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两次鸦片战争导学案及答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两次鸦片战争导学案及答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两次鸦片战争导学案及答案
专题二、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
命题:殷宏完成时间:25分钟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比较
中国世界
经济经济落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政治政治腐败:官场腐朽,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初步形成
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
军事军纪废弛,装备陈旧船坚炮利
总体特征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典型例题1:
鸦片战争前,道光帝曾要求粤东夷船“出具永不售卖鸦片烟土”。道光帝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
A、鸦片走私危害了清朝统治B、林则徐等上书请求禁烟
C、鸦片流人有损人民的健康D、人民强烈要求政府禁烟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战争
比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续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都是非正义的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结果都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方式都是通过武力征服

大时间2年(1840~1842年)4年(1856~1860年)
阵容英国单独侵略英法美俄组成联合侵华阵线
范围东南沿海整个沿海和东北地区
权益以经济权益为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面渗透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中外
关系清政府从抵抗到投降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附庸和工具
●典型例题2: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3.几个历史概念的讲解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含义:“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不能理解为一半殖民地、一半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2)片面最惠国待遇
含义: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体现“一体均沾”原则)
说明: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待遇。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的权利,因而是片面的。这一特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3)领事裁判权
含义: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说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一职,其职责主要是协调中外经济、政治交流,帮助各国更好地侵略。这一特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典型例题3: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1.(2009年,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
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
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1.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开放五口通商
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最主要的依据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国的威严B、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的局面
C、鸦片战争使我国开始出现了民族危机D、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3.“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一规定()
A、出自《南京条约》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
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
4.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开放五口通商
5.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B、“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C、形式上是独立自主,实际上是由列强间接统治
D、“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自主权
6.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痛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他写道:“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
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此处的“文明人”指的是()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7.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
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
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8.右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以下对这幅图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圆明园遗址哭诉着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②圆明园遗址是八国联军侵华暴行的历史见证
③中国的落后是导致圆明园被毁的重要原因
④圆明园遗址昭示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中国近代一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
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作出有限的让步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权威
2.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土得公司不顾中国人民的抗议,悍然拍卖圆明园兽首。这一行为遭到
有正义感媒体的抨击。下列报道最为客观公正的是()
A、兽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联军洗劫圆明园所得
B、兽首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法国商人从北京非法获得
C、拍卖者利用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感,把持了这次拍卖
D、佳士得公司必须无偿地把抢掠的兽首归还中国
3.1852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
都已废除了一切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
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D、鸦片输入增加削弱了国人的购买力
4.右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某一城市的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
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这个城市应当是()
A、上海B、北京C、南京D、广州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2分)

专题二、三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005)

题号123
答案ABC


题号1
答案A


题号12345678
答案CDCCADDA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1234
答案BCAD
二、非选择题
5.答案要点:新课标第一网
(1)不同之处: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进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1分)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1分)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2分)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4分)
(3)评价: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2分)。

精选阅读

鸦片战争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鸦片战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复习重点:
1、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
2、分析《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复习难点:
1、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分析。
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自主学习
考点1 鸦片战争
1.背景 
(1)国际:英、法、美相继开展________,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中国________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________政策。
(3)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
(2)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______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____________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考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________。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_______。
3.结果:
(1)1858年签订《_______》: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______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行等。
(2)1860年签订《_______》: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_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合作探究
一、鸦片战争
1.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外交
综合实力
2.阅读下列材料: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炮子谣》
(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
(2)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什么态度?

