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1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大家一定记得前几天连续报道的国内重大新闻吧!王伟坠机事件。美国侦察机在我国沿海上空(包括台湾海峡)肆意侦察,引起我军愤怒,王伟和他的战友为了捍卫主权,结果被美军飞机撞落,激起了中国以及全世界华人的极大愤慨,当然也激起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抗议。台湾人民示威、游行。台湾人民坚持反对台独分子吕秀莲等搞分裂,还砸掉了台独委员会的牌子。前天,我在飞机上又看到这样一条消息美国的外交部长在晚宴时接待台湾领袖时说,中华民国如何如何。没想到这句话激起了我们中国政府的不满。中国政府必须让美国谈你的称谓的用意何在,为什么说中华民国。台湾它属于我们中国的一部分,怎么能说中华民国呢?台湾政府知道了我们中国政府的抗议,尤其是美国政府不好意思了,在报纸上声明他们的外交部长说话是误口两个消息连在一起,我自己心情不能平静,再加上我的爷爷在我的爸爸两岁的时候就到了台湾,至今倍,我的爸爸至今没见过他的爸爸。每每提起这件事,都会很难过。不知怎么的,有种复杂的情感,让我特别激动。于是,昨天我就想,教师要给你们上一堂课。我讲什么呢?

好,就上这一课《难忘的一课》。齐读课题。

生:《难忘的一课》。

师:同学们,大家一定还记得,两年前,我们唱着你可知Mach不是我真姓。它是唱的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生:澳门。

师:四年前,我们唱着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谁回到母亲的怀抱?

生: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生:台湾。

师:作为一个中国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大家伴着歌曲进人感情的体验。听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你有什么感受。

(生沉默。)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示。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眼神中看出来了。我们就种感动,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五十年前,在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

生:难忘的一课。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125页,125页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详写和略写。(齐答)

师:大声自由读这段单元训练重点,读后再看看《难忘的一课》一文,哪些地方是详写,哪些地方是略写。

生:我觉得《难忘一课》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台湾学生和老师上课和参观小礼堂的情景。

师:你说的课文主要内容,谁继续讲,哪些详写。

生:详写的是我到学校的情景。船员看到孩子的情景。到小礼堂、讲课的情景这两部分是详写。

师:好。略写的是1和2自然段。他怎么到教室里的,他怎么离开的,这两部分是略写的。同意他的观点吗?这堂课,我们就重点的体会文章详写的两部分,看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听清了吗?好,你们预习书后的思考题了吗?

生:预习了。

师:课前,我还让你们把预习时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刚才你们已经把提的问题给我了。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整理的几个问题。有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显得那么严肃,那么认真,而那么富有感情?为什么她的字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了我,为什么谁也没有感到意外?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我们在理解课文时,试着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看看预习作业,先请同学把思考题读一下。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现在开始互相讨论。

(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

生: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作者看到老师一笔一画写这个字的时候,看出老师很认真。第二次出现老师和孩子们以及我大声读这句话时,表现爱国。第三次出现在老师和作者分别之际,看出台湾人和大陆人很激动,三句话爱国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生:这三句话都是怀着不同的感情说的。第一次,作者看到一所乡村学校和一个教中文的教师。第二次,作者已经慢慢的融入到课堂,听了这句话很激动。第三次,作者已经深刻地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台湾人这种爱国精神所感动。

师:通过这三名同学的发言,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不体会了。行不行?

生:不行。

师:大家看课后思考题,谁来再读一下题?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师:谁能再读问题的后半句?

生: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发言略。)

师:你听听刚才三位同学的发言,你满意吗?

师:题中间的是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你觉得他们的感受说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满意不满意?

生:不满意。

师: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检查自己,提升自己。你们想不想再把我新体验一次,变成自己的感受。

生:想!

师:窦老师搀扶你们一下,咱们再来一次情感上的体验。

生:好!

师:看谁能通过这节课的感受,真正的进行了提升。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刚才有同学提间,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联系自己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开头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写这些字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M.Jab88.COm

生:是。

师:是不是认真来写的?

生:是。

生:那么你吃力吗?

生:不吃力。

师: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生:因为

师:停,你不要向我回答,这个问题是她提出来的,所以你要向她回答(指着提问的女生,注意跟她讲应该用怎样的语气人家才能接受。)

生:因为台湾老师以前是学日文的,她没有学过中文,可能刚学不久,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不像我们写起来这么轻松,因为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字了。可台湾老师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所以写起字来十分的吃力,但是很认真。

师:你对他的发言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听了他的发言,你理解了,还有没有要给她讲解的?解释一下,她为什么一笔一画,非常认真的写。因为她写这几个字时,包含着她自己的感情,一种爱国之情,所以她要一笔一画,非常的认真。

师:经过他的补充,相信你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想对她讲?

生:日本人统治台湾50年了,台湾人民深受日本人的压治,现在好不容易学中文了,所以刚开始学习时很吃力。回想起1937年~1945年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杀、掠、抢,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可以想象,占领台湾50年里,台湾人民的苦难之深。日本经济侵略,人权侵略,也进行文化侵略,逼着他们学日文。50年,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的心里非常激动?虽然吃力,但他们是那样认真。现在明白了?

生:明白了。

师:大家真行,帮助她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位老师又?

生:她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男生)

师:现在你有没有感受?

生:我有点明白了因为台湾刚刚光复,而且老师也刚刚学习中文,她很吃力,很认真,那么严肃,比较爱国。

师:不是比较爱国,注意用词要准确。

生:能看出她很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

师:还有没有想谈的?

生:如果他们读的时候,不是很认真,当儿戏似的,出他们不是发自如果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而且他们是一遍一遍的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的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

师:停,读了四遍了,每次都是像是念经的语气那么平。人家老师领着孩子们是严肃而又那么认真,别忘了,你也是中国人,你再一遍又一遍的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大声地)

师:不一定把声音喊出来就是。再一遍一遍地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有感觉了)

师:自己读自己的,自己把感受读出来。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略)

师:这回的感受和刚才的感受是不是不一样了?

生:不一样了。

师:你的感受不用讲,你能读出来,就说明你有感受了,谁来说?

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注意每个字,每个音标点都变了,感受会是什么样?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我已经看出,你们读的不是船员(作者)的感受,而是自己的感受!女生再读。

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全班再读。

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遍一遍的,一笔一画的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写得那么

生:严肃认真。

师:而且又那么

生:富有感情。

师:好像每个字

生: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这是第二次出现这句话,同学们也有这样的感受,看看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船员和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的,这样富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会被感动,不会为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跟着孩子们怎么样,读这句话,但是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意外。有个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能给他讲讲?是中国人。台湾人非常爱国,作中国人,所以进来一位中国叔叔他们一点也不意外。

生:台湾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爱国心,那些孩子也一颗爱祖国的心,所以那位叔叔进来他们都不意外?

师:听了他们的发言,你(指提出问题的同学)现在老师和孩子们不感到意外?

生:教师和孩子们都感到我是爱国的,跟着他们一起读,他们长得也差不多,所以老师和孩子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师:船员是中国人,如果不介绍,被不住还认为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呢!

生:都是炎黄子孙,此时的他们都是那么的感动,那么激动,我也很激动,真是不用再说别的了,所以就没有感到意外。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

师:大家跟着台湾老师,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的读,请同学们也这样,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的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读到这,是不是报激动。

生:是。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节目。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们给我围了起来,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

生:中国伟人的画像。

师:那么谁愿意当老师,还有谁想当台湾的学生,还有准想当我。请你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

生:(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师:现在谁愿意当台湾老师?自己来。

(一生主动到台前。)

师:还有谁想当老师?

(几名学生上前。)

师:还有谁想当自己上来。

(几名男生上场。)

师:还有谁想当台湾的学生,快来。(好多学生上场)大家看他们是不是把书上的文字加上自己的理解,创造,把我围了起来,但没有说话。

师:围起来,难道舍不得说一句话?

生:叔叔你好!

船员:台湾的小同学们好!

生:你从大陆来的吧,那边生活怎么样?我是大陆的船员,很高兴认识你们。

生:以后能不能给你写信?

