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平抛运动的整合——训练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平抛运动的整合——训练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平抛运动的整合——训练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平跑运动的规律
2、会处理平抛运动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
1、在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相隔1s落下物体A和B,在落地前,A物体将[]
A.在B物体之前
B.在B物体之后
C.在B物体正下方
D.在B物体前下方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A.物体的高度和受到的重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初速度
C.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物体受到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3、g取10m/s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1s内[]
A.速度大小增加10m/s
B.动量增量相同
C.动能增量相同
D.速度增量相同
4、一物体从某高度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t,则它运动时间为[]
5、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的方向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的正切tgα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图1中的[]

6、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1)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1)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2)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7.从某高度处以1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经2s落地,g取10m/s2,则物体抛出处的高度是______m,物体落地点的水平距离是______m,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tgθ=______。

8.倾角为θ,高为1.8m的斜面如图3所示,在其顶点水平抛出一石子,它刚好落在这个斜面底端的B点,则石子抛出后,经______s,石子的速度方向刚好与斜面平行。

小结
1、C2、C3、BD4、D5、B6、B7、20,24,3/58、0.3,

精选阅读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的性质。

2.从理论上理解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分别为水平匀速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

3.理解探究分运动性质的实验方案的原理,掌握基本的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得到一次创新能力的训练。

2.通过经历从理论探究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通过共同实验的过程,体会合作、交往对人的重要性。

2.通过整节课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为什么如此分解平抛运动和两个分运动的规律。

2.体会、借鉴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思想与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和大屏幕设备,教学课件,平抛竖落仪一套。J2154平抛运动演示器若干台(各配说明书一份和白纸、复写纸各一张)。可拍照手机一部。电子秒表一块。(另外学生按组就座,每组4-5人)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第二课时分组实验)。

先申明:不用作任何笔记,只要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即可,重要的是经历这个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认识平抛运动

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

师提出问题:什么叫平抛运动?

生回答:初速度水平,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师提出问题:平抛运动的运动性质是什么?

生回答:匀变速曲线运动a=g

定义类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学。

理论探究两个分运动的规律

师提出问题:学习了本章的前几节的内容后,我们已经知道匀变速曲线运动是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的,那么你认为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哪两个方向的什么性质的运动?为什么?

生回答: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自由落体运动,因为竖直方向没有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

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验证竖直分运动的实验方案探究和实验操作

师提出问题:有理论推断,还要有实验验证,这才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给3分钟的时间组内讨论,并推举出一个同学准备发言)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教师可做适当引导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果开始时学生一点思路也没有,可引导:“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不用验证,关键是竖直方向是否是匀变速,且a=g”;若学生提出用h=来求g,可提问:“这样处理是先承认了匀变速,即使这样可以,t也很难测量准确”(正常人的反应时间为0.15秒~0.4秒(“飞人”刘翔的反应时间为0.139秒)。让小球沿桌面滚下,一个学生用秒表自己体验能否测出飞行时间);若还是没有思路,可引导:“当初我们是怎样做的实验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进一步引导出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用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是否相等判断是否匀变速,用求加速度,而对于平抛没法用打点计时器,但可用频闪照相。进一步引导:“如果没有专门的频闪照相设备,有无替代品?”,学生一定能够回答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录制后单帧播放)、可拍照手机等(教师可指出数码照相机、可拍照手机虽都有连拍功能,如12连拍,15连拍,但时间均较长,而即使高度达到1m的平抛运动,运动时间仅是0.45s左右,因此一般数码照相机、可拍照手机的连拍功能无法使用,(让班内学生拿出手机演示,听咔咔声几秒,若学生没有老师演示。学生体验)但可使用其摄像功能,因为一般的数码摄像机都具有1s摄15张照片的功能,因此可以使用,建议家里有设备的回家做)。再引导,若这些东西都没有,如何证明竖直自由落体?得出与一个自由落体同一高度,同时发生,看是否同时落地,且任意改变高度做实验是否都同时落地。引出课本图6.3-3。

教师总结性演示课件:频闪照相法,比较法(平抛竖落仪)