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林则徐的禁烟而引起的,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时的清朝皇帝,你有什么办法让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获胜?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影响?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物,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知识检测:
1.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先后顺序是()
A.商品、鸦片、炮舰B.鸦片、炮舰、商品
C.商品、炮舰、鸦片D.炮舰、商品、鸦片
2.一位英国商人在1853年来到中国,他可能①随英国兵船到南京巡查贸易 ②到徐州游览两汉文化③在上海销售钢琴滞销 ④在上海建造洋楼 ⑤随英国兵船到福州巡查贸易()
A.①③④B.②④C.④⑤D.③④⑤
3.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4.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深爱我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其中近代以来中国“历经磨难”与英国有关的史实有()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②侵占香港地区③取得协定关税权④取得领事裁判权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
5.下列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
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
6.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结论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所以中国失败
B.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C.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D.战争的结局与中国历史的进程无直接关系
7.《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8.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9.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1951年,周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
知识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鸦片战争导与练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导与练

一、“闭关锁国”政策的分析
1.“闭关锁国”政策:指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2.社会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3.实施原因
(1)是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2)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3)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不得不采取闭关政策。
4.评价
(1)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2)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4)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邓小平曾对此作了恰当的概括:“任何国家要发展起来,闭关自守就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封建国家主权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改变了清政府的国家主权地位,表现是: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英国割占香港岛;后列强又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
2.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被剥夺。战后西方列强取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强迫中国实行“值百抽五”的低税率。
3.中国的海关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允许侵略者兵舰和商船巡行于各口。
4.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条约,英国首先取得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5.利于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取消天主教禁令,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取得了“自由传教”的权利。
6.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了清政府给一个国家的特权和利益,其他国都可以享受。此外,条约虽未提到“鸦片贸易”,但鸦片贸易实际上已得到清政府的默认。
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危害
1.《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它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使香港岛从此远离祖国怀抱长达百余年之久。
(2)赔款2100万银元。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为支付战争赔款,不得不加紧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打开,使得英法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清朝官员董宗远在上奏道光帝时认为签订《南京条约》:“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2.《南京条约》附件
(1)中英《五口通商章程》①降低关税税率为5%──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②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中英《虎门条约》①片面最惠国待遇──便利外国侵略者获得更多权益,降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损害了中国应得利益。②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
3.中美《望厦条约》
(1)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2)美国兵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领海主权。
(3)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便利了美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4.中法《黄埔条约》法国除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外,同时还取得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及其坟地的特权。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极力扩大海外市场,开拓殖民地。而封建统治下日趋没落的中国,必然成为它们的侵略对象。中英之间鸦片问题上的冲突,仅仅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没有这种冲突战争也将因其他借口而发生。
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列强,蓄意打开中国市场,对战争是预谋已久。而中国方面:
1.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2.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战和不定,组织抵抗不力。
3.清政府长期以来与人民处于对抗地位,使得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反侵略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尽管军民奋起抵抗,但无力扭转败局。
三、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2.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3.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
4.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5.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2.扩大
(1)从战争进程来看:①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②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③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④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等四国共签订了七个条约。
(2)从危害和影响来看:①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②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和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③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销烟”重新开放
记者2011年6月24日从广东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获悉,闭馆2年多、重新布展的《虎门销烟》主馆正式完工,对外开放。数百件真实可贵、鲜为人知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料和历史场景在《虎门销烟》主馆再现。专家称,《虎门销烟》新馆在目前中国纪念馆的展陈水平中,至少领先5年。
据介绍,作为鸦片战争博物馆的重要展陈,新的《虎门销烟》主馆面积2300平方米,展线长度450米,分为序厅、鸦片由来、鸦片贸易、禁烟历程、虎门销烟、尾声六个部分,通过280多幅历史图片、240余件套文物、10个大小景观、数幅油画和国画,形象地展示了虎门销烟壮举,再现172年前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展馆开放后,200多件珍贵文物将首次与游客见面,其中包括鸦片战争前期,从英国、美国等国输入中国的一些银器、漆器及象牙雕刻物;还有鸦片战争时,描绘大批中国人吸食鸦片后、显露惨状的外销画卷及外销瓷器;还有一大批材质各异的鸦片烟枪和吸食鸦片的烟具。
鸦片战争博物馆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新的《虎门销烟》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工作人员经过多年努力,一方面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文献档案和史料,走访大量的文物专家和收藏家,丰富《虎门销烟》展览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走访国内外的文物收藏家、文物专家,通过他们的帮助,在英国、美国及香港、澳门等地征集到了百余件鲜为人知的、真实反映林则徐销烟及鸦片对国人产生危害的文物。
从事纪念馆展陈工作40余年的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前副馆长俞乐滨对《虎门销烟》展馆非常赞赏,他称,《虎门销烟》展陈了大量充实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历史照片等,并恰当发挥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可以说是中国纪念馆的明珠,她的展陈水平就目前中国纪念馆展陈水平而言,至少领先5年。

