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m.JAb88.CoM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
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精选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

一.目标设计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五)讲解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描写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泣血悲啼之鸟子规,渲染一种哀愁气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离别之恨。“杨花落尽”正是春天季节,诗人没有选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杨花描写此时景物,可见独具匠心。“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凉,道路之遥远、艰难,诗人虽无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句为抒情:抒发了对好友的不幸遭遇担心与关怀之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好友到龙标。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用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转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现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时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六)名句欣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共有三层意思:一是自己充满愁思,而相隔两地,只有托之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只有依靠他才能寄予,别无他法。后人常用来表达对远方挚友的慰问。

(七)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诗人
我————月————君
(寄)(随)
愁心相伴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基本的文学常识,如李白的字号、“诗仙之称”和浪漫主义等;

2.掌握重点字词、意象的意思,如杨花、子规、明月等;

3.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以便理解全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4.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从而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体会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感情;

难点:深入理解某个特定意象的意思,能够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学过的《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诗呢?你们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

生:记得,它们都是李白写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站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赠汪伦》这首诗呢?

生: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背诵一下。

师:这位同学背的特别好,那么大家知道那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写什么的吗?

生:写的是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

师:没错,《赠汪伦》就是写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的,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是写李白和朋友之间情谊的,只不过不是写给汪伦的了,是写给他的另一个小伙伴王昌龄。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下吧!(在黑板上板书此诗)

2.解读题目

师:大家一起看看这个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不是特别长?但是大家不要害怕,老师就最喜欢这种题目长的诗歌,因为意味着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就会特别多。像这首诗歌就是这样,题目里就清清楚楚的写出了它的创作背景,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能从题目里尝试去小小推测一下啊?大家不要害怕,大胆去说,勇敢一点,很简单的,说出口说不定就对了呢!

生:然后,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了自己的想法。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的很不错,大家一起鼓励一下他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诗人听说自己的小伙伴王昌龄要到一个偏僻遥远的地方去做官了,心里特别担心,就赶紧写了一首诗寄过去,来表示自己的关切之情,告诉昌龄哥哥不要悲伤,不要难过,我的关心与你同在,它会替我一直陪伴着你。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李白。

3.走进作者

师:一提到李白,大家都不会陌生吧?是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他的《静夜思》啦,但是我们今天还得再来看看李白,不过,老师这次给大家讲讲你还不知道的李白。李白啊,除了有才华、擅长写诗以外,和我们普通人一个样,也有很多爱好,也有许多毛病。爱好就是去全国各地旅旅游,看山看水,所以一路上就会交到很多朋友,像汪伦、杜甫、孟浩然,还有今天诗中的王昌龄都是他的小伙伴。好了,不能扯太远啦,还是回到李白身上,跟着老师来看看吧!

(1).李白,生卒年代:701~762,字太白(这个应该比较好记吧?像我们去年看的一部电影《妖猫传》中李白的形象就是一个白衣胜雪、衣袂飘飘的文人,所以一看到李白,大家就要联想到他的字是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等地。

(2).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来反应现实(师:有同学知道什么是浪漫主义吗?

生:同学们都表示不是很清楚;

师:没关系,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现在一说“啊,好浪漫呀!”大都是男生、女生谈恋爱的时候搞得一些小惊喜、小创意的那种罗曼蒂克的东西,但古时候浪漫的意思跟现在不太一样,那时候浪漫就是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Nothingis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这里一定要注意,李白的浪漫并不意味着他的诗写的都是男女之情,而是说他的诗大都充满了奇特大胆的想象。),

描绘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3).李白的诗想象丰富,豪迈飘逸,因而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大家可以把这个诗仙称号和浪漫主义看成是李白QQ的个性签名。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星座学来看,我觉得李白应该是个水瓶座,因为他特别符合这个星座的天马行空和喜欢出去玩耍的特质。)

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当堂记忆,一会儿随机提问几位同学。

生:好了,这几位同学都回答的很不错,大家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的知识能在课堂上记住的就尽量记住,这样就不需要占用你课下玩耍的时间了。对不对?