生:我可想去黄山看看那里的风景啦!当然可以给我写信,我们风景名胜可多了,你不去黄山,还可以去泰山、长白山看看呢!

生:刚才我们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见你也读得很起劲儿!

师:(旁白)这时,老师也走了过来。

台湾老师:你好,我的国语讲的不好,你知道,我是飞E在这方面还真得向你学习呢!

船员:你讲得好极了,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的心。

台湾老师:走,到我们的小礼堂去看看吧,我们的都是日本伟人的画像,现在终于挂上的画像。有孙中山,诸葛亮,孔子,郑成功(出示伟人的画像)下面我来当台湾老师,谁再当一次船员,我们再共同表演一次。其他同学注意体会。哪个同学提出,看着中国伟人的画像,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的问题,请你到前边来扮演船员。

台湾老师:你好,认识你很荣幸,有机会向你请教国语,在你面前,我的国语不流利,请原谅。

船员:不是,你很有感情啊!

老师:到我们的小礼堂看看去。此前,这里挂的都是日本的伟人像,现在终于挂上了我们自己伟人的像!看,这是民族英雄

船员:郑成功!

老师:你能讲讲郑成功吗?

船员:郑成功是台湾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率领部队赶跑了荷兰统治者,保卫了台湾的独立。

老师:这位是智慧化身

船员:诸葛亮。

生:(其他同学站起来补充)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帮助自己建功立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谋划,善和人,帮助刘备打了一个个大胜仗。

老师:这位是教育的鼻祖

船员:孔子(又有学生起来插话)孔子是大教育家,大哲学家,是儒家创始人。

船员:老师,我还能背几句孔子的格言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快看,这位是革命先行者

船员:孙中山。

台湾老师:我们称他国父。我们台湾人民无比热爱他。(教师已经眼含泪花)其实何止是这四位伟人,还有好多伟人的画像,应该记住他们。

生:文天祥。

生:祖冲之,张衡。

生:黄道婆。

台湾老师:船员呐,看着看着你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学生此时已很激动。)

生:我为这些伟人是中国人自豪,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已经流出热泪,师生拥抱在一起。)

台湾老师:就要分手了,请让我代表台湾的同学和人民邀你一首余光中的诗吧!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教师已泪不成声,学生也眼含热泪,纷纷在《思乡曲》时奏中朗诵起了这首诗,全场一片压抑。)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会涌出一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生情感饱满,读这句话)

师:下面就请拿起你那颤抖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你抒写的是你的心情,这份情,这份爱,唱

(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

(生一个个凝神静气地、庄严地、神圣地、含着热泪写这句话。)

师:想读就读吧!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语气不同,但感受和认识是深刻的!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面临眼前腐败的现象,下岗分流。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它,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窦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生:(铿锵有力地读)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课文为什么要详写上课及参观小礼堂的情景?

生:这两部分最能突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深刻。

生:这两部分详写,是课文重点内容。其它内容,对升华文章作用不大,可以略写。

师:请翻到读写例话──详写和略写,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我们在读书和写作的时候,要抓住文章详写的部分,深入体会和重点描绘,才能更好地感受和表达出文章内涵。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

生:难忘的一课!

(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在掌声与回味中课堂教学结束。)

【板书板书】

22、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扩展阅读

《秋水》课堂实录1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

师:昨天我在《智者的叮咛》这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也有人评价说,庄子是先秦哲学家中的哲学家。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吗?

生1:(看书)庄子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师:你说得很准确。

生2:(不屑地)他是照书念的,课下注释有。

师:学会利用注解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当然,要了解庄子还是要多读些相关的书。哪位同学谈谈“课本外”的庄子。

生3:我听说过“庄周化蝶”的故事,好像说的是……想不起来了。

生4:(急切地)庄子这个人很有些傲骨。楚王派人去请他当宰相,他却宁肯作泥鳅在污水中戏游,他认为做官不自由。

师:看起来你的课外阅读面还是很广的。

生4:我喜欢庄子。

生5:庄子这个人挺豁达的,他的妻子死了,他却拍着瓦盆唱歌,他好像认为死就是生,生死好像没有什么界限了。

师:我很吃惊,我原先有些低估了同学们,大家对庄子有一定的了解嘛……

生2:(举手)我想起来了,庄子很消极,天天想着得道成仙。

(学生笑)

师: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玄妙,比如他追求绝对的自由,他创立了“相对主义”学说,他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他主张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对庄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两千多年来始终存有分歧。我们在高中阶段对庄子的了解也只能透过有限的几篇文章管中窥豹,今天我们就通过《秋水》篇的开头一段文字先对庄子来一次“零距离”接触吧。

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小声读课文,读不准的字看注解,查字典。

(生读)

师:好,大家齐读课文。

师:“泾流”的“泾”刚才有不少同学的读音不准,应该读

生6:jìng

师:说说理由。

生6:书上说这是通假字,通“直径”的“径”。

师:是“shǎo仲尼之闻”还是“shào仲尼之闻”?

(生有说shǎo,有说shào)

师:你(指生7)说。

生7:应该是shǎo,这用在动词,小看的意思。

师: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应该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生7:可是书上写的就是“小看”的意思。

师:书上这样解不能算错,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当然就是小看了。好,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遍,声音要大些。

师:这次读得很好。请大家拿起笔,给大家5分种时间,自读课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在书上做个标记。

(生读)

师:哪个同学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8:秋天河水涨满,站在河边都看不到对面,所以河伯很有些得意,然后他就认为天下的美景都让自己看到了。然后河伯到了海边,看到北海比自己原先见到的不知要宽阔多少倍,然后就对着海神若慨叹,反省自己妄自尊大。

师:你为什么要说那么的“然后”呢?(学生笑)当然,你的概括还有很准确的,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有一点要注意,不是“看不到”对面,而是“看不清”,“不辨牛马嘛。

生9:我觉得……(又止)

师:大胆地说。

生9:好像河伯、还有海神(看书)那个“若”不是真人吧。

(生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2:这是个故事,虚构的,跟《西游记》差不多。这都不懂?

师:不懂就问是很好的学习品质,人没有全知全能的,不要自大,更不要嘲笑别人,否则就犯了与河伯一样的错误。

生9:我明白了,这其实是个虚构的故事,庄子是想通过讲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也可以把它叫做“寓言”。庄子散文中有很多的寓言,像大家熟悉的“涸辙之鲋”的故事就是庄子借粮的时候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对这篇课文的寓意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有所补充吗?

生10:我觉得河伯挺可爱的,他知错就改。

生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骄傲自大,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生4:河伯开始的时候洋洋自得,主要是由于封闭造成的,他有些像那个夜郎国的国君,一辈子都没走出过那个小地方,给他100个胆子他也想象不出天下有多大。如果河伯不是到了北海边,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渺小。所以只有开阔眼界,才能避免成为夜郎。

(生鼓掌)

师:还有哪个同学?

生2: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我想起我们做过的一个作文的材料,好像是说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师:你的这个认识是在他(生4)的认识基础上的延伸。《秋水》是我们这一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所以当然应该由你们自己读。下面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对课文做深入的探究。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读:一、选准你理解最深最有感触的一点进行赏析或评价,可以是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表现手法方面的;二、这三个方面你是否还有经过思考也弄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和你共同攻克难关。

(生读)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对比手法用得好。河伯开始是“欣然自喜”,然后(有生笑)见到北海则是“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很短的篇幅,河伯的形象却是立体化的。

生12:细节描写好。

生13:我觉得河伯的那段话说得太好了。我们要向他学习,严于解剖自己,拓宽自己的胸怀,不断提高自己。可是有的地方我不太明白。

师:说说,看我能不能帮助你。

(生笑)

生13:我总觉得这段文字不太通顺。河伯对“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态度?他说“始吾弗信”到底“弗信”的是什么?见到海若后,河伯应该“信”了,他信的又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很有些水平。鼓励一下!(生鼓掌)哪个同学能谈谈看法?

(沉默)

师:你(生4),庄子的追星族?

生4:我也说不太好。好像是庄子对孔子好像不怎么感冒?(生笑)

师:“感冒”,好!

