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地理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005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地理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005》,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必修2第一单元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环境承载力与合理环境容量的含义。
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3.讨论并说出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重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三、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案例学习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流程:
课标教师学生设计意图
说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问题:门头沟能够供养整个北京市的人口吗?为什么?房山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与门头沟一样吗?为什么?持续供养的人口数是一个固定值吗?为什么?

环境承载力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人类的生存需要仅仅是满足生存吗?

合理容量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合理容量远小于环境承载力

指导读图
讨论分析回答

针对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思考两个数值的关系

归纳影响门头沟这两个数值变化的因素

读图1-3-1分析图中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阅读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思考对地球承载人口的估计数差异为何惊人

阅读案例研究,并思考中国今后人口应如何发展?人口规模目标该如何定位?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实现该目标?讨论得出能够供养的人口数是有极限的,主要受自然资源的限制,而自然资源在不同时期也不同,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引出合理人口容量

加深理解人均粮食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将对人口产生的影响

区别两种数值类型生成的依据

进一步理解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门头沟区大峪中学梁有雁
高一新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者:(西城区-第四组)
课题:(中图版-必修第2册)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1学时)
一.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分别说出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体现的含义和考察(估算)的依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难点——结合实例具体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

三.教学方式
启发式讲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案例探究

四.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从身边的体验切入对概念的认识

说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区分和辨别概念

通过实例讨论人口容量大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大洲和具体资源说出两个概念的区别

提问引入:
1.你认为教室里最多能容纳多少同学?你是根据什么来预测的?
2.你认为教室里能容纳合理人数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来预测的?
将研究对象转向地球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安排学生阅读课文,训练学生用学科语言表述概念定义。
运用教材18页阅读资料,讨论:
1.10亿和一万亿指的是什么概念?
2.合理容量应当比这个数据大还是小?

补充资料(教参23页),问题讨论:
1.两个材料分别说的是哪种人口容量?
2.为什么世界合理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定值?

安排学生自学: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材19——20页)

讲授“木桶效应”,说明资源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运用课本18页资料及补充资料,对比亚洲和欧洲淡水资源及土地资源影响下的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
方法:分别计算两大洲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的比值,比较大小,试说明原因。

思考题:“探索”部分谈感想。预测依据:教室大小、设施、人口密度、采光等等。

交流,提出人数,并计算平均值
阅读,练习表述
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阅读、讨论、回答

阅读自学,并总结归纳

分组计算,讨论,回答
列表比较两个概念的区别

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类比了解两个概念的含义。
落实两个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用学科语言表述地理概念的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区分两概念含义;并能对概念进行辨别。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从单一要素或综合要素分析地理问题,渗透宏观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迁移应用能力

落实、归纳两大概念的区别。

五.板书设计
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
概念
区别①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一、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3.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三、教学重点: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合理人口容量。
四、教学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举例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地球上最多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容纳多少人适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
〖活动1〗课本P18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分析

(1)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何特点?
(2)在人口增长、粮食增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
(3)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活动2〗探索河流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1)从河流淡水饼状图中找出河流淡水总量居于前三位的大洲和总量最少的大洲;
(2)对照人口比重饼状图,你认为那些大洲会出现水源短缺问题?
(3)为何各大洲的水资源总量与人口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一样?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小结:
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

自然原因
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②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修建水库

人为原因
③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剧增
节约用水

④水污染严重
防治水污染

〖活动3〗探索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下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同学们在它们之间加上因果关系的箭头。
〖活动4〗阅读教材第20页,《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
然后展示下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地球环境承载量的看法

小结:可以乐观的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承载力估计的意义。
〖活动5〗请你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小组合作完成下表)合理人口容量
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区别1.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合理人口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
2.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合理人口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3.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合理人口容量”。
4.合理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矿产等是首要因素。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
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

