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能量与呼吸”,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六章能量与呼吸

一、呼吸作用
1、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是指吸入空气,呼出肺里的废气生理现象。
呼吸作用:在细胞内进行的,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如葡萄糖)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2、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
袋内植物要新鲜,要形成对照,放暗处不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
实验结果:氧气变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的实验
三组形成对照,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多,呼吸作用旺盛。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和联系:
部位条件过程实质
光合
作用有叶绿体
的细胞有光吸CO2
放O2(CO2+水)无机物→有机物(储能)
呼吸
作用所有
活细胞与光无关吸O2
放CO2有机物→无机物(CO2+水)+能量↑
两者相互依存,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二、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使空气温暖湿润清洁,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运动由人体胸廓和呼吸肌完成:
人体胸廓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呼吸肌由肋间肌和膈肌(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组成.
3、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呼吸状态呼吸肌肋骨膈肌胸廓容积气体进出
吸气收缩上举下降扩大进入肺
呼气舒张下移上升缩小从肺排出
4、气体交换
⑴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吸气时,夹紧B管的橡皮管,空气进入A管,但石灰水不变化,说明吸收的气体——;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空气进入B管,石灰水变化是——,说明呼出的含较多的——气体。
⑵肺泡适宜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多;肺泡壁薄;肺泡外有——血管,与肺泡壁一样,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⑶气体交换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⑷气体交换过程:在肺泡处,氧气由肺泡进入其周围毛细血管,二氧化碳则相反,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在组织细胞处,氧气由其周围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则相反,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⑸气体进出人体的途径:
02呼吸运动)02(扩散)020202(扩散)
02空气→←肺泡—→←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C02C02C02C02C02

5、人体肺活量: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总量。(以测定时的最大值为准)
6、呼吸作用的应用
呼吸作用的强弱与含水量、温度、生命状态、空气成分等因素有关。种子晒干、冰箱储藏是——;农田雨后排水、松土是——。

一、选择题
1、栽花或种庄稼时,需要经常松土,原因主要是()
A.促进根的吸收水分B.防止水分蒸发C.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D.减缓蒸腾作用
2、夜间,菜农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细菌病害B、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D、温度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多
3“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4、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B呼吸作用要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C植物体活的部分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正好是光合作用的相反过程
5、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
温度、湿度和气体等条件,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温室内温度尽量保持恒定 
B.及时擦干温室薄膜(玻璃)上的水膜,以防止透光降底
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以补充冬季阳光不足 
D.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二、理解应用
1、下图为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1],[2],[3],[4]。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1],[2]。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2]。
 (4)物质[1]、[2]进出叶片的通道是,物质[3]的运输通道是,物质[4]的运输通道是。
2.(1)气体进入[7]时,[7]处于状态,气体由外界进出[7]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2)[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交换.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之间。
(3)危重病人往往需要吸氧和点滴葡萄糖,葡萄糖和氧气对病人的意义是: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________后,通过________作用,释放________,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二氧化碳从图中的场所产生.
(5)图中[8]内的气体同[5]内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结果使血液由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血。
(6)请写出氧气在人体内出现并经过的途径:

延伸阅读

运动与能量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与能量”,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认识运动
一、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能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质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认识各种运动形式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有着紧密联系,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是本课的重点,原子的结构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1、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探索物质世界的组成,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例如人的走动、马的奔跑、卫星的旋转、地球的运动等等。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4、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中心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绕核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运动,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四、布置作业。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参照物,判断物质是运动和静止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过程
1、运动的分类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2、参照物
(1)概念:被选定的标准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它说明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
4、小结。
5、布置作业。
第三节运动的速度
一、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参与户外活动时,体验速度的快与慢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重点难点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比较它们经过相同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2)比较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
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为。
(3)讲解例题
3、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概念: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经常发生变化的运动。
(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用公式表示:
4、活动:我走得有多快
5、小结

第四节能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科书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能量形式。
通过观察、讨论与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物理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能量的几种形式。
难点: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
1、各种形式的能量
(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2)能量的几种形式
A机械能
B电能
C内能
D核能
2、能量可以转化
不同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
能量的利用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3、小结。
4、布置作业。

