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认识少数民族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流程:
一、学生准备
⑴历史故事:收集整理有关陈桥兵变、杨家将、澶渊之战、等故事和人物史实资料;作好讲述有关故事或编演历史情景剧的准备。
⑵民族风情:收集有关契丹、党项民族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的史实资料;做好讲述历史的准备。
⑶民族关系:收集有关北宋与辽、西夏战和关系等史实资料,并作好对战争性质和议和作用进行评价的讨论准备。
二、问题设置
1.概述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2.北宋的建立?
3.讲述耶律阿保机的历史贡献?
4.契丹政权的建立?
5.讲述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
6.概述宋辽战争的发起?
7.讲述宋辽议和及其内容?
8.概述战争的发起?
9.组织学生讲述宋夏战争经过?
10.讲述宋夏议和及其内容?
1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1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
13.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14.怎样评价北宋与辽、夏之间的议和?
15.讲述辽、西夏推行汉法的原因?
16.学生概述辽夏推行汉法、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的措施?
17.讲述辽、西夏与汉族文化融合的发展情况?

扩展阅读

公开课《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学反思


公开课《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学反思

20XX年4月3号,我在七年级六班上了一堂历史公开课——七下中国古代史《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本课是七下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课文主要讲诉了10到12世纪在中国的疆域内先后出现了多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比如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它们之间爆发过战争,也签订过和议。少数民族积极学习中原汉族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

由于本课的内容量大,涉及的其他知识多,所以我把本课内容的教学分为了三部分:崛起与并立、战争与和平、融合与发展。三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体现着内在的逻辑顺序。崛起与并立包括辽、北宋、西夏的建立情况。战争与和平包括辽与北宋的战与和、北宋与西夏的战与和。融合与发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另一方面融合带来的影响。

导入

上课开始,我以武侠作家金庸先生及他的代表作《天龙八部》导入新课。因为学生对其比较熟悉,所以能够很快进入教学环节。

一、崛起与并立

我简单介绍了唐玄宗后期的历史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情况。进入崛起与并立环节,我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辽、北宋、西夏建立简表,包括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等内容。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然后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的形势图。学生通过看图能够迅速在脑中形成政权位位置、大小、都城等概念,为进入战争与和平环节做好过渡。

二、和平与发展

在战争与和平阶段,我抓住了战与和两个关键字眼。首先,辽与北宋之间的战有宋军北伐、澶州之战。大战之后,双方又签订了澶渊之盟,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我先在学习方法上提示学生,对事物和人物的评价从正方两方面辩证地看待,后给学生出示两个资料,让学生阅读资料合作探究出和议的评价。其次,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对于和,我通过宋夏议和的内容和边境贸易场所——榷场的教学,突出了议和的影响——议和的达成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然后,提出问题:北宋与辽、夏的战争性质?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汉族与契丹族、党项族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应该定性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三、融合与发展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编排了一出话剧——《偶遇》,内容主要是一个契丹族商人和党项族商人在去东京的路上相遇的事。话剧体现出了在和平的时代背景下,各民族交流密切,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初中生对民族融合的概念较难理解,所以我展示出了能够代表民族融合的十幅图片,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我再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总结民族融合的影响,得出结论:民族融合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发展。

在本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照片,并且说出我的中国梦就是:支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实现民族复兴,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从课本联系现实,从现实回到课本,完成本课的三维目标教学。