生4:我听我爸爸说,庄子中有好多故事都是编排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像盗跖怒斥孔子的事就是庄子虚构出来的。所以,我推测,这里的“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应该还是否定孔子的吧。

生14:不对,河伯对孔子还是很崇拜的,他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孔子的学问。

师:你的意思是“始吾弗信”应该这样理解?

生14:对。

师:也就是何伯不相信竟然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这种人太那个,那个(有生小声说:妄自尊大)对,妄自尊大。河伯见到北海后,他应该是相信有这种人了吧?

生:这?我还没想好。

生15:老师,“我之谓也”是什么意思?

师:是……

生2:说的就是我。初中就学过了。

师:你明白了吗?

生15:yes!(生笑)河伯认为自己和“少仲尼仲闻”的人是一种人,是妄自尊大。

师:具体解释一下好吗?

生15:河伯与海若比起来,简直太小了,但他还曾经(看书)“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谈谈我的看法,当然,我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不是标准答案。课文只是《庄子·秋水》的开头,《秋水》篇集中表现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简单一点说,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北海相对于黄河很大,而“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就像蚁穴大泽之中。庄子认为“知量无穷”,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最小,人在天地间很渺小,所以人要顺应自然。《秋水》的主体是河伯与海若的七次对话,对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河伯与海若在后面的对话中也曾提到孔子与伯夷,原文是“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板书)意思是伯夷辞让君位以成就好名声,孔子大谈天下事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好像你刚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样子吗?

生4:能不能这样理解,海若就是庄子的化身,而河伯是孔子的化身。

师:你很聪明,很快就抓准了问题的关键。河伯可以看作是儒家门徒的化身,庄子借海若给儒家门徒上课。儒家子弟都认为孔子是天下第一博学之人,伯夷是天下第一大义之士,但在庄子看来,这两个“最”是不存在的,是站不住脚的。在《秋水》中的孔子是被奚落的形象。但是,在其他篇目中,庄子也常常借孔子之口宣传道家的思想,这时孔子的形象就是光彩照人的。

生16:课文里有两个“于是焉”,一个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一个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这两个“于是焉”应该怎么理解?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6:我觉得跟今天的“于是”意思差不多,有点因果又有点承接的意思。可是那个“焉”没法处理了。

师:谁可以帮他“解惑”?

生17:这里的“于是”应该是“在这个时候”的意思,“焉”么?我也说不好。

师:“于是”在古汉语中一般是两个词的组合,介词“于”加上代词“是”。“焉”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大家发现他(生16)找出的这两个句子其实有一种巧合在里面……

生18:对比。

师:说下去。

生18:第一句是写出了河伯自得的神态,第二句是河伯发现自己的错误后的悔恨的神态。

师:所以刚才有同学说,河伯也挺可爱。

生19:老师,“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会翻译吗?

生19:不会。

师:哪个同学来?

生20:我如果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师:这是一个假设性的否定句。记住这种句式(板书:非……则……)

生19:怎么就危险了呢?

生20:不到这来就不会明白这么多的道理,还在河边夜郎自大呢?

师:解释得不错。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刚才有同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思想。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周国平说:“没有哲学,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哲学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诠释,哲学是人精神家园的支撑。现在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沉重的词语“精神守望”,学了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可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就能够把好心灵的航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太深奥了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的话,突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和我共享。下课!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孔子拜师》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师: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
生:齐读。
师:读完过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
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等。
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
生:孔子拜师。
(板书:孔子拜师)
师: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
生:不知道
师:大家回家预习得很不认真,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生齐读)
补充孔子生平。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你们能从课题中想到什么吗?
生:齐读课题《孔子拜师》
问: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是怎样拜师的?
孔子拜的是谁为师?(生齐答:老子)
(一生问:老子是人吗?)
师:老子是人吗?(生齐答是!)那么谁能告诉她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吗?
生:(不知道)
师介绍老子生平
师:同学们的这些疑问提得很好,抓住了文章的主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在我们学习过这篇文章过后,你们自然就明白了这些问题了。首先,请同学们自读一边课文,并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生:(自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了,生字词语勾画出来了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再看一下老师小黑板上的字词,我请两个小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一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他们有读错的吗?
请了三个小组的同学依次读。当读到杨雪霞同学的时候,由于她的声音太小,我便鼓励她,胆子要大点,把声音放开,没有人会笑她,读第二遍时,声音大了一点,我就马上表扬她有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继续引导她,便让她坐下,其他同学继续。
师:读完了,他们有哪些读错了吗?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指出来。
生:尘、兼、境等几个字读错了。
师: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指出了容易读错的几个字了,相信大家一定都能读准字音了,但是让它们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能不能读准呢?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读读看。同桌的同学互相听听看,还有没有读不准的,相互指出来,看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生分四人小组读课文)
师:你们自己都读完了,那么现在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我抽几个小组的同学起来读一读,每个小组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听听,他们哪个小组读得最好。(抽了5个小组读课文)
师:你们每个小组都读得不错,其他同学来说说看,他们哪些读得好的,又有哪些读得不好的?
(生纷纷指出错误)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读得根本就听不清楚。
师:好。希望你们下去过后认真读一读,多记多写。
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一段,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十分佩服,对他们的品行也十分敬重,人们为什么会敬重他们的品行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品行的词句来。
生:(默读课文)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风尘仆仆等一些词语能表现他们的那种高尚品行。
(下课铃响)
师:好,你们能找出这些词语,那么它们是怎样体现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的那?大家下去过后认真体会一下,下节课我们再接着谈!下课!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1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杨礼赞》课堂实录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4、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难点和重点

1、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作者实如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的。

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

三、教学方式

自主研究,集体讨论

四、创新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针对《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文体的阅读方法,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作一点实践性尝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指导预习)

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查阅资料,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茅盾简介》

3、阅读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了解散文的特征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播放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

生:大西北具有雄壮、豪放、粗犷的风格。

2、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

坦荡如砥积雪消融不折不挠纵横决荡

二、交流《茅盾简介》

教师提示要点: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2、现代作家。

3、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

4、茅盾文学奖

5、请学生上黑板写出作者姓名及简介

三、研讨课文

教师:要粗略地读懂一篇文章,其实首先只要弄懂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请大家想想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一篇文章的那些方面?

(学生讨论)

学生:第一个主要是从内容上讲,第二个主要谈的是写作手法等等,第三个则与主题有关。

教师:很好!再想想如果从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这个角度来看呢?这三者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板书:形散神不散

(学生讨论)

学生:第一和第二问题主要是“形”这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则是有关“神”这个方面的。

学生: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散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不拘一格。但是两者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神”,即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和表现手法。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给大家开列一个书目,请大家浏览课文,然后以这三个问题为框架,各自列写出这篇课文的学习提纲。最后请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四人所列提纲的基础上酝酿出一个新的提纲,以供大家交流和探讨。注意充分运用所列书目。

书目:

《小橘灯》《谁是最可爱的人》《爱莲说》《荔枝蜜》

学生读书、列写提纲,展开讨论。

教师:大家刚才阅读都很认真,讨论也很热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可以将提纲拿来给大家评头论足一番?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要有点勇气、有点实力的,但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难得的机会!

(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第三组所列提纲)

提纲如下: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

4、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真正想礼赞的是谁?

6、文中哪些语句富有深刻的含义,哪些词语御用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

教师:大家就这份提纲谈谈自己的看法,看看它的精譬之处何在?不足之处又是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学生甲:这份提纲从体裁一直谈到字词,比较全面。

学生乙:这份提纲给我的感觉好象有些笼统或者问题太大了一些,有些方面的问题则没有涉及到。

教师:怎么讲?

学生乙:比如说:根据书目中《荔枝蜜》一文主要是赞颂蜜蜂,作者却宕开一笔写荔枝林,我想,本文课题是《白杨礼赞》,那么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黄土高原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丙:还有,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另外根据参考书目《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中第四、第八小节再结构上的作用,我想本文的一、四、六小节在结构上也可能与之相类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同,这里的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丁:我觉得第七和第八小节很重要:第七小节的四个反问句之间的关系,第八小节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都应该作重点分析。

学生戊: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要补充一下,那就是本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写出来的?........还有,好象作者写得比较隐晦,不,是含蓄。

教师:你从哪儿发现的?

