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案教学设计4》,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歌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怀,领悟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教学法】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从第三单元课文中节选的几句话,回顾单元主题“至爱亲情”,引入本节课主题:友情和对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
2.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溺水而死。名作《滕王阁序》。
3.简介创作背景:结合课本注释①
4.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请说说:①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②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联:点明送别地点,赴任之处(借代、对仗)
颔联:别中之别,送别尤其可悲
颈联:主旨。不必伤别(议论)
尾联:再次劝慰(幽默口吻)
5.比较理解:
①.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明确:王诗更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6.独特风格
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三、学习《己亥杂诗》
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
2.作者及背景
诗人龚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
于是他写了许多诗文,提了很多办法,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岁那年,被迫辞官离开京城,飘然南归。在旅途中陆陆续续写了315首绝句,后人评说——这就是他一生的回忆录。
3.译文欣赏,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①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②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前两句:辞官离京(抒情、叙事)
后两句:以落红自喻,阐明心志。(借代、比喻、议论)
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4.主题意义:
①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②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③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中考链接:(两种题型:选择题与名句赏析)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对《己亥杂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③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3.名句赏析:
提示:翻译——修辞(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作者感情——影响(任选一句作赏析)
五、拓展练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示例: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老师寄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离别,因为我们的理想在远方,我们要抛开儿女情长,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有一种爱是至高无上的,那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爱,有一种理想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用生命践行自己对国家忠贞的理想。我们的耳畔似乎还响起了龚自珍的另一句名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为他心中的人才,报效祖国。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主旨和意蕴。
2.发挥想像,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学习诗歌精巧的构思和新奇的比喻,提高对古诗的解读能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交流展示】
1、你还知道哪一些送别的古诗词?
2、了解作者及背景
王勃(650~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的《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2.你从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探究】
1、理解诗意,感受诗境
请根据书下的注释,分组讨论,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全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与君离别意”)
3、作者与友人惜别的这种感情与我们熟悉的离别之情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首诗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悲苦缠绵,显得乐观、旷达。
4、这种乐观、旷达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用“同是宦游人”来宽慰友人,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这两句应该怎么来读呢?(前一句读得意味绵长,令人回味;后一句读出一种释然、宽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能体现作者的乐观、旷达。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在王勃诗前,三国时魏的曹植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在王勃诗后,唐代的张九龄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三人的诗句构思大体相似,但历来普遍认为王勃的诗句更显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千古流传的不休名句。那么,这句诗在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出怎样的感情呢?(语调上扬,语气豪壮,表现出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试读。
尾联诗人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劝慰友人不要像少男少女一样儿女情长,以泪洗面,也是乐观、旷达的体现。这两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语气幽默,暗含深情。)
【朗读背诵】
《己亥杂诗》
【自主学习】
1、朗读,理解诗意
2、走近诗人,了解写作背景
龚自珍(1792-1841),清末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2、你从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离愁,失落,矢志奉献等)
3、理解诗意,感受诗境
请根据书下的注释,分组讨论,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讨论探究】
1.诗人离京时的感受集中在哪个词语上?(“离愁”)这种离愁包含了什么愁思?
离开生活多年的京城,就要离别亲朋好友,离开官场,也就意味着政治生涯的终结。这里的“离愁”不仅指离愁别绪,还有报国无门的忧虑、苦闷和失落感。
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离愁”的?
用“浩荡”来修饰“离愁”,“浩荡”原指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吟鞭东指即天涯”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其中既有离开京城,也许永不会回来,如在天涯的孤寂悲凉,又有脱离樊笼的豪放洒脱。
3、一、二两句应该怎样读?
前一句低缓沉痛,后一句在悲凉中透出豪放的感情。(学生试读)。
4、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落花自比。它将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发挥作用。这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命的礼赞,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表现了他甘愿为国为民奉献一切的崇高品质。
5、初一时我们曾学过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里面也写到了落花,大家还记得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同是以落花自比,陆游词和龚自珍的诗有何不同?