〖活动6〗根据以下两段材料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问题:
(1)材料一是指 ;材料二是指 。
(2)提高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巩固练习
基础巩固
1.有关中国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草地最少的国家?
B.中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少的国家行列?
C.随着计划生育的进行,中国人均耕地可望在短期内转为上升趋势?
D.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解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中草地所占比重最大。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答案:B?
图1-3-4为“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图1-3-4
2.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
B.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解析:看曲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D?
3.由图示可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
A.资源B.环境质量?
C.科技发展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
解析:图中能够反映出的因素只有资源,尽管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答案:A?
4.下列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有()?
A.环境承载力只能从单一的因素考察,如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B.人生存的环境是有限的,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无限的,所以未来世界不会超出环境承载力?
C.人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降低环境承载力?
D.所有自然环境的要素都是有限的?
解析:环境承载力既可以从单一的因素考察,也可以从自然环境系统综合考察,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人生存的环境有限,地球上所能提供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选项B错。自然环境的要素中像太阳、空气目前对环境承载力没有限定,选项D错。?
答案:C?
5.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共同点是在考虑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兼顾考虑了社会经济条件?
B.合理人口容量体现的是人口生物意义上的“生存”,环境承载力体现了人口在“发展”层面上的意义?
C.合理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它大于环境承载力?
D.根据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相同的,那么我们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容纳多少人口时,除了了解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外,更应推算合理人口容量
解析:本题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考虑容纳人口数,而没有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所以选项A错。环境承载力体现了仅是生物意义上的“生存”,而合理人口容量是多角度考虑,所以体现了“发展”,选项B错。环境承载力是个警戒值,它大于合理人口容量,选项C错。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相同的这个意义上讲,说明除了考虑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之外,还要兼顾社会、经济因素,也就是合理人口容量了。?
答案:D?
6.我们通常所指的水资源是指()?
A.地球上的总水量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C.河流淡水
D.我们所有可利用的水体?
解析:本题考查对地理基本概念的判断。我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答案:B?
7.下列有关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上海市自然资源比较贫乏,所以尽管现实人口较多,但合理人口容量比较低?
B.一个开放的地域要比闭塞的地域合理人口容量低?
C.合理人口容量是绝对性的?
D.我国东南部地区,一般比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大,所以现实人口多
解析:上海市尽管自然资源不丰富,但社会经济条件发达、交通便利,所以不能片面地考虑自然条件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一个开放的地区使资源的互补大大提高,能增大合理人口容量,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是相对的,选项C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少淡水,而且那里受地形的影响,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所以现实人口远远小于东南部,合量人口容量也相对较小。
答案:D
(2006重庆高考文综)图1-3-5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
图1-3-5
8.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过渡型?
9.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9.解析:a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类型;b是下降了的人口出生率、大大下降后的人口死亡率、极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c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c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人口增长类型,经济水平高,人们生育意愿低,但受教育程度和医疗卫生水平高。?
答案:8.D 9.B?
综合应用
10.分析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的有关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表1-3-3
年份1949195719711982
人口(亿)5.46.48.410.3
人均耕地(公顷)0.180.1560.120.10
(1)表中数据反映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确定了两个基本国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我国人地关系的矛盾表现在许多方面,本题提供的信息所反映的是人口迅速增加,人均耕地迅速减少;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也有许多,本题所反映的是,随着人均耕地的减少,土地所承受的人口压力越来越大;基本国策当然也就是围绕土地资源和人口两个问题了。?
答案:(1)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2)土地承载量受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
(3)实行计划生育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差别显著。比如,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矿产资源相对缺乏;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对此,李明同学认为,过去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关键是交通落后、劳动力缺乏。随着青藏铁路的修筑、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和南昆铁路的开通,西部交通落后的面貌正在迅速改变,现在加快西部大开发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实现我国人口向西部的转移,为西部输送大量的劳动力,以加快资源开发,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
李明的上述观点你同意吗?请运用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解析:本题以西部地区的开发为背景,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李明的观点不正确之处主要是片面看到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而忽视西部地区耕地、水资源等必需的资源相对短缺,环境人口容量远远小于东部。所以,加快西部开发包括资源的开发,应鼓励东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投身于西部开发,所需的劳动力主要应立足于本地,不宜大量输入劳动力,否则会加剧西部地区的人地矛盾,造成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答案:不同意。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耕地、水资源不足,环境人口容量大大小于东部。如果向西部大量输送劳动力,可能会加剧西部地区的人地矛盾,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2.读图1-3-6,完成下列问题。
图1-3-6
(1)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从__________开始随人口增加呈下降趋势。
(2)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在__________世纪__________年代以后迅速增长。?
(3)图中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土地匮乏的开始时间后延至B或C,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图所提供的资料,说明研究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
解析:本题从世界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的变化切入,旨在说明研究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能从示意图中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可耕地的面积从20世纪初开始呈下降趋势,而按现有的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会迅速增长。两者的逆向变化,实际说明了人口的增长正使资源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对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极为必要。这一点也正是研究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目的之一。?
答案:(1)20世纪初?
(2)20 50?
(3)按当时的生产水平,世界耕地供需达到平衡点的时间约是21世纪初?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资源等?
(5)从图中可以看出,研究环境人口容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政策,对于缓解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最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3.(2005上海高考)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完成下列问题。?
图1-3-7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__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单项选择)()?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1-3-8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表1-3-4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
国家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及以上
A国50455
B国176518
(4)分析图1-3-7和图1-3-8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5)图1-3-9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组题关键是阅读统计图表和计算的能力以及对人口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做题时需要提取的主要信息有:(1)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图”,读出相应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2)读两国人口年龄构成表,提取A国1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据并在图中标出。?
答案:(1)30 A C?
(2)A?
(3)如下图?
(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
(5)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

