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学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学习重点: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学习难点: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生物吗?相信你一定认识不少的生物。你认为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各组的结论。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2-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内容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生物能,生物都有的特征。生物还有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二、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
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2、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4、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吗?
5、植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吗?
三、课堂小结
1、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
2、什么是生物学?
3、生物的特征有哪些?
四、拓展创新
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五、课堂达标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
6、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
鲸喷出水柱营养
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
植物开花结果生长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遗传
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能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并举例,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命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来突破。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
四: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学生分析
对于一群才接触生物的初中生来说,生物无疑是新奇的、有趣的。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切忌枯燥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多运用一些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首先对这门课感兴趣。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准备实物、图片;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七:教学设计(以讲稿内容为主)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有许多千姿百态的物体,它们有的是生物,有的不是生物。你能把生物与非生物很快的区分出来吗?(学生回答)下面老师组织了二十个同学们很熟悉的物体,请大家把它们一一辨别出来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老师将用1min给大家展示,所以需要大家快速记忆、仔细观察和细心辨别,能做到吗?(学生回答能够,随后开始播放ppt播放期间会有一定时间的暂停。)好,现在请同学们将看到的图片,三人一组,你们认为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比比看哪组同学写得最多。(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后写完)好,现在在你们写的基础上,重新列举两个写在下面,老师来看看你们都写了些什么。嗯,非常好。现在,我要请同学们说说理由了,你为什么把这些物体认定为生物或是非生物?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呢?每个组请一个同学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并可以请学生举例)好,每一组都有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又要紧张起来了,同学们试着总结出来生物的特征,可以查阅课本,也可以从大自然中或生活环境观察书上没有的(给出5min的时间)。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说生物的特征,在说完之后,其他人可以做出自己的补充(老师要在学生的表述中总结特征,并将总结出的特征写在黑板上)。特征写完了,现在我们就来探索是不是生物就一定具备这些特征,非生物就不具备这些特征呢?那么,老师随机写出几种生物与非生物(斑马、向日葵、夕阳、空调)在黑板上来对应同学们刚刚列举出来的特征。对应完毕,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有5点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虽然非生物也有一些生物特征在里面,但是只是一些表象而已。其实,在我们肉眼可见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非生物。下面我们展示几张微生物图片,在这里生物还有一个特征,老师将直接给出就是除细菌外,生物均有细胞构成。今天我们的课到这儿就结束了,请同学们自习理解生物的特征。如果以后有人询问你们什么是生物,同学们能够回答得出吗?嗯,非常好,下课。
另附: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八:板书设计
生物的特征
斑马向日葵夕阳空调
需要营养√√╳╳
进行呼吸√√╳╳
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长和繁殖√√╳╳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学案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学案人教版
课例展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别生物和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
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参与小组活动,会表达、倾听、分析、交流与合作;爱护实验动物,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难点:会表达、倾听、分析、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准备教学材料。
教师准备:把学生分为六组,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准备放大镜、盆栽菊花、实物投影仪等教学用具;把学生和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分装成教学用具盒7套。
附自制教学用具盒材料:
教
学
用
具
盒
分类
内装材料
1号盒
放大镜、玻璃板、镊子、菜叶、两面胶、黑色记号笔、白纸
2号盒
活体蜗牛4~5只
3号盒
植物落叶、浸制蜗牛标本、竹编蜻蜓、石头、蚯蚓、电动玩具狗、苹果、鸡蛋等分装在不同的3号盒
