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物质分类与常用计量复习学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物质分类与常用计量复习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学案
物质分类与常用计量
考点分析: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应用的前提,是化学学习最基本的技能,在高考命题中多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呈现,所以复习中要抓住其本质,理解其内涵。知识概括:
1.物质的分类

例1:下表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XYZ
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A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
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C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化合物
D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2.化学用语:元素原子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8O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3、常用化学计量

例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7g甲基(—14CH3)所含中子数为9NA
B.标准状况下,密度为ρgL-1的某气体纯净物一个分子的质量为g
C.25℃时,1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NA个氢氧根离子
D.常温下,0.2molCl2溶于等体积水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
例4:在t℃时,将ag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gcm-3,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4+的物质的量为b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100%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
C.溶液中c(OH-)=molL-1+c(H+)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c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有关说法能反映正确化学观点的是()
A.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B.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
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原子
D.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2010上海,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
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
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
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
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
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
4.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鱼虾放置时间过久,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腥臭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
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被蜂蚁蜇咬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是由于人的皮肤被注入了甲酸的缘故,此时立即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则可以减轻疼痛
D.苯酚皂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分子直径比Na+小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6.(2010江苏,2)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为B.4℃时,纯水的pH=7
C.D162O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273K、101kPa,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d(气态)d(液态)d(固态)
7.(2010佛山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溶液中有H+电离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酸
B.CaCl2、NaOH、HCl、HD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C.Na2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D.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爆炸等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8.(2009上海,1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B.常温下,100mL1mol/L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C.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D.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A
9.(2010上海,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B.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C.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NA
10.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gNaOH固体(NaOH固体放置于天平的托盘上),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5mol/L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量取60mL蒸馏水,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12.(2010安徽理综,13)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2009江苏,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标准状况下,22.4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14.(2010海南,4)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b-aVmol/LB.2b-aVmol/LC.2(b-a)Vmol/LD.2(2b-a)Vmol/L
14.(2010山东卷)16O与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与18O与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
16.下面是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为单质,E在常温下为液体,D是一种气体,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列对C的结构、性质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白色B.具有强氧化性
C.晶体中存在离子键与非极性键D.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2)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E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
(3)C和E反应生成H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17.一定质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标准状况下的一定质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l)+3O2(g)===XO2(g)+2YO2(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则:(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是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____和_____(写元素符号)。
18.(2009上海,30)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22O3
(1)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得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g/mol(保留一位小数)。
(2)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为__________L。
(3)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0.896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g铜粉的反应器中,充分加热后,粉末的质量变为21.6g。则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A3.C4.B5.B6.D7.C8.D
9.(1)①②④ (2)CaO+H2O===Ca(OH)2 (3)①④ (4)①②
10.(1)① (2)⑦ (3)④ (4)⑨ (5)② (6)⑥
11.(1)D (2)
(3)2Na2O2+2H2O===4Na++4OH-+O2↑ 1∶1
12.(1)A.D.F (2)②A.D ③H2O CuCl2

延伸阅读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2)(鲁科版必修1)
第一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前延伸学案
【教师寄语】从认真自学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
2.使学生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3.知道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
4.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够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5.使学生能从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角度对物质分类。
6.使学生建立起酸性看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7.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
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那类物质发生反应,
体验并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过程和方法。
8.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分类及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难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复习巩固】
1、化合价是。指出下列物质中个各元素的化合价Cl2O2NaClMgCaCO3H2SSO3H2SO4

【自主预习】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P31
1、元素的定义。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物质——。
单质:举例、
化合物:举例、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如CO2、NaOH、AgNO3、O2、C、Mg,属于化合态的有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
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
(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为、、、。
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
如、、
(3)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4)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5)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自我检测】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
A.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
2.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B.漂白粉C.盐酸D.碘酒
4.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的是()
A.钠B.氧C.氮D.铁
5.结合前面的学习,整理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你所知道的含氯元素的物质(至少4个类别,5种物质):

