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沪科版8年级物理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沪科版8年级物理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沪科版8年级物理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进一步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示意图。理解物体间里的总用是相互的。知道物体形变能产生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知道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2、进一步了解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通过复习、讨论、实验,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认识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感受力的作用的效果,认识力的三要素,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判断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

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培养科学的态度,提高将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重点】重力和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法】讲解、网络探究法、讨论法。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并板书出本章的知识

一、例题分析

例1、质量为500克的小球抛入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画出小球所收力的示意图。

分析:此题综合运用到重力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惯性等,只要学生能分析求出重力的大小并能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即可。

例2、用50牛的力把一个重70牛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如果受,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分析:此题要用到摩擦力的定义,静摩擦力的概念,学生应知道当物体有运动趋势的时候也存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和它方向相反的力的大小相等。

例3、画出斜面上小车所受里的示意图。

分析:此题要综合重力和摩擦力有关知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此题防止学生把支持力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混为一谭,要区分受力物体是谁。

二、小结:主要内容和题的做法。

反馈检测:

1、正在空中下降的飞机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重力的示意图。

2、做动作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反思:本节课把几种力综合在一起进行了复习,使学生比较清晰地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力,并进行了对比应用。但是,本章的有些内容要联系到后两章的知识,学生难免有模糊的现象,在学过后边的知识后还要进行综合复习。

相关推荐

初二物理上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案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景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呢?
学生站起来演示。

力的概念
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
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
2、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3、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教师点评。
学生讨论几分钟的时间,举手回答。同学间可以相互补充

观察教材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共同点。
5min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2、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3、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6、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7、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8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8、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另一个物体对这一个物体施力吗?
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交流。

分析实验现象。

让几名学生回答。

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
1、学生拉弹簧。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师生共同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

实验并回答问题。
观察并回答问题。

列举实例。

7min



用出示题目:《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P792——5题。
矫正学生的错误,并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方法完成题目并相互交流
5min



价出示诊断评价题目
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完成题目并相互交流7min





作业:课本81页的课后练习题和同步学习中剩下的题目
预习:自主学习第二节
1min

沪科版8年级物理: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二节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进而认识到观察物理现象应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现象是如何说明所要观察的问题的.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及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通过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弹簧、弹簧测力计(2个)、细绳。

【教法】讲解、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学生讨论并举例

例1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例2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例3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并开始下面的实验:将一根弹簧挂在支架上,弹簧后边用一块白纸板衬托.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伸长一定的长度,其指针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笔在白纸板上标上记号.换用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指针指在同一位置.实验前让同学注意观察指针所指示的位置.实验结束后教师讲解并提出问题.可配合将实验过程制成图,用投影打出.如图所示

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说明这个物体对弹簧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将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这两个物体分别对弹簧施加了力和.弹簧伸长说明了什么?

说明力作用在弹簧上,使弹簧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挂一个物体和挂两个物体弹簧的伸长量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弹簧的伸长量相同,说明一个力作用在弹簧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弹簧上产生的效果相同.

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和)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和)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讲解中要求同学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学们会逐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请同学们列举一个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的事例,前边举过的事例也可以重复.(学生边举例,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以便于分析)

【例1】一个人在前面拉车,另外一个人在后边推车.

【例2】两个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房顶上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电线的拉力.

以上这些事例如果要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类?

有两个力互成角度的,也有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的.

在一条直线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这些事例中,最简单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我们先来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问题.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直线、方向相同,另一种是同

直线方向相反.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猜想一下,这两种情况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关系?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猜想的大意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书上两个实验示意图和相关说明,看完后亲自完成这两个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学生看书,然后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这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提问:两个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个人都对水桶施加了一个力,大人一个人提一桶水,她对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如果他们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两个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学生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这两个小孩施加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方法,这一方法就不能用来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用力和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两个小孩提水桶问题为例,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实际上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况,课本第六节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先看书自学,然后我们再一起探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力的合成

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

(实验探究)方向:与原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

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

(实验探究)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反馈检测】

1、两个人拉车上坡,甲的拉力为300牛,乙的拉力为500牛,车所收水平方向上的合力是多少?

2、重10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所受的合力为多大?

【反思】

此节课较为简单,但是不能省掉实验,否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初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300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