2.教学思路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是设计这节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初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移动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并且对生物学具有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先利用活体蜗牛创设生动的观察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小组学习活动中;通过问题串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不同物体的观察、讨论、比较,找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同时进行爱护生物的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互动方式,让学生会表达、倾听、分析、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教学流程
利用活体蜗牛创设观察情境
↓
小组合作,观察蜗牛,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方法
↓
汇报交流各组观察的结果
↓
教师通过问题串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及观察生物的一般方法
↓
给各组提供不同的物体,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找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
组间交流,迁移练习,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爱护生物的教育。
(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两个盒子,请同学们打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1:1号盒子装的是放大镜、玻璃板、镊子、菜叶、两面胶、黑色记号笔、白纸。
生2:2号盒子装的是我们抓的蜗牛。
师:利用这些用具盒材料,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生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生2:可以观察它能不能吃菜叶。
生3:可以用镊子碰碰它。
生4:看它在玻璃板上能不能爬。
……
师:大家说得好。但能不能做到呢?现在就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来观察。观察的内容可以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选择,也可以另选自己小组感兴趣的内容来做。
(教师实物投影出观察的时间、记录、爱护实验动物等要求。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解答)
师:(学生观察结束)请大家把桌子上的材料用具放回原处,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习惯,在以后的实验中也要这么做。现在请各组选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组的观察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组1:我们组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蜗牛的,我们观察到蜗牛有一个壳,比较硬,如果不碰它,它能慢慢地伸出触角来,两个长的,两个短的;蜗牛爬的很慢,用镊子碰它,它就会立刻缩回触角。(组长把记录粘在黑板上)
组2:我们组的观察的结果是蜗牛有一个灰色的螺旋形的壳,把它放到玻璃板上,待一会儿,再把玻璃板翻过来,他能粘在玻璃板上,玻璃板上能看见有水的痕迹;它没有脚,靠爬行往前走;用镊子碰它,它就会立刻缩回触角,再碰它就会缩回自己的壳里;把它放到菜叶上,它没吃菜叶。(组长把记录粘在黑板上)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蜗牛吃什么?
生:吃菜叶。
师:为什么这组同学没有看到牛吃菜叶呢?
生1:可能是观察的时间太短了。
生2:可能是教室里太吵了。
……
师:这几个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呢?课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怎样能观察到蜗牛吃菜叶,有哪些因素影响它吃菜叶?
组3:我们组的观察结果是蜗牛有壳,身体是软的,能爬;用笔碰它,它就缩回壳里;它有一对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上有黏液。(组长把记录粘在黑板上)
组4:我们组有两只蜗牛碰它没有反应,可能是死了。我们组对其它两只蜗牛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是蜗牛的身体柔软,有坚硬的壳保护着,用镊子碰它触角时,触角会缩回去。(组长把记录粘在黑板上)
组5:我们组观察的是蜗牛能不能吃菜叶,观察结果是我们没能看到蜗牛吃东西;但是我们看到盒子里有绿色的小颗粒,可能是蜗牛的粪便;菜叶上有蜗牛爬过的痕迹。(组长把记录粘在黑板上)
组6:我们组观察的是蜗牛在白纸上能不能爬。刚开始,蜗牛一只缩在壳里,不出来,我们不碰它,过了一会儿,它才伸出头来,一碰它就缩回去了;它在白纸上能爬,白纸上有蜗牛爬过去留下的痕迹;我们还观察到蜗牛的身体外面有壳,有大小两对触角。(组长把记录粘在黑板上)
师: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同学们都很认真,能把观察的结果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今后的学习和活动中,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观察活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记录,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师:我们从六个组的观察记录中可以看出蜗牛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我们把有生命的个体称为生物。那蜗牛有哪些生命现象?它是生物吗?
生1:蜗牛外面有壳,能运动。
生2:蜗牛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生3:蜗牛能吃菜叶。
生4:蜗牛能排出粪便。
生5:蜗牛能由小长大。
生6:蜗牛要呼吸氧气。
生7:能繁殖后代。
……
师:(教师和学生归纳总结的同时,教师板书生物的共同特征)大家总结得比较全面,蜗牛能吃菜叶说明它需要营养物质;蜗牛的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不要简单地说是呼吸氧气;能排出粪便说明它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能由小长大说明它能生长;能繁殖后代,这些都是蜗牛的特征。那么,自然界中的有很多生物,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和蜗牛一样具有这些特征呢?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生1:是,我们人就是生物,我们就有这些特征。
生2:不对,植物也是生物,它就不能运动。
生3:植物也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4:植物就不能排除粪便。
……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对生命现象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请阅读教材,自己解决一下这几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巡视指导)
师:有没有需要我们一起解决的问题?