陆游笔下的落花寂寞凄凉,低沉孤高,而龚自珍笔下的落花却有着积极的
【朗读背诵】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诗。
2.试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风格。
板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送别之地)——————五津(赴任之处)
落红护花——关心国家命运,为国为民奉献一切——以花自喻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理解诗句的内容。
2.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3.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王勃(650—675),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著有《龚定庵全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城阙(què)宦游人(huàn)吟鞭(yín)歧路(qí)己亥(hài)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城阙:这里指唐朝的京城长安。
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不要。
落红:落花。
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海内:指四海之内。古人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歧路:岔路。
吟鞭:诗人的马鞭。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二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二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重点难点】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二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二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自主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城阙()宦游()歧路()浩荡()()
2.填空。
⑴王勃,唐代诗人,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齐名,齐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⑵龚自珍,清代家、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著有,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城阙辅三秦
⑵天涯若比邻
⑶吟鞭东指即天涯
⑷落红不是无情物
4.古诗文默写。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
,。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诗句是:
,。
③《己亥杂诗》中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自主合作探究】
5.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6.①《己亥杂诗》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
②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反馈检测】
7.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6分)
①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②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习题。(7分)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2分)
②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2分)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3分)
王勃
(唐代诗人)
王勃(约650年鈥斣?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鈥湷跆扑慕茆€潱醪慕苤住M醪杂状厦艉醚В荨毒商剖椤芳窃兀昙茨苄次恼拢谋柿鞒辉尬€溕裢€潯>潘晔保裂帐抛ⅰ逗菏椤罚鳌吨歌Α肥硪跃勒浯怼J晔保τ乃乜剖约暗冢谥俺⒗伞R蜃觥抖芳ο繁桓铣雠嫱醺V螅醪比暧卫腊褪裆酱ň拔铮醋髁舜罅渴摹7祷爻ぐ埠螅蟛沟秒街莶尉T诓尉紊希蛩缴惫倥伪槐帷I显辏?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鈥溚跏先晔麾€澲唬砻髁送醪缒昃拖允境鼋艹龅奈难Р拍堋>潘晔保醪裂帐抛⒌摹逗菏椤泛螅戳恕吨歌Α肥恚赋鲅帐诺闹鞔砦笾Γ硐至送醪缒昃筒┭Ф嗖拧J晔保醪惚ダ懒J曛潦乃晔保醪娌茉诔ぐ惭б剑群笱傲恕吨芤住贰ⅰ痘频勰诰贰ⅰ赌丫返龋遭€溔帕字拢魈糜褙阎€澯兴?/p>
未冠而仕
龙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 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鈥湸松裢玻♀€濛氲露辏醪ü矢Τ2蛱聘咦谙住肚钏獭罚柘租€溗题€澮酝际私馍趺鳌G庠辏?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鈥溒娌牛娌牛掖筇破娌牛♀€澩醪奈拿参笳瘢胙罹肌⒙樟凇⒙姹鐾鹾铣柒€湷跆扑慕茆€潱⑼莆孜弧2] [3]
祸起《斗鸡赋》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鈥溚岵牛岵牛《醵芳Γ醪砦┦浚唤腥敖耄吹棺飨模ü糯糜谡髡伲偷恼婊蛏帧⒔曳⒆镄械鹊奈氖椋衷谝仓刚蕉沸郧康呐校治恼隆#┯幸庑楣梗浯笫绿巳擞α⒓粗鸪鐾醺b€澨聘咦谌衔似庠谔舨爰洌彰鸪龀ぐ病S谑牵醪恢稹K咀抛约旱牟徘楹涂嘈木崭沾蛲ǖ氖送荆驼庋儆谝坏?/p>
二次被贬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魂归南海:
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鈥溔绮泻窝栽眨∪枨卓晌缴钜印3弦嘶疑矸酃牵孕痪浮b€︹€翊笕松涎庸矗对妆咭亍3鋈∥搴蕉倍赡虾!`岛酰〈瞬镆玻匏佑谔斓刂湟印b€澊又锌商寤岬缴砦⒆拥耐醪谛那苛业男呃⒑妥栽稹M醪鲇笤诩依锿A袅艘荒甓啵馐背⑿蓟指此木芍埃咽踊潞N吠荆挥薪邮堋K谏显辏?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于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离开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宁,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个人成就:
思想方面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诗歌方面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鈥満D诖嬷海煅娜舯攘阝€澫辔棵悖饩晨簧ㄏП鹕死氲牡统疗ⅲ换蛴琶谰糙住⒁济悦桑纭督ひ乖滤捅稹菲涠€溌已塘唐觯稍孪蚰隙恕<偶爬胪ぱ冢酱艘购€潱杌娴氖且环览龅慕咴乱雇迹嬗琶烂悦桑萌诵淖恚换蛑卦谑惴⒆晕疑硎赖谋兄校纭侗鹧罚资⒉蛔乓馐阈聪П鹬椋鞘笔贝Υκ惴⒍宰约荷硎赖谋兄校酥础b€溠涛礅€澮庀笤谕醪捅鹗谐鱿制德始撸峭醪郧巴久嗣糟屠Щ蟮耐庠诒硐郑纭肚锶毡鹜醭な贰分锈€溡吧恚焦饬材貉题€潱镆傲衷谂ㄅǖ那镂碇校嗪剩洞Φ纳椒逶诔脸聊忽爸芯哿捕兀焦庖吧诤砟貉讨邢缘靡济悦桑泼嗡苹谩O嗨际蚴惴⒘饲Ю镏忸靠偷那楦校核寄罴蚁纾衬钋子眩舜焊谢常纭额看骸罚蛲ü淳笆惴⑸畛恋乃枷缰椤T傲稚剿刃淳吧⒋噶毒ぃ质趁篮茫渎纭督夹恕贰M保诿栊词址ā⑹晨氐确矫妫纸辛诵碌某⑹裕⑷〉孟灾囊帐跣ЧT队紊剿唤龀浞终瓜至似嫦兆忱龅娜胧裢局蟹绻猓乙蚯阕⒘擞艋认陨畛帘梗自躺詈瘛?/p>
辞赋方面
