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上册《蒹葭》学案苏教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蒹葭》学案苏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蒹葭》学案苏教版

【知识能力】

1、掌握朗读古诗的技巧,熟读成诵。

2、能体会诗歌中追求者、伊人形象的含义。

3、品味赏析诗歌优美的意境。

【过程方法】

1、四个层次朗读法。

2、音乐感染,创设情境。

3、研讨诗中的形象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JAb88.CoM

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分析伊人形象,体会其魅力所在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以启功诗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唐诗宋词,佳篇如林。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的诗歌:唐代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歌是嚷出来的;宋代的诗歌是想出来的;宋代以后的诗歌是仿出来。且不论其他,单看第一句,大家知道唐以前诗歌指的是什么吗?是《诗经》。不错,《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其中的诗篇犹如一朵朵洁白的野菊花,土生土长,不事雕琢,自然清新。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先自由读,注意读出韵脚,再个别读)

出示PPT1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qī),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2、二读课文,读出节奏(学生先自由读,注意感受重章叠句带来的音韵美,再全班齐读)

出示PPT2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三读课文,读懂内容

出示PPT3《蒹葭》译诗与原文比较,说说喜欢那首。(男女声配合读)

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哪位同学能概括诗歌内容?

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 

4、四读课文,读出情感

多媒体播放《在水一方》二胡曲,教师先示范读,学生也可跟读,明确朗读时的感情基调,而后学生个别读。

三、赏析景物,感受意境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一天中哪个时间段?

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2、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谈

芦苇——丛生茂密 。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3、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孤寂凄美迷离

4、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配《在水一方》二胡曲屏显词语:蒹葭秋风白露秋霜秋水晨雾 河畔道路 水中沙洲

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四、把握形象,拓展延伸 

1、依据诗文说说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伫立在水边时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宛”字,写出失望 怅惘 痛苦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气质高雅 温婉动人 遥远美丽

3、“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

这是侧面烘托。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美丽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

4、这是作为爱情诗我们所理解的“伊人”形象,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爱情 事业 亲情 友情 理想 自由 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人世间各种可望不可及的人生境遇。

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

五、再次诵读,提升能力

1、现在我们对诗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再来朗诵这诗。

个人练读、同桌赛读、分组诵读

2、、小试牛刀

一位读者读了此诗后,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首短诗,你能写几句诗或散文化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

出示PPT

秋水渺远

芦狄苍茫

心中的人呦

匿于何方

若即若离的扑朔

企慕中的情伤

原却是

一种无法走进的向往

3、欣赏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这首歌是台湾作家琼瑶根据《蒹葭》改编的,伴随着婉转悠扬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蒹葭》的余音绕梁之美。

六、总结

邓丽君婉转悠扬的歌声已成绝响,从《诗经》到《在水一方》,芦花在中国文化中成了爱情的象征,这些如珠如玉的情句,一经唱响,便荡气回肠,绵绵不绝。吟诵这些简朴而优美的诗句,那原始的不经污染的,不受约束的生命与情感永远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诗经》这颗璀璨的明珠装在心里,让这古老经歌谣传唱不息。

板书设计

秋水亲情友情

“我”--------------------伊人:爱情事业

追求理想自由

延伸阅读

九年级下册《关雎》《蒹葭》高效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关雎》《蒹葭》高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1.注音:

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伊人()溯洄()湄()

跻()坻()涘()参差()琴瑟()芼()

2.解释词语

窈窕左右流之寤寐蒹葭参差

琴瑟采采未已苍苍思服

二、探究展示:

1、朗读诗歌,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

2、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并体会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3、理清《关雎》、《蒹葭》结构

三、练习反馈

(一)《关雎》

①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②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③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蒹葭》

①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②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③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6、评析两首诗关于“比兴”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7、《蒹葭》一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蒹葭》教案设计


《蒹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记住《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理解《诗经》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3、品味诗歌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提升学生对美的语言和美的情感的认知与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1、品味与鉴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诗歌主题的多义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由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导入新课。

同学们肯定听过不少由古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刚才大家听的那首歌曲就是由一首诗改编而成,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蒹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蒹葭》这首优美的诗歌。《蒹葭》是选自《诗经》的一首作品,也是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首《诗经》中的作品,因此在学习《蒹葭》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关于《诗经》的概念。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感受《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