扩展阅读

高二地理教案:《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目标】

1. 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区别,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 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及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重点难点】

1.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 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学法指导】

比较法 讨论法

【知识链接】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1)概念:______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_________。

2.环境人口容量

(1)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__________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其中______是主要因素。

(2)估计:存在________、悲观者、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种观点。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1)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

(2)

(3)实质: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实现的保障措施

(1)世界:___________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___________,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________________的平等权利。

(2)各国、各地区:应尊重___________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战略。

【学习过程】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承载力

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具体如下:

[迁移应用]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人类的文化水平 D.人类的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 A

【解析】 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性这一基础上的。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设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必然得出不同的结论。如下表: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观点

着眼点(估计依据)

主要论点

悲观论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

①现今世界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②依照目前科技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的后果不堪设想

乐观论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资源;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

①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②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中间论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间可通过下表分析: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能量

强调点

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大小

关系

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共同点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因素相似,但每种因素的作用不尽相同。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高,人均消费水平高,消耗了世界上的大部分资源,并依靠其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因而人均消费水平是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的主要因素;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人均消费水平低,人口增长过快是带来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图示如下: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①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

②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人口问题

不同地区

人口问题

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

发达地区

人口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1/5,但消费水平高

实际消耗的资源总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远远超出本国的范围

发展中地区

人均消费水平低,但人口数量多,而且一些国家人口仍在快速增长

若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

(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①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②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的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迁移应用]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是注意人口的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A选项指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C项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而不是科技发展水平。

【基础达标】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2题。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

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之内

1.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3~4题。

3.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6 000、4 500、10 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4.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福建——耕地资源

5.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人口容量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人口容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说明三点即可)。

【拓展提升】

一、选择题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表”,读表回答1~2题。

气候区

合理人口容量

/亿人

合理人口密度

(人/km2)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及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历史因素

2.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2011年5月16日,广州市统计局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 270.08万人。离该市1 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据此回答3~5题。

3.“1 500万”的数值是()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

C.环境人口容量 D.固定不变的

4.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

B.就业紧张

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

5.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A.控制人口的增长

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7.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下图为“四个国家1960年和2011年人口数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国人口的总量最大、增长量最小

B.美国人口的增速最高、增长量最大

C.印度人口的总量最大、增速最高

D.沙特阿拉伯人口的总量最小而增速最高

9.上述四个国家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 B.美国

C.德国 D.印度

10.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C.b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表”,回答11~12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载人口量/万人

最大人口密度(人/km2)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法新社2010年5月22日报道 由于大量外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寻求借其繁荣经济的光,中国正在考虑制定其首部《移民法》。《移民法》很有可能将潜在移民分成若干类别,如熟练工人、工作移民和投资移民等。

材料2:中新网2009年12月31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2010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达3亿零8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多万人,人口增长率为0.9%。人口普查局人口估算部主任普斯沃夫29日表示,美国人口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新出生人口的自然增长,同时也有国际移民的因素,2009年大约有近90万移民移居美国,大约每37秒钟就有一位外国移民移居美国。

材料3:下图为“美国人口及部分资源消耗所占世界比重图”。

(1)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2)结合我国人口国情,说明《移民法》将潜在移民分类的原因。

(3)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试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14.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km2

森林面积/km2

淡水/km2

0.001

0.001

2000

材料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km2

耕地/km2

森林面积/km2

年径流总量/m3

6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

材料3: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平方千米,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平方千米。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_____,淡水______________。

(2)20年后,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

(3)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_______,仅从有利于增加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这种资源应如何利用?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一、1、环境 人口数量