王勃赋是初唐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初唐赋体的繁荣。王勃的骈文继承了徐陵、庾信的骈文艺术风格(对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韵谐美,无论押韵还是句内宫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贴切,做到典事内容与表达内容的谐调;熟用隔对,把四六句型作为主要句型运用,并巧用长短句的交错变化,同时注以散行之气,使文章于凝炼中见流畅),但又注以清新之风、振以疏荡之气,于是使骈文变繁缛为清丽,变滞涩为流畅,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的时代风格,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与初唐同时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极善于在赋中抒发情感,表白心志,表现人品。具体表现为:他在赋中表露出急于人世的心理。当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时,他则在赋中表现了自己崇高的品质、美好的人格,抒发了心中的忧郁愤懑、磊落不平之气。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如《春思赋》和《采莲赋》。王勃赋可认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实反映,是对理想和功业执著追求的见证。王勃的游宴序寓性情于游宴、具有绘画美、充满豪放壮大气势,如《游山庙序》;赠序则视野开阔、谚足高远、情景交融,文中充满真情实感,如《秋日饯别序》。王勃在辞赋文章写作手法上很少使用比喻手法,但他善于议论,哲理深刻,如《滕王阁序》中鈥溙旄叩劐模跤钪嬷耷睿恍司”矗队橹惺b€澤朴谑闱椋⑶樯睿纭断娜罩罟胺檬颉分锈€溙斓夭蝗剩旎蘖ΑJ谄鸵杂挠枪路咧裕髌鸵怨⒔椴黄街b€澤朴诿栊矗蜗蟊普妫纭陡行朔钏屯跎俑颉分锈€溒鸵淮煞颍暮D凶樱澜蠡捍庵伲滦浞Р茫冒彩榫怼b€澤朴谠擞玫萁湍娼泳涫剑纭对街萦佬死蠲鞲拖羧蛊胫菪颉分锈€溈龊跗钔居诎资茁ㄒ资追橇俦鹬铮秽灯缏酚谒纾缙袼凸橹兀?/p>
文学主张:
王勃的文学主张表现为鈥溋⒀约锯€澋拇醋魉枷搿?鈥溛恼戮笠碘€澋慕袒δ埽醪淖髌吩虺氏殖鲡€湼咔樽乘尖€澯脞€溞郾势娌赔€澫嘟岷系男圩趁馈⑩€溒柙坪海中缢€澋姆绺袢∠蚣捌溻€湼行蛟登椋抢爰纳外€澋谋硐址绞健T斐烧庵殖逋坏脑蚴峭醪奈难枷胨淙恢苯蛹坛衅渥娓竿跬ǖ墓鄣悖奈难Т醋髟蜃裱宋难Х⒄沟目凸酃媛伞9]
主要作品:
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平台钞略》(一作《平台秘略》)10篇、《合论》10篇。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精读想诗境。
(四)四读,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图片,提问:大家认为诗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乡江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品读悟诗情。
(五)五读,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诗。
3.小结学习方法:熟读能背诵。
三、总结全诗,扩展训练。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请你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四、作业
1.总结古诗五读法。
2.预习《游子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诗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母爱。
2.学习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游子吟》歌曲录音,课文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伟大而平凡的爱,这种爱无时无刻地萦绕在我们的周围。对,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你能从日常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父母是怎样关爱你的吗?(学生畅谈)
2.解题。
游子吟:古时歌曲的名称。这首诗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
3.简介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成功。直到45岁才中进士,一生贫困穷寒。
二、自读诗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读全诗,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多种方式理解诗句意思,并找出不懂的词。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三、细读诗文,理解意思。
1.解题。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吟:轻轻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①指名读诗。
②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慈:和善。衣:衣服。
③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线:穿针引线。
④指名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慈祥的母亲穿针引线,儿子要出门远行,赶紧把衣服缝好。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临行:快要走的时候。
密密:细细密密。
归:回来。
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诗句作出解释,说明。
意恐:生怕,担心。
迟:晚,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
④指名读诗,并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临走前,母亲还在细细密密地缝着。生怕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你对诗句的理解。
寸草:小草。这里指游子。
三春晖: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晖:阳光。
③教师补充解释。
言:说。寸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儿女的心意。
报:报答。报得:报答得了。
心:赤子的心。
④指名读诗句,说出这句诗的意思。
谁说那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心,能报答得了阳光母亲的恩情。
3.指名读全诗,两人互说诗句的意思。
4.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手中线密密缝)(年迈的母亲手中那一针一线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5.教师小结:这句不仅写出了慈母为将出门远行的儿子细针密线地缝制衣服的动作神情,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真挚感人。
6.齐读最后一句,这里把阳光、小草分别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把小草比作儿女的心意,把阳光比作母爱。比喻意味深远。)
四、听录音,看画面,写想象文。
1.播放《游子吟》的歌曲录音,展放课本中的插图。请学生想象一位母亲在儿子即将出门远行前,借着灯光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
2.同学相互交流。
五、作业
1.背默两首古诗。
2.搜集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记录在作业本上。
附:板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二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古诗二首》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5、古诗二首(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5、古诗二首(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诗中的3个生字及1个多音字“还”,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齐读课题《早发白帝城》,谁知道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四、指导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复习[Y1]“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六、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七、课堂小结: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八、作业:
1、必做:背诵并默写古诗。
