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JAb88.CoM

2.1认识地图
1、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
●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
●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值而说的。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如果图幅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若采用的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简略。
5、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名称和数字,常用的图例有统一的规定。
------------------------------------------------------------------------------------------
2.2使用地图
1、常用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状况。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相对高度是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点:
■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闭合,外低内高为山顶;等高线闭合,外高内低为盆地。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两组对称的闭合等高线中间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4、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图的等高距总是相等的。
③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5、●用等高线和等深线表示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图,是等高线地形图。
●在几条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鲜明地表示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的分布,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颜色浅蓝至深蓝,表示海水由浅至深的变化。
(要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二是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
●为了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人们可以将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
6、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
地形名称
等高线特征
海拔高度
地面起伏状况
山地
等高线较密集,山顶呈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高原
高原面上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较密
较高,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
丘陵
与山地相似
较低,500米以下
起伏和缓
平原
等高线稀疏
很低,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
盆地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无一定标准
起伏不大

相关阅读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
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越向两极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一点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1.2感受地球运动
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目
自转运动
公转运动
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季节变化
2、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北半球的二分二至)
项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光
直射纬度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北半球
昼夜状况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季节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南半球
昼夜状况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4、问题: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一样吗?为什么?
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5、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6、五带的特征:
五带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地区
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有直射阳光
无阳光直射,
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量多少
获得热量多
得到热量比热带少,
比寒带多
获得热量少
四季变化
气候终年炎热,大多数月均温在20℃以上
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气候终年寒冷,大多数月均温在0℃以下
7、问题1: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斜射得很厉害,所以通过窗户射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多;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过窗户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
问题2:我们这儿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太阳光线始终是从南方照射过来的,坐北朝南的房屋,窗户面向南面,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阳光都可以照射到屋子里,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通过窗户斜射到屋子里的阳光更多些。总之,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我们这儿的人们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8、问题:有的地方(我们这儿)每年的“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学校都要调整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在我国有些地方的学校,比如我们这儿,五一节到国庆节这段时间,作息时间要做调整,通常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推后(多为午后3点上课)。这样调整作息时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因为五一节以后,逐渐进入盛夏季节,太阳高度角增大,光照强烈,我们知道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若此时到校上课,光照强,气温高,会影响到师生的身体。国庆节以后,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气温有所降低,所以作息时间又调整到原来的时间。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6.1聚落与环境
1、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2、乡村人口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
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3、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4、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其三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其四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
5、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对集中。我们的家乡在汾河谷地西侧的吕梁山区,城市和乡村比较少的原因是:山区海拨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条件差。
6、分析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名称
房屋特点
环境特点
西双版纳的
傣族竹楼
以竹子为建筑材料,上层住人,风大凉爽,还可避免
潮湿。下层放东西或饲养牲畜。
炎热多雨,
比较潮湿。
北欧的房屋
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很大,易于雨水流泻,防止积雪压
塌屋顶。
雨雪天气较多。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冰块砌房,墙体很厚,拱形圆顶,深入地下,背风面开
小门,防风保暖。
气候严寒,冰天
雪地,人烟稀少。
西亚的房屋厚墙、小窗,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
------------------------------------------------------------------------------------------
6.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2、聚落的发展(简述从村落演变为城市的发展过程)。
⑴村落的形成。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地以防寒暑、避风雨、防野兽和防疾病。最初的村落规模很小,房屋也比较简陋。
⑵村落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转向饲养家畜、栽培作物、生活安定的定居生活。居住条件有了很大进步。错落规模扩大了,人口增加了,房屋质量也有了改观,村落多依河而建,且多建在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⑶城市的形成。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一些交通方便与利于交换的村落逐渐成为周围村落商品买卖的集聚地,当这些居于中心地位的村落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形成了城市。
⑷城市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极大的推动力,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车辆越来越多。在城市景观中最明显的就是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一般而言,城市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的建筑物高度越高。
3、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高,说明世界城市化水平增高。
世界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逐年增加,说明世界大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4、城市的发展会带来哪些问题?主要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
①带来了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②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其表现形式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
大气污染:城市居民做饭或取暖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
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液和居民生活废水的排放。
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垃圾污染:主要包括炉渣、煤灰、生活垃圾中的纸类、塑料、食品等,以及建筑固体废弃物,如灰、土、砖瓦等。
5、世界文化遗产是经联合国确认的,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文化水平。
6、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聚落和民居?
⑴聚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是人类文化的杰作。
⑵聚落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它具有重要意义。
7、世界文化遗产举例。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和安徽省的宏村、西递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学案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学案晋教版

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这一切都起源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4.4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和气候的比较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冷热、阴晴等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多变性稳定性天气气候概念特点表现风雨、冷热、阴晴气温和降水A、昆明四季如春;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明天大风降温;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E、小楼昨夜又东风;F、终年干燥少雨;G、冰城年年瑞雪飞;H、今天风和日丽。中纬度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圈以内:特殊气候:低纬度地区极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低纬度热带气候中纬度温带气候极圈以内极地气候大陆东部大陆中部大陆西部高大山脉和高原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人类活动和气候气候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极地气候低纬度地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特征自然景观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全年高温多雨茂密的热带雨林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中纬度地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特征自然景观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30°附近大陆东岸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澳大利亚中部偏南、非洲北部、和南部的一部分、阿拉伯半岛北部、伊朗高原中部、阿根廷大部分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少雨沙漠草原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亚洲大陆东部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大陆内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在夏季草原、沙漠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温和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极地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特征自然景观极地气候极圈以内终年严寒冰雪覆盖高原山地气候高大山脉和高原终年低温雪山冰川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海南岛的冬季风光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ABC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大陆东部大陆中部大陆西部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热带温带地区中国南部种植水稻,吃米饭。中国北部种植小麦,吃面饭。热带温带寒带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由于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人民搬迁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4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