让学生做演示实验,提出听音也有缺点(教师先假装找大家都能看到的落点位置,学生会说听音),改进方法之一是录像后慢放,观看视频,(注意把握好引导的“度”:尽量使生、生互动,由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还要注意利用好板图,如画出自由落体纸带(下密上疏)或频闪照片小球(上密下疏),平抛频闪照片,并标明字母,让学生说什么叫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即相等;1:4:9的含义;1:3:5的含义;的含义,受教材影响,若学生先提出比较法,要求他们不许读,也不许说出具体的方案,只说出这个方案的思想(与一个自由落体同一高度,同时发生,看是否同时落地,且任意改变高度做实验是否都同时落地。),训练表达能力)

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验证水平分运动的实验方案探究

师提出问题: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放案,来验证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给3分钟的时间组内讨论,并推举出另一个同学准备发言)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教师可做适当引导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先得出实验的原理是找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若位移等则证明匀速。

受探究竖直运动过程的提示,学生很容易说出频闪照相的方法

教师引导:“不用频闪照相法,怎么办?肯定还要找相等的时间间隔,怎样找?”若学生还是提不出方案,继续引导:“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已经得到证明,能否先从竖直方向找出相等的时间间隔,再利用两个分运动的等时性转化为水平方向的相等的时间间隔”“怎样从竖直方向找出相等的时间间隔呢”学生很容易提出1:4:9,或1:3:5的方法,再提问:“怎样转化?”引导出必须得出轨迹。

教师引导:“不用频闪,也不想找相同的时间间隔,也不想画出轨迹,怎么办?”“课本图6.3-3对你有无启发”得出:让一个以平抛的初速度为速度的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和平抛同时发生,看相同时间内水平位移是否相等。

演示课件:频闪照相法;轨迹法;比较法

注意利用好板图,如怎样频闪照像得出水平匀速,让学生画图说明怎样先找出竖直方向的等时间间隔;怎样由竖直的等时间间隔找出水平的等时间间隔。

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验证水平分运动的实验操作及结论展示

师提出要求:亲自做实验验证水平为匀速。采用课本提供的案例2做实验,各组同学自己先自学案例内容,再操作(提醒按说明书做)。教师提供J2154平抛运动演示器一台(配说明书和白纸、复写纸)如图1。

实验后一些组用实物投影展示说明。

(说明:老师在课下按照教材的方法做案例1和案例3没有做成功,因此只能做案例2。)

锻炼操作技能

小结与布置作业

1.认识了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和两个分运动的性质。

2.体会我们探究实验方案的过程,反思你有什么收获,得到什么启发

作业:P401、2

【教学反思】

课前预想:

第一节课的目的是研究探究课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如何处理好教材、媒体、学生、教师、问题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尝试一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及时解决探究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使探究总是处于一个适合于学生的水平而能进行下去。课前预想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过去学过的知识、方法的使用能力将是制约探究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想到了利用分组讨论和师、生启发互动的方式,想到了画面语言(课件、视频)的辅助。

实施情况:

在实施过程中我时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问题的难度,尽量将“台阶”铺到学生能蹦一蹦就可以上来的水平。另外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尽量渲染课堂的活跃气氛,增强幽默、轻松的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本节课的探究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达到了研究目的。

缺点与不足:

1.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最后没有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教师未点明),使部分学生感觉本节课没有收获。(他认为只有具体知识才是收获)

2.两个比较法的课件是搜集而来,有缺点,关于竖直方向的比较应该两次的高度不同而不是课件中的平抛速度不同;关于水平方向的比较应该是两次平抛的速度不同而不是课件中的高度不同。

本课的准备过程回顾:

1.用拍照手机连拍的演示,用电子秒表计时的演示,是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加上的,目的是学生经历体验过程,加深印象。

2.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强亲和力,缓解紧张气氛,也是根据其他老师的意见改进的。

3.自学说明书后做实验是一次新尝试,学生能够看懂手机说明书,能够看懂MP3说明书,当然也能看懂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说明书。