2、生活和文化 资源 乐观者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

二、1、最适宜

2、发展中国家 公平的秩序 高水平生活质量 人地协调发展 持续发展

[基础达标]

1.A 2.C 3.C 4.D 5. C

6. (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人口容量逐渐下降的趋势。

(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拓展提升]

1.B 2.D 3.C 4.D 5.B 6.A 7.C 8.D 9.A 10. C 11.D 12.B

13. (1)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有利于我国合理引进人才,降低我国环境承载压力。

(3)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数量正相关,而与消费水平负相关。美国人口基数较大,这种人口基数大的特点若再与人口快速增长相结合,必然会出现庞大的人口增长总量;若再与高消费结合,会给美国和全球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14. (1)0.001 3 km2/人 0.001 2 km2/人 8 234 m3/人

(2)耕地 20年后,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而减少。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使其效益最大化。

高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大量篇幅讲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通过搞清楚人口分布的大势及成因,为更好地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一铺垫。
第一“世界人口分布”。教材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说明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口分布的描述应包含人口平均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两个方面。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一组图表呈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不仅培养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知识基础。
第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材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三个层面详细地阐述,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也起到了总结的作用。由于已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教材主要以文字形式直接陈述。
第三“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知识窗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说明。教材以插图地形式给出了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人口增长地差异,说明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第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最后教材选择热点话题“三峡移民”这一具体实例设置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和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不很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我国和世界的人口分布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初步了解人口分布规律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这是中国的情况,那么世界人口分布是个什么样子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用课本16页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教师点拨:(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
(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
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
解惑:如图1.3—1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
学生明白联系与区别后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实例练习,六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探究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该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得结论。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为什么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
(3)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
(4)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及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三: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简单介绍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明确:主要制约因素——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重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提示: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来掌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那么,这些情况如何进行统计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学习如何统计。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标准: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文化因素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特点: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警戒值
2.人口合理容量:理想值
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
十、教学反思
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
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
3: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4: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二、预习内容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
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
半球的20°—60°;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的范围内。
各大洲中,洲人口最多,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国东北部。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寒冷地带、地带和
地带。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自然因素包括:
地形:平原人口,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也影响人口分布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
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的人口与发展政策、战争和历史因素等。政治因素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人口的总特征:
数量最大,密度高,分布。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东西差异:多少;
自然差异: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少;
经济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少;
民族差异:多少
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与
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
2、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_______丰富程度,水平,发达程度,
程度,人口水平及
_____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具有性和性。
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的生活方式,保证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最的人口数量。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人口合理容量约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 ,”的基本国策,以谋求。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
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3、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4、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
5、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学习重难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
二、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
1.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

2.一个地区人口密度大好,还是人口密度小好?

3.读表1—3—1、1—3—2、1—3—3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及原因。

4.读图1—3—2世界人口密度图,找出人口最稠密的4个地区及人口最稀少地区,试解释的原因。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平原地区人口密集,高原地区人口稀少。这样说是否正确?可举例说明。

2.为什么说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3.举例说明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北部、西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人口仅占全国的4%,其中西藏的人口密度不到2人;其余省区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全国的96%,其中台湾人口密度高达500人以上。分析这种人口分布格局的成因。

2.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我国可以说“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被巨大的人口分母一平均,却是“地少物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最令人担心的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值还会下降,那么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矛盾,请举例说明。