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诗,然后请同学思考: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四言,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复沓。

明确:四言是诗歌产生之初最主要的形式,《诗经》作为早期的诗歌,其虽杂有三、五、七、八、九句,但以四言为主。五言诗在东汉时期才出现,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则为曹丕所创《燕歌行》。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主要形式。

举例《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这首诗每一章节重章叠句的同时,个别语词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变化的部分

蒹葭:苍苍——凄凄——采采。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伊人所在地:一方——中央——湄——涘——坻——沚

道路:长——跻——右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全诗采用重章叠句,而又在每章相同位置变换语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得诗歌具有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使得诗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诗中还运用了不少叠词,使得全诗声情兼备。

三、赋、比、兴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铺陈、排比。举例:《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比:即比喻,“你是风儿我是沙”、“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兴:为了引出自己想要说的事物,往往先说另一个与原本的事物不一定有关的。举例:《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石路硬又硬啦,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

给三首《诗经》作品,请同学们判断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

赋:《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yì)女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比:《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兴:《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请同学们判断:《蒹葭》这首诗运用了赋、比、兴中哪一种手法?

明确:兴,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以蒹葭起兴,同时运用了赋的手法。

四、情景关系

1、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起兴,请同学们概括下诗中所写景的特征

明确: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

2、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样的景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诗中哪几句是具体抒情的?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总结:

①诗中通过写蒹葭和白露,塑造了一种清虚寂寥而又略带凄凉哀婉的境界,对诗中所抒写的求佳人而不可得的爱情,和虽不可得而情不散的执着追求,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②蒹葭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正如诗人缥缈恍惚、若有若无的思绪。然而蒹葭最终止于其根,诗人的思绪最终也牵挂于相思之情。白露瞬息消亡,而相思之情也是虚幻而无形,不可捉摸。

五、诗歌主题的解读

1、同学们对这里的“伊人”是如何理解的?

预设:诗人的心上人;贤人

明确:我们一般是以爱情诗的角度来解读《蒹葭》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然而亦有不同观点:

如:

①“人生哲理说”

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②“明志说”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总结:“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天下归心的政治理想,或者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主题的多义恰恰是诗歌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蒹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

《蒹葭》这种借爱情和美人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响颇深:

举例: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工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

本来这三首词都是写爱情的,但是到了王国维这里,词人对心上人的思念和追求变成了对于大学问、大事业的追求,从爱情上升到人生境界。

六、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也称“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从思想内容上看,它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从表现手法看,可以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先河。其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风骚”,后世常泛称文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经》六义:风、雅、颂: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即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教学反思:注重对于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缺少对诗歌本身的语言和意境的品味鉴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蒹葭》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蒹葭》导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蒹葭》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蒹葭》主题的多义性和主题升华的意义
2、掌握《蒹葭》的艺术特色
3、理解《蒹葭》中“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写法及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蒹葭》主题的多义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难点:理解《蒹葭》中“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写法及作用
【知识链接】: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现存305篇(又称诗三百)。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诗歌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可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个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曲歌辞。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赋“是直接铺陈叙事;”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艺“。
2、《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3、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者为物,瞬息消亡。霜者,露所凝也。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睎“”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也!
【学法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学习流程】
一、与诗人邂逅——大声的朗读
1、听过朗读录音,大家仔细练读并为我划分节奏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导学案2、这首诗的韵律、节奏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根据下列老师的提示想一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睎;道阻且跻;白露未已;在水之涘
《蒹葭》导学案
j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道阻且长;蒹葭萋萋白露未睎;
k道阻且跻;白露未已;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苍苍、萋萋、采采
多次出现“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道阻……”还有“宛在水中……”
同学们你发现老师找出的这四类句子每一类都有什么共同点了吗?
二、与诗人研讨——用心的赏读
请同学们再读《蒹葭》,同时在脑海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并结合诗歌谈一谈诗中的“痴情者”你欣赏他哪一点?
三、类文赏析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国风.郑风.子矜》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糜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诗经.小雅.采薇》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我的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26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