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9年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设计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9年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通过美国空袭南联盟、发动伊拉克战争,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阅读9.11事件、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等史料和热点时政,围绕多极化趋势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评价时政热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俄国综合国力和战略目标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教材美国轰炸南联盟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与当今地区冲突(叙利亚战争、美朝会晤)链接,培养学生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因此我国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时代青年要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

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借口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南联盟进行空袭,造成中国驻南使馆破坏和人员伤亡,给南联盟带来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2018年4月13日晚,美国借口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与安理会成员国英法一道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已造成多名平民伤亡。俄罗斯总统普京指责美英法空袭叙利亚,没有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违反了国际法,这就是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犯。
当今世界格局下,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为什么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不断?面对如此威胁,中国该怎么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1.结合教材和相关图文材料,分析地区冲突的背景和原因。
归纳总结:地区矛盾冲突的背景和原因
(1)背景: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2)原因:①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④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举例说明霸权主义的表现。
设问: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一中国学生为什么如此抗议美国的暴行?图二漫画揭露了该事件什么本质?
提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因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牺牲,20多人受伤;揭露了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践踏联合国宪章,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嘴脸。
目标导学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设问:漫画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个跷跷板为什么不平衡?
提示:出现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多个世界强国并存的局面;因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中国、欧盟和日本在短期内还无法超越美国(或者与美国抗衡)。
归纳总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多极力量的地位和作用。
归纳总结:(1)欧盟;(2)日本;(3)中国;(4)俄罗斯;(5)广大发展中国家。
不同时期的形势与国际关系图解
目标导学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阅读教材,说一说不结盟运动建立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归纳总结: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建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3)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说一说:在多极化趋势下,大多数国家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态度。
提示: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热点时政材料,说说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
材料展示: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设问:材料中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包含了怎样的核心思想理念?该战略的提出和践行有何影响?
提示:倡导合作、互信、包容的思想理念。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中国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利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类似亦可)
归纳总结: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世纪以来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
国际格局形成时期特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以后英法主宰世界,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
美苏两极冷战对峙的格局二战后期美苏之间冷战
多极化趋势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呈现缓和与繁荣、和平与动荡并存
三、课堂总结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终结。旧的格局已结束,新的格局并未形成。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强国,推动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不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是起引导者的作用。在整节课中,学生展示他们预习成果的机会较少,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教师语言不够精炼且缺乏激情,课堂没有亲和力,不善于表扬学生。

延伸阅读

2019年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 冷战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共2套新人教版)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通过美国空袭南联盟、发动伊拉克战争,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阅读“9.11”事件、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等史料和热点时政,围绕多极化趋势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评价时政热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俄国综合国力和战略目标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教材“美国轰炸南联盟”“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与当今地区冲突(叙利亚战争、美朝会晤)链接,培养学生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因此我国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时代青年要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

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借口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南联盟进行空袭,造成中国驻南使馆破坏和人员伤亡,给南联盟带来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2018年4月13日晚,美国借口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与安理会成员国英法一道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已造成多名平民伤亡。俄罗斯总统普京指责美英法空袭叙利亚,没有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违反了国际法,这就是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犯。
当今世界格局下,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为什么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不断?面对如此威胁,中国该怎么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1.结合教材和相关图文材料,分析地区冲突的背景和原因。
归纳总结:地区矛盾冲突的背景和原因
(1)背景: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2)原因:①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④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举例说明霸权主义的表现。
设问: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一中国学生为什么如此抗议美国的暴行?图二漫画揭露了该事件什么本质?
提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因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牺牲,20多人受伤;揭露了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践踏联合国宪章,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嘴脸。
目标导学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设问:漫画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个“跷跷板”为什么不平衡?
提示:出现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多个世界强国并存的局面;因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中国、欧盟和日本在短期内还无法超越美国(或者与美国抗衡)。
归纳总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多极力量的地位和作用。
归纳总结:(1)欧盟;(2)日本;(3)中国;(4)俄罗斯;(5)广大发展中国家。
不同时期的形势与国际关系图解
目标导学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阅读教材,说一说不结盟运动建立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归纳总结: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建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3)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说一说:在多极化趋势下,大多数国家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态度。
提示: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热点时政材料,说说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
材料展示: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设问:材料中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包含了怎样的核心思想理念?该战略的提出和践行有何影响?
提示:倡导合作、互信、包容的思想理念。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中国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利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类似亦可)
归纳总结: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世纪以来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
国际格局形成时期特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以后英法主宰世界,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
美苏两极冷战对峙的格局二战后期美苏之间冷战
多极化趋势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呈现缓和与繁荣、和平与动荡并存
三、课堂总结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终结。旧的格局已结束,新的格局并未形成。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强国,推动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不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是起引导者的作用。在整节课中,学生展示他们预习成果的机会较少,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教师语言不够精炼且缺乏激情,课堂没有亲和力,不善于表扬学生。

2019年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设计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资料(图片、数据),从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用于课堂展示,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难点: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这是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西欧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西欧联合的目的(原因)、联合的过程。
材料展示: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设问:材料中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措施?
提示: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冷战,西欧国家深感加强西欧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性;措施: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到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2)其次帮助学生理解欧共体与欧盟的性质和影响,链接时政英国退欧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下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
项目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1967年1975年1983年1991年1999年
西欧六国121585524338803213870383685946722995403597
美国162524528475493516825443312957759487651223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近几年欧洲遭遇难民危机、人道主义危机、欧债危机等问题困扰,英国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之一,于2016年6月24日以全民公投形式退出欧洲联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英国退欧不仅给英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声望。欧元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也将因英国的离开而走上下坡路。
2018年人民网
A.据材料一表格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提示:西欧六国经济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B.材料二中由于难民危机、债务危机等导致英国退欧,请你为欧盟化解英国退欧出谋划策。
提示:英国退欧于事无补,逃避欧洲区域一体化违背时代潮流(反一体化潮流);各国要开放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欧盟改革,共度时艰等。(类似亦可)
归纳总结:欧洲联合与英国退欧
欧共体性质:区域性的经济组织。
欧盟的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有统一货币欧元。
历史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英国退欧是反区域一体化潮流,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

目标导学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与特点。
提示:经济发展三个阶段:(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20世纪七八十年代;(3)20世界90年代以后。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材料展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借助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
设问: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美国的扶持;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技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等。
归纳总结: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目标导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结合二战后美、英、法等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说说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归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措施。
提示: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课堂总结
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其共同原因在于政府适当的调控政策、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它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堂中既和学生共同探讨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也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授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课用了很多材料,尤其多表格和数据,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课堂上对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指导没有做的很到位;板书不完整;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最好是让学生自己说出感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75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