(2)指出氯元素在你所列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3)请你对自己写出的5种物质进行分类

(4)完成某些含氯物质间的转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至少2个,可补充)
【错因分析】

【疑点解惑】

第一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内探究学案
【教师寄语】从认真自学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接触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2、使学生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建立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知识重点难点】
知识重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关系。
只是难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自主学习】
1、元素是。目前自然界已发现110多种元素,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叫;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而且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有的则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由于,所以110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2、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和。
3、物质的分类依据: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混合物
物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根据组成特点和具有的性质,化合物分,,,和。其中酸性氧化物指,如。
碱性氧化物指
如。

思考:CO是否是酸性氧化物?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根据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根据被分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活动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关系实验方案。
指导:把所给试剂分类,分别选取一组中的一种物质,试验它与其它组物质的反应,并进行记录。
反应物实验现象结论

讨论: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盐分别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将图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用线连起来。
金属非金属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酸
盐盐
【教师精讲】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关系。
【巩固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A.FeCI3B.CO2C.HCID.CuCI2
2.关于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氢氧根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落石出D.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3.酸类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都有酸根B.分子中都有氢原子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生石灰溶于水
2.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3.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氢气
三、标出下列各元素的化合价
NH4NO3FeCI2Fe2O3NH3HNO3Cu(OH)2Na2S
SO2SO3H2SO4H2SO3

第一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后延伸学案
【巩固习题】
一、选择题
1、将下列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碳酸、乙醇、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氧化物的是()
A、尿素磁铁矿石B、金刚石水
C、液氧氯酸钾D、汞碘酒
3、在Zn、ZnO、ZnCO3、盐酸、CuCl2和CaCl2溶液六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的方法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化合物
6、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下列关于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氧化物B、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C、它由氯原子和氧气构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5
7、现有氧气、氮气、碳、铜、硫、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氯酸钾、空气、碱式碳酸铜等物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
(2)属于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含元素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复习学案
一、原子结构模型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
 缺陷是:不能解决
2.四个量子数来源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主量子数:

(2)角量子数:
同一电子层中(相同),有多少个取值,则有多少个能级
电子层主量子数
电子亚层能级
K 

L

M

N

(3)磁量子数(表示轨道数)
①取值:
②对于相同电子能级,和确定,轨道数为个
③相同时
取值
符号取值
每个亚层上的轨道数(的取值个数)

0
1
2
3
电子层
电子亚层
每层上的轨道数(的个数)

K1
L2
M3
N4
④亚层上的轨道数:
 每层上的轨道数:
(4)自旋磁量子数ms
【练习】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
①,,②,,
③,,④,,
⑤,,⑥,,
【小结】决定能级
决定轨道
决定运动状态
排布规则
能量最低原则特殊:全充满(p3或p10),半充满(p3或p5)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泡利不相容原理
洪特规则
2..鲍林近级能级图
(1)能级组数==
(2)能级组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3)主族元素价电子数===
(4)ⅢB-ⅦB中价的总数=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实质:取决于
2.电离能
(1)定义:
(2)变化规律:
3.电负性
(1)定义:
(2)变化规律中:
(3)应用: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
4.写出下列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F
P
Sc
Cr
Mn
Cu
Fe
其它规律:
主族元素价电子数==
副族元素价电子数=
分界线:周期数=主族序数的线下金属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复习学案答案
一、1.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氢原子光谱的多重谱线问题
2.(1)1,2,3,4,5,6,7K,L,M,N,O,P,Q
(2)0,1,2,…,s,p,d,f……
电子层主量子数
电子亚层能级
K1
0
1个
L2
0,1
2个
M3
0,1,2
3个
N4
0,1,2,3
4个
(3)①0,±1,±2,…,±(或0,±1,±2,…,)②

取值
符号取值
每个亚层的轨道数
(的取值个数)

0s01
1p0,±13
2d0,±1,±25
3f0,±1,±2,±37

电子层
电子亚层
每层上的轨道数(的个数)