学生戊:就是最后一小节写那个楠木,好象作者对楠木持否定的态度。作者在前文中由白杨树联想到了北方的农民和哨兵,但是这里却没有说明楠木是指谁?

教师:不错,这个问题提的好?同时表现这个同学很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我们不妨请这个提纲的原作者--第三组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戌:我觉得这几个同学提的意见很好。(下面一片笑声)但是我们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有两点,第一,老师在提出列写提纲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说明是要列详细的还是简略的提纲;(下面窃窃私语,教师插一句:这个好象的确是老师欠考虑之处)第二,我们觉得,如果要想包括刚才几位同学所提的问题,那么这个提纲就得是一个比较详细的、包含几个层次的提纲。

教师:好,总之大家确实是认真地阅读了课文,并且进行认真深刻的思考,提的问题比较有价值,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在探讨现有问题的同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这很值得赞赏!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对自己原有的提纲进行再讨论和修改,然后编写出一个比较详尽的,富有层次感的提纲,最好帮我把板书也设计出来,这样也省得我再动脑筋了。(学生大笑)注意:要综合大家刚才所提的方方面面的建议。并且能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提纲中涉及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展示第七组经过修改后的提纲(实物投影仪)

1、本文的体裁是抒情散文。

2、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

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

学生先讨论“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讨论意见归纳如下:

1)课文首句就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点出赞美对象。然后宕开一笔写黄土高原,先写其“雄壮”“伟大”,再写其“倦怠”“单调”,目的还是突出白杨树。接着写其外形,通过展示其外形进而揭示其内在的“神”美。并且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最后再次直接抒情,突出文章主题。这样文章的主线十分清楚,布局严谨。

2)课文第1、4、6小节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几小节在结构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实际上它们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正是它们使课文的线索清晰可辨,将课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关于段落的划分:

学生甲:根据课文的线索--“不平凡”--本文可以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和崇敬之情。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4小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揭示其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小节)具体描写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小节)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揭示白杨树的象征义。

第五部分:(第9小节)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教师:大家认为他的划分方法如何?

学生乙:我认为他的划分不错。不过我们认为还有另外一种段落划分方法。

教师:原闻其详。

学生乙:我们认为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刚才那位同学也说了开头作者赞美白杨树,其结构上的作用是统领全文,那么结尾处的再次赞美既回应了开头,同时也是对白杨树的感情升华,在结构上也起了收束全文的作用。此其一。其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第1、9两小节主要侧重于抒情,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而中间则主要通过描写间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分别从三方面分说其不平凡。据此我们认为本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和崇敬之情。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8小节)从三个方面分说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第三部分:(第9小节)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收束全文。

教师:好!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条理清楚。大家鼓掌给予鼓励!下面请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学生纷纷表示认同:由于角度不同,导致分段结果不同。但是并不矛盾,因此,两种分段方法可以并存。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具有怀疑精神和挑战精神是学好任何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5、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烘托以及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

1)先讨论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以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楠木象征蒋介石(第五组有学生提出异议:楠木可以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或者更精确一点象征了一切妥协、退让,实行消极抵抗的人。在“抗日军民”前必须加上修饰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敌后”)

2)讨论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第二小节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为引出白杨树设置了背景,并且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第九小节以楠木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

3)课文在第八小节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另外在第七小节,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讨论第二小节是如何写高原的?

学生回答:本小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买写高原:“黄绿错综”写其色彩;“无边无垠”写其辽阔;“坦荡如砥”写其平坦。

7、讨论第五小节是如何写白杨树的外形?

课文先以“力争上游”总述其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再概括出其“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特点。

8、讨论第七小节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作者首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全面地赞美白杨树。然后运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逐层加深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句启发人们的联想;第二句肯定其品质及其与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而第八小节末尾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四个排比句的意思。

9、讨论语言富有深刻的含义,词语运用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

教师提示:试举一-二个例子来说明即可。其余可以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

学生:第一小节用“实在”来强调作者对白杨树的高度赞美和崇敬之情。

第二小节“扑”、“涌”等词语的运用精当贴切、生动凝练。

10、作业:讨论本节课的得失,课后写一篇学习体会,就课文内容、艺术手法、语言运用、课堂教学形式、目标达成的情况,或者干脆就是自己意见或建议等方面,任选1--2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难忘的一课》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难忘的一课》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给下列词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6分)

停泊(bpō)郊外(jiāoxiāo)熟练(shush)

真挚(zhzh)崇高(chngsu)闽南(mǐnmǐng)

二、小小解说员(解释下列词语)(4分)

真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闽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0分)

轮()泊()墙()崇()统()

抡()拍()蔷()祟()梳()

校()敞()湿()竟()复()

郊()敝()温()意()厦()

四、我是调音师(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再组词)(8分)

泊:__()间:__()

校:__()强:__()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8分)

年轻──()认真──()严肃──()真挚──()

热情──()宽敞──()湿润──()强烈──()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1、他()写得认真,()也很吃力。

2、这是()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3、()明天天气好,()我们去游泳。

4、()我们是中国人,()更要学好祖国的文字。

七、课文内容我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天空)(10分)

1、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和孩子都显得那么_____,又那么_____。好象每个字、____,都_________________。

3、我____握着这位年轻的______的手,__________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_______,_______。还有什么______________呢?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八、词语搭配(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10分)

1、白色的话语

崇高的围墙

强烈的情感

简单的敬意

2、民族情意

开展资源

爱国精神

开发活动

抢救人员

营救病人

九、学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摘录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佳句赏析台(理解句子,并作答)(20分)

1、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

认真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吃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改为陈述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最简单的话指什么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的全部感情指什么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与反思


【本课时教学目标】

1、拼音:通过学生自己对本课拼音的拼读,进一步对汉语拼音的巩固。

2、识字: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3、词: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每一句话。试着背诵课文。

5、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你们看,漂亮吗?

生:漂亮。

师:哪位小朋友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生说。

师: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有一位诗人,他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生:听。

师:好听吗?想不想听老师再来读一遍?

生:想!

师:配乐朗诵。

师:这首诗写得这么美,小朋友,你们想读吗?请你们把书本翻到59页,看着拼音去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

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读给同桌听一听,请同桌小朋友给你纠正读音。

生:同桌互读。

师:哪一位小朋友能够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

师:请第一组的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听。

生:分小组朗读。

师:下面我们让第一组的小朋友读第一句,第二组的小朋友读第二句,第三组读第三句,第四组读第四句。

生:每组读一句。

师:反一反。

生:每组读一句。

师:下面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小朋友已经把字音读准了,那我们怎样能够读好呢?好,再来听老师读一遍。边读边划出停顿记号。

师: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好,请小朋友自己去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假如你能够读好,请你骄傲地举起你的小手。

生:抽3名。

师: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读得真好,老师想听听女同学的朗读,好吗?

生:女生读。

师:男同学,你们也能够读得很好,是吗?

生:男生读。

师:1、2两组读1、2两行,3、4两组读3、4两行。

生:分组读。

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请小朋友站起来,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老师让你们配乐朗读。

生:配乐朗读。

师:你们读得可真美。请小朋友翻开书本,自己去读一读,边读边把你认识的字圈出来。

生:读书,找出认识的字。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有些小朋友很能干,已经能够认识很多字了,但是很多小朋友还是不认识,那我们就想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宝宝吧。(出示生字卡片)会读的小朋友请你举手。读的好的,你还可以当小老师呢。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1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1”,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表演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表演展示时代背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二、听课文录音,初知大意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高雄的一所乡村小学。)

三、朗读课文,找出重点

1、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尺、笔在文中画出来。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一次出现:

⑴指名读。(3、4节)

⑵第一次出现在哪里?老师是怎样写的?

板书:

写──一笔一画。

说明什么?(他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这是为什么呢?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什么?