2.有一片草原,放养了一定数量的牛羊,若干家人在此幸福的生活。几年后迁来一定数量的人家,当地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但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又过了几年,又迁入了几家人口,结果生活难以维持,被迫大批人家外迁。你能够用环境人口容量理论解释吗?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分析表格中有关资料,回答(1)~(3)题。
(1)计算巴基斯坦人口密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入表中空格。
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
面积(万平方千米)37.879.6156.6768
人口(万人)12500140002361766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3311.52.3
(2)分析各国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3)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________________两种资源是否得到最佳结合。所谓最佳,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2、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环境好的地区B.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生态好的地区
C.资源丰富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D.经济发达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B.生产力水平越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不明显
C.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D.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
4.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生活方式C.交通运输条件D.文化教育状况
5.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B.南方地区人口多,北方地区人口少
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D.内陆地区人口密集,沿海地区人口稀少
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A.西藏B.内蒙古C.青海D.新疆
7.我国下列省中,人口密度差异很大,东部人口稠密,西部稀疏的是()
A.四川B.山东C.新疆D.台湾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9.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①资源总数不断扩大②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③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增长④人口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不确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能进行定量计算,存在具体的数量
B.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往往低于其人口合理容C.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对制定该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极限人口数量
课后练习与提高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回答1~4题:
1.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的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2.下列地区与图中体现的情形最为吻合的是()
A.德干高原B.长江流域C.非洲东部D.西欧平原
3.影响图示人口与海拔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河流B.气候C.交通D.矿产
4.在热带干旱地区人口的分布常与图示地区相似,是因为地势较高的高原、山区()
①气候凉爽②资源丰富③降水较多④排水流畅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5.下列地区中属人口稠密区的是()
A.澳大利亚 B.东亚 C.北非 D.东欧
6.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密集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
C.世界上的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D.亚州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7.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_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右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8~10题:
8.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A.100亿、99亿
B.100亿、90亿
C.110亿、99亿
D.110亿、90亿
9.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B.cba
C.ba≈cD.a≈cb
10.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正确的叙述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易的大小也有影响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1~12题:
1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1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B.Ⅱ、I、ⅢC.Ⅲ、Ⅱ、ID.I、Ⅲ、Ⅱ
13.读下图表,回答问题。

