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走近数学世界—生活中的图形》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走近数学世界—生活中的图形》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走近数学世界—生活中的图形》教案

第一章走近数学世界—生活中的图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存在;
2.通过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美妙;
3.通过介绍点滴的数学发展成就,感受数学的无限奥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的:
1.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空间;
2.展示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还有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由于我们所学知识的限制,还不能给予解答,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身边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对周围客观存在事物的研究,这种研究是必要的.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大量与数学有关的实例,并一起分析,会给教师带来困难,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即可.
四.导引: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洛斯
数学的发展与完善和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相关.
—法国国王拿破仑
纯粹数学是魔术家的真正魔杖.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
数统治着宇宙.
--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数学是‘宇宙的语言’,数学是‘文化中的文化’.”让我们继续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方法和经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案
(一)我们周围的图形世界
几何图形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空间
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列举大量与数学有关的实例,并一起分析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以数学的眼光关注物体的形状时,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
2)让学生初步接触物体的横断面和纵断面概念从而把握物体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组成。
教学安排:1)通过例举生活用品、跑车飞机、生态自然实现目的1)
2)通过例举建筑物、日用品实现目的2)
①生活用品

指出有哪些基本图形?
(如花朵的花心可视为点,花茎可视为线,花叶可视为面)
②速度的代名词—跑车一家

三菱跑车法拉利F1

马自达mx-5跑车精品奔驰跑车
议一议1:
上图中的小汽车在形状上有哪些不同?现代用于比赛的跑车为什么采用图片中的形状?
可能回答:a流线型汽车可以减小阻力,提高速度;
b流线型给人以美的感受,体现时代的气息;
c与某些动物的形状有关。。。。。。
蓝天的战士—战斗机一族

中国歼8战斗机中国SU27战斗机中国歼7战斗机

俄罗斯苏27系列战斗机

美国F14战斗机法国阵风战斗机
议一议2:飞机采用了什么形状?为什么采用这种形状?

③生态自然:物体的形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美丽而神奇的图形.

绽放的花朵绚丽的蝴蝶花鸟鱼虫

议一议3:通过前面的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关注这些物体的形状时,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几何图形?
引导学生回答它们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

④建筑物

中华世纪坛的昼夜

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天坛

想一想:如果只考虑建筑物的形状,你能说出上面图中建筑物大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请你分析身边的一些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以祈年殿的模型为例,(如图1)

图1图2图3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圆锥、三个圆柱和五个圆台组成的。(如图2)
如果画出它的纵断面,可以看到,所得到的图形是由三角形、长方形
和梯形组成的;(如图3)
有面画出它的横断面
想一想:(课内练习)
1.一个胶水瓶是由什么立体图形组成?它的纵断面、横断面各是由什么平面图形组成?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由三个圆柱和一个圆台组成的.
如果画出它的纵断面,可以看到,所得到的图形是由长方形和梯形组成的;
如果画出它的横断面,可以看到,所得到的图形是圆.
2.中央电视塔
(1)中央电视塔是由什么立体图形组成的?

回答:一个圆锥和若干个圆台组成.

(2)如果从正前方看,它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组成的?
画出它的示意图.
由一个等腰三角形和若干个等腰梯形组成.

(3)请你想象如果从正上方向下看,它是怎样的平面图形,
它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组成的?
由同心圆组成.

(二)课外练习
观察你们学校教学楼(或教室所在的建筑物),请你想象一下:
(1)从正上方往正下方看,得到的是怎样的平面图形?画出它的图形.
(2)从正前方往正后方看,它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组成?画出它的图形.
(3)从正左方往正右方看,它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组成?画出它的图形.
至此,完成教学目的2)
有关图形的游戏—七巧板:
现在来看一个我国古代明、清时期人民创造的
有关图形的游戏—“七巧板”.这种游戏是把一个
正方形按图分成七块,然后再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这些生动的图形都是由我们熟悉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组成的.

从19世纪初出现世界上第一批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以来,人们创作出的生动有趣且有一定艺术意境的拼图真是数不胜数.研究表明,“七巧板”不仅是一种益智的游戏,而且形成了一类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与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有密切的关系,也许它还存在着更多未发现的奥秘呢!

图1图2图3图4
试一试:用你们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出几个有创意的图画,互相欣赏、评价、学习一下.
这个数学游戏的安排既讲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高潮,又为第二课时引入埋下伏笔.

