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初一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一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重点聚焦】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难点突破】
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背景追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拓展链接】
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有关黄河的谚语
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自主学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巅峰()屏障()狂澜()流泻()
哺育()澎湃()宛转()九曲连环()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巨大的波浪。
():弯弯曲曲地流过。
():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走进文本
①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答:
②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答:
③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答: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P)澎湃(pài)气魄(Pò)
B.山巅(diān)狂澜(1án)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浊流(zhuó)滋长(zì)
D.赞歌(zàn)发源(yuán)宛转(w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赞歌昆仑掀起扮演B.倾卸浩荡臂膀发源
C.坚强惊涛澎湃中原D.滋长哺育榜样豪迈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5.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原名。《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的思想感情。
6.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2),万里写入胸怀间。
(3)黄河远上白云间,。
(4)白日依山尽,。欲穷千里目,。
(5)大漠孤烟直,。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黄河,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词啊!她是中华大家庭里的巨龙,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去触摸她那历尽沧桑的面庞,去感受她博大的胸怀吧!
(1)请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答:

(2)请你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或者活动项目)。
答:

(3)请你选择一种活动形式设计活动步骤。
示例:活动形式:举行诗歌朗诵会。
活动步骤:

二、阅读理解
阅读《黄河颂》,完成第1~3题
黄河颂?
①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②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③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④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⑤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⑥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
1.两篇《黄河颂》虽体裁不同,但都会激起我们自豪之感,读罢全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答:
2.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
答: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
答: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diān)(píngzhàng)(lán)(xiè)
(bǔ)(pàngpài)(wǎn)(qǔ)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摇篮滋长起源澎湃狂澜宛转屏障
3.走进文本
①答: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②答: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③答: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啊!黄河!”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B)
解析:A选项里“哺育”的“哺”应读“”bǔ;C选项里“浩荡”的“浩”应读“hào”;D选项里“宛转”的“宛”应读“wǎn”。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B)
解析:B选项里“倾卸”的“卸”应写成“泻”。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D)
解析:D选项应该“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5.填空。
(1)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2)自然特征、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
6.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奔流到海不复回(2)黄河落天走东海(3)一片孤城万仞山。
(4)黄河入海流更上一层楼(5)长河落日圆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1)保护水资源,不要让母亲河哭泣!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保护黄河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义务。
(2)①举办黄河图片展览②开展成果展示会③举行诗歌朗诵会④开展有关黄河故事交流会⑤举办“我是黄河环保小卫士”演讲比赛⑥举行有关黄河的知识竞赛
(3)①主持人致开场白,宣布诗歌朗诵会开始。②选手上台进行诗歌朗诵。③评委点评、颁奖。④主持人致结束语,宣布活动结束。
二、阅读理解
1.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介绍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
3.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

扩展阅读

黄河颂导学案


课题:第06课《黄河颂》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鉴赏诗歌。
2.感知诗的内涵,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二、学习重点: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中考要求: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新课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字词的字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
狂澜()屏障()浩荡()臂膀()九曲连环()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3.诵读诗歌
要求:一要放得开,读得起来,读出气氛;二要读出轻重缓急之节奏;三要读出感情,发挥想象,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氛围,酝酿并表现真正的感情;四要读出意境,结合对诗歌风格的理解,读出或雄壮、或离愁的感受来。
先用划横线的方法找出自己认为精美的词语或语句,然后从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精练深刻、用词含蓄深远、表达技巧丰富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4完成下面的课文图示,进行探究学习

二、导学模块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以激发中华儿女的,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合作探究】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2、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结合具体语言说说你的体会。