表1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
49℃29℃24℃21℃±3℃18℃10℃-20℃
(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和
 。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地区的原因是① 
② ③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影响,从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有
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
14.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明问题。例如,有些地区人口过密,劳动力过剩,就业发生问题;有些地区人口过稀,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影响经济发展。这些问题就涉及人口分布的问题。因此,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
3、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带。原因是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气候适宜,平原面积广大,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而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人口稠密。
4、世界人口最密集地区: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
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世界人口最稀少地区: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地形崎岖,气候寒冷)、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气候干热,水资源缺乏)、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气候湿热)、南极洲、北冰洋沿岸(气候寒冷)。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不正确,说的太绝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而处于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多冻土、人口稀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这样,如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如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高原、巴西高原,非洲的东非高原等。这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因素。
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料,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等。
3.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政治文化因素影响举例
政治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宗教信仰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文化风俗纽约城内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科技发展水平筑波科技城的形成
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新疆、黑龙江农垦区的形成
历史因素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
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人口集中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对比分析分界线两侧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等)。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热丰富,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多高山高原,降水稀少,干旱多风沙,寒潮、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开发历史悠久,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地处内陆,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差,开发历史晚,经济落后。
2、一是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沿海交通方便。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二是经济实力雄厚。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又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集中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人口总量大大增加。三是政策因素,80年代以来国家从全局出发,制定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使这里成为改革开放最先获益的地区,大大刺激了人口迁入。
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可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在水资源利用上可节约用水,呼吁保护水资源等。即我们应正视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努力将人口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的限度之内,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2.“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是新专业术语。“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为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生存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也有人把人口合理容量称为理想人口或适度人口,其含义为“在一定条件下,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具有的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人口。”所以环境承载能力下的人口数量与能最大程度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数量是不一样。
从情境材料中可以看到,草原上,开始时属于“人口合理容量”;当第一次迁入后,已接近“环境人口容量”;当再次迁入时,草原已超越“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当堂检测
1、解析:(1)先明确人口密度的概念。所谓人口密度,就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内人口的数目,从表中资料可知:巴基斯坦的人口为1.4亿人,面积为79.6万平方千米,这样巴基斯坦的人口密度为1.4亿人÷79.6万平方千米=176人/平方千米。
(2)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
(3)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两种资源得到最佳结合,就会达到两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会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点评: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说明和决定这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只有把人口数量、密度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说明问题。
答案:(1)176(2)D(3)人口和自然两种资源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2.D解析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其主导因素是生活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地区一般而言,或是经济发达,或是自然条件较好。但是,环境和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往往是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区,人口较稀疏;而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资源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人口也较稀疏;而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必然稠密。
学贵在用,上述几个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但任何因素都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有因时因地的差异。比如,资源再丰富,如果分布比较偏远,又没有开发,则人口稀少;生态条件好的地区,人口可能稠密也可能稀疏,要看影响人口分布的其它因素。
3、B4.A5.A6.A7.A
得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课后练习与提高
1~4解析:从图中的曲线变化可知,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左右,海拔500米至1300米之间,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多,应在气候湿热的赤道地区,在热带干旱地区,人口也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区,因为高原、山区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
答案:1、A2、C3、B4、A
5.B解析:东亚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发展历史悠久,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
6.D解析: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主要位于自然条件优越的东亚和南亚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西欧和美国东北部地区,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平原,人口分布稀少。根据统计资料,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7.D解析:从原始社会经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资源的种类、数量、范围、利用率不断发展,从而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
8.B解析:读图可直接推知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约100亿,再减去发达国家人口数约9亿,即发展中国家人口数约为90亿。
9.C解析:合理人口容量一般小于环境人口容量,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8~9亿人,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人,图中a大约等于16亿。
10.D解析: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11.B解析: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并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加大。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就会导致环境问题。
12.解析Ⅰ图表示环境容量始终高于人口数量,这是最理想的;Ⅱ图表示人口数量在某一个时段超过环境容量,但很快恢复到环境容量以下;Ⅲ图表示由于人口数量太大,环境遭到破坏,新环境容量已低于原环境容量。答案:A
13.解析:水源、地形、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温带或亚热带,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本题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既考查分析图表的能力,又考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1.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讨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并学会读图。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具准备
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一直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都十分缓慢。然而自1650年后……
(图片展示:世界165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
学生:观察、判读图片。
教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现?
学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长。
教师:是的。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为70亿。依目前的情形发展,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会达到80亿,2046年,世界人口会突破i00亿。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地球孕育的,同时地球又是人类的唯一家园。在人类生活的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教师: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展的,特定环境以其空间和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在学术界进行相关研究时,就以“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大屏幕提供“环境承载力”的阅读材料)
教师:知道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吧,说说看。
学生:“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教师:对,很好。它涉及了多种指标,其中的哪一项指标,是人们考虑得最多,引用得最多的?
学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指标。
(推进)
教师:这项指标又被人们称为什么?
学生: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教材给它下的定义是怎么说的?
学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教师:从这个定义的表述中,大家仔细品味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或互相议论,仔细辨别后了解到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特定的历史时期、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对比分析)
教师:下面咱们就逐个来看看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
教师: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个相对更突出?
学生:资源。
教师:确实如此。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建立在不断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上的。一个地区,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其所能供养的人口相应也多,反之则少。譬如:同在欧洲的德国和梵蒂冈,前者现有人口8000多万,后者人口只有1000左右。香港经济繁荣,以1000多平方千米土地维持680多万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也十分富足。但若要它供养如河南9000多万人,则情况可想而知。
(延展)
教师:那是不是资源相对少的国家(地区),其供养能力肯定就少呢?大家别忙回答,先看看下面的材料再作回答。
(材料展示)
(师生互动)同读材料,教师启发引导,展开讨论
材料一:以色列农业的魅力以色列农业概况