1.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等重要史实,初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及失败的原因,通过总结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分析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及其特征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帝国主义入侵封建国家后,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发展;国家形式上保持独立和主权,而实际上政治、经济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社会形态。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社会经济看,封建的自然经济由于资本入侵而开始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仍然是广大农村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城市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占优势的是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受着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同时又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力量比较软弱。从政治上看,国家形式上仍保持独立和主权,但领土已不完整,外国可以设租界,成为国中国,国家的政治、经济大权都受帝国主义的控制,成为半殖民地国家。半殖民地国家或者受一个帝国主义控制,或者受几个帝国主义控制,在国内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买办集团。中国是受着几个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英国对华进行鸦片走私的直接动机是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把中国变成其鸦片销售市场
C.用鸦片来毒害中国民众D.制造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2.右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3.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
①美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俄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下列条约中,均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条款的有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瑷珲条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6.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开埠通商D.领事裁判权
7.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8.下列各项最能有利于列强操纵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是
A.外国公使驻京
B.准许华工出国 
C.外国舰船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
D.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10.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侵略者由东南沿海开始发动进攻
B.其目的都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C.都推进到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D.侵略者都以武力失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11.“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这一规定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13.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4.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到至高无尚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5.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有
①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割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③俄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经商④取得清政府赔款200万两白银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一百五十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全国禁毒展览漫画读本》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林则徐上书中,认为鸦片有哪些危害?
(2)结合健康课的有关知识回答鸦片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3)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三的图表说明什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1.A2.D3.B4.C5.C6.C7.C8.A9.D10.B11.A12.C13.B14.C15.D16.A
17.(1)鸦片对吸食者个人有害,更重要的是危及清王朝的统治。(2)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久吸上瘾且不易戒除。他可使人体力衰竭,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至丧失生命。(3)“光辉的一幕”指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4)近年吸毒人员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状况,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支持禁毒事业,我们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同时作为一名合格公民有义务检举、揭发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要求:(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2.难点分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应帮助学生从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的角度去分析,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鸦片战争的有关问题,我们认可了一个结论,即中国社会性质在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发生了变化。那么,谁能说说那是怎样的变化呢?

生:(回忆,作答)

师:鸦片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当中国人仍处在屈辱、困惑,亦或是反思的时候,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

师:(开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他们要修什么约?

生:(回忆已有知识,或阅读课本有关知识,自由发言)

师:(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而法、美也已接近完成。迅速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极丰富的产品产量,资产阶级追求利润的本性和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驱使他们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侵略者在用炮舰轰开中国大门,又用条约获取倾销商品的侵略权益后欣喜若狂,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可事实如何呢?

(给学生用投影片展示根据课本小字整理的两组数据,让学生阅读、分析)从英国的资本家、商人的角度看,他们会作何感想?

生:(纷纷议论,发表看法)

师:(归纳发言)从1846年到1855年这十年,英国对华输出的工业品贸易额每年徘徊在200万英镑左右,而没突破1845年的230万英镑的水平。从第二组数字看,中国与洪都拉斯对英棉纺织品的人均消费数额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使英国资产阶级对广阔中国市场的热切期盼正在化为狂热的幻想。真是不可思议!他们先是困惑,继而恼怒,最终将英国工业品的滞销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在中国享有的特权太有限了。于是,法、美以《黄埔条约》、《望厦条约》有12年修约的规定,而英国则援引《南京条约》附件中“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于1854年、1856年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教师口述或投影打出其主要内容):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5个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他们还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

生:(做结论性的回答)

师:对,英法列强要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与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脉相承的。由此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继续引导学生思维)如果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什么方面来比较呢?