⑶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出示: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象每个字,每个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⑷有感情朗读3~6节。

2、学习第二次出现:

⑴自由读。

⑵第二次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时候,加上了谁?

⑶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动人的情景指的是什么,吸引住我的是师生们学习的内容,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认真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

⑷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圈出这些词语。

板书:

读──一遍又一遍。

⑸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他们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看插图,体会此情此景:

是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⑹朗读训练。(7~12节)

2、按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⑴指名度13~16节:

第三次是怎样出现的?

⑵我是怎样说的?

板书:

我说──激动。

⑶为什么激动?

(因为看到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像,上面有──)

你知道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吗?

⑷看到这一切,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被这种──所深深感动。

板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⑸齐读最后一节: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反问句的意思是什么?

(用了反问,就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⑹朗读训练。

五、总结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但是,不甘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忘记祖国,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所以,一旦光复,他们就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7、1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也于1999年回归了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拥有同一个母亲──中华!

(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六、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下来。

3、课外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一笔一画──写

强烈的民族精神

我是中国人一遍一遍──读深厚的爱国情意

我爱中国!

激动地──说

《一株紫丁香》(课堂实录)(1)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株紫丁香》(课堂实录)(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揭题,初步奠定课文美的基调:

1、师板书:紫丁香

师:这是一种花卉的名称,谁来读?

生1读。

师:这种花大家见过吗?(生摇头)

没见过,那你能根据它的花名猜想一下它是怎样的吗?

生1:我觉得紫丁香的花是紫紫的。

生2:我觉得紫丁香香香的。

生3:我觉得这花是两种花合在一起的,一种是白色的丁香,还有是紫色的花。

师:哦,它是一种花就是丁香花,丁香花有白丁香,也有紫丁香。

生4:它的花很香,很美。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那样呢?大家看——(出示紫丁香图片)

(生此时“哗”的一声)

师:你想说——

生1:真的像我们猜的那样。

生2:花真的是紫色的,很美。

师:是啊,紫丁香就像她的花名一样,浑身散发着一种幽幽的、淡淡的气息,她就像一位高雅的少女,那么纯洁,那么恬静!请你再来读读它的名字。

师板书:一

师:我们平时一般说一()紫丁香。

生1:一朵紫丁香

生2:一株紫丁香

师补齐板书:一株紫丁香

师:谁来读读这个字“株”?(4生读)

此时有学生在下面说:一束紫丁香也可以的。

师(顺水推舟):对,**同学说一束紫丁香也可以。那一束与一株有什么不同呢?

生1:一束指很多,一株就只有一棵。

生2:一株多,一束是绑起来的。

师:一束是绑起来的,也就是说一束是指花已经被——(生)采下来了。

一株就是——(生)种在地上的。

那这株紫丁香又是种在哪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一株紫丁香》

(搜索本课课题的关键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

二、范读激情。

师配乐范读后。

师:听完你想说什么?

生1(深情地):一株紫丁香好美啊!

生2:一株紫丁香我好喜欢啊!

生3、一株紫丁香太美了,我好想快点去看看,去闻闻它的香味啊!

师:那就让我们赶紧去书中寻找那一株紫丁香吧。打开书本,请认真读读诗歌,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读出味道。

2、想想诗歌有几节,那株紫丁香是种在哪的?

三、自读诗歌,检查反馈:

师:大家都学得很投入,一定都很有收获吧,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想每人读一节,要请几人读?

生:5人

师:现在老师就请5位小朋友来读,其余小朋友听好,用笔做必要的记录,看看他们是不是将诗读通读顺了。

(生1读第一节后)

生2:老师,他将踮第三声读成了第一声。

师:你听得真仔细。(拿出字卡)**,请你再来读读。(生1纠错)你能做做“踮”的动作吗?

生1做动作。

师:这就是“踮起脚尖”。

生2、3、4、5各读一节。

师:想对他们说什么的吗?

生1:**你读错了两个字,如果不错就读得很好了。

生2:我觉得**声音很响亮。

生3:**你今天读得很不错,进步很大。不过加字了。

师:看来要想读熟练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大家再练练,尤其是自己最难读好的一节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生再读后。

四、赏读课文

第一节)

师:诗歌读了好几遍后,你知道这株紫丁香是种在哪的吗?

生1:种在老师的小院里。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第一节。

师:请你读读第一节。

师:你为什么读得那么轻?

生1:因为老师的小院很安静,所以我读得轻轻的。

生2:因为老师的小院很安静,我是踮着脚走进去的。(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你不想――

生2:我不想打扰老师,所以要读得轻轻的。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有你这样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还有谁也来读一读?

一生读――四人小组读

师: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你们几个乖巧的小伙伴,手里——

生1:拿着紫丁香。

师:踮着——

生2:脚。

师:一步一步轻轻悄悄地——

生3:走进了老师的小院。

师:生怕——

生4:打扰了老师。

生5:吵醒了老师。

生6:生怕被老师发现。

师:你轻轻地扒开泥土,挖个――

生7:坑。

师:他轻轻地把紫丁香插在

生8:坑里。

师:然后你们把泥土轻轻地盖上,压平,这就是在——

生:种。

师:用文中一个字就是――

生:“栽”。(师板书:栽)

师:就那么轻轻地走,悄悄地栽——来,你们几个小伙伴读读第一节。

师:就那么悄悄地来,小心地栽――来,让我们一起栽下一株紫丁香(一起读第一节)。

二)、学习2-5节

师:孩子们希望紫丁香能给老师做些什么呢?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

可以每人朗读一节,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想让花儿为老师做什么?你怎么想的?再把你的想法感受融进朗读中。

生自读,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师:你们知道孩子们的心愿了吗?他们想让紫丁香给老师做些什么?

生1:我从第二节中知道孩子们想消除老师一天的疲劳。

师:“疲劳”还可以说是-------

生1:疲倦

生2:劳累

师:你们认为老师一天辛苦吗?老师一天要做些什么?

生1:老师要给我们上课。

生2:老师要给我们改作业,还要给我们订正。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3、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这次地震、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吗?(母爱)
师:是啊我们总是在父母师长的谆谆教诲茁壮成长,他们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今天呢,老师就想带着大家去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提一个问题,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想)
师:我不告诉你们,我让你们猜。但猜不是瞎猜,猜要有根据,要有所准备,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
第一、我请你们认真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
第二、读书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一边划一边读,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各自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共同交流
师:好了。谁想先猜猜?
(老师根据学生想到的问题,及时的加以分析、引导,集体交流得出答案)
生:
A、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要求学生尽量的把事情讲的具体清楚
(生回答逐渐完------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B、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父亲一直不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前边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
师评价引导:你们已经非常准确又很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这句话是父子心中不变的信念,恒久的承诺,那就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生齐读,师随机板书)
C、我想老师会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这位父亲了不起在别人都劝阻他放弃努力时,他还坚持不懈地挖,这是父爱的力量在支撑。这位父亲那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态度很震撼人)
D、您可能会问,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两声、喊两声就走了?(因为他们不愿见到孩子的尸首,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他们以为孩子已经死了,不用救了)
()
(三)升华情感,放飞想像
师:同学们,其实我的问题有的同学已经猜中了,我是根据课文最后一句来提问的,请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生齐读,师板书了不起)
师: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学生努力搜索自己认知范围内可以解释的词句)
师:那你们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
(生异口同声:了不起!)
师:那你们认为还有那些人认为他了不起呢?
生:哪些四周围的人们,其它孩子的父亲、警察、记者、都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
师:恩,是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的。我想他们之间还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你能想像一下他们之间的谈话吗?你可以用笔写下来。
(学生想像。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强调速度要快,允许字写得潦草一点,允许用拼音替代,同时轻轻地读出各个学生文中出现地关键词,经验分享,开发写作思路:信念、骄傲、感激、坚持、了不起)
师:谁愿意上来读?(集体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生:
A、其他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说:如果不是你坚持自己的信念,我想我们的孩子肯定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B、曾经劝说他放弃努力的一位父亲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一时说不出话来,这位父亲心里在想,我还误会他精神失常了呢,其实是他对孩子爱得太深了
(四)巧设疑问,作好铺垫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可能有些感动了是吗?但是你想过吗,要是故事的结果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阿曼达,我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多媒体出示)
那你还会认为这个父亲了不起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下课)
六、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儿子

《阳光》课堂实录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阳光》课堂实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片断一】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想像去欣赏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清晨,一轮红日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儿。闻闻,花儿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看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

(学生闭上眼睛,听得陶醉了,陷入了美好的遐想之中)

师:孩子们,美吗?让老师也来分享你美好的想像.谁先来说说?