不足之处

一课上下来,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一、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安排的环节较多,所以稍稍拖了堂,这是公开课的大忌。二、教学语言还需要再磨练、精炼,达到不同教学部分,不同语言的功夫。三、课堂教学中,师生的配合还没有默契,中间存在“掉链子”的现象,特别是突然出现的学生冷场。此时就是考验教师深厚教学功底的时候。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教学目标
识记目标
1.了解两宋和辽、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
能力培养
1.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宋金对峙形势图》
2.比较颤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
3.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既是
两宋统治者屈辱妥协和议,同时又对双方的和平相处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岳飞和秦烩的有关内容,探讨对“流芳百世、遗臭万
年”的理解。
5.联系课外知识,收集有关杨家将的戏目。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辽、宋、西夏、金并立,增强对祖国大家庭的形
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认识。
2、过学习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的崇
敬、爱戴之情。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杨家将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为什么会得到后人的赞扬?——抗击辽军,保国为民(杨家将是抗击的那个民族的进攻?—契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七课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辽朝的建立
1、这些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唐朝中后期,趁政局混乱迅速
崛起,建立了政权。契丹族建立政权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措施)请对照导学提纲看课本35页完成。
2、“国制、汉制”是什么意思?结合35页小字部分解释。
3、契丹族过什么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
36页上面的两幅图。
4、五代十国:在辽朝建立前后,内地又是怎样的呢?唐朝灭
亡后,中华大地又处于分裂状态,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五个朝代,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则出现了十个政权。(教师讲清五代、十国包括的朝代和出现的顺序和并立情况)历史上和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是由哪个朝代完成的?
(二)北宋的建立
1、对照导学提纲(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通过什么
事件),阅读课本36页第一段
2、让学生讲陈桥兵变(也叫“黄袍加身”)这一典故。
3、赵匡胤建立北宋是一次典型的武将凭借兵权夺取政权
的事件,怎样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们是怎样做的?阅读课本36页至37页回答
4、学生回答后《杯酒释兵权》的录像。
(三)北宋与辽的和战
这时中国大地上主要是北宋和辽并立,宋辽之间时战时
和。他们的战和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阅读课本37页回答:
1、战:宋太宗两次攻辽失败。
师:第一次是979年在高梁河一带宋辽交战,由于宋军刚刚结
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军疲劳,宋军失败。
第二次就是课本上讲的:986年,杨业、潘美领导的一次战役。
由于潘美临阵退兵,使杨业陷入重围,他的百余部下包括他的儿子全部血战而死,杨业虽然顽强拼杀,最后力竭被俘。但杨业坚贞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这段历史中的人物就成为后来小说、戏曲杨家将中人物的原
型,如杨继业、潘仁美、杨继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六郎)、孙子杨文广、妻子佘太君等,我国由许多戏曲就是表现他们的故事的,同学们知道哪些戏目?
生:《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杨门女将》《杨排风》等。
师:我们胶东地区的茂腔《杨八姐游春》也是表现杨家将的故
事的。这些戏曲的情节怎样?还有哪些戏目?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查。
当然,故事本身的人物和情节与历史真实是有较大出入的,戏
曲师演义了的,如史书中仅对杨继业、潘仁美、杨继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六郎)、孙子杨文广、妻子佘太君有记载,没有杨宗保、穆桂英、杨排风、八姐九妹。史书和课本上讲的是真实的历史,同学们要注意区分传说与史实。传说与史实虽然不一样,它却反映了人民对于维护安定和反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而作出贡献的人物的崇敬之情,对贪生怕死、妥协投降者的唾弃.宋辽之间的战还有一次重要的战役,37页最后一段,请同学门看书找出。
生:澶州之战。
2、师:澶州之战后,双方进入和的状态,和表现在哪里?
生: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师: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订立的?内容是什么?作用
如何?结合录像,我们来评价澶渊之盟。
生:看电视、后讨论。(讨论时师指导:对北宋的影响是什么?
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是什么?)
生回答,师总结。强调澶渊之盟的作用。
(四)、宋与西夏的和战
1、宋辽关系稳定后,北部边境安宁了,这时在西北边境党项
族又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西夏。
西夏是怎样建立的?与宋的关系怎样?阅读课本38页第一自然段回答。
1、宋夏和议以后,宋辽西夏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
以和为主的政治格局。这一时期的边疆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这种并立的局面维持了近百年的时间。
(五)宋金对峙
1、就在辽朝、北宋逐渐衰败的时候,在我国东北的女真
族又强大起来(女真族就是唐朝时期东北边疆的靺鞨族)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金先灭了辽又灭北宋,北宋灭亡后又建立了南宋。这一切是怎样完成的?阅读课本38页宋金对峙,结合宋金对峙图完成导学提纲
金的建立:
金灭辽、北宋的时间
南宋的建立.
2、岳飞抗金
(1)金灭北宋后,金军并没有满足,他们继续南下掠夺,南宋
统治者在江南偏安,南宋军民则为收复中原而浴血奋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岳飞抗金取得了哪些胜利?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门看录像后讨论回答。
(2)课本41页思考题
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你能说说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
理解吗?
3、绍兴和议
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南宋和金朝都不堪承受连年的战争于1141
年达成合意,当时正值宋高宗绍兴年间,所以又叫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大家阅读课本。
三、小结(板书)

