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月球——地球的伙伴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球——地球的伙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球——地球的伙伴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月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转公转周期;月相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的标题明确点出“月球是地球的伙伴”,强调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天体之一,是人类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天体。本篇内容按照天体系统等级由大到小展开,即:宇宙、太阳系、地球、月球,然后过渡到自转、公转来具体学习地球上的知识。本课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月球(介绍月球环境);月相及日月食;月球与潮汐;限于时间,日月食与潮汐部分内容本节课不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月球的概况;尝试解释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等于月球自转的周期;能解释月相是如何形成的;能阐述一个朔望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等长的原因;能说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四种月相的见月时间段和当时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嫦娥”问题的“头脑风暴”式讨论,说明月球的概况,并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模拟活动,主动获取“月球绕地公转和自转周期同步”的知识点;通过诗和画中与月相有关的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月球相关的诗词、漫画,自觉关注自然与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在模拟演示、观察flash动画、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月相的形成和随日期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
2、难点:不同月相呈现的时间及在天空中的方位。
四、教学安排
1课时。潮汐、世界各国对月球探索的经历和计划等拓展内容,放到下一课时教学。
在地理专用教室内上课,利用其空间大和有活动的投影仪光源,可以模拟月相的形成。课前播放学农中的照片(有趣的劳动场景、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月相的照片及通过望远镜拍的月球照片)和歌曲《明月几时有》,营造学习气氛。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谈谈学农时于旷野中站在月光下的感受。作为现代城市人,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有心境去静静感受月亮,有了不久前的经历,同学们感触多多,会说出诸如静谧、清凉、纯洁等美好而诗意的感觉。
(二)新课教学
1.在请数个学生谈了感受后,教师追问:真是如此的诗意吗?如果真让嫦娥不加防护地站到月球上,她的生命可能受到哪些威胁?(以前曾经这样问:“嫦娥飞天后的境遇如何?”,但效果不好)
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如热死、冷死、自爆、寂寞、相思、老死、被砸死、掉到环形山里摔死、因月兔死了她悲痛而死等等;然后请同学们就“死法”思考分类,得出直接或间接的死因:缺大气和水,这恰恰是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物质条件,反衬出(将课本中专题3、4、5的标题进行串联):“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太阳系”“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
围绕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融合到一起,既了解月球的自然地理特点,又强调了“只有一个地球”,且印象深刻。
2.屏幕展示学生自己拍的月相照片(主镜焦距900毫米的望远镜,15~30毫米目镜的直径与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镜头直径相近,可以直接拍摄)和观察记录,强调记录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几天中拍到的月亮上的环形山是相同的,说明看到的是同一个面,我们能否看到月球的另一个面?为什么?引出学生活动。
活动一:相邻的同学俩俩讨论,并模拟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其自转的周期相同,选两组演示,引导学生推断出“向着地球的一面永远向着地球”的结论。
体验动与静的相对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演示中的问题。
3.就屏幕上的学生观察记录继续设问:我们观察的是蛾眉月到上弦月,而在一个月内月相是如何变化的?你们可以通过活动模拟出来吗?
教师仅提供一些条件和建议,如建议设计一个场景:用学生在中间代表地球,一同学控制投影仪模拟阳光,另一学生拿黑白篮球代表月球,并始终将白的一面对着太阳的方向。必要时学生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动画来获得方位感,教师控制动画演示和学生活动内容同步。
活动二:通过学生的观测和体验总结出新月、上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的月相和日期。
利用学生位于一直线时相互遮挡看不见“日”或“月”的契机,来启发他们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教师继续就屏幕上的上蛾眉月设问:初三、四的月相是反“C”形,初廿七、廿八的月相是“C”还是反“C”?
屏幕出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他画得对吗?引出新问题:不同日期不同时段不同月相出现在天空中的不同方位,它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这是难点所在,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讲清楚图示中的方向、地方时、地平圈和上中天等概念,并引导学生将图示中的方位与现实中的方位感统一起来,将图上月相和实际观察到的月相对应起来。这个知识点似乎超出课本的范围,但课本的“思考与实践”有相应的题目,学生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而且月亮是和我们一生相伴的事物,掌握相关的知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活动三: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不同日期看到不同月相的具体时间段,并且能区分上下半个月相应的月相。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上上西西”――即上半月的月亮上半夜看,在西边天空西边亮(西侧圆弧完整);“下下东东”――即下半月的月亮下半夜看,在东边天空东边亮(东侧圆弧完整)。
解决丰子恺漫画中的问题,并且让学生了解天文中的新月和中国文人所理解新月的概念是不同的。
5.回到观察记录,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记录表中一个月是多少天?而月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天?为什么不同?
用自制flash课件演示:一个朔望月29.53天,而一个自转和公转周期是27.32天,效率高。
6.用诗和画来进行月相的练习反馈,应用与联系。
“杨柳岸晓风残月”画的是新月吗?[21世纪教育网]
“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写的大概是农历什么日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月相?
7、用路透社对2005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罗伊格劳的评价结尾:获奖缘于14岁少年对月亮和星星浓厚的兴趣与敬畏。激励学生关注自然,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

六、专家评析
月球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颗星球,虽然耳熟能详,但对其科学的了解还是欠缺的。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嫦娥工程”的实施,学生对月球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本节课的设计,朱老师以情景再现、合作学习、实地观察法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掌握月球的公转、自转周期,月相形成、变化等知识点。设计中考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高二学农期间的野外观察相结合,朱老师自制的相关课件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热情。
本课实际教学中,应考虑一堂课的教学容量,因为本节课的有些知识点还是较难理解的,需要花费一定的教学时间。

延伸阅读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


[导入新课]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宇宙是个什么"模样"呢?有人做了这样的比喻:太空像汪洋大海,天体像相距很远的小岛,天体系统如同群岛。我们的地球所处的环境怎么样呢?

[讲授新课]

二、宇宙中的地球(板书)

1.地球和她的兄弟姐妹(板书)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读图,首先找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并提醒学生注意小行星带的位置,然后教师可根据以下资料把九大行星给学生做一个简单介绍。

(1)最受宠爱的小个子--水星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的小个子,除了冥王星外,算它最小了。我国古人称它辰星,国际名"墨丘民",是罗马神话中商神的名字。

水星是一个固体行星,自转一周(一天)58.6天,公转一周(一年)约88天,体积、质量均为地球的1/20。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学设计示例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②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板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图1。5)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图1。6)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几部分组成?

(板书)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P7-8相关图像思考解答)太阳大气各层中,有哪些太阳活动?其表现形式?其活动周期有多长?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第1课时


示范教案一(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2.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了解日、地、月三者的关系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相关图表,并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

学习了这一节,使学生树立一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月相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法、课本插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利用相关资料、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借助三球仪、自绘图或挂图,并结合实际来综合分析、说明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第2课时)(选学)


示范教案一(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第2课时)(选学)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宇宙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星体,而月球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月亮,在我国古代有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月宫(广寒宫)、桂花树、玉兔等,到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证实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与月球有关,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有关月球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有时像镰刀,有时呈半圆,有时为圆月,在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是在不断变化的。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呢?

[讲授新课]

三、月相及其变化(板书)

1.月相的成因(板书)

(教师利用三球仪边演示边解释)月球是地球的一颗自然卫星,它质量较小,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可以反射太阳光。通过三球仪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在绕着地球转,地球带着月球又在绕着太阳转,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在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被照亮部分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视形状,即月相。它的变化是很有规律的。(教师板书并出示图1.10投影片或挂图、自绘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44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