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课题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课型
新课
授课
教师
邓美儒
授课
对象
高二年级
课
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与要
求
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
重点
与难
点
重点: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
教
具
课本插图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心目标
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区别;能简要描述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产生的危害.。知道自然灾害的分类。
知道我国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长江防洪提出建议。
理解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关联性。
学习重点
自然灾害的危害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协作指导)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主要特征?如何理解自然灾害的复杂性?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复杂性:成因多个,周期长短不一,灾害表现多样。周期性:相隔一段时间重复发生。突发性:灾害发生前没有迹象,不为人们所分辨。多因性:形成原因复杂,自然为主,人为加剧。群发性:祸不单行,多个灾害相伴发生。潜在性:自然灾害的孕育有一个过程。
2、(协作指导)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可分为:
天文灾害:陨星、太阳活动、超新星爆发、卫星凌日等。
气象灾害:旱涝灾害、寒潮、台风、风沙等。
地质地貌灾害: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
水文灾害:河流泛滥、凌汛、赤潮、海啸等。
生物灾害:禽流感、病虫害、生物入侵等。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1、(自主预习)自然灾害有什么危害?我国最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危害次之的灾害是?
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危害次之的是地震。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1、(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08页内容回答洪涝灾害包括哪两大类型?其含义是什么?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其含义为: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常通称洪涝灾害。
2、(协作指导)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因素的影响较大。)
⑴气候原因: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且年际变化大。
⑵地形:西部山区,水流急,洪水集中;东部平原地势低平,河谷弯曲,排水不畅。
⑶人为原因:流域内的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使得河流泄洪能力和湖泊调洪能力减弱。
3、(协作指导)阅读教材P110的阅读材料完成教材P111页活动内容。
㈠.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1)危害:受灾人口多,受灾面积大,倒塌房屋多,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2)特点:①洪水发生早、来势猛②洪峰次数多、水位高③洪水持续时间长。
(3)成因:①夏季风强,雨季来得早、降水持续时间长、雨量大。②地势低平,泄洪能力弱。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高。④围湖造田,湖泊调洪能力减弱。
㈡.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①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支流多,集中于北侧,同时进入雨季,洪水集中。
③河流干流落差小,流速缓;河道淤塞,泄水不畅。
④围湖垦田,使湖泊调蓄能力低。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治理措施:
①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②中游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③下游开挖入海新水道。
拓展训练
1、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的是
①地震②洪涝③干旱④寒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3、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植被D.河道
4、洪涝灾害的频发,除了自然原因外,还与人类活动有关。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B.蓄洪泄洪C.围湖造田D.修建水库
5、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的危害较小
B.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C.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致呈下降趋势
D.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气候异常
6、我国西南地区暴雨集中,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与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台风C.泥石流D.海啸
7、下列气象灾害与发生时间的组合,正确的是
A.台风—夏秋季节B.暴雨洪涝—春夏之交
C.干旱—冬半年D.寒潮—春秋两季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
课题: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型:自学+展示
1.通过实例体会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所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2.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3.了解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4.实例体会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2.环境污染引发哪些自然灾害。
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之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生态破坏
(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了的利用。
(2)表现: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3)影响:加剧了、风沙、干旱、、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和。
2.土壤侵蚀
(1)概念: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的基础上,由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2)举例: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成因:人类不断加剧的活动)
(3)后果:①侵蚀区:土层变薄,、蓄水能力降低,、山洪灾害加剧;②沟谷区: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远离侵蚀区的下游:增加灾害的发生频率。
3.土地荒漠化
(1)原因:和不适当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危害:生产力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范围:①区域性(例如20世纪中期八大公害事件);②全球性:表现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全球气候变化
(1)原因:大量燃烧等燃料,导致大气中含量增多,使全球气温上升。
(2)影响:一是造成;二是加剧洪涝、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3.臭氧层耗竭
(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2)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人类大量排放。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紫外线照射增强,损坏热的免疫力,使、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会增加。
4.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原因:人类对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的过度利用。
