长的精神伤害。在本文中,作者没有选择痛斥、揭露、声讨、批判、鞭挞等,而是选择了写对一条小狗的歉疚,对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的忏悔。这一基调的确立,这种自我解剖比其他方式更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是自我反省,呼唤良知,呼唤人性的最深刻的范例。其实,在历史上还有很多的伟人都有自我反省和忏悔的精神,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找些例子来说说看。
创设氛围,延伸课外
生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具备反省精神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的一篇小说《一件小事》就讲了“我”在车夫面前的忏悔。鲁迅先生也亲口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生还有法国的思想家卢梭,他写过一部《忏悔录》就真诚地袒露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污点。
师很好,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嘛!其实,一个人真诚地解剖自己,把自己曾经有过的卑劣的事情坦白地说出来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勇气!这样的反省和忏悔的精神对我们一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推人及己,深入体悟
生时时反省能使人避免再次犯错,从而走向完善。
生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会自我反省的话,那么世界上的罪恶灾难都将大大减少。
生反省能使我们更清醒地认清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够把自己的一生过得更加有意义。
师大家各抒己见,都很有道理。这么深沉而又真挚的情感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传达的呢?
生质朴而不事雕琢的语言。
师这说明好的文章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修辞,情至深处自能感人。
布置作业
好,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你们访问过祖辈过去的事情,你们也目睹过今天发生的事情,你肯定或感动过、或气愤过、或思考过,那么从中你发现过什么深刻的东西?借鉴本文,把你的感受、你的发现在课后写出来吧。
板书设计
拓展阅读
怀念萧珊(节选)
巴金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六年过去了。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们的确把我搞得很“狼狈”,但我还是活下来了,而且偏偏活得比较健康,脑子也并不糊涂,有时还可以写一两篇文章。最近我经常去火葬场,参加老朋友们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大厅里,我想起许多事情。同样地奏着哀乐,我的思想却从挤满了人的大厅转到只有二三十个人的中厅里去了,我们正在用哭声向萧珊的遗体告别。我记起了《家》里面觉新说过的一句话:“好像珏死了,也是一个不祥的鬼。”四十七年前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怎么想得到我是在写自己!我没有流眼泪,可是我觉得有无数锋利的指甲在搔我的心。我站在死者遗体旁边,望着那张惨白色的脸,那两片咽下千言万语的嘴唇,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唤着死者的名字。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她患了病,得不到治疗,也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想尽办法一直到逝世前三个星期,靠开后门她才住进医院。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肠癌变成了肝癌。
她不想死,她要活,她愿意改造思想,她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个愿望总不能说是痴心妄想吧。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
在我靠边的几年中间,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后才褪尽。她挨打只是为了保护我,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那里只有一个人值班,不敢管。当着民警的面,她被他们用铜头皮带狠狠抽了一下,给押了回来,同我一起关在马桶间里。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给人当作“罪人”和“贼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有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我说“日子难过”,因为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在“牛棚”里面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从外地到“作协分会”来串联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示众”,还要自报罪行。上下班不限时间,由管理“牛棚”的“监督组”随意决定。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走什么。这个时候大规模的群众性批斗和电视批斗大会还没有开始,但已经越来越逼近了。
她说“日子难过”,因为她给两次揪到机关,靠边劳动,后来也常常参加陪斗。在淮海中路“大批判专栏”上张贴着批判我的罪行的大字报,我一家人的名字都给写出来“示众”,不用说“臭婆娘”的大名占着显著的地位。这些文字像虫子一样咬痛她的心。她让上海戏剧学院“狂妄派”学生突然袭击、揪到“作协分会”去的时候,在我家大门上还贴了一张揭露她的所谓罪行的大字报。幸好当天夜里我儿子把它撕毁,否则这一张大字报就会要了她的命!
人们的白眼,人们的冷嘲热骂蚕蚀着她的身心。我看出来她的健康逐渐遭到损害。表面上的平静是虚假的。内心的痛苦像一锅煮沸的水,她怎么能遮盖住!怎样能使它平静!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然而她看到我的问题一天天地变得严重,上面对我的压力一天天地增加,她又非常担心。有时同我一起上班或者下班,走进巨鹿路口,快到“作协分会”,或者走进南湖路口,快到我们家,她总是抬不起头。我理解她,同情她,也非常担心她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我记得有一天到了平常下班的时间,我们没有受到留难,回到家里她比较高兴,到厨房去烧菜。我翻看当天的报纸,在第三版上看到当时做了“作协分会”的“头头”的两个工人作家写的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真是当头一棒!我看了两三行,连忙把报纸藏起来,我害怕让她看见。她端着烧好的菜出来,脸上还带笑容,吃饭时她有说有笑。饭后她要看报,我企图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但是没有用,她找到了报纸。她的笑容一下子完全消失。
这一夜她再没有讲话,早早地进了房间。我后来发现她躺在床上小声哭着。一个安静的夜晚给破坏了。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在我的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鉴赏提示:《怀念萧珊》是巴金先生为怀念妻子萧珊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饱含着深情的笔墨,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和挚爱之情,但是,作者并没有大量使用繁缛艳丽的词句,而是以自然典雅的语言为载体,让作者心中的那份真爱如行云流水般慢慢倾泻下来,让读者深深地体会到巴金与妻子之间那段最平凡但又是最美丽最令人感动的深厚感情。他始终认为,妻子萧珊得癌症而死,他是应该负主要责任的。“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以后才退尽。她挨打只是为了保护我。”……这些看似平凡而又简单的语言充满着作者深深的自责感和内疚感。所谓“爱妻深,责己切”也就是这个道理了。另外,在自然典雅的语言中还无处不渗透着萧珊对丈夫的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的眷恋之情。她为了保护丈夫,甘愿被那些人打,却从不说一句怨言。她不但分担了丈夫的痛苦,而且还给了丈夫不少的精神安慰和鼓励;尽管环境恶劣,她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之情,“她不想死,她要活,她愿意改造思想,她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作者在不显雕琢的语言里融合了自己的满腔柔情,给人带来感动的同时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领悟作者情感的角度,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第二、三问,学生可以各自发表看法。他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出善良、正直的品性,至于他的具体表现、他的其他品性,学生可以各自领悟。也不排除学生有对巴金的性格提出批评的可能,也许会认为他软弱,本来可以活得畅快一些,可他主动背精神包袱。那么,教师可以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引导。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文革”时期缺少),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二、命题意图:扩大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获得写作文的启示。类似“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的题目,既是语文题目,其中又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为了更好地达到题目所要求的,应更多地了解巴金其人其作品。学生集体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也提供一些信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具有从课文迁移到课外的能力。最后呈现方式可以是成篇文章,也可以是发言提纲。如果是文章,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议。
参考答案: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036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