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日历中的方程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日历中的方程导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七(1、2)课题日历中的方程
主备教师任思安副备教师李浩伦上课时间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索规律、合理推广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
教学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判断解的合理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1.回顾第三章对日历中数学的研究,有什么规律性的结论存在?
2.每人拿出一张2006年12月份的日历,结合教材的引例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回答在第三章中日历的规律性。每人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日历谈自己发现的规律。通过复习和观察日历找规律引入新课。




(初步探究)教师提出问题:
1、一个竖列上相邻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果设其中一个数为,则另外两个数如何表示?
3、若三个数的和为60,请列出方程并求解这三天分别为几号?
4、若三个数的和为75,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5、若三个数的和为21,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学生回答竖列上相邻三个数之间都相差7。
学生回答另外两个一个是(x+7)另一个是(x-7)。
学生根据问题列出方程。
学生开始思考并回答问题。让学生忆、学生在回忆、游戏中探索本课时的内容,从而降低学生们“入室”的门槛。





(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在日历上任意圈出4个数,告诉同伴这四个数的和,合作完成,求出这四个数.。
一:横行四个数;
二:竖行四个数;
三:2×2个数。
教师提示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角度思维,寻找等量关系。灵活设未知数。注意检验,解释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学生每六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开始根据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有同学说,可以是横行上的四个数字,也有的同学说是竖列上的四个数字,还有同学说是呈2×2的方阵的四个数字.他们解答的都很好。一方面对上环节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行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核心所在。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如果某一年5月份中,有五个星期五,他们的日期之和为80,那么这个月4号是星期几?
解:设第三个星期五的日期数为x,那么别的星期五
可以表示为x-14,x-7,x+7,x+14,根据题意得:
x-14+x-7+x+x+7+x+14=80
合并同类项得:5x=80
系数化为1得:x=16
所以五个星期五的日期为2、9、16、23、30.
又2号为星期五,故4号为星期日.
答:这个月4号是星期日。学生开始独立思考。但有大部分学生完成不够理想.其余学生答案准确,过程完整,思路清晰.主要问题表现在设的未知数求出后,后续求四号四星期几,有学生反算日期,算成星期三了.
在学生顺利解答课本例题的情况下,运用日历中数字间特有的规律,探究一些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诊断)练习:
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8,求它们的积。
2、有两个数,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的三分之一还小4,第二个数恰好等于第一个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3、将55分成四个数,如果第一个数加1,第二个数减去1,第三个数乘以2,第四个数除以3,所得的数都相同,求这四个数分别是多少?学生拿出练习本开始做练习,在做练习时都能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的方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判断解的合理性。




(梳理归纳)师生共同小结。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说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弄清题意,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在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课后习题知识技能1、2。完成新概念。日历中的方程
1.例题
2.例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的设计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不同层面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首先以游戏形式让学生切身去体验问题情景,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借助第三章所学内容,使学生轻松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最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扩展阅读

5.3日历中的方程导学稿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5.3日历中的方程导学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5.3日历中的方程导学稿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探索日历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1: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的日历上按横向任意圈出相邻的三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三个数的和,老师便能很快的告诉你这三天分别是几号。

2:如果老师告诉你在日历上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之和为60,你能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问题:你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吗?

x-8

X-7

X

X+1

X+6

X+7

(x–7)++=60

二、快点试一试:

1、在日历上,已知三个相邻数(横)的和为90,求这三天分别是几号?

解:设中间一个数为x,则其余两个分别为和

依题意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方程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三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日历上,已知四个相邻数(横)的和为94,求这四天分别是几号?

解:设最小的数为x,则其余三个分别为,和

依题意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方程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四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日历上,三个相邻数(列)的和为54,求这三天分别是几号?

解:设中间一个数为x,则其余两个分别为和

依题意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方程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三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组尝试:

1、在各自的日历上,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4个数。两人分别把自己所圈的四个数之和告诉对方,由同伴求出这四个数。

2、在各自的日历上,求出一个日期与这个日期的上、下、左、右5个日期的和,两人分别把自己所求的和告诉对方,由同伴求出中间这个日期.