4.重点字词注释

师:好,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诗文了,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有感情的朗诵,每读一句,就要想象一下诗人的情感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好了,我给大家朗读一遍,然后你们自己再读两遍,试着理解一下诗的内容,一定要把不懂的字词先圈出来,一会就给大家重点讲解。

生:学生安静听老师朗读,然后自己读两遍,标注不懂的字词。

师:老师读完把重点字词板书到黑板上,一一为大家解释。

(1).龙标:一个地名,今湖南省黔阳县,唐时甚僻(题目中的龙标就是这个意思)。也可用来代指在这里做过龙标尉的王昌龄,因为古人习惯上用一个地名或者官职名来指代某个人(诗中第二句的龙标就是代指王昌龄);

(2).左迁:由于古代尊右卑左,所以在诗歌中遇到左迁,基本上就是贬官、降职的意思。相对地,右迁就是升官了,但是一般不这么用;

(3).子规:指的就是杜鹃鸟;

(4).五溪:湖南省西部五条河流的总称;

(5).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的名字。

5.诗文翻译

师:同学们,解决了那几个比较难的字词的意思以后,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尝试着小组内先翻译一下,一会老师再带大家通一下,看看和你们翻译的有什么不同。

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

师:好了,时间到,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究竟什么意思吧!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6.思考题

师:同学们,讲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呢?为什么不是给太阳、清风、云朵呢?

生:同学们顿时也变得很疑惑,都在思考什么。

师:其实很简单,你看像我们过中秋节的时候,如果有亲戚在外地工作无法回家团聚,我们不还常说可以去仰望那同一轮明月吗?对不对?这明月就像是一个联接两个地方的媒介,你在一个地方,他在另一个地方,我们距离很远,但我们一同欣赏同一个月亮,就好像看见了对方,就证明我们心心相印、心心相吸。

7.意象解读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杨花、子规、明月这些景物(诗歌中的专业术语叫意象)有何内涵?

生:同学们都有点蒙圈了。

师:现在不知道很正常,但我讲过之后,同学们一定要记一记啊!可不能再不会啦!

(1).杨花:一种白色絮状物,总是春天的时候离开枝头到处飞舞,所以常被赋予漂泊无定的意思,诗中暗写王昌龄被贬到了荒僻之地,为此营造了一种飘零流落之感;

(2).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地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常夜鸣,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3).明月:(上面的那个思考题其实也提到了一点儿)这一意象经常被用来寄托相思、抒发思念之情,自古以来无数的文学作品都喜欢用明月来遥寄相思之感。

对于这些意象,大家一定要活学活用,不要死读书,它们所蕴含的情感不仅仅适用于我们刚刚学的这首诗,放在课外的古诗、或者其它即将学到的诗歌身上,也是同样适用的。

四、教学总结

师:给同学们讲了这么久,应该基本上都知道了这首诗的内容吧?也或多或少能明白一点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了。但老师还得啰嗦几句,给大家总结一下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没几句话,同学们辛苦一下,都拿笔记一下吧!

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被贬之事深表同情。

五、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诗,下节课随机提问几名同学背诵,再找两名同学上讲台默写一下;

2.课下搜集一些借明月来表达思念之情的其它诗句,下节课会请几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搜集成果。

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下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透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它就是《天净沙秋思》。

(板书课题《天净沙秋思》)

二、体裁简介

1、这是一首元曲,我们一起看到课后注释⑨,它选自《全元散曲》。上一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过了元曲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属戏剧,是用于演出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散曲属诗歌,分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小令只有一个曲子,套曲是由若干曲子联缀而成的一组曲子。

2、天净沙:曲牌名。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

3、秋思:标题。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预设:秋天里的想法。引导:也可能会写一些秋天里看到的――景物。)

三、初读感知

1、生自由朗读:首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这首曲,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2、你们来说一说,这首曲写了一些什么?(写了景,有没有情?什么样的情?人,什么样的人?)

