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陆的变迁”,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学习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新
课
[大屏幕]题目
上课之前我首先要考考大家。
[大屏幕]七大洲四大洋的空白图
问题:1.请你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到黑板上指出)
2.《西游记》中“东海龙宫”中的“东海”是某个大洋的边缘部分,那这个大洋是哪个?
导入:
大家有没有想过辽阔的东海有一天会变成陆地呢?我这里有一个关于东海的传说,大家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沧海桑田(板书)
大海变成桑田有没有可能?
[大屏幕]东海的古河流遗迹
这个图片说明什么问题?
[大屏幕]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这幅图片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上面两个例证说明,沧海桑田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板书)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可能或不能
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海洋
海
陆
变
迁
的
实
证
和
原
因
提问:
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为陆地是由地壳的变动引起的。
[大屏幕]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提问:
东海的几经沧海桑田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小结: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提问:除了这两个主要原因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
[大屏幕]荷兰的围海大坝
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全国有四分之一的陆地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而且过去的一百年里荷兰的陆地国土一直在扩大,这是为什么?
也就是说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小范围的海陆变化。
谁能再举出人类活动引起海陆变化的例子来?
当然人类活动造成的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谁还能举出一些海陆变迁的实证来?
我这里还有一些资料(大屏幕显示)。
[大屏幕]
科学家考察,在我国的太行山麓,许多的螺、蚌壳的化石沿水平方向排列着。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第一次上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区的地壳时升时降。
这两种力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思考回答
地壳的运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荷兰人填海造陆
魏
格
纳
和
他
的
大
陆
漂
移
假
说
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周围就可能发现很多这两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20世纪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人,他非常善于观察,他叫魏格纳,德国人。
[大屏幕]魏格纳头像
大家谁知道魏格纳的故事,来给大家讲一下。
对学生讲的故事给给予评价。
[大屏幕]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图
当魏格纳有了这个偶然的发现之后,就多方面的考证。大家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观察这幅图,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
这幅图中海牛和鸵鸟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出现在这种情况?
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如果是魏格纳,你会联想到什么?
在他有了这个发现的两年后,魏格纳就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大陆漂移假说。
[大屏幕]大陆漂移假说
谁能根据此图说一下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
同桌说一下大陆漂移假说。
大家在观察这幅图的过程中在两亿年前有没有大西洋?它又会怎样变化?
通过大陆漂移假说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试着讲述格纳的故事
古老的地层似乎存在着某种连续性
学生谈谈听这则故事的感想
回答:在很久以前,这两个大洲可能是连在一起的
学生试说
同桌在有一个人复述大陆漂移假说
板
块
运
动
学
说
和
它
的
主
要
理
论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后人并没有停止过探索,在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因而进一步提出了板块运动理论。板块运动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可分成六大板块。
[大屏幕]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组看图讨论:
1.全球共分成哪六大板块?
2.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
3.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4.结合地形图,说一说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二、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FL:板块运动方向。
大家观察板块运动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提示:它们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组
它们有的做的是相对的挤压运动,有的做的是相背的张裂运动。
[大屏幕]东非大裂谷
大家观察一下红海的位置。你推断一下,几千万年后,红海可能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大屏幕]红海的成因图。
首先是大陆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大陆解体──新海洋出现──新大洋形成
这么说板块发生张裂运动的结果会形成什么呢?
[大屏幕]东非大裂谷
大家来看,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板块运动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相对的挤压运动。
[大屏幕]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
大家预测一下,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大家手中都有一张白纸,好,大家用手摁住纸的两端,向中间推,会出现什么结果?
两大板块挤压会使海洋消失,如果继续向一起挤压,会出现什么结果?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成陆地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我这里有一个关于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动画示意,谁能用板块运动理论配上旁白?
[大屏幕]喜马拉雅山形成示意
对学生的旁白做出评价。
板块运动用它巨大的威力在地球上塑造了众多的山脉,其中最著名的有两条山系。
[大屏幕]世界两大山系空白图
请在地图上找到这两大山系。
指名说出世界两大山系的名称
[大屏幕]两大山系图和板块示意图
问题:
小组讨论两大山系由哪些板块挤压形成?
板块互相挤压的结果会怎么样?
三、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在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多什么现象?