生:(稍加思考,可以答出)

师:不错,是从所采取的手段上。由于此时的清政府对西方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拒绝了其“修约”要求。于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决定发动新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屈服,以达到通过外交途径达不到的侵略目的。(板书下一个题目)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师:英国为什么选择在1856年?英法侵略者所寻找的借口是什么?

生:(思考、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是挺牢固的。利用此时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于1856年10月,悍然出动三条军舰,闯入珠江口,袭击广州城。而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伙同英军出兵,由此点燃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显然,英、法成为主要侵略者。他们还有两个帮凶,是谁?为什么只做帮凶呢?

生:(可以明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或许难以准确回答)

师:对,帮凶是美国和俄国。美国因为处于南北战争的前夕,国内政局不稳,所以没有直接出兵,而是带着坐收渔人之利的心理加入英、法联合战线,积极出谋划策。(指导学生阅读第11页材料,理解美国的目的)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本小字和材料)

师:俄国虽然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但怀着早以明确的向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也加入了这一阵线。1857年英、法政府分别派额尔金和葛罗,率领各自国家的舰队到达香港岛,组成联军。美、俄代表也乘本国军舰到达香港为英、法出谋划策。年底,英、法联军发动攻击,虚骄昏庸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既拒绝英法的侵略要求,可也不做应战准备,一味迷信占卜。结果,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俘获叶名琛,而巡抚柏贵投降。英法联军除了烧杀抢掠,还“创造”了一个中国近代之最,是指什么事?

生:(看教材,然后答出)

师:(肯定正确说法,强调指出联军委员会不是那个傀儡政权)攻占广州并不能达到侵略目的,他们是如何达到目的的呢?(板书下一个标题)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的签订

师:(引导学生看图,边讲边标明地点)1858年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联军北上至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随舰前往。英法通过照会提出侵略要求,美则以“调停人”身份暗中帮助英法做进攻准备。这时,以清朝皇帝咸丰为首的统治集团仍把镇压太平天国放在首位,北方防务松弛。结果,英、法炮舰攻陷了大沽炮台,随即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慌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俄、美则先于英、法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引导学生看第12页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用投影片打出思考题)

(1)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

(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

(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求得共识)

师:(得出相似点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赔款的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读图,对比归纳出新增加的口岸的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0个;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而深则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

(指导学生对赔款和内河航运权的讨论。着重指出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影响)

师:显然,这比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权益更扩大了。英、法的目的初步达到,他们从大沽口撤军,从而使战争告一段落。为什么只是告一段落,而不是结束?

生:(思考答出)

师:(板书下一个题目)

2.《北京条约》的签订

师:关于战争再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提供给同学们: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让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与战争再起的关系)

生:(议论,发言,说明自己的想法)

师:(赞扬学生正在学会把似乎孤立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看,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换约本来只是一种单纯的外交活动,同学们阅读第12页小字内容,侵略者却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

生:(阅读有关小字,明确侵略者蔑视中国主权的狂妄和大沽口战役的正义性)

师:一年以后的1860年,经过喧嚣、鼓噪和一番调兵遣将后,英法又开始新的侵略行动了。而此时的清政府仍然把重点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以至缺乏足够的准备。(结合战争形势图,讲述侵略者攻克大沽、再占天津,和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行宫等)同学们都知道,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就是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时被洗劫、焚毁的。(投影法国作家雨果的谴责):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指圆明园),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部装得饱鼓鼓的;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生:(观看焚毁前的圆明园图片和资料,再阅读观看第13页所引英《泰晤士报》关于劫掠的报道,观看焚毁后的遗迹,从而激发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

师:英法联军兵不血刃地占领北京城。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又使中国丧失了哪些权益呢?(教师重点提示增开天津为商埠的危害)

生:(阅读“条约”内容,对重点提示谈出自己的看法)

师: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增开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引导学生对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占与香港被英国殖民者逐步变为殖民地的关系加深认识)提出问题:准许华工出国又意味着什么?