辽、宋、西夏的和战,南宋与金对峙,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舞台上复杂的政治格局,而且也使我们认识到祖国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之上的。我们在了解辽、宋、西夏、金并立的政局之时,还要永远记住抗金英雄岳飞的可敬可泣的感人事迹。
四、课堂练习
1、课本41页辨识2、随堂练26页填空题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用歌曲《爱我中华》导入,说明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自古是一家,引出北宋、辽和西夏的并立,教学中要注意,这段时间的历史事件较多,要引导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同时,对于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要注意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做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民族融和是历史的主流。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北宋、辽、和西夏史三个并立的政权,知道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元昊三位开国统治者的主要功绩。
通过分析政权并立在当时的影响,使学生知道各个少数民族都为中国边疆的开发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北宋和辽、西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澶渊之盟、宋夏盟约的对比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北宋和辽、西夏和与战相关历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和重点。辽、西夏与北宋的密切交往,对少数民族开发祖国边疆、促进社会进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进步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澶渊之盟和宋夏盟约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战争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说明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虽然有时会有战争出现,但扭不断的中华魂会将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进而介绍我国北宋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教师活动备注
一、北宋的建立在这里要先介绍唐灭亡的情况和五代十国的历史,从而帮助学生把历史脉络搞清楚,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衔接。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人民在连年征战中特别渴望统一政权的建立,说明北宋的建立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是受到人民拥护的。
介绍北宋建立的简单情况
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陈桥驿兵变
意义: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广大的地区
出示赵匡胤的图片和陈桥驿兵变的图片
对赵匡胤的统治政策,用“杯酒释兵权”介绍一下他加强中央集权即可。在这一部分里,一定要注意历史事件的顺序,使学生能很轻松的从唐朝过渡到宋朝。
在介绍宋的建立时,可用小故事或陈桥驿兵变的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澶渊之盟首先要讲述契丹族的起源和兴起,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即可,其次是耶律阿保机的建国和辽的强大,突出介绍耶律阿保机作为一个首领做出的伟大贡献。主要要讲清以下几点:
建国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国号:辽
统治措施:大量吸收汉文化;创立了契丹文字。
这部分的重点是“澶渊之盟”,即辽和北宋的和战,这里要讲清辽的发展壮大和宋真宗的软弱,可重点渲染一下京都保卫战的经过,之后介绍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缔结的。
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
澶渊之盟的内容给北宋王朝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可思考并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并讲述)澶渊之盟是辽宋双方势力相互平衡的情况下相互妥协的产物。对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是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生产得到了发展,双方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市场,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这一部分中,要加深学生对澶渊之盟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明白它给双方各带来了什么,让学生知道:“岁币”是要每年送的,理解人民的沉重负担。
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辽宋之间不只是战争,还有和平,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之间关系的主流。
三、宋和西夏的和战首先介绍西夏的起源和兴盛,特别注意元昊的贡献。
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国号:西夏
统治措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仿照汉制,建立了一套官制和军事制度;推行科举制度;任用汉人;创制西夏文字。
这时,可出示《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统治区域的地理位置。
其次是北宋与西夏的和战,这里要指出,他们互有胜败,在双方妥协的基础上,1044年,双方签订盟约,开始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这里要引导学生比较::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统治措施,有什么相同之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思考问题
1.北宋政府与辽、西夏的和议由什么积极意义?
2.为什么北宋王朝在民族关系中表现得如此软弱呢?
板书
一、北宋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事件
4.意义
二、澶渊之盟
1.建国时间
2.建立者
3.国号
4.统治措施
5.澶渊之盟的影响
三、宋和西夏的和战
1.建国时间
2.建立者
3.国号
4.统治措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076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