【扩展延伸】
中考对接

【知识结构线路图】

三、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当堂检测题
分数批改人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澜()魄()嶂()哺()
2.黄河发源于_________北麓,流入_____,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____省(自治区)。(3分)
3.关于黄河,古代文人是这样吟咏的:(2分)
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还.
4.下面对《黄河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赞美中华母亲河的颂歌,诗人借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B.这是一首赞美爱国情操的优美旋律,节奏明快,风格豪迈。
C.歌词运用大量的比喻反复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幅壮丽画卷。
D。歌词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河实景,后一部分抒发了豪迈的思想感情。
5.“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果把“摇篮”改作“灯塔”,可以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下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下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重难点】
1、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卿()邪()涉()猎()孰()遂()
2、重点词语归纳。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⑤及鲁肃过寻阳()
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重点语句翻译。
【学法链接】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资治通鉴》是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字,陕州夏县人,(朝代)、。
二、合作探究。
1、请用“/”把本文分为三层,并填上一个字补充概括层意:
2、本文主要是通过来表现人物,还运用了描写。
3、吕蒙通过学习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5、写出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三、当堂检测。
1、翻译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4、比较阅读:《伤仲永》和《孙权劝学》
(1)不同之处:
①吕蒙和方仲永比较:
②写法比较:
(2)相同之处:
四、拓展延伸。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恐已暮矣。()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4、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1、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Qīngyéshlièshúsuì
2、重点词语归纳。
①当道,当权②推托
③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④粗略地阅读了解
⑤到⑥重新⑦认清
3、重点语句翻译。
(1)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不学习!
(2)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3)只是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从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来看,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5)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司马光主编年体通史君实北宋政治家家史学家
二、合作探究。
1、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对话侧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4、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5、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其他如: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学习要趁早。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待人真诚,友谊常在。当别人有进步时,我们要乐于欣赏、赞美等)
三、当堂检测。
1、翻译句子。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而不接受孙权的劝说。
②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国的阿蒙了。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需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3、一个是三日不读就退步了,一个是用功三日就进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4、比较阅读:《伤仲永》和《孙权劝学》
(1)不同之处:
①吕蒙和方仲永比较: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方仲永幼年不学、竟无所成。
②写法比较:《孙权劝学》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忠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2)相同之处: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孙权劝学》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伤仲永》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迟、晚②怎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②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4、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初一语文下第2课说和做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说和做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聚焦】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什么作用?
①“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作用:这些形象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难点突破】
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作为学者: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热爱工作,持之以恒,默默无闻。作为革命家: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再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大无畏,视死如归。
【走进作者】
臧克家,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主要代表作有《难民》、《有的人》诗集有:《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黎明鸟》。长诗:《自己的写照》等。1932年以一篇《老马》成名。
【背景追溯】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出版过诗《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在回家途中,遭反动派暗杀,英勇牺牲!
【拓展链接】
闻一多挽联
①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周恩来、邓颖超挽李公朴、闻一多联)
②继两公精神,再接再厉争民主;汇万分悲愤,一心一德反独裁。(毛泽东挽李公朴、闻一多)
【自主学习案】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衰微()赫然()迭起()
高标()弥高()校补()
目不窥园()
2.辨析下列字形
籍:()锲:()迥:()
藉:()契:()炯:()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众。()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4.走进文本
①课文从哪二各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
答:
②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答:

【合作探究案】
探究点一:探究内容
1.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答:

探究点二:词义品味
2.体会下面句中加点的“说”的含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答: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答:

探究点三:分析句子
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加点的词语。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答:
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答: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弥高(mí)校补(jiào)目不窥园(guī)炯炯目光(jiǒng)
B.高标(biāo)漂白(piǎo)群蚁排衙(wú)诗兴不作(xìng)
C.赫然(hè)迭起(dié)兀兀穷年(jiǒng)潜心贯注(qián)
D衰微(shuāi)澎湃(péng)慷慨淋漓(kǎi)心会神凝(ní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励尽心血一反既往
B.群蚁排衙诗兴不作慷慨淋离
C.目不窥园炯炯目光迥乎不同
D.心会神凝无无穷年潜心贯注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羊座男士:白羊座的男士,多半有一双目光炯炯的眼神,走路很快,喜欢说服别人。
B.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却还是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
C.小明心不在焉的给我解释“我爸是李刚”是怎么一回事。
D.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5.根据语境,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位学生向老师请教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法。老师说:“,,创业酌用兵家之权变,,行文当如纵横家之灵活。采百家之学问而集于一身,必成贤者。”
①治事应持法家之严明②待人应守儒家之诚信③读书当如墨家之兼爱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
6.根据语境,参照画线句子仿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广阔的语文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精彩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们如醉如痴;,,;优美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让我们心驰神往……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他,是行的高标”,完成第8~14题
8.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答:

9.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答:
10.文中“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里“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答:

11.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答:

12.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答:

1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答:
14.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在学习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后,七(8)班开展了以“缅怀先烈”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①你崇拜的先烈是谁?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答:

②部分学生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已经没有学习革命先烈精神的必要了,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

③活动结束后,班里准备出一期板报,请你为板报取一个贴切响亮的主题,并设计三个优秀的栏目。
主题示例:

栏目示例:

二、阅读理解
阅读《向日葵》,完成2~5题。
向日葵
尤今
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②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③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④寒风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⑤“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
⑥“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⑦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⑧我被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⑨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⑩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
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有删改)
2.围绕“向日葵”,补全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的情节。
那天下班后,(1)→赶回家去,(2)→半夜起来,浇向日葵→第二天上午,(3)
3.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怒气”。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①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答:

②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答:

4.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着过生日事件的发生。请你找出两处。
答:

5.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阅读文章结尾段,请用两个词语形容作者当时的心情。
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答:
(2)文中的女儿值得称道,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
答:

三、写作练笔
读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从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中学习到哪些东西,请写下来,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案】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衰微(shuāi)赫然(hè)迭起(dié)
高标(biāo)弥高(mí)校补(jiào)
目不窥园(kuī)
2.辨析下列字形
籍:(jí)籍贯锲:(qiè)锲而不舍迥:(jiǒng)迥然
藉:(jí)狼藉契:(qì)契机炯:(jiǒng)炯炯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4.走进文本
①课文从哪二各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
答: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②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答: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合作探究案】
探究点一:探究内容
1.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答:“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探究点二:词义品味
2.体会下面句中加点的“说”的含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答: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答: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答: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探究点三:分析句子
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加点的词语。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答:“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答:“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弥高(mí)校补(jiào)目不窥园(guī)炯炯目光(jiǒng)
B.高标(biāo)漂白(piǎo)群蚁排衙(wú)诗兴不作(xìng)
C.赫然(hè)迭起(dié)兀兀穷年(jiǒng)潜心贯注(qián)
D衰微(shuāi)澎湃(péng)慷慨淋漓(kǎi)心会神凝(níng)
解析:A选项里“目不窥园”的“窥”应读“kuī”;B选项里“群蚁排衙”的“衙”应读“yá”;C选项里“兀兀穷年”的“兀”应读“wù”。故选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锲而不舍励尽心血一反既往
B.群蚁排衙诗兴不作慷慨淋离
C.目不窥园炯炯目光迥乎不同
D.心会神凝无无穷年潜心贯注
解析:A选项里“励尽心血”的“励”应写成“沥”;B选项里“慷慨淋离”的“离”应写成“漓”;D选项里“无无穷年”的“无”应写成“兀”。故选C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白羊座男士:白羊座的男士,多半有一双目光炯炯的眼神,走路很快,喜欢说服别人。
B.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却还是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
C.小明心不在焉的给我解释“我爸是李刚”是怎么一回事。
D.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解析:C选项“心不在焉”的意思是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与语境不符。应该用“潜心贯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解析:A句中“大约”与“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C句“价值”与“广阔”搭配不当,“价值”改为“前景”;D句判断不当,去掉“不会”。
5.根据语境,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B)
一位学生向老师请教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法。老师说:“,,创业酌用兵家之权变,,行文当如纵横家之灵活。采百家之学问而集于一身,必成贤者。”
①治事应持法家之严明②待人应守儒家之诚信③读书当如墨家之兼爱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
解析:从结构和内容的照应方面思考。
6.根据语境,参照画线句子仿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广阔的语文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精彩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们如醉如痴;,,;优美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让我们心驰神往……
答: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拍案叫绝。
二、课内阅读
阅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他,是行的高标”,完成第8~14题
8.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答: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9.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答: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争取民主、宣传革命)
10.文中“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里“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答:“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11.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答:“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12.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1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答: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
我们做出了榜样。
14.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略。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在学习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后,七(8)班开展了以“缅怀先烈”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①你崇拜的先烈是谁?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答:刘胡兰.她出生在贫困的地方,黑暗的年代.没有快乐的日子.但是,就是这个小小的姑娘,用自己的身躯,点燃了光明的火焰.带来了新的希望!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让我们用心灵,用赞美,去仔细感受她无尽的光芒吧!
②部分学生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已经没有学习革命先烈精神的必要了,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有学习必要.因为即使是和平年代,我们也需要有乐于助人的心,和革命战士一样,一切以大局为重,以大家为先,才能共同构建出更美好的明天.
③活动结束后,班里准备出一期板报,请你为板报取一个贴切响亮的主题,并设计三个优秀的栏目。
主题示例: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栏目示例:缅怀先烈,沉思过往;传承精神,谈论未来;自我反思,畅谈感想.
二、阅读理解
阅读《向日葵》,完成2~5题。
向日葵
尤今
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②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③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④寒风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⑤“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
⑥“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⑦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⑧我被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⑨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⑩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
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有删改)
2.围绕“向日葵”,补全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的情节。
那天下班后,(1)买向日葵→赶回家去,(2)藏向日葵→半夜起来,浇向日葵→第二天上午,送向日葵(3)
3.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怒气”。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①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答: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女儿迟到而心生怨气无法排解的情状。
②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答:本句运用“冒”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女儿不体恤父母而失望至极的情状。本句运用“灼灼”这个形容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失望而伤心难过、心痛不已的感受。本句运用“半点”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失望心痛而毫无食欲的情状。
4.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着过生日事件的发生。请你找出两处。
答:①一向准时的女儿昨天却迟到了。(一向体恤父母的女儿昨天却让父母在公园里挨冻)②女儿迟到了,却没有告诉我迟到的真正原因。③在餐馆吃饭时,一向体恤父母的女儿并没有安慰我,而是一个劲儿说看单位的趣事。④一向敬业的女儿,今天却没有去上班。
5.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阅读文章结尾段,请用两个词语形容作者当时的心情。
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答:感动、愧疚、幸福等(意思对即可)
(2)文中的女儿值得称道,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
答:示例:文中的女儿非常孝顺,她懂得体贴、包容自己的父母。我们也应该像她那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三、写作练笔
读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从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中学习到哪些东西,请写下来,不少于200字。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21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