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知道但说不出的现象很普遍,但学生借用图形、符号语言可以准确表达出来,因此加到了--中。

5.教材上的案例1、3都没有做成功,案例1中若用塑料瓶水从直管流出,因为塑料瓶变形,若用玻璃瓶,从弯管中流出的水速度不稳,因为瓶中气压不稳,不是恒定,而是先小于P0,外界大气顶入后才等于P0,然后再小于P0,外界大气再顶入……,是一个在某一范围内的波动过程。案例3中的照片拍出后,图像发虚,且有两个像。也许是摄像机还是不够高级。

《平抛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引入课题

创设情景: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空投物资;(视频)

引问:请同学描述上述物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性质

(演示I)用力弹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让同学观察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复两次让同学们能够清楚地观察。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球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呢?

情景创设教学法:

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

交流与讨论及猜想

接着说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在观察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发现小球在水平向前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下落的运动,那么,这两个方向上运动只具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与探究

探究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演示2)在如同2所示的装置中,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O相等,将小铁球P、Q分别放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O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结果是两球发生碰撞,增加或者减小轨道M的高度实验结果都是一样。

教师引入问题:这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归纳物理现象的能力,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探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

实验与探究

教师创设问题:既然平抛物体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竖直方向上作什么样的运动,我们如何探究呢?

[演示3]用平抛运动演示器做实验

如图所示,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C,使A球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与此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改变实验装置离地面的高度,多次实验,两球总是同时落地。(用耳朵听声音)

问题创设:A、B两球同时落地的现象,得出什么结果。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呢?

我们可以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得到平抛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x、y以及水平速度VO和竖直速度Vy。我们设物体以初速度水平VO抛出,它在飞行过程中在时间t内的水平位移x和竖直位移y应如何表示呢?

学生:x=VOty=gt2

教师:我们要求出物体在t秒末的速度,怎么求呢?(如图所示,物体在t秒末位于B点)

课外探究

用摄像机拍摄小球的下落过程,输入电脑,由视频工具按帧播放小球下落过程,抓图、通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将各帧图像叠合,从而得到小球运动轨迹。通过叠合照片与实际实验装置的大小比例,可分析小球的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平抛运动规律:

速度:

水平方向:Vx=V0

竖直方向:Vy=gt

合速度大小:

合速度方向:

位移:

水平方向:X=V0t

竖直方向:

合位移大小:

合位移方向: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精神。通过分析、归纳出平抛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推理、归纳的能力。

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想──实验探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使问题更加深化,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外探究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电脑带给人类的好处。

巩固

练习

例:一架装载抗洪救灾物资的飞机,在距地面500m高处,以80m/s的水平速度飞行。为了使救灾物资准确地投中地面目标,飞行员应在距目标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投出物资?(不计空点阻力)

作业:63页2、3题

通过接近生活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平抛物体运动

一、平抛运动概念

只受重力的作用初速度为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二、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Vx=V0X=V0t

三、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Vy=gt

能有效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和内容。

平抛运动的规律


总课题曲线运动总课时第4课时
课题抛体运动的规律课型习题课



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3.掌握已知合位移、合速度求分位移、分速度和已知分位移、分速度求合位移、合速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典型,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教学
重点掌握已知合位移、合速度求分位移、分速度和已知分位移、分速度求合位移、合速度方法
教学
难点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学法
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教学
准备
教学
设想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已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转移,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分解的科学思维方法,将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
任务一知识回顾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物体只在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轨迹是
平抛运动的性质:运动。
三、平抛运动的常规处理方法

四、平抛运动的规律
(1)平抛运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

(2)任一时刻t的速度v
水平分速度:
竖直分速度:
实际(合)速度v的大小:
方向:
(3)任一时刻t的位移x
水平分位移:
竖直分位移:
实际(合)位移x的大小:
方向:

任务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一】用m、Vo、h分别表示平抛运动物体的质量、初速度和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在这三个量中:
A.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由________决定的。
B.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是由________决定的。
C.落地时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由________决定的。
D.落地时瞬时速度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练习1、在离地高为15m处以5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个物体,则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s,物体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___m.(g取l0m/s2)
2、一架老式飞机在高出地面0.81km的高度,以2.5×102km/h的速度水平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指定的目标上,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