生1: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把天边的云儿都给染红了。

师:祝贺你!你的想像可真美!

生2:我看到了草地上的花儿开得很美,蝴蝶都在花儿上跳起舞来。

师:能想像出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舞蹈,了不起!

生3:我看到了可爱的鸟儿正在树枝上唱着歌儿,鸟妈妈听了可高兴了。

生4:我想到了阳光下的公园最美,小朋友在玩耍,爷爷奶奶在打太极拳,叔叔阿姨在跳舞,嘿,真热闹!

师:是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活力,我们喜爱阳光,也感谢阳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想读一读吗?

生(响亮地):想!

师:那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课文吧!

【片断二】

师:金色的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师:你读了这一段,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我懂得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高了。

生:我懂得了小河在阳光下像长长的锦缎。

师:更绿、更高是什么意思?请你们结合这两个句子,再认真读一读。

(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生1:更绿更高就是比原来绿、比原来高。

生2:我知道了小树在阳光下生长,所以更高了。

生3:禾苗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更绿了。

师:你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3:我从《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看到的。

师:能从课外书上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非常好!

(引读第一、二句,学生再次朗读,加以体会。)

师:可见,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比原来更好了。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好了呢?大家学着课文里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_______的______,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_了。)

生1:地里的茄子,因为有了阳光,更紫了。

生2:地里的辣椒,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3:地里的西瓜,因为有了阳光,更大了。

师:除了地里,也可以说说其它地方。

生4:果园里的苹果,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5:路边的小草,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6:公园里的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也更香了。

师:除了植物,也可以说说动物呀!

生7:草原上的马,因为有了阳光,跑得更快了。

生8:山上的小兔,因为有了阳光,变得更可爱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动物说得更可爱一些,就好像我们看见了他们一样。可以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学生在小组里边比划着边述说着。)

生9:花园里的小蜜蜂,因为有了阳光,更忙了。

生10:树上的小鸟,因为有了阳光,叫得更欢了。

师:这个欢字用得好!让我们也看见了小鸟开心的样子。

生11:校园里的孩子,因为有了阳光,笑得更开心了。

师:同学们个个都像小诗人,说的句子真美!书中还有一个很美的句子,能找出来吗?

(指名读、引读第三句。)

师:谁见过锦缎?

生:我见过,妈妈装首饰的盒子里铺着块锦缎,我带过来给大家瞧瞧。

(学生见了皆赞叹不已。)

师: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生1:锦缎是用丝绸做的,摸上去滑溜溜的,很舒服!

生2:锦缎在阳光下会发光,非常漂亮!

生3:闪光的锦缎在阳光下像小河。

师:能说锦缎像闪光的小河,真不错!为了奖励各位小朋友的出色表现,请你们观赏一条锦缎般的小河。

(出示挂图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师:阳光下的小河真美呀!其实,何止是小河美,阳光下的景色都很迷人。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赛读第二段。)

【片断三】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令老师折服!老师从你们的读中,真的感觉到了阳光的魅力与伟大。现在,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阳光说吧?

生1:谢谢你阳光,你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生2:阳光,你的本领真大,你太了不起了。

生3:阳光,我们真的感谢你!

生4:阳光,你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都爱你!

师:是呀,因为有了阳光,世间万物都有了生机,世界也变得更美好了。同学们,你们爱不爱阳光呢?

生:(齐声喊)爱!

师:那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读出对阳光的爱,好吗?

《蒲公英》课堂实录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蒲公英》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创设意境,入境动情。
师:(梦幻般的语调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进入蒲公英的世界。学生读课题。
师:展示CAI课件:无数蒲公英的种子,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带着一个个洁白的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轻扬,似无数的小精灵翩翩飞翔。
生:(充满憧憬地)好美呀!
师:(微笑地)陶醉了,是吗?老师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把它的美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朗读后,进行个别朗读,并说着自己的理由。)
生:我读得轻快、活泼,因为我觉得这时的蒲公英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限欢愉的。
生:我读得舒缓、陶醉,因为我觉得蒲公英飞翔时动作舒展、潇洒,它们正陶醉在飞翔的快乐中。
生:因为我觉得这时的蒲公英成熟了,带着自己的小降落伞,一路飞翔,一路幻想,这真是如诗如梦的境界,我们不能打扰它们,所以要读得轻柔些。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学伊始,多媒体的生动直观演示,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蒲公英自由飞翔的优美意境中,促学生情感的生发。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发亮了,脸庞漾出了微笑,这真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紧抓契机,引导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朗读,读出了味,读出了形,读出了神。】
二、倾听质疑,循疑导学。
师:看到蒲公英种子随风自由飞翔,慈祥的太阳公公说话了,你们听
(CAI课件演示,适时出现了笑嘻嘻的太阳公公形象,并录制了它亲切的话语,学生侧耳倾听。)
师:你们听懂太阳公公的话了吗?
生:这是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们,不要到沙漠、湖泊去,应该到黑黑的泥土中去。
生:我听出太阳公公在说话时前后的语气不一样。
生:太阳公公说别也不要迷惑只有才这些词时,声音特别响。
生:这是太阳公公在嘱咐蒲公英的种子们,要它们千万记住。
师:让我们向太阳公公学习,把我们的爱心献给蒲公英的种子们。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赛读。)
【教师善于把握多媒体呈现的度时,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递的桥梁,使教学过程营造出了一种意境,诱发心境的产生,充盈着美的气息,优化听说读的训练过程,让学生领悟了听的要领,在听中感悟语言文字,也为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提供了范例,一举多得。】
师:你们现在迫切地想了解什么?
生:我想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们记住太阳公公的话了吗?
生:我想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们都飞到哪儿去了?
生:我想知道太阳公公为什么这样说?
生:我想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们后来是怎样长大的。
师:这么多愿望呀,我们怎样实现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向书本请教,从书中寻找答案。
生:可以互相讨论。
生: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师:你们真会学习。好吧,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愿望。
【巧妙引导学生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质疑,循疑导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让我们首先向书本请教,比比谁最会读书。
(学生自由读文,为心中的疑问寻找答案。老师相机提醒学生注意良好的、有效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生:我知道大多数蒲公英的种子听太阳公公的话,飞到了泥土中。
生:还有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了沙漠,一颗落到了湖泊中。
生:飞到泥土中的蒲公英种子茁壮成长,落到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干死了,落到湖泊里的种子淹死了。
师:看来太阳公公的话是对的。现在我们要来研究同学们的另一个疑问:太阳公公怎么就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不能到沙漠、湖泊,一定要到泥土中去呢?
师:有哪位聪明的蒲公英知道吗?
生:我知道沙漠虽然表面上金光闪闪的,但是它全是沙,没有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水和营养,所以蒲公英的种子干死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了解到的。书上说,如果我们地球上的环境再恶化,就可能会被沙漠覆盖,这样植物就不能生长,人类就会灭亡。
师:你能联系自己所读的课外书上的知识来理解课文,真了不起,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呢。
生:我知道湖泊虽然银花朵朵,很美丽,可全是水,蒲公英的种子在水里时间长了,就会