生:(议论、发言,得出列强掠夺廉价劳动力的结论)

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而大片领土也是在这期间被沙俄趁火打劫、强取豪夺走的。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我们并不陌生的历史。(板书下一个题目)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图表)

师:(第14页图可制成复式投影片,按有关条约顺序一一演示,教师用谈话的方法,与学生共同理清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哪些领土,领土面积分别是多少的基本史实)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生:(稍加思考,回答)

师:是的,使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空前的破坏,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最后,我们共同讨论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问题。(板书该题目)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师:(引导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教材帮助我们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结论,我们通过所掌握的史实进一步印证说明这个结论。

生:(学生发言列举史实,教师加以概括)

师:(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护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鸦片战争的影响”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果:分析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开创了侵略者在中国获得割地、赔款、开口通商的恶例,使中国的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遭到破坏。
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难点分析:
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半殖民地"、"半封建"等。这些专有名词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在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

教材地位分析:
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进行逐项分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的方法,从不同领域探究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剧变,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quot;这一论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更利于把握时代特征和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教学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在讲授《天津条约》时,建议教师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把《天津条约》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
(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
(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二是再按照教学参考书的提示分别分析这些增加的内容有什么危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此外,还应该强调战争再起的原因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激发学生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北京条约》的讲授同《天津条约》。关于"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简单讲完两国趁火打劫的目的后,直接提问:美法两国从这两个条约中又得到了什么新的权利呢?英国是否同时享有这些权利呢?为什么?从中促使学生学会比较的能力,也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危害。

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讲完《南京条约》的签订后,指导学生看书,依次分析以下三个问题:《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所有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侵犯了中国什么权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然后利用扩展资料,给出相关专有名词的定义。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重点:(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2)鸦片战争的影响。
难点:(1)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2)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课型设计:新授课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其原因。
一、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首先介绍条约签定情况,然后学生看书,分析《南京条约》内容有什么?目的是什么?侵犯了中国什么权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对前两个问题能够回答完整,但对后两个问题回答不完整。根据情况加以补充如下: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香港岛由一个荒凉的渔村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开口通商,损害了中国贸易主权,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不能自己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教师首先介绍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这两个《南京条约》的附件的内容,并加以简单概括,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危害。学生由于对《南京条约》的分析刚完成,所以对附件的分析较为简单。教师稍微做出补充即可。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阅读课本内容,分析下面的问题:美法两国从这两个条约中得到的新的权利呢有什么?英国是否同时享有这些权利呢?为什么?学生回答较为容易。
教师强调,在中美《望厦条约》中不仅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问题的规定比英国的条约更具体,更多的损害了中国主权。《望厦条约》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的范本。以加深认识。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师提出下列思考题: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第二,鸦片战争前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第三,鸦片战争后政治、经济方面有何变化?由学生分析。题目较难,学生说不到之处,由教师视情况加以补充说明并简单介绍"半殖民地"和"半封建"这两个名词如下:
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第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有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标志有两个:其一,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家庭手工业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其二,使中国的生产、贸易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样的社会还能说是封建社会吗?下面介绍两个概念:"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从这个概念出发,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个变化就是由鸦片战争开始的。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教师提出思考题:鸦片战争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鸦片战争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学生回答较为容易,但对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理解有些困难。教师应加补充。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教师提出下列思考题:人民的革命任务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何变化?学生回答较为容易。
最后教师小结。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55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