【例三】从15m高台上以l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试求
1、此物体落地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此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时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练习.以初速度v=10m/s水平抛出一个物体,取g=10m/s2,1s后物体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______,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s后物体的位移为______m,速度为m/s2
任务三达标提升
1.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的两个物体落到地面的时间()
A.速度大的时间长B.速度小的时间长
C.落地时间—定相同D。由质量大小决定
2、从高h处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一物体,物体落地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夹角最大的时候,h与v0的取值应为下列四组中的(D)
A.h=30m,v0=10m/sB.h=30m,v0=30m/s
C.h=50m,v0=30m/sD.h=50m,v0=10m/s
3、一个物体以初速V0水平抛出,经时间t,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0,则t为:()
A.B.C.D.
4.以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空气阻力不计,抛出后的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为初速度的倍,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s.(取g=10m/s2)
5、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s后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求:
(1)初速度v0(2)落地速度v2
(3)开始抛出时距地面的高度(4)水平射程

6.一物体水平抛出,在落地前的最后1秒内,其速度方向由跟水平方向成300角变为跟水平方向成450角,求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与抛出点离地高度?(不计阻力)

7.如图所示,斜面高lm,倾角θ=300,在斜面的顶点A以速度vo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刚好落于斜面底部B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小球抛出的速度v0和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附加:如图所示,与水平面成θ角将一小球以v0=2m/s的初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抛出多长时间小球距水平面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
(2)θ角为多少度时,小球具有最大射程?,最大射程为多少?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本节是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实验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由于有很多的实验方案可以选择,这为学生探究提供条件。同时本节涉及很多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在平抛运动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本节内容在章或单元中的地位:本节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既是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次在曲线运动中的具体应用,也是上一节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延续和应用,由于是学生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科学素养提供很好的机会,教师应充分重视此节课。

教学的总体目标、学生的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过程中,求初速度是利用物理理论知识,但如何准确描绘出轨迹则是关键。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多设计一些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创造新的、简易可行的实验方法,可以是成品仪器,也可以用常见的日常用品组成实验器材,从实验方法上可能既有简单、原始的实验方法,也可能有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数码相机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实验的优缺点,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本次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物体轨迹的方法。再在此基础上学生动手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利用得到的平抛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引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方案,通过交流,分析比较各实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据此和实验资源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

二是根据选择的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三是利用得到的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三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和相应控制方法;

(2)知道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

(3)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

(4)知道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5)会推导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会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会物理问题的探究思想和实验设计思想,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2)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3)进一步掌握可以根据物体初速度和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

(4)体会并理解在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

(5)学会化曲线为直线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实践,提倡多动脑、动手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品德的培养;

(2)在探讨实验方案时,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可以充分发挥,让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愉悦;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

(3)在上一节对平抛运动规律的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节学生的动手实验,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体会物理之美,仪器之美。

教学重点

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

教学资源

课文图5.4-2所示器材,或课文图5.4-3所示的器材,或平抛实验仪;斜槽、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或用坐标纸)支架等;刻度尺,数码相机,开口玻璃瓶,两个直玻璃管,吸管帽,红墨水等

教法设计

启发式教学,探究模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图

生活实例中的留迹法?物理留迹法?实验方案设计、分析与选择?学生动手实验?得到轨迹点或照片?描绘轨迹?判断轨迹?应用轨迹求初速度?课堂总结与回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简单介绍“留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及其在本节课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实验方案探讨:

学生设想各种对于平抛运动的留迹法,并相互交流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本次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物体轨迹的方法。

第二部分

学生动手实验:

在选出本次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物体轨迹的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动手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第三部分:

研究平抛运动特点:利用得到的平抛轨迹:

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提问:你们旅游过吗?请一位同学描述某次旅游经过的主要地点。

