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复习华东师大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复习华东师大版
知识点
一、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暴政表现:隋炀帝继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暴政结果: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人民忍无可忍,爆发隋末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机纷纷起兵,导致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长安
三、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唐太宗的即位: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
用人纳谏原因或背景:1、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犹如舟与水,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强大2、勇于纳谏,知人善任(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马周)
四、贞观新政
实施背景:吸取隋朝兴亡的教训,唐太宗时期涌现的大批人才为贞观新政奠定基础
具体措施:
1、(经济)改革赋役制度:轻徭役薄赋税(保障农业生产,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政治)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3、(法律)修改法令,编《唐律疏议》
4、(教育文化)重视、完善科举制
作用: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称为“贞观之治”。
注意: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取得一定业绩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即使是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们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国家的重建》知识点复习华东师大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国家的重建》知识点复习华东师大版
知识点
知识点1隋朝的重建统一
隋朝的建立
(1)时间:581年。
(2)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
隋朝的统一
(1)条件: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2)经过:589年,南北重归统一。
(3)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重建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大运河的开凿
(1)开凿的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属浙江),北至涿郡(在今北京西南),全长2000多千米。从北向南,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影响:①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②消极后果: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知识点2隋的覆没与唐的建立
隋朝的覆亡
(1)原因:隋第二代皇帝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即位后,骄奢淫逸,连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在位期间,营建洛阳,开业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
说明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大规模的反抗,而人民大规模的反抗又为一些地方官吏和割据势力实现其政治野心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农民起义和地方势力的双重打击下,隋朝迅速灭亡。所以,残暴的统治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唐朝的建立
在隋朝的统治摇摇欲附之际,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反隋,攻入长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发动兵变的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因李渊袭父爵为唐国公,故定国号为“唐”),以长安为都城。其后,李渊父子削平了各地分裂割据的势力,再次实现了全国统一。
知识点3隋唐政治新格局
隋唐时期,总结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改革经验,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新的创置,突出的是设立三省六部制和推行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司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掌具体事务。
科举制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隋朝以前,用九口中正制选官,讲究门第,只有高门大族的子弟才能做官,但是到了西魏、北周时期,选用官吏已经不太注重门第。随着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重建,最高统治者要求从地主阶级中广泛地吸收有才干的人参加政权,以巩固其统治。按门第高低选用官吏的九品中正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隋文帝即位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改革选举制度,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
(2)科举制的含义:它是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的一种以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此后,官员录用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绩。至清末被废除,这一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之久。
(3)科举制的物点:与秦汉选拔官员的推举制相比,科举制的标准比较唯一和客观。有利于许多出身寒微的人通过科举走上仁途。
(4)科举制的作用:①科举制实行以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②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离心因素难以产生。在推举制下,地方上的门阀士族可凭借出身门第或种种关系当上高官,这有利于地方势力的扩张,而对中央集权统治则是一种离心力量,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在科举制下,由中央政府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因而任用官员的权力归于中央,官员由中央派遣至各地,并几年一换,地方上的阀士族无法像以前那样把持选举之权,这有利于中央直接控制地方。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华东师大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华东师大版
知识点
知识点1女皇帝武则天
“武周政治”
唐太宗死后,儿子高宗即位。高宗体弱多病,让皇后武则天代为视政;于是大权旁落。高宗死后,武氏临朝称制,独揽朝纲。690年,武氏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称制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统称为“武周政治”。
武则天能够当上皇帝的原因
(1)客观上,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2)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较高的政治才能。
武则天上台后采取的统治措施
一方面,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用“酷吏”,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反对她的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另一方面,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武则天则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科举制。她任用的贤能之士,有不少在开元年间成为名相重臣。开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评价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称制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统称为“武周政治”。武周政治为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点2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的含义
开元盛世是对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情况的概括。
说明你知道“开元”的含义吗?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即公元713~741年。其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
开元盛世书面形成的原因
712年,唐玄宗即位,为稳定朝廷政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经唐初近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后期的概况
开元、天宝之际,唐玄宗怠于政事,淫于酒色,朝廷政治逐渐败坏,边将乘机起兵叛乱。此后,唐朝国力大衰,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统治后期的评价
前期,玄宗任贤纳谏,注意节俭,重视生产,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这说明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后期,他志得意满,日益骄奢,开始信用小人,怠于政事,纵情享乐,导至唐朝由盛转衰,这说明这一时期的玄宗已成为一个昏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5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