发涨、烂掉的,也不能顺利生长。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妈妈告诉我的。有一次,妈妈把黄豆浸在水里,可是后来忘记了,过了好几个星期才想起来,结果黄豆烂了。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就这么说的。
师:你能联系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学习,真不简单,祝贺你!
生:泥土虽然黑黝黝的,但是它含有种子生长所必需的水、空气和其它营养。我也是从书上看到的。而且,我们看到庄稼都是种在水里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瞧,聪明屋里飞出了聪明鸟,它们在向你们表示祝贺呢?(CAI展示)
【学生不仅发现问题,还学会了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这是来自学生的宝贵的课程资源。老师尊重它、抓住它,利用了它,使课堂充满了灵性。】
三、诵读感悟,体验抒情。
师:蒲公英的种子带着一个个小降落伞,带着自己的想法,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请同学们用心读书,边读边想象,努力体会蒲公英的种子们的心情。
师:你现在能体会到谁的内心了?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生:我感受到了大多数蒲公英的种子很听太阳公公的话,我想用朗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
生:我感受到了另两颗蒲公英种子的自以为是和得意,我想和我的同桌为大家表演。
【老师用亲切、易懂的语言唤醒学生明白:读书就是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学习的过程也是同学老师之间彼此分享体验、交流思想、合作共进的过程。同时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挖掘。】
生:我对他们的表演有意见,因为我觉得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只是看到了沙漠、湖泊的外表美丽,没有想到后果,这不好。所以,我们在朗读它们说的话时,应该带点讽刺。
生:我认为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他们对美好的地方充满向往,这没什么不好,所以,应把他们的话读得天真、带点幻想。
师:你们谈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老师真为这两位同学感到高兴。同学们,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的选择,你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说出来,这样你会感到受益匪浅的,学习本身就是和同学的一种交流。
生:沙漠、湖泊不是蒲公英生长的地方,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话,当然没有好下场。
生:人们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生:可是老师说过,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这两颗蒲公英的种子看到沙漠、湖泊这么

迷人,当然要去看个究竟。
生:而且它们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的。
生:它们只知道去追求财富、自己的快乐,不知道考虑后果。
生:这是因为它们还小,我们应该体谅它们。如果那颗蒲公英的种子万一在沙漠中有水的地方,不是就能长大,为沙漠增添绿色了吗?
生:但是有的错误犯了就没有改过的机会了,这是很可怕的。
师: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想对你们说:你们令我感到骄傲!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着把自己的想法、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比比哪组的表现能引得同学们的喝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后,进行了表演,学生进行了评议,选出了最佳表演组和最佳合作组)。
【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验教材,更为可贵的是,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得课堂中闪烁着思维撞击生成的智慧的火花,教学过程成为了课程的生成和创生过程。】
四、再创情景,升华创生。
师: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种子为感谢你们对他们的理解,现在竞相开放了。(板书:竞相开放)
师:你们读到这个词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生:蒲公英的花朵在争奇斗艳。
生:我仿佛看到蒲公英花团锦簇。
师:请带着你的想象,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相信,通过听你们的朗读会身临其境。
(学生自由朗读,个人自荐读,师生共同赏读)
【读词想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师:当又一个秋天到来,蒲公英种子成熟了,他们又要带着一个个小降落伞飞翔、旅行、安家。这时,蒲公英妈妈和孩子们会怎样道别?
(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鼓励用表演的方式展现想象的情景。现记录学生的表演内容之一。)
蒲公英的妈妈:孩子们,你们长大、成熟了,当风儿吹来,你们就要离开我了,妈妈可真舍不得你们呀!
种子:妈妈,放心吧,我们会乘着您给我们的降落伞,找到新家的。
蒲公英的妈妈:我怎么能放心呢?你们不知道呀,去年,我的两个妹妹就是因为不听太阳公公的话,一个飞到沙漠被干死了,另一个飞到湖泊,结果被淹死了。外面的世界太复杂了。
种子:放心吧,妈妈,我们会小心的。我们记住您的话,一定找到黑黝黝的泥土再落下安家。
种子:我们不会被沙漠、湖泊迷惑了,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我们生长的地方的。
种子:妈妈,我是聪明勇敢的蒲公英,我要飞到沙漠,找到有水的地方,在那儿生长、繁殖后代,时间长了,沙漠就会变成绿洲,就再也不会有蒲公英的种子被干死了。
种子:妈妈,湖边需要绿意,要不然水土会流失,我们就会因为发大水被淹死,所以,我要落到湖边,在那儿快乐成长,这样,我就为保护环境出了力。
【想象表演这一教学形式,尊重儿童文化,童真、童趣,学生拥有心理自由,能够无拘无束地自我展现,他们的智慧奔涌,表达出对文本的批判性、超越性的理解,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生命的律动、灵性的飞扬。】

《恐龙》课堂实录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恐龙》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恐龙》课堂实录

《恐龙》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21课

授课教师: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姚晓英

学生: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三(1)班学生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猜一猜吧!

(出示第一条谜语)请同学们模仿它的叫声告诉我,它是谁呢?

(生模仿公鸡的叫声。)

师:原来是公鸡在催人早起呀。第二条谜语请模仿它的动作告诉我们吧!

(生学小白兔跳。)

师:一只、两只、三只……好可爱的小兔!第三条谜语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在两亿年前,有一种动物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他们是目前为止地球上出现的最大的动物,既可爱又充满神秘感,这种动物是什么呢?

生:恐龙!

师:见过恐龙吗?

生:在电视上见过。

生:在书上见过。

师:那我们就先到影片中见见吧。

(播放视频《恐龙》

师:能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好像来到了恐龙世界。

生:我觉得恐龙世界真的很奇妙!

生:我觉得恐龙千奇百怪,种类繁多!

生:我觉得影片中的恐龙比书上的恐龙写得真实多了!

师:那是因为这段影片给你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等会我们一起研读了课文之后,你会发现文字更会给你带来思维和想象的快乐!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从影片中走进恐龙,更要从文字中走进恐龙!

(板书课题齐读)

师:认真读书的孩子是最可爱的!拿起课文快速地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课文主要写了恐龙的特点。

生:课文主要写了几种恐龙的代表。

生:课文主要写了恐龙千奇百怪,种类很多。

师:课文到底写了哪几种恐龙呢?请同学们再次拿起书用心默读课文,圈出恐龙的名称,划出描写恐龙特点的句子。读完以后可以和同座交流一下。

(生默读、勾画、交流)

师:大家这么喜欢恐龙,我们的恐龙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依次出现五种恐龙的图片,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恐龙?把描写它的句子读一读。

生:我喜欢霸王龙。(读写霸王龙的句子。声音较轻柔)

师:你是一只好温柔的霸王龙。谁是一只比较凶猛的霸王龙?

(生再读)

师:有点凶猛了。

生:我喜欢三角龙,(读描写三角龙的句子。)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望而生畏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解答这个难题?

生:就是一看见就害怕。

师:刚才那位同学读得让你害怕吗?

生:有一点点。

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大家一听就有点害怕?

(生读)

生:我喜欢雷龙,(读描写雷龙的句子,读得很有感情,学生鼓掌)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也忍不住喜欢雷龙了。

生:我喜欢梁龙。(读描写梁龙的句子)

师:听出梁龙的什么特点?

生:很长,有二十多米长。

师:让我们看看今天上课的阶梯教室,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长,想象一下这么长的梁龙。(生惊讶地发出“啊”的叫声)我们可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齐读)

生:我喜欢剑龙。(读写剑龙的句子)

师:我们已经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可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善于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我们一起来玩个“小小魔术师”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个魔术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恐龙。我要请同学们当魔术师把他们变出来!不过变出来以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恐龙。

(出示要求: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介绍恐龙的特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2)当小解说员。

(3)以第一人称自我介绍。

(4)召开记者招待会。)

生:(摸出梁龙)我想邀请我的好朋友一起来召开记者招待会。

师:下面的小记者们,赶快提问呀!

生:请问你们有多长?

生:我们身体足有二十多米。

生:请问你们的身体像什么?

生:我们走起路来像移动的吊桥。

生:请问你们用什么防御敌人?

生:尾巴呗!

师:其实梁龙是很温和的恐龙。好,谢谢我们的形象大使。还有哪位同学想担任魔术师?

生:(摸出三角龙)我选择做自我介绍。

师:现在你是谁?

生:我是三角龙。(众笑)

师:那就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吧!

生:我是三角龙。我的头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眼睛上方,另外两只长在鼻子上方。别看我的脸型很恐怖,其实我一点都不凶猛,我是温柔的恐龙之一。

师:你怎么知道三角龙很温柔?