K101
L20,14
M30,1,29
N40,1,2,316

【小结】n,ln,l,mn.l,m,ms
1.排布规则:
2.1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洪特规则:基态原子的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选方向相同
2(1)周期序数主量子数(2)该周期所包含元素种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4)副族序数
三、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2.(1)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2)①电离能大的集中在右上角,小的集中在左下角,ⅡA和ⅤA由于半满,比较特特殊 ②同一元素I1<I2<I3……
3.(1)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从上向下,电负性递减
(3)离子键共价键
4.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F1s22s22p5
P[Ne]3s23p3[Ne]
Sc[Ar]3d14s2[Ar]
Cr[Ar]3d54s1[Ar]
Mn[Ar]3d54s2[Ar]
Cu[Ar]3d104s1[Ar]
Fe[Ar]3d64s2[Ar]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能量高于最外层的层上的电子数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二)知识框架

(三)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二.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三)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重点
(一)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二)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第1课时
【板书】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联想质疑(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
(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
(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
(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2.交流研讨(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通过对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逐渐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问题1】(P30)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合作学习的实施:针对课本P30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下发给学生交流讨论的记录表,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
(1)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
(2)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先在下面的两个表格中将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画上连线,并请写出其化学式(开展个人和小组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准确)。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
正价元素
Na(+1)
Mg(+2)
Cu(+1、+2)
Ca(+2)
C(+2、+4)
H(+1)
S(+4、+6)
(3)若由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请写出其化学式。
【问题2】(P30)含碳物质的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含碳物质中的组成元素,研究含有0、+2、+4的碳元素的物质。

负价元素
O(—2)
Cl(—1)
S(—2)

(注意:—4价含碳物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
3.得出结论: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
(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回答联想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4.迁移应用
(1)丰富已有的元素——纯净物图,展现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①省略号(一类物质)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如含铜物质、含钠物质(金属)、含氢物质、含碳物质、含硫物质(非金属)等均可依下图建立相应的图示(教师启发,学生演练)。
②化合物中的化学式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填写学生熟悉物质的化学式,使学生进行知识建网。

(2)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家族的概念。

知识点击:供学生阅读,使学生了解和建立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课外作业:P37—1、3题。

第2课时
二.物质的分类
交流研讨
学生列举熟悉的物质,写出化学式,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绘制简图。
教师引例:

学生演练,教师要及时给出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
(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
活动探究
(1)探究示例:
反应物实验现象结论
锌溶解,有大量气泡冒出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碱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黑色的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
酸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酸能和某些盐反应。
(2)学生探究: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以下四种代表物的性质,填写探究报告,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探究结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探究一类物质的通性,初步体验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过程和方法)。
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2(碱)的性质;③CuSO4(盐)的性质;④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在活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学生补充完成P33图2—1—4),并写出相应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是“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探究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正是使用了这一重要方法,其中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
(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当学生今后再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先分析该物质的类别,然后预测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课外作业:
1.按照课本P33图2—1—4的图示,在补充完成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后,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与课堂上的示例不重复)。
2.按照课本P33图2—1—4的图示,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制备一种物质。
(2)鉴别两种物质。
(4)有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提纯一种物质。

第3课时
引入新课——
联想质疑(提出问题)
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当你漫步在茂密的树林里,会看到缕缕霞光穿过林木枝叶铺洒在地面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晚上,当你打开手电筒时,会看到一道“光柱”射向天空或射向远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些现象与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有关。
1.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2.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如食盐溶液中的水。
3.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如食盐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
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几种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质和分散剂。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
(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1nm(10-9m),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3)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