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


第三章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习题精选
1.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A.气门
B.气孔
C.气管
D.肺
2.蜻蜓落在物体上休息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腹部在不停的收缩舒张,这是蜻蜓在进行——生理活动()
A.呼吸
B.休息
C.肌肉疲劳的表现
D.消化
3.雷雨过后,你会发现地面常有蚯蚓钻出,这种现象与蚯蚓的——生理过程受到妨碍有关。()
A.消化
B.生殖
C.排泄
D.呼吸
4.我们在观察鲫鱼时发现,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相互交替张开和紧闭,其生理作用是()
A.排泄废物
B.进行呼吸
C.滤取食物
D.调节身体比重
5.鲸鱼生活在大海里,鲸鱼的呼吸器官是()
A.鳃
B.肺
C.皮肤
D.鼻腔
6.终生生活在水中,而用肺呼吸的动物是()
A.蝌蚪
B.虾
C.白鳍豚
D.鲤鱼
7.河蚌是我们常见的软体动物,它呼吸的器官是()
A.鳃
B.贝壳
C.外套膜
D.斧足
8.下列无脊椎动物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
A.虾
B.蝗虫
C.蚯蚓
D.蛔虫
9.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进行呼吸的器官是()
A.鳃和皮肤
B.肺和皮肤
C.皮肤
D.肺和气囊
10.蚯蚓是环节动物,对土壤的改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它进行呼吸的结构是()
A.肺
B.鳃
C.皮肤
D.体表
1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它不仅用肺呼吸,还用皮肤呼吸。()
(2)越是高等的动物类群,呼吸器官的结构越复杂,越能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12.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它可以净化污水。它的呼吸结构是()
A.口沟
B.体表
C.胞肛
D.收集管
13.小明曾经将蚯蚓放在干燥的沙土中,发现蚯蚓会很快死亡,这是因为蚯蚓()
A.缺乏食物
B.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沙土湿度太高
D.不能吸收营养
14.与爬行动物的肺相比,哺乳动物的肺的结构特点是()
A.结构简单
B.气体交换的面积减少
C.肺泡数目少
D.肺泡数目多
15.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它们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各不相同。下列对于各种动物的气体交换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B.蚯蚓的体表黏液溶进外界气体,这些气体再经体壁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C.河蚌在水流经鳃时,水中气体与鳃内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完成交换
D.蝗虫通过气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6.在渔业生产中,鱼塘里一般都安装增氧机,其作用是有利于()
A.鱼的运动
B.鱼的呼吸
C.鱼的循环
D.鱼摄取食物
17.如果鱼塘里的鱼和其他水生动物过多,会造成大批的鱼死亡。其原因是()
A.缺氧窒息死亡
B.缺乏食物而死
C.不能进行运动而死
D.温度过低而死
18.下述各种动物分别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请用线连接起来。
蝗虫鳃
沼虾气管
蚯蚓表膜
草履虫湿润的体表
鲫鱼肺
家兔
19.沉闷的阴雨天池塘的鱼有时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大量死亡。鱼缸里养的金鱼有时也会浮出水面,不断向外探头张口。这是什么原因呢?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B
6.12
7.A
8.A
9.B
10.D
11.(1)×不仅用肺呼吸,还用皮肤呼吸→用鳃呼吸(2)√
12.B13.B14.D15.D16.B17.A
18.蝗虫——气管沼虾——鳃蚯蚓——湿润的体表草履虫——表膜鲫鱼——鳃家兔——肺
19.这是因为阴雨天大气压较低,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所致。当水中缺氧时,鱼的呼吸就会发生困难,被迫浮到水面摄取氧。

化学变化与能量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变化与能量”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专题6泛舟能源海洋

单元1化学变化与能量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2.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了解人们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

4.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

5.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3.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

【教学难点】

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并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教学手段】实验、讨论、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试管、烧杯、玻璃棒、镁条、碳酸氢铵、醋酸、碳棒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讲解→联系实际→尝试练习→拓宽视野

A、B达成教学目标1、5,C达成教学目标2,D达成教学目标3和4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A.创设情境→探究实验→讨论、观察、记录[引入]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吸热和放热现象。请大家举出几个例子?

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

巡回指导思考、举例

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

[现象]实验1,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试管壁发热;实验2,由于结冰,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知道化学反应有吸热和放热之分,存在能量的变化。

通过亲身探究实验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B.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设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评价]回答得很准确。

大家阅读教材找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它们伴随着怎样的能量变化?

[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可燃物燃烧,镁和盐酸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像碳与二氧化碳、碳酸氢铵晶体和醋酸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

[板书]

单元1化学变化与能量

吸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回答]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热量。

阅读教材

讨论回答

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吸热反应将能转化为化学能

理解记忆,整理笔记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手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C.教师引导→自学课本→联系实际,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引导]放热反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哪些重要意义?

[板书]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意义。思考、阅读

讨论、交流、得出

1.维持生物体温和就提供肌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2.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取暖、煮食物、发电、冶炼金属、烧制陶瓷、发射火箭等。通过自学、交流、联系实际了解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D.教师引导→自学课本→联系实际,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引导]物理中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请举出一些实例。

[演示实验]

讲评补充

能量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如:干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燃气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如:电解水;

归纳分析学生的答案

自学教材相关知识、讨论交流并回答。

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磁灶、电饭煲、电热毯等;

光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热水器等;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生热;

观察实验得出: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学生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

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E.尝试练习,理解知识出示尝试题见附题

巡回指导思考、做练习让学生学会知识、当堂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F.小结通过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化学变化与热量的转化,了解了吸热和放热反应,知道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热量的重要性。知道了一些能量之间转化的实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按照课本相关知识做一个水果电池完成课外作业巩固知识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单元1化学变化与能量

吸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意义。

3.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饭煲、电热毯、电热水器等

光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热水器等

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生热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干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燃气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水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47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