生:我从《动物世界》中看到的。

师:你很棒,善于从电视节目中获取知识。

生:(摸出霸王龙)我想当解说员。

师:那我们就有请博物馆的解说员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生:大家好!我来给大家介绍霸王龙。霸王龙脑袋大,身子小,牙齿像锋利的匕首。别看它的前肢短小,跑起来速度很快。

师:谢谢我们的解说员。

生:我也想召开记者招待会。

师:老师提个要求,挑选一名女同学与你合作。

生:(两人一起摸出剑龙)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你们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考考他们哟!

生:请问你们的剑板有什么用?

生:防御敌人呗!

生:还可以当空调呢!

生:你们为什么长有尾刺呢?

生:(为难)我也不知道。(众笑)

师:老师想提示一下,我们的小记者提问时要注意礼貌哟!回答不上来可以找人帮忙呀!

生:也是用来防御敌人的。

生:请问你们的剑板怎么这么短?

生:如果太长了不就扎到自己的头了吗?(众笑)

师:书上写了五种恐龙,我们已经变出来了四种,看来里面还藏着最后一种,请最后那个没有举手的女同学上来!

生:(摸了又摸)老师,没有了。

师:(作惊讶状)怎么会没有呢?我明明放进去的呀!怎么办?帮老师一个忙,用你的朗读把它读出来好不好?

(生读描写雷龙的句子)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见了雷龙。(出示一只小小的雷龙的图片)

生:老师,怎么这么小呀?

师:书上说雷龙有多大?

生:有六头大象那么大。

师:那请我们全班的小伙子们一起把它读大一点吧。

(男生读,声音很大)

师:(出示变大一点的雷龙)确实变大了,可是老师想提醒你们,想把雷龙读大并不是把声音变大就可以了。老师也想来读读。(师范读)

(生齐读)

师:(出示庞大的雷龙的图片)啊,谢谢同学们,通过朗读再现了庞大的雷龙!

认识了大恐龙,我们去见见小恐龙吧。过节了,恐龙妈妈要派小恐龙到亲戚拜访,可是小恐龙不认识它的亲戚呀,你能告诉小恐龙吗?

生:小恐龙,我告诉你,你的亲戚是鱼龙和翼龙。鱼龙长得很象今天的海豚,翼龙展翅高飞时好像一架翱翔的飞机。

师:谢谢你帮了小恐龙的忙。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翼龙呀?

生:比喻的方法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恐龙时代根本就没有飞机,作者为什么要写飞机呀?

师: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正是因为恐龙距离我们很遥远,谁也没有见过,作者就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飞机打比方,让我们如见其行,如闻其声了。

课文当中藏着很多这样的比喻句,细心的同学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生: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有六头大象那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雷龙比作雷鸣。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是把雷龙走起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

生:霸王龙的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霸王龙的牙齿比作锋利的匕首。

生: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这句话是把梁龙走路的样子比作移动的吊桥。

生: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这句话是把剑龙的尾刺比作利剑。

师:有人说,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大家读读屏幕上的比喻句,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作者把恐龙比作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东西。

生:我发现每个比喻句都有一个“像”字。

师:是吗?再仔细看看。

生:有的有,有的没有。

师:看来比喻词可不止一个呀!

生:把这些恐龙比成现代的东西就可以让我们了解恐龙是什么样子。

师:(出现森林龙的图片)来了一只森林龙,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来介绍一下吗?

生:森林龙的尾巴很像一把大锤子。

生:森林龙的背上好像战士们打仗时穿的盔甲。

生:森林龙的牙齿很像我们用的西瓜刀。(众笑)

生:森林龙的耳朵很像一把短剑。

……

师:除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大恐龙外,还有恐龙小宝宝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期待一只小生命的降生吧!(观看小恐龙出生的图片。)

多可爱的小恐龙呀,多慈爱的恐龙妈妈呀!我们一起轻柔地读读这一段好吗?注意别惊扰了刚出生的恐龙宝宝呀!

(生轻读)

师:这些恐龙宝宝诞生以后就会成为地球的主人。课文哪个部分描述了这些恐龙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呀?

生:是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森林既然这么茂密,雷龙的身体那么庞大,怎么在森林里行走?

生:老师,我知道。雷龙平时在水里生活,肚子饿得时候才到森林里找食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好,善于从课外书中获取知识。课文哪一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庞大家族的悲惨结局呢?

生: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师:读了这迥然不同的两个自然段,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呢!

生:两亿年前,恐龙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为什么在六千五百万年突然地消失了呢?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和同学一起研究一下吧。

(生分组讨论)

师:小科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吧!

生:我认为是在一亿年前,地球上下了强烈的酸雨,酸雨有毒,恐龙喝了以后就中毒死了。

生:我认为是恐龙吃了有毒的食物被毒死了。

生:那时候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越来越多了,他们偷吃了恐龙蛋,恐龙就灭绝了。

生:我们研究发现,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行星撞击了地球,引起大爆炸,恐龙就全部死了。

生:我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产生的灰尘挡住了阳光,阳光照射不了植物,植物就死了,吃植物的恐龙就饿死了,那食肉恐龙也就跟着饿死了。

师:你真了不起,竟然找出了一条食物链的规律。

生:是火山爆发掉下来的石头把恐龙砸死了。

生:是地球发生了地震,裂开了一个大口,恐龙掉进去摔死了。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可是这些仅仅都是猜测,至今我们人类尚未解开这个谜团。不仅是这个谜团,还有很多很多的谜团。就要靠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去揭开更多的奥秘!

师:老师有个建议,课后同学们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恐龙,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难忘的一课


23*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燕子》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

2、学习课文,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春天的成语,谁能说几个呢?

生: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生:莺歌燕舞

师:莺歌燕舞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个成语是说明媚的春光中,黄莺唱歌,燕子飞舞的情形。

师: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板书课题:燕子。燕字比较难写。老师帮助你记住它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书写一下。

2、齐读课题,燕子。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燕子是什么样的?师板书:外形

生:我想知道燕子喜欢什么?怎样生活的?板书:习性

生:我想知道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板书:飞行

4、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点评:导入课文比较精当简练,在你说,他说,大家说的热烈气氛中,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语,又显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学生非读下去不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轻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记住字形,初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

ynlngqhnglyu

燕子聚拢生趣横掠翼尖偶尔

zhnyngn

沾圆晕电线杆

(2)学生当小老师,学习字词。

拢掠的声母是l,沾杆是前鼻音。

翼的羽在上面,不应有勾。

(3)出生字书写课件,指导学生书写。

翼燕

范写

学生描红

三、精读课文,以求感悟。

1、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默读说说第1小节的主要内容。

作者抓住哪些特点写燕子外形的?你觉得应扣住哪个词来理解?板书:外形活泼机灵

你能通过朗读把燕子的特点表现出来吗?指名朗读。

2、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轻读,春天有什么特点?

生:春天烂漫无比。

师:春天为什么会烂漫无比?

生:(因为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草、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装点着春天。)

(2)你们看到过赶集的情景吗?它有什么特点?

生:赶集时人很多,很热闹。

生:赶集时人们有先有后,陆续来到集市上。

师: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

生:春天的花开时,也有先后。它们聚拢在一起,也很热闹。

师:谁能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

生:赶集在文中是指许多花儿赶在春天开放,许多草儿赶在春天生长,这些花草聚在一起,使春天热闹非凡。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生:有了小燕子的春天充满了生机,可用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来形容。板书:习性:追赶春天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四、课堂小结,巧设铺垫。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自谈体会。

生:知道燕子是什么样的。

生:知道燕子喜欢什么,感受到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欣赏燕子美丽的舞姿。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B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二、学习第四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估计:

A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B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天空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学生

师:是颜色浅?是蓝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满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

C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什么?远远看上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五线谱。我们来看看曲谱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三、四段,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还有停歇在电线杆上时的音乐美。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神情,再次齐读这三段,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

三、课外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关于燕子你还知道写什么,可不可以把你课外找到的资料与小朋友共享?

同学们,让我们保护燕子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写一篇短文。

《《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1》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655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