生1:有没有植物可以运动?
生2:向日葵向着太阳转是植物对刺激做出的反应吗?
生3:植物的废物是什么?
生4: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也是生物的一个特征吗?
……
师:这几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好,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也是生物的一个特征(板书)。谁还能解释其它的问题?
生:我在《百科全书》中看过,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是不能运动的,但是少数藻类植物,如衣藻是可以运动的。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其他同学也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运动是动物的主要特征,但它不是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谁还能解释一下其他的问题?
(没有学生发言,教师解释)
师:向日葵向着太阳转是植物对刺激做出的反应,一般来说植物的应激性不太明显,植物的向水性、向肥性、向光性都是植物对刺激做出的反应。关于“植物产生的废物有哪些”这个问题,老师查完资料后再给大家解释。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现在请每个小组打开第三个盒子,判断一下盒子里的物体是不是生物,想一想为什么?时间5分钟,从现在开始。
(学生观察、讨论)
师:请大家利用实物投影仪,把你们小组观察的物体展示一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组1:我们组观察的是石头和竹蜻蜓。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所以它不是生物。而竹蜻蜓,它是竹子做的,虽然很逼真,但它不呼吸,比吸收营养物质,不能排泄,所以它不是生物。
组2:我们组观察的是一盆菊花和银杏叶。我们组认为菊花是生物,因为它具有我们前面总结的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如需要吸收营养物质,能够排出废物,能进行呼吸,能生长发育和繁殖。银杏叶脱离了银杏树后,就没有了银杏树的一些生命现象,所以它不是生物。
组3:我们组观察的是电动玩具狗,虽然它也会动,但是它不吃食物,不喝水,也不排出废物,更不能繁殖后代,因此它不是生物。
组4:我们组观察的是蜗牛标本,我们组认为蜗牛标本不是生物,因为它死了,不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它不是生物。
师:你们说得好,生物体能生病、衰老和死亡,这也是它的一个共同特征(板书)。但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的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生物体的全部特征。
组5:我们组观察的是活蚯蚓,它具有生物体的全部特征,因此它是生物。
组6:我们组观察的是苹果、鸡蛋。苹果里的种子能长出苹果树,鸡蛋能孵出小鸡,所以它们是生物。
师:大家同意他们组的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两种意见争论,教师引领)
师:刚才,我们讲了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的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生物体的全部特征。苹果、鸡蛋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单独存在时不表现出生命的特征,只有鸡蛋孵出小鸡,苹果籽长出幼苗时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苹果、鸡蛋不能称为生物。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很好,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生物特征外,生物是否还有其他的共同特征呢?这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会陆续接触到。现在请大家做教材后的两道练习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师:下课了,蜗牛的任务也完成了,我们应该关心爱护实验生物,把它送回大自然,这项工作就请各小组下课后完成。
课例评析
纵观本节课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能主动、务实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课前采集蜗牛、准备苹果、鸡蛋、落叶、电动玩具等教学用具,让学生贴近生活找课程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前培训小组长、小组观察、组间汇报交流、自主阅读、判断物体、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题碰撞,激发了师生的思维,形成了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也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圆满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
拓展探究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
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学生发言所形成的新的教学资源如何利用?学生言犹未尽时如何处理?学生活动多、交流多、教学目标不能完成怎么办?这也在今后教师教研活动中需要继续探讨解决的问题。
另外,教学中应注意:
1.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避免“揠苗助长”。在“生物与环境”的主题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或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的形式比较多,往往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但应该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设定是循序渐进的,急于求成效果不但不好,还会导致学生的负担过重和两极分化。
2.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这一类型的课容易造成课下学生忙着找资料,课上只需要将找到的资料简单汇报就可以了。其实,收集资料的能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唯一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学会从中获得由价值的信息给自己的观点做有力的证据,或者开展探究,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上考虑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参与者和倾听者。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探究活动应该适量。探究的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但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活动设计的太多看起来热闹,学生活动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并没有真正实现探究的内涵。所以,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少而精,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582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