大家观察一下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大屏幕]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和板块示意图
[大屏幕]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和板块示意图
小组讨论:当今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指名同学到大屏幕上指一下,它们分别位于哪些板块交界的地方。
小组看图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认识板块运动方向
观察得出结论
指出两大火山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之间
裂谷和海洋
回答:
隆起山脉。
对照大屏幕做旁白
对照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系的名称
小组讨论
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指出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阶
段
小
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沧海桑田是的的确确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海陆变化。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善于观察的魏格纳提出了伟大的大陆漂移假说,主要内容是:(指名说出)。后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板块运动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1.全球共分六大板块;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运动的方式主要有相对的张裂运动和相对的挤压运动,张裂运动会形成裂谷和海洋,而挤压运动则会使海洋消失,隆起山脉,形成海沟和岛链弧等;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边缘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回答老师随机提出的问题。
反
馈
练
习
[大屏幕]反馈练习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迁,如填海造陆。
2.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请你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5.据专家测量,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长高,请你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完成反馈练习
课
堂
小
结
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就这么多,到现在大家能不能谈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大屏幕]七嘴八舌话收获。
或谈谈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方法,或谈谈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体验。大家掌握得还不错,通过,课后给大家留个题目,请你收集海陆变迁的实证,越多越好。大家在这节课上表现得非常棒,希望有机会大家能够再一次合作。谢谢大家,下课。
学生从知识、方法与情感方面谈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
二、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和观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本课即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
[设计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逻辑顺序:发现问题—思考假设—证明论证。
[教材分析]:“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学情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就初中生的心理而言,本节内容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本节重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学会“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
2.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演示等,初步了解板块相互间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魏格纳和地图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要不怕吃苦、不畏牺牲。
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
五、教学难点:“大陆漂移假说”;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游戏,课件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所感悟。
六、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南美洲和非洲及六大板块卡片
七、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或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视频“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
猜成语:
我们中国有许多成语,现在播放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猜猜描述的是哪个成语?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这个故事描述的是成语“沧海桑田”,指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广泛比喻事物变化之快)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表形态变化
在地球上,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沧海的实例有许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喜马拉雅山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图片
这张图片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脉,科学家在此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为什么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上会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学生回答]以前的海洋变成了现在的陆地。
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后得出:地球上有的陆地变成了海洋,有的海洋变成了陆地,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知道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
展示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发现的森林遗迹的图片
从这张图片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为什么海底会有森林的遗迹?难道森林曾经生长在在海底吗?
[学生回答]以前的陆地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变成了今天的海洋。
展示荷兰的围海大坝图片(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家,1/4陆地低于海平面,因此荷兰有填海造陆的传统,在百年中荷兰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全国1/3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
这说明了海陆的变化除了受自然力作用外,还受什么作用的影响?
[学生回答]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海陆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总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表面是在不停的变化的,现在的地球表面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过渡
既然海陆之间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今天的海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呢?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游戏。
展示自制的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卡片
游戏:拼图
并请同学把非洲和南美洲按照合理的位置关系贴在黑板上。(以赤道为参照)
提醒学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恰好拼和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陆漂移假说
展示拼合在一起的大陆的图片
看着拼好的一整块陆地,你会有疑问吗?是巧合,还是另有其他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的科学家
家魏格纳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问题的提出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
勇于创新。
展示魏格纳的图片
介绍他的故事
展示大陆漂移的动画
魏格纳通过哪些证据证明他的大陆漂移理论?
[学生回答]古生物一致,古地层一致。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应用与提高:出示南极大陆的图片
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南极大陆发现了巨大煤层这一现象?
[学生回答]略
[教师纠正]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南极大陆在地质时期曾位于暖湿的中低纬度地带
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的应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魏格纳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魏格纳对科学执着的精神;魏格纳为了探索科学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等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过渡
大陆漂移假说的局限性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20世纪60年代,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开拓学生的思路
板块构造学说
与
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
与
火山地震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读图回答:全球有哪六大板块?
[学生回答]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
游戏:拼图
在黑板上把六大板块拼合起来(两个小组比一比,谁拼的快)
[教师总结]其中四个板块是以大洲的名称命名的,两个板块是以大洋的名称命名的。
展示“全球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1.全球火山和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关系?说明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还是比较稳定?能举例说明吗?
2.现在发生地震怎么办?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全球火山和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边缘,说明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
发生地震时尽快跑到开阔处,来不及时躲在坚固家具下面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发掘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
应用
与
提高
应用
与
提高
展示红海示意图和红海扩张的动画
思考:
经科学家观测,红海现在在不断扩大。红海在几千万年后能成为第五大洋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回答]因为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这两个板块之间是张裂运动,距离在拉大,所以红海会变海洋
通过动画演示红海、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运动,锻炼的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展示地中
海示意图
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消失。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边界,这两个板块之间是碰撞挤压运动,距离在缩小,所以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动画演示:板块挤压产生的造山运动
如果你是一位地质学家,请你预测一下今后喜马拉雅山脉会“长高”吗?并说出你预测的理由。
[学生回答]会“长高”
[教师总结]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现在印度洋板块仍继续以每年5——6厘米的速度向亚欧板块俯冲,喜马拉雅山仍然在继续抬升中。
总
结
出示
问题
1.红海、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都分布在板块的边缘还是内部?
2.红海的扩张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长高”说明板块之间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3.地中海的缩小,说明板块之间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板块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做张裂拉伸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做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习挖掘问题的本质
小结
请同学说说本收获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概
括总结能力
拓展与
提升
课下作业
作业:请大家收集本地海陆变迁的资料,也一篇小报告。
学生自己搜集答案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地理“发烧友”
最新测定的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为什么测量数据由8848.13变成了8844.43呢?
学生自己搜集答案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城英才学校
张新国
2007-5-8
附:教学反思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知道“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内容比较紧凑,各环节的衔接较自然,使知识能够比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其次,课外的教学资源插入非常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如,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海陆变迁”视频动画进行导入,调动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再次,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较好的进行引导和及时做出评价,师生间的交流适当。如,在学生运用所学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时,学生一时无法做出解释或答偏了,
能够引导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解释。最后,采用了较多图片,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这是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目标培养的一大重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讲授、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都是通过读图来完成的。
不足之处在于本节课的活动环节较多,如读图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小组讨论、表演、拼图等。学生讨论时间过长、表演时间过短,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19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