国土面积1.49万平方千米,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
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
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人均的3%
耕地41万公顷,人均1亩地
1997年农业产值37亿美元
1997年农产品出口8亿美元
1997年农业劳动力6.7万人,1个农民可供养90人
以色列实际上只有北部加利利湖周围平原和约旦河谷适宜发展农业。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仅仅一代人就建成了现代农业,创造了令世界惊讶的奇迹。
教师:从这一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国以色列土地和水资源条件如何?
学生:土地面积小,贫瘠缺水。
教师:但是,它的人口供养能力怎样?
学生:很好,很高。
材料二:
滴灌是法宝
滴灌比漫灌节水1/3~l/2。
滴灌可使单位面积土地增产1/3到5倍。
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
滴灌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
以色列水资源总共才16亿立方米,其用水总量为20亿立方米,不足部分靠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补足。
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
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
科技为本
政府每年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的3%。
3500多个高科技公司。
7个研究所,250多位博士研究员,正在从事750多个科研项目。
以色列把科技兴农作为国策。农业发展主要受益于科技,农业投入也主要用于农业科研,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
科技使农业工业化,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5%靠科技。以色列的农业奇迹表明,科技就是生产力,农业的未来在于科技。
教师:这下大家找到原因了吧?
学生:是的。
教师:什么原因?
学生:有发达的、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教师:大家回答的很正确。
(推进)
教师:可见,科技发展水平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相应地区自然资源不足的缺陷的。大家想想,现在世界上哪些国家(地区)就是凭借科技优势,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雄厚财力物力,靠大量进口资源来维持其国民生活的,能否列举一些?
学生:美国、日本、德国等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是。
(承转)
教师:那么,除了资源和科技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也能显著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供养能力呢?
学生: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教师:正是。
教师:大家设想一下,中国现在的13亿人,如果生活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辉煌时期之一的大唐贞观年间,会怎么样?
学生:绝大多数会死掉。
教师:为什么?不都生活在同一个中国吗?
学生:虽然在同样的中国,但以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力水平所能生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毕竟少,与现在相比是十分有限的。这只能养活当时中国的几千万人口,根本养活不了现在如此多的人口。再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消费水平也远比那时候高,这样,那时有限的那些财富,对于现在如此多的人,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教师:原来如此。
高潮(重难点突破)
教师:从刚才我们分析的现实中国与盛唐时期的中国供养人口数量的巨大差异中,大家是否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便就某个确定的地区而言,所有能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这样的话,考虑这些因素而估计出的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如果地区确定,时间明确,那么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影响因素的数量是不是相对确定的?
学生:是的。
教师:那么,由此推算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是也就相对确定了?
学生:是的。
(归纳承转)
教师:由上,我们可以归纳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两大基本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下面,我们看教材图1.10和图1.1l,具体了解一下,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应当怎么进行?对全球和我国,相应的评估结论会怎样?
学生:(读图,讨论)
1.P12图思考”1、2。
2.P13怎么看待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不同结果?
[教师精讲]
各种资源的综合决定着环境承载力,在所有不同种类的资源中,相对最少的资源直接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这个最小值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师生互动)
教师:三种环境人口容量评估的结论为什么会不同?
学生:它们评估时的假定条件不同。
教师:想一想,三种不同观点的人,他们各自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学生:乐观论者:人类是大自然中最高级的生物,有聪明才智,人类科技进步的潜力是无穷的;悲观论者:所有的资源潜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供养有限的人口,有些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因此现在地球上人口已经太多;持中间观点的人:虽然有些资源已经濒临枯竭,但人类科技的发展潜力还是存在的,因此100亿左右是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分析得很好。下面咱们再看一下P14的“活动”。请大家考虑: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多少,它主要以什么作为评估依据,为什么?
学生: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6亿。它是以中国的土地资源作主要依据。
2.评估出的人口为16亿,现在是13.7亿。那是不是意味着形势还并不严峻,还挺充裕?
学生:不是,现在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教师:何以见得?
学生:(回忆前述内容后)我们的人口基数庞大,每年的新增人口仍然很多;资源相对短缺严重,数十种主要的基础矿产和能源资源中已经有很多短缺,如石油;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并且还有继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
教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
(总结过渡)
教师:前面我们深入探讨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细节。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但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刚够温饱,好像就可以持续供养吧?
学生:是啊!
教师:可那是咱们向往的吗?
学生:肯定不是。
教师:那你们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学生:幸福日子。
教师:怎样的日子可以称得上幸福呢?
学生: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危害子孙后代。
教师:过这样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仅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资源和财富。那么,一切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够供养的人口肯定就会明显减少了吧?
学生:是的。
教师:这样的人口数值,人们把它称为什么?
学生:人口合理容量。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板书)
教师:对。大家在P13上找到它的定义后,考虑这个数值是否是确定的?要评估它的话,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否相同?
学生:它也是不确定的,但也是相对确定的。对它进行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标准要更高些。
教师:人类同处一个地球上,那么,我们评估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时,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按统一标准执行?
学生:不行,不可能。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各国、各地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各个因素有不同的表现。比如环境资源条件,比如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各地区各有其自身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少,消耗的资源却很多,人均收入高,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高。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增长也快,人均收入少,消费水平也低,贫困人口众多。
教师:这样看来,要在世界上形成和保持一个人口合理容量也很艰巨。不过再怎么艰巨,人们还是得努力吧?
学生:是的。
教师:那该怎么去努力呢?
学生:一是各国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二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有追求过好日子的平等权利。
教师:为此,我们该怎么做呢……
课后大家不妨好好去想一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环境两方面紧密联系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重点分析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资源、科技的发展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突出影响,了解了三种不同的世界环境人口容量评估观点,明确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艰巨性,贯彻落实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中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大基本国策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50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50》,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案
学案导学: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知识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
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多少?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人口容量?
3、环境人口容量
对于环境人口容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更具体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的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与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环境人口容量则指一个地区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4、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重点、难点)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说生活肯定是越过越好,如果说刚才我们探讨的那个时代是只能吃饱饭的时代,但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处于大家都要顿顿吃肉,出门开车,家家都住洋房别墅的时代,也就是说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了,那聘用人才的价格也会提高,比如说改成500元/人。那么你们在自身拥有的资源基础上还会不会能容纳这么多的人口?)因此,消费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这其中的答案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
图1.10“木桶效应”
图中画的是桶板长短不齐的木桶。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例如,我国西部地区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但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成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如下图所示:
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5、人口容量的估计(重点、难点)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①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一共有四个方面,而且各种制约因素都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估计环境人口容量难度很大。
但在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如土地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乐观派学者认为,地球能够维持的人口,要比今天地球上生存的人口高出很多。个别学者甚至断言,地球能够养活500亿人口。其依据有三:第一,目前地球陆地上还有大量资源尚未开发,就是已经开发的资源,也存在着很大的利用潜力。第二,尚处于起步开发阶段的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有足够的力量遏制环境退化。
悲观派学者认为,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过多,如果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个别学者甚至认为,地球上的人口不应超过10亿。其依据是:第一,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食物和自然资源短缺等问题频繁出现,这说明人口规模已经过大。第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枯竭指日可待。第三,人类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还必须考虑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
中间派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这是使全球人类能够吃得比较好,并且维持健康而不算奢侈生活的合理人口限度。
应当采取辩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中间派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这是一个过度的人口规模,人口过多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问题越发严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土地规划管理署在研究全球的土地资源时,测得全球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保持在110亿人口左右,与中间派学者的观点是相吻合的。
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的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量还从未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