3、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研究探讨,然后分任务,一人读原诗句,一人绘画面,一人谈感受。

“我仿佛看到了??”

“我读出了??”

4、哪位同学可以用流畅的语言把画面连缀起来?

总结: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他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冷飕飕的秋风,在荒凉的古道上独自前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栖息在树梢上;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经过溪流边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可是他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漫漫的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吟诵道“枯藤――――”

四、问题探究

1、这首曲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或: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景物前面的修饰词,如果我们试着把修饰语换掉会怎么样?

用词精炼

2、名词叠加的一幅幅画面,组合起来就是一轴画卷。咱们班很多同学都喜欢画画,今天这一首曲,如果让你画出来的话,你会选取一种什么样的色彩?

明确:灰黑色,灰褐色。给人压抑、忧伤、沉重感。

3、第二幅画怎么理解?和其他画面是不是不协调?

明确: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正是傍晚时分,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此刻的我是一个人在那古道上,伴着我的就只有一匹瘦瘦嶙峋的老马。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更勾起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4、现在是同学们的质疑时间。或:老师有个疑问――“断肠人”是谁?断肠人是不是马致远,是不是实指某一个人?当时元曲有一股风气,写秋思写古风。有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说是一切游子,是一种普遍的思乡之情。

总结:小令虽短,只有28个字,但内涵丰富,有景有情有人物。它为什么能引起历代文人的交口称赞?景是那些大家都熟悉的萧瑟秋景,这种情也是大家都有的,可以说一种普遍的愁思再加上精炼的用词。不得不让人为之赞叹。

五、作者简介,进一步把握情感的丰富性

1、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马致远,看一看他的人生经历,来加深对这首曲的理解。

(出示投影)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这是马致远,再看看他所处的朝代: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有种种特权,只有他们可以被任用为官员。而古代知识

分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马致远前半生就为功名四处奔波,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可是却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2、看了作者马致远的人生经历你会不会有新的感受?这首曲的愁情,除了思念故乡,你还能读出新的味道吗?

总结:(预设:怀才不遇,对自己半生飘泊的无奈,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在古代封建社会,热衷功名、怀有抱负是每个读书人的志向。但有些人皓首穷经却怀才不遇。(元代时汉族人尤其是汉族读书人的地位非常低下)这不仅是马致远的遭遇,也是元代文人的遭遇,更是自古以来的封建统治时代所有文人的遭遇。所以,晚清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读了这首曲子后感慨万千,忍不住说到:“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并且赞美这首小令“纯属天籁,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认为是元曲的压轴之作。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更是称之为“秋思之祖”。

3、请同学们合上书本,饱含感情地把这首天籁之音齐背一遍。

师总结:从这首曲当中,我感受到作者作为游子深深的悲切;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诗歌的理解。孩子们我为你们骄傲。

六、课堂训练

1、欣赏《枫桥夜泊》,以及现代作家张晓风作品《不朽的失眠》。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以丰富的想像,跨越千年时空,结合创作背景,再现了《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意境,构想了《枫桥夜泊》诗句的由来,解读了自己心目中的诗歌作品,创作了《不朽的失眠》一文。

2、请同学们借鉴作家张晓风的这种解读形式,自己也来当作家,根据这首曲的意境,尽情发挥想像,进行创编实践,创编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

示例:他,独自一人,骑着瘦马缓缓前行,一路颠簸,马累了,人倦了,却又只能无奈地漂泊,漂泊。恍惚间,他忆起了家乡破旧的瓦屋,纸糊的窗,几棵繁茂的大树掩住了青苔茸茸的古井,井边几架葡萄,一排竹篱。心中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线连接着故乡的一方黑土,一间茅舍,一株桃花,一口古井。

家在远方,人在天涯。

许久,他哀叹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于是,乡愁化为一页诗篇,一段情结,一次默叹,一场无奈。

于是,乡愁化为一缕轻烟,缓缓飘散,飘散在遥远的天边。

于是,乡愁化为一杯美酒,甜蜜中的苦涩,徘徊不已!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60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