(2)危害:物种的灭绝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解的基础。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1.大城市由于的过量开采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导致、地裂缝等问题。
2.矿区地下形成了大片的,致使地表沉降、和塌陷问题出现。
3.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容易诱发崩塌、滑坡。
4.修建水库会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环境发生改变,诱发。
:
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①水土流失的形成:
②危害:(2)土地荒漠化
①成因:②危害: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全球气候变暖分析: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二氧化碳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
导致结果
对策
(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①原因:
②危害:
: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1.下列事件中,属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发展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的是()
A.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B.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等建设不当
C.水土流失、荒漠化D.人口过多、工业集中
2。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灾害的直接危害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变浅,洪涝增加B.山体滑坡渐增
C.泥石流危害日益严重D.土地肥力下降,人类生存条件恶化
2009年7月3日,暴雨侵袭桂林市,由于地下管道宣泄不畅,某些路段积水成灾,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依据材料回答3~4题。
3.这次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损失远比附近郊区大,对城市“突发性考验”,远比郊区严峻,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市交通拥挤
4.由于暴雨而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汇入河湖,可能引发的人为灾害是
A.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缺氧而亡B.泥沙淤积,导致河湖面积减小
C.水质变坏,危及人类健康D.水量剧增,淹没农田,冲毁交通
5.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读漫画“人类破坏了我的伞”,回答6~8题。
6.图中的“伞”——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的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A.平流层递增B.对流层递减
C.高层大气递减D.平流层递减
7.下列关于“伞”的破坏,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破坏“伞”的主要物质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出的氟利昂
B.“伞”被破坏后会危及人类健康
C.“伞”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是北极地区
D.图中的“伞”能吸收紫外线
8.以上情况告诉我们()
A.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繁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的影响
2.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
3.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定义:由于造成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自然灾害作为诱因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形成条件
作为承受灾害的
圈
孕育灾害的环境圈
圈
圈
灾情
环境
自自然灾害系统致灾
受灾体
然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
孕灾环境
灾灾情大小的影响因子
害伤害;心理和伤害
人员伤亡脆弱群体:
及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不易受灾害损害群体
影经济损失:财产损毁
自然灾害财产损失
响的影响(灾情)经济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方面等的损失
具有和隐蔽性
自然资源
与环境破坏具有(可再生、非可再生)
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的危害
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发展水平和灾害具体差异
知识结构
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781年冰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解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
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A.哥伦比亚的火山B.印尼的火山C.台湾的火山D.日本的火山
3.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D.太阳高度不同
4.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2006年2月2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3名矿工遇难,53人一氧化碳中毒。
B.2006年1月31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14人死亡
C.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至27日已死亡13人
D.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
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A.气象灾害B.水文灾害C.生物灾害D.地质灾害
6.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损失D.环境受到污染
7.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月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至发消息时,至少造成8万人死亡。据此回答8-10题。
8.苏门答腊岛附近(东六区)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时间为()
A.26日2时9分B.25日22时9分C.25日零时9分D.26日23时9分
9.当地震发生时,地球位于运行轨道的()
A.近日点附近B.远日点附近C.春分点附近D.秋分点附近
10.下列属于地震灾害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D.滑坡和泥石流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
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
死亡人数0.72万15.1万17.3万74.5万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火山爆发、地震,水灾,
热带风暴。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3)热带风暴迁居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
12.读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孕灾环境是由、、
、共同组成的环境。
(2)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损害的变化。
(3)灾情的大小通常以和的损失为衡量标准,
如、、等。
(4)由图可见,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分条件;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是、和,灾情的形成是该三因素的结果。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C5.A6.B7.B8.B9.A10.A
二、综合题:
11.(1)岩石圈水圈大气圈(2)致灾因子强度不同、受灾体的易损性不同(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含量高的中、低纬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
12.(1)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2)自然异常。(3)人类社会、自然资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4)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综合、相互作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56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