四、想一想:

1、某月日历一个斜行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36,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2、用正方形在某月日历中选取相邻四个数的和为76,那么这四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五、归纳小结: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注意:

一是正确审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

二是列出方程正确求解;

三是判明方程解的合理性;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关系;

2.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例如x);

3.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检验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六、课堂检测:

1、在日历上横着每两个数的差为________,竖着的差为________。

2、小明去旅游一周,已知第一天与最后一天的和为15则小明出发的日期是__________号。

3、小彬假期外出旅行三天,这三天的日期之和是63,则小彬是号回家。

4、小强比小芳糖的3倍还多10块,它们糖数之和为30块,那么小芳有糖()。

A.5块B.6块C.7块D.8块

5、设最小的数为,则日历上套出2×2个数中最大的数表示为()。

A.B.C.D.

6、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75,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7、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21,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8、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55,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9、小彬假期外出旅行一周,这一周各天的日期之和是84,小彬是几号回家的?

10、在某月日历上用一个2×3的矩形圈出6个数,使它们的和是81,求这6天分别是几号?

11、如果下列各数分别是某月的三个日期之和,那么这三个日期可能是相邻的吗?如果相邻,求出这三个日期;如果不相邻,请说明理由。

60242631

12、明明和亮亮都有利用暑假外出参加各种活动,回来后两人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明明说:“我外出参加数学竞赛,走了一个星期,在这7天的日期之和是70,你知道我是几号出发的吗?”亮亮说:“我外出参加夏令营,去了7天,日期数的和再加上个月的月份数也是70,你知道我是几月几日回来的吗?两人各自思考一会儿,都回答出了对方提出的问题,你能列出方程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八(1)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主备教师任思安副备教师陈齐辉上课时间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
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虚像与实像的区别。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通过复习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初步探究)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出示照相机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对照投影讲解: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学生回答喜欢看电影;不知道电影放映机的原理。

学生仔细观察相机镜头发现相机镜头是凸透镜。

学生观看影片对相机的原理有一个初步了解。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合作学习)出示相机的构造解释
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思考: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成像特点: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
2.像距小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学生观察相机的构造发现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学生思考相机拍摄的像是缩小还是放大;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

学生总结出相机成像特点: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像距小于物距;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通过让学生观察相机的构造使学生明白凸透镜在相机中的应用。
是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投影仪成像原理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
成像特点: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2.像距大于物距。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放大镜成像特点:1.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发现投影仪的镜头也是一块凸透镜,成像特点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像;像距大于物距;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学生观察放大镜发现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学生了解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学习诊断)1.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
A.照相机B.放大镜
C.投影仪D.潜望镜
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放大、缩小)的像。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_______到胶片的距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能独立思考说出答案。学生通过联系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梳理归纳)师生共同总结。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说出凸透镜在日常生中的应用和成像原理。通过小结是学生养成对知识梳理的好习惯并加深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掌握。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新概念。生活中的透镜
1、相机及成像特点
2、投影仪及成像特点
3、放大镜及成像特点
4、实像与虚像
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分式方程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10.5分式方程(1)自主空间
学习目标1.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人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学习难点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流程



航1、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服装,乙每天比甲多加工1件,已知乙加工24件服装所用时间与甲加工20件服装所用时间相同。甲每天加工多少服装?
如果设甲每天加工件服装,那么乙每天加工________件服装,
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两位数的各位数字是4,如果把各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比值是。原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几?
如果设原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那么可以列出方程:
3、某校学生到距离学校15km的山坡上植树,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出发40min后,另一部分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全体学生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速度的3倍,求自行车速度。
如果设自行车的速度是km/h,那么可列出方程:





一、新知探究:
1、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可分组讨论交流)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
3、探寻分式方程的解法:如何解分式方程=?(让学生各抒己见)
可以引导学生类比猜想,可以先猜想再验证。
指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先去分母,把不熟悉的分式方程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二、例题分析:
例1解方程:
教师板书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过程及完整的书写格式。

例2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km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km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km/h,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三、展示交流:
1、轮船在顺水中航行20千米与逆水航行1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水流速度为2.5千米/小时,求轮船的静水速度。

2、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人,那么满足怎样的方程?
3、根据分式方程编一道应用题,然后同组交流,看谁编得好。

四、提炼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标1、若分式方程的一个解是,则。
2、解方程:

3、某农场开挖一条480米的渠道,开工后,每天比原计划多挖20米,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若设原计划每天挖米,那么求时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B、
C、D、

学习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439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