2、选作: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小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诗中的1个生字,并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新授: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Y2]?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Y3]。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Y1]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Y2]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Y3]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诗二首(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古诗二首(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字典。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课的设计积极倡导“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粗解字义。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3、继续学习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和方法。
4、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诗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大家还有印象吗?
(有印象的试着背一背。)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这首古诗,主要是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意思。
二、自学《登鹳雀楼》:
1、提出自学要求:
(1)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和认读字,读准字音,记住生字字形。
(2)读古诗,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欲穷(困)
(2)指名学生读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问题?
A、看注释知道“鹳雀楼”在哪,“依”“尽”“欲”“更”是什么意思。
B、查字典知道:“穷”有四个意思,取“尽”的意思。(根据课文意思选择合适的解释。)
C、“白日”是什么意思?(指傍晚的太阳,即落日。)
(3)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三、深入理解:
1、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想像情景,试着朗读。过渡: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还想干什么?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教师小结:诗人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物,他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这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两句表面上说的是观景时要登高才能望远的常识,实际上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四、指导背诵:想像情景,试着背诵。
五、默写诗句:
1、熟悉两个生字,试着写写。
2、试着默写《登鹳雀楼》(课后习题4),然后对照原诗自我检查。
六、作业:背诵《登鹳雀楼》,并会默写。
板书:7、古诗二首(一)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结合书下注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大概意思,但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太清楚了。老师在讲古诗时应该结合当时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只单纯的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不困难,但忽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江畔独步寻花》
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课的设计积极倡导“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粗解字义。
2、朗读、背诵课文,
3、继续学习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和方法。
4、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写景唐诗,这首诗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二、自学古诗:
1、提出自学要求:
(1)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和认读字,读准字音,记住生字字形。
(2)读古诗,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生按照要求自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畔寻压蝶舞莺恰
(2)指名学生读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问题?(困)
(看注释知道“黄四娘”是谁,“蹊”“江畔”“压枝低”“流连”“娇莺”“恰恰啼”是什么意思。
结合上下文知道了“自在”的意思是:自由自在。)
(3)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鲜花,无数的花朵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流连忘返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活泼自在的黄莺在树上鸣叫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三、深入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说说《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描绘,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
2、指导朗读:你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
四、指导背诵:想像情景,试背《江畔独步寻花》。
五、学习生字:
1、指名再读生字,说一说你是怎么把生字记住的?
①按部件记,也可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②左右结构:畔蝶恰;上下结构:寻;上中下结构:莺;内外结构:压
③重点指导:舞,中间四个竖。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避免过长、过宽。
范写。
2、写生字,先整体观察后再写。
六、课堂小结:今天大家自己能够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学诗句。如果有兴趣,看注释、查字典再自学一首写景古诗,再试着背一背。
七、作业: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八、反思:学生有个别字的读音不太准确,如:“畔”和“甫”,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完成的不好,个别学生不会预习,应在预习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技巧。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8古诗二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8古诗二首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 古诗二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古诗二首《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鈥湼ㄢ€濃€湼母镡€潱狼逋醭母啵笠缱虐惹椤V鳌都汉ピ邮饭?15首。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作者简介:
龚自珍像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猫)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鈥湼ㄢ€潯⑩€湼耐尖€潱衣肚逋持握叩母啵笠缱虐惹椋涣亲佑€溔倌昀吹谝涣麾€潯V小抖ㄢ治募罚舸嫖恼?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90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