知识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一)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
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
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4、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现实中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①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资源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国的范围。
②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
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
(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
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活动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2005年,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限制,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尤为突出的是淡水资源的短缺。
1、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相对资源有限。
2、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较低,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加重了我国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3、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的模式从传统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基数巨大(200年达13亿),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庞大(超过1000万)。
4、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严重,因此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例1、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发达国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
解析: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答案:B
例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B、科技水平C、生产能力D、消费水平
解析: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数量越多,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呈正相关关系。科技水平越高,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环境人口容量相应地越大。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中的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少,因此,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答案:D
例3、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解析: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不同,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方法不同,因而影响着资源的供应能力。一般情况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高,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范围越广,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答案:D
例4、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是因为()
A、科技发展速度缓慢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
D、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
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的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科技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答案:B

1、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容纳的人口数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
2、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学技术
D、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4、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基础之上的
A、①②③ B、①③C、③④D、②④
6、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D、生活消费水平
8、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数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人口不断增长造成的
C、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当全球人口约为100亿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为降低
9、为了简便,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主要依据的资源是()
A、土地资源B、气候资源
C、能源资源D、生物资源
10、关于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乐观者认为正确的是()
A、现今世界人口已超过了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B、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可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
D、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全球人口不能再增长
11、《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A、12亿左右B、13亿左右
C、16亿左右D、20亿左右
12、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人均耕地变化曲线上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日趋________,这一趋势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缓和,按1955~1975年的速度发展,大约在2020年,我国人均耕地将趋近于________。
(2)回答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已经不多了,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等省,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4)当前,我国耕地不但在数量上减少,其质量也不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的有关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年份1949195719661971197719821986
人口(亿)5、46、47、48、49、410、310、6
人均耕地(公顷)0、180、1560、1350、120、110、100、099
(1)表中数字反映的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确定的两个基本国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中国、美国、印度人均耕地图”,分析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________,反映了我国人口与一些________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3)据科学家估计,2001年全国人口已达________多。
15、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这段文字主要讲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什么问题?
(2)它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的?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的定义包含几层意思?

试题答案
1、C 2、D 3、D 4、D 5、D 
6、B 7、A 8、C9、A 10、B 11、C
12、(1)减少 无地可耕
(2)人口增长过快
(3)黑龙江 新疆 草地
(4)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变薄,肥力下降与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13、(1)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2)土地承载量受到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
(3)实行计划生育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4、(1)中国 美国 印度 中国人口13亿,美国约2.8亿,印度约10亿;从耕地看中国约1亿公顷,美国约1.85亿公顷,印度约1.7亿公顷由此得出
(2)1/3 资源
(3)13亿
15、(1)讲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2)先简化、后解剖分析。
(3)包含四层意思:①环境人口容量,首先应指明具体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②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③人口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家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45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