板书学生所述地点图,用粉笔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旅游路线图。

小结:两种轨迹图对应两种绘轨迹方法──粉笔的完整轨迹和旅游同学的由一系列点得到的旅游路线(轨迹)图。日常生活中还有成长日记,生活日记,森林迷路时做标记……

平抛运动在空中一瞬即逝,优美的曲线随即成为历史,没有留下什么具体的可供操作的东西,无法研究平抛运动。要详尽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必须先得到其运动轨迹。

提问:我们如何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从上述两种留迹法得到启发吗?请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方案:

(1)小球碰铅笔尖法:教材P12—参考案例1(下图)

(2)细水柱法,P12—参考案例2

(3)连拍照片法,教材P12—参考案例3

(4)用相机增长曝光时间,得到一段轨迹的照片

(5)过纸板小孔法,

(6)碰撞实验器,教师介绍仪器

(8)磁粉板留迹法(完整轨迹)

……

总结:

1.好的实验设计应兼顾哪些问题?

归纳总结:安全(人身和仪器)、成功率高、仪器简单,操作容易、误差小、效率高,可重复性强等等;

2.根据不同方案的分析,结合本校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案──我们用碰撞实验器,和细水柱法。

借助PPT文件,显示下列问题

为在实验中得到较准确的轨迹,请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控制其条件?

2.如何保证每次实验v0相同?

3.小球平抛的抛出点在哪?如何确定?

4.实验中与斜面轨道不光滑有关吗?为什么?

5.根据得到的实验轨迹点,如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6.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或仪器?

教师个别指导,随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如何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提问:还有什么方法知道得到的轨迹是否是抛物线?

2.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1)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2)如何推导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

(3)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能否设计更好的实验方案?此节课我们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和思想?

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方案,

1.指出各方案的优点,

2.指出各方案的不足,

3.如何改进方案

简单,方便,但在确定轨迹点时误差大,可以加竖直线减小误差

如果能保证初速度水平,用数码照相机拍照,效果可能很好(提供器材)

图象准确,但将不同图片合一需要计算机技术

方法简单,轨迹准确,但长度有限,处理不方便

简单,方便,让小球速度垂直通过小孔可以减小误差

仪器设计巧妙,误差较小,考虑比较全面

着重理解铅垂线,水平仪,挡板的作用

完整的轨迹,但轨迹不清楚

学生思考,体会

讨论并回答: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用碰撞实验器,

细水柱法

学生处理轨迹图象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方法1:用碰撞实验器得到的轨迹

在画出的x轴上由o点起取等距离的点,A1,A2,A3,A4,再由轨迹曲线测量出各点所对应的下降的高度,看这些高度的比值是否近似等于1:4:9……从而检查实验的结果误差的大小。

方法2:用细水柱得到的照片:

用事先做好的方格图套在图片上,可以快速检验如图

y一x2图,判断是否是过原点直线

根据坐标中轨迹上某点的xy,结合下式可求v0,

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是抛物线;

(2)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多大。

思考,计算,得出结论

并且课后动手实验

思考,回答

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

让学生体会“留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及其在本节课中的应用──重视方法

生发散思维,创新精神

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质疑精神和坚持原则,求真务实的态度

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实践,提倡多动脑、动手的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品德培养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体会物理方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会此仪器的优点,体会物理之美

注重物理问题的探究思想和实验设计思想,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众中选优原则和联系实际的原则

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和相应控制方法

通过分一系列思考题,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为后面的动手实验作好准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会处理实验操作结果,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

进一步强调物理思想和方法──-化曲线为直线

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理解实验目的,知道实验的意义,培养科学素养

课堂评价:课堂引入新颖,把物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枯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学习轻松有趣。此课是实验课,所以在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做了很详细的设计与安排,既有实验方案设计,又有实际动手操作,还有对操作结果的处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思想,同行强化物理仪器设计中的每个细节,既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知其所以然,还能让学生意识到细节的价值,要关注细节。在处理实验时,由于学校的平抛演示仪器比较陈旧,误差很大,所以用数码相机照下细水柱的平抛运动轨迹,再对照片进行处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可以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实验,关注生活,充分利用资源的兴趣。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24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