【点评】数轴是初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数轴将同一类型的不同对象按数量的大小在数轴上进行有序排列,可以使学生建立有序思维。如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微溶、易溶)、同种元素的变价化合物均可用数轴进行排列。
5.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
丁达尔现象的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实验:先取一个具有双通性质的纸筒(事先在纸筒的下端钻一个小孔,以让光线通过),将纸筒套在盛在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上,再取一只40W的电灯泡,通电后放在纸筒的小孔处,人从纸筒的上端从上往下观察,即可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能同样的办法观察食盐溶液的现象。
(2)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粒子带电的经验规律——
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胶体);金属氧化物胶体。
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非金属氧化物胶体;金属硫化物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胶体:AgI胶体粒子随AgNO3和KI的相对量不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体粒子吸附I—而带负电荷;若AgNO3过量,则AgI胶体粒子吸附Ag+而带正电荷。
(3)聚沉:向胶体中加入盐时,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分散质微粒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这种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适用于液溶胶)。
实验: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可观察到氢氧化铁沉淀析出。
6.胶体的制备
凝聚法:
(1)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适当加热即可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注意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在不断振荡的情况下,向稀KI溶液中加入稀AgNO3溶液,可制得浅黄色的确良AgI胶体。
7.胶体的用途:
(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7)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知识点击:供学生阅读,并可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研究胶体提纯的方法——渗析。
家庭小实验——用一个猪膀胱盛食盐溶液和淀粉溶胶,然后将猪膀胱浸泡在蒸馏水中,过一段时间后,用两个试管分别取烧杯中的蒸馏水少许,分别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碘水溶液,分别观察产生的现象,并思考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8.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nm1nm100nm>100nm
外观均一、透明较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
分散质微粒分子、离子分子集合体、高分子大量的分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
【点评】比较法是进行归纳总结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找出不同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抽象出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学生自己建立表格进行比较则效果更好。
课外作业:
1.完成P36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2.P37第2题。

物质的分类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物质的分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指的是认识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共有9种分散系,并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重要性质,其核心是胶体及其性质,理解他的关键就是要知道胶体的本质,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初中学生已学过溶液和浊液,本节课的内容分散系就是在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发展。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将胶体与溶液和浊液进行对比,从本质上认识它们的区别,并在讲解过程中适当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2)了解分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目标解析
(1)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就是要了解分散系和胶体的概念,知道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各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
(2)了解分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就是要知道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区别,让学生学会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和溶液,并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间的本质差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从性质和现象上认识胶体。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从分散系的概念上入手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其中关键结合胶体的性质和现象使学生更深入的认识胶体。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所有内容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和Flash演示。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Flash演示丁达尔效应,有利于学生了解Fe(OH)3胶体的制取和丁达尔效应,同时播放图片形象的使学生了解胶体在生活中应用。
五、【教学过程】
问题1:纯净物可以再分类,混合物如何分类?

混合物(????)
物质单质
纯净物酸

化合物盐
氧化物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引入课题。
师生活动:例举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阅读教材内容第一、二段试着将分散系按照分散系或分散质所处的状态分类,并对应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种类。
分散质状态分散剂状态实例
气气空气
液气云、雾
固气烟、灰尘
气液泡沫
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豆浆
固液油漆
气固泡沫塑料
液固珍珠(包含水的碳酸钙)
固固有色玻璃、合金
问题2:当分散剂是水和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哪些类别?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这三种分散系,使学生能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认识它们的本质区别。
师生活动:

思考:怎样区分溶液和胶体呢?
[科学探究]
1.Fe(OH)3胶体的制备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实例CuSO4溶液Fe(OH)3胶体Fe(OH)3悬浊液
光束照射时不产生亮通路有光亮通路不产生亮通路
透过滤纸的情况能能不能
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谈们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这种物理方法区分胶体和溶液。丁达尔效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胶体的性质:介稳性;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后两种自学P28科学视野)
问题3: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设计意图:知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师生活动: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1~100nm100n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鉴别无丁达尔效应静置沉降或分层丁达尔效应
问题4:胶体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利用了胶体的那些性质?
设计意图:了解胶体的用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胶体的性质。
师生活动:

六、【课堂小结】
分散系

9种分散系
七、【目标检测】
1、教材P29第1题
2、教材P29第2题
八、【配餐作业】
A组
教材P29第5、6题
B组
优化设计P2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随堂练习部分
C组
课时训练P911~9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60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