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课题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型
常态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事例以及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产生和传播条件。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意识。
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音叉,小锤,烧杯,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学习
引入:
列举声音无处不在,饱含信息,凸显声音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各组派代表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
指出发声体,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并举例说明。
演示发声音叉溅起水花,介绍转换法。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
思考讨论,回答
熟悉物理的探究方法,了解实验方法的使用。
声音的传播:提问: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吗?讲述宇航员对话方式,问声音在什么环境中传播?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举例说明。
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阅读课本,了解耳朵构造,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
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阅读课本,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提问: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几声敲击声?
2、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根据什么来计时?相差多少?
思考
感受物理是有用的。
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v固v液v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
课后总结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章声现象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当我们呱呱坠地的一刻就和声音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奇特的现象呢?……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民主导学: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阅读课本“声的产生”,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与思考:
演示实验:敲击音叉时,听到,用手触摸时,此时用一个乒乓球接触音叉,看到,这说明音叉在。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在。
实验二:轻声说话,然后用手触摸喉咙,感觉到喉部在。
3.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
练习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阅读课本“声音的传播”完成下列问题)
1.猜想:
2.实验三:将你的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实验二的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物质传到耳朵的。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
传到耳朵中的。
4.结论: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真空传声。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是以的形式传播。
练习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练习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阅读课本小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在15℃和2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分别是___和。
2、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的和介质的有关;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分别用V1、V2、V3表示,其大小关系为
练习4、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小明同学在闪电过后5s的时刻听到雷声,此时温度约为25℃,你认为雷鸣之处离小明同学的距离约为()
A、1.7kmB、1.73kmC、1.66kmD、17km
练习5、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偷袭敌人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其原因是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练习6、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次击管声,这是因为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来的。
三、检测导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空气是一种能传播声音的介质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4、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到惊吓,这时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桌子—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空气—鱼缸—鱼
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笛子发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学生听到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慢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振动发声。
8、实验:把正在响的电子门铃放在一个玻璃罩内,此时可以听到清晰的铃声.现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将会,直到;若停止抽气,重新让空气进入罩内,又会,这一实验说明了。
9、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11、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煤油
1324
大理石
3810
蒸馏水
1497
铁(棒)
5200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在建构的学习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物理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物理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67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