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的西学热。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就是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甲午战争以前主要学习西方科技,之后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学说。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2、思想解放:⑴地主阶级:①林、魏抵抗派“新思想”: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②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器物,不学制度;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②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但没有将西方工业文明与列强侵略区分开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⑶资产阶级:①维新派:早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康梁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结果证明改良道路行不通。②革命派:孙中山提出,学习美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激进派: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⑷无产阶级:1921年成立了中国,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①鸦片战争失败,“天朝上国”梦幻惊醒。②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2、主要倡导者: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②魏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

2、内容:以中国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3、实践(洋务运动):①内容:创办近代企业、新式学堂。②影响: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为西学广泛传播奠定基础;对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起促进作用。③失败原因: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

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方思想、科学文化传入。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③意义: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2、90年代维新思想:①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系统理论和明确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②与顽固派论战:具有一定思想解放意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3、维新变法:①戊戌变法施政纲领: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②变法开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1、林则徐:⑴主持翻译瑞士人滑达尔著的国际法著作《各国律例》;⑵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⑶最早建议建立一支近代海军。

2、魏源《海国图志》:⑴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⑵“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魏源很推崇和歆慕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他称誉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桃花源”。又说“墨利加北洲(指美国)之以部落代君长,可垂奕世而无弊”。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统治下的当时中国,敢这样赞美没有君主和皇帝的政治制度,不能不说是很有胆识的见解。

★抵抗派与洋务派不同:一主张抵御外国侵略;一主张人民反抗,同时也有抵御外侮的意思。

★晚清海洋利用主要变化及启示:①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②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1、含义:⑴最早表达“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名士是冯桂芬;⑵“中学”即中国传统文化,“西学”主要指近代科学。⑶目的:一农民起义,二维护清朝统治。⑷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2、影响: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近代化”的核心即机器化或工业化;⑵本质:鲁迅概括为“本领要新,制度要旧”。

★地主阶级本质上代表了中国近代最反动力量,但也不乏开明之士。他们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这是由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地主阶级探索缺乏生命力。

1、早期代表:⑴代表:①王韬: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第一位到英国牛津大学演讲的学者。认为“商富即国富”。②郑观应: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⑵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2、晚期代表:⑴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基础,传播西学。究其原因:一是儒家思想影响大,二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实力弱小。

★“伪经”指古文经,秦以前用小篆文字书写,由汉代学者加以解释的儒家经典。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中,黄宗羲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

★思想特点:为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从事宗教理论建设;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⑵梁启超:强调“变法之本,在变人才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郭沫若评价:“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⑶严复:①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②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③1912年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大学的第二任校长。

★严复翻译《天演论》:《天演论》是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的讲演稿,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维新思想特点:①借助孔子权威和旗帜进行宣传;②主张通过改良实现君主立宪;③不断向封建势力妥协退让;④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比较完整。

★19世纪末中国人从学器物到制度的深层原因:①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奠定基础: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③经济、阶级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④必要性:世界各国改革,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⑤个人因素: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不懈努力。

相关知识

高二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分析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的西学热。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就是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甲午战争以前主要学习西方科技,之后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学说。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1、鸦片战争以前,理学和心学是官方哲学。

2、思想解放:⑴地主阶级:①林、魏抵抗派“新思想”: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②洋务派: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器物,不学制度;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②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但没有将西方工业文明与列强侵略区分开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⑶资产阶级:①维新派:早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康梁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结果证明改良道路行不通。②革命派: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学习美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激进派: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⑷无产阶级: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前导学】

一、“开眼看世界”把握两点

1、原因:①鸦片战争失败,“天朝上国”梦幻惊醒。②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2、主要倡导者: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②魏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把握三点

1、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内容:以中国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3、实践(洋务运动):①内容:创办近代企业、新式学堂。②影响: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为西学广泛传播奠定基础;对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起促进作用。③失败原因: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

三、“维新变法思想”把握三点

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方思想、科学文化传入。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③意义: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2、90年代维新思想:①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系统理论和明确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②与顽固派论战:具有一定思想解放意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3、维新变法:①戊戌变法施政纲领: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②变法开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整合拓展】

一、“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⑴主持翻译瑞士人滑达尔著的国际法著作《各国律例》;⑵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⑶最早建议建立一支近代海军。

2、魏源《海国图志》:⑴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⑵“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魏源很推崇和歆慕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他称誉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桃花源”。又说“墨利加北洲(指美国)之以部落代君长,可垂奕世而无弊”。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统治下的当时中国,敢这样赞美没有君主和皇帝的政治制度,不能不说是很有胆识的见解。

★抵抗派与洋务派不同:一主张抵御外国侵略;一主张镇压人民反抗,同时也有抵御外侮的意思。

★晚清海洋利用主要变化及启示:①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②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含义:⑴最早表达“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名士是冯桂芬;⑵“中学”即中国传统文化,“西学”主要指近代科学。⑶目的:一镇压农民起义,二维护清朝统治。⑷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2、影响: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近代化”的核心即机器化或工业化;⑵本质:鲁迅概括为“本领要新,制度要旧”。

★地主阶级本质上代表了中国近代最反动力量,但也不乏开明之士。他们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这是由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地主阶级探索缺乏生命力。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代表:⑴代表:①王韬: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第一位到英国牛津大学演讲的学者。认为“商富即国富”。②郑观应: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⑵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2、晚期代表:⑴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基础,传播西学。究其原因:一是儒家思想影响大,二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实力弱小。

★“伪经”指古文经,秦以前用小篆文字书写,由汉代学者加以解释的儒家经典。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中,黄宗羲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

★思想特点:为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从事宗教理论建设;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⑵梁启超:强调“变法之本,在变人才……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郭沫若评价:“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⑶严复:①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②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③1912年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大学的第二任校长。

★严复翻译《天演论》:《天演论》是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的讲演稿,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鲁迅说: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3、实践:⑴戊戌变法最大作用:思想启蒙;⑵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特点:①借助孔子权威和旗帜进行宣传;②主张通过改良实现君主立宪;③不断向封建势力妥协退让;④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比较完整。

★19世纪末中国人从学器物到制度的深层原因:①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奠定基础: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③经济、阶级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④必要性:世界各国改革,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⑤个人因素: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不懈努力。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一门记忆类的学科,高二大家学习了很多历史知识点,大家需要经常回顾才能把知识点记忆深刻,为了加深大家对高二历史知识点的记忆,xx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1)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思想并没有付诸实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这场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但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洋务派的"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人,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的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3)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尽管它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强烈的冲击。
(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作为思想战线,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浩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当然,他们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而且他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5)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高二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xx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高二历史知识点,这样就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题,从而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整理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整理

 1易错点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易混点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抵抗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两派虽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3、维新派与洋务派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
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三者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
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5、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就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世界地理志。
②魏源:受林则徐委托,据《四洲志》编写的《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
①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还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②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③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入中国,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就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3、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②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③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维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主阵地:《新青年》
5、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6、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4、思想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对促进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④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三)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
①开始传入: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中国后,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系统介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①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②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94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