(三)小结:
1通过以上例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几何图形随处可见,并且它们都是由点、线、面这些基本图形组成.
2.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美
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美丽的图形,它们大多数并不仅是由点、直线和平面组成的.象植物的树枝、树叶,由水结晶而形成的雪花。。。。。。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千变万化,决非千篇一律.
如有规律的分形图—雪花曲线
雪花曲线做法:先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三角形
叫做1阶雪花曲线)的每条边三等分,然后在每条边的中段
向外做等边三角形,并擦去中段,得到的是2阶雪花曲
线,如右图.再重复一次同样的工作,得到的是3阶雪花
曲线,如教材第5页最右边的图.

1阶雪花曲线

2阶雪花分形图

3阶雪花分形图

4阶雪花分形图
雪花图形的形成是有规律的吗?
回答:有。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积极探究雪花图形的具体规律是什么.
这个例子说明:面积有限而周长无限的图形是存在的,并且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课后练习:
1.请你选择一个身边的事物(建筑物、生活用品均可),指出它是由哪几种立体图形组成的,分别画出从物体的正前方和正上方观察它时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2.自己做一副“七巧板”,拼出几个有创意、有故事情节的连环画来,讲讲你的设计,听听同学的改进意见.
3.在长江三峡的大江截流工程中,投入江中的混凝土块
是正四面体形状(即有四个面,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
的“三角块”,如图).请你用硬纸片做出它的模型.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走近老师》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走近老师》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走近老师》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一框题。

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第四点:“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采访教师,内容包括该教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教材分析

《走近老师》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一框题,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从传承文明、职责与时代要求方面全面了解教师职业,同时要求学生认识到因为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表达方式不同,风格也不同,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身边的老师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学生从小就与教师朝夕相处,对教师有一定的了解,但认知能力较肤浅,只是一种比较感性的认识,要全面了解与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七年级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事列与情景让学生感悟、体验,比较找出共性,联系自身成长实际发现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教师这个职业,了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试着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从内心尊重教师。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找出“共性”归纳教师的职业特点。学习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师职业,认识到不同的教师,风格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加全面了解教师职业。只有全面了解了教师职业,才能体会教师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才能体会教师工作的意义,才能真正走近教师。从而认可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

突破方法:通过了解班主任黄老师走近教师队伍和工作表现的的事例,了解如何成为一名教师和教师的工作情况。

教学难点: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热爱学生,由衷的迸发出爱师之情。因为有一些学生受社会因素和负面影响,不能正确的评价和理解教师,因此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对教师表达爱是本课的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身边的老师,让学生在具体感人的事例中认同教师的奉献、敬业、热爱的良好品质,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

教学方法与学法导航

1、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归纳理解知识,在心灵深处认可道理。

2、情境活动法。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交流、碰撞、感受、体验,从而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完整了解教师形象,突出教学重点。

学法导航: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法。使学生在小组或与教师的分享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情感受,获得情感升华。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播放软件,媒体播放器。

2.学生准备:采访班主任黄老师走向教师岗位的人生历程,了解交流对任课教师不同教学风格的看法,收集任课教师的日常工作情况和他们所获荣誉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描述老师,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现在,已经有近6年半的时间了,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大家与老师朝夕相处,几乎是天天和老师生活学习在一起,应该对老师的工作有所了解。如果让你形容你遇到过的老师,你会怎样描述呢?

对小学里的老师,学生这样说:略。

对中学里的老师,学生这样说:略。

教师:同学们试着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小学与初中,你眼中老师的形象有变化么?为什么?对于同一个老师,在同学们眼中形象一样吗?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回答:略。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近我们的老师。(板书:走近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啦家常的方式,让学生描述遇到过的老师,关注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简朴、自然。

二、活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1:了解教师职责

教师: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传授做人道理,教授知识,解决人生和学业方面遇到的问题。我们说,老师不单单是因为老师教给我们知识,还因为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品德与生活》这门功课,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老师也是经常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提问:老师曾经告诉过你哪些做人的道理?(思考、讨论)

与人相处…遵守法纪…其他方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老师教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老师帮助我们战胜挫折和困难,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我也经常回忆起我的老师。同学们想不起听?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2011年9月份的《师说》网刊里发表的我写的一篇文章《一位乡村教师的心路历程》的第二部分:

(二)感恩老师

老师,值得尊重与感恩。我的成长无法离开老师的鼓励与教诲。

姚老师是一位代课老师,教过我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她无法享受公办老师的待遇,可老师的水平一点也不比公办老师差。我的数学不是很好,可她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一次又一次的讲解,直到我真正弄明白为止。(学习知识)

苑老师是我初中时期的班主任。在别的老师眼里,我是个资智平庸的学生。当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并深情地朗读了我写的作文《我爱向日葵》时,我的内心升腾起不灭的理想之火!(引导人生)

贾老师是我高中时期的数学老师。他从外表看起来不善言谈,甚至有点腼腆。平时上课连课本也不用拿,几支粉笔就上讲台了。他的课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同学们听的是如痴如醉。贾老师的课堂教学,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业影响)

在我的记忆里,还有很多老师难以忘怀,如高中时期教政治课的冯老师,教地理课的刘老师,教语文课的郭老师,大学里教党史课的王老师。这些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祝愿所有老师工作愉快!幸福安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老师实际上通过讲述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意在潜行默化引导学生尊敬老师。

教师:我为什么要感恩老师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还因为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事。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我也成了老师。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师,才使知识得以传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因此,我们说教师做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板书:1、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活动二:怎样成为一名教师?

教师:那么,在现代社会里,怎样才能在成为一名教师呢?让我们看看课前根据同学们对于班主任黄老师的采访整理的内容。

黄老师的教师之路

xx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菏泽学院(本科4年)各科成绩合格,拿到大学毕业证;参加普通话考试合格,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测试合格,经过体检,拿到教师资格证;2015年xx教育局招编2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拥有教师资证报名者达x多人,笔试取前x名进入面试,面试后按综合成绩录取x名,进行政审、体检(二人体检不合格,一人计划生育违反政策)最后x名成为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x名中的黄老师被xx教育局分配到我们xx大集乡中学,成为我们的七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教师:初中教师除了需要本科学历,获行教师咨格证、通过选拔考试才能进入教师队伍这些以外,对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教师的考核、待遇与奖励都有明确的要求。

设计意图: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教师业?内容比较多,这里选择刚入职的担任自己班班主任的黄老师的事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了解班主任老师的欲望,也显得真实可信。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教师的职业门槛高,应受到尊敬!

活动三: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努力培养造就一流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四有”教师

有理想信念(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

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

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

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其实,在我们的学校里,特别是担我们课的老师中,很多都特别优秀,请你说说这些老师中让你感动的人和事。

学生1:我爸爸说他都是你的学生,他说你是省特级教师,很厉害。可我看你没有一点架子,上课总是带着微笑,平易近人,讲课通俗易懂,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我很喜欢你上的思品课。

学生2:武老师年轻漂亮,普通话说的好,下课经常与我们一起做游戏,还对我们班的贫困生垫付过生活费,对待我们向大姐姐一样,有这样的老师,真好!

学生3:教我们环境安全的刘老师,在路上拾了一个钱包,里面有身份证、银行卡、两千多元的现金,把这些给失主送到家,上星期失主来我们学校放着鞭炮,送给刘老师一面锦旗。刘老师道德很高尚!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4:黄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对班级工作很负责,不只是教我们知识,还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从不打骂我们,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教师:老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四有”教师新要求.我们应为我们的老师感到骄傲!当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表达的方式不同,因此,每个老师的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设计意图:用身边老师的闪光点验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教师的新要求,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激发学生爱师的情感。同时也为进一步了解不同风格的老师做了过渡与铺垫。

活动四:你喜欢怎样风格的老师?应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学生发言:略

教师:有的同学说是喜欢的老师真实坦诚,有的同学说喜欢的老师是见解独到,有的同学说喜欢的老师富有爱心,有的同学说喜欢的老师是幽默开朗。有的同学认可过去的老师而不接受现在的老师,也有的同学只认可一位老师而排其他的老师。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与建议?

学生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老师也都是都差别的,我们承认老师的不同,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师。

学生2:每个人都是有优点与缺点的,我们要多角度了解老师的优点,这样更容易接纳我们的老师。

学生3:老师的本意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为了我们好,这样有助于理解老师。

学生4:我们也要主动与老师交往。表达自己的亲近感,这样也更有助于与老师友好相处,接纳我们的老师。

教师: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可能风格不同,无论怎样风格的老师,都应得到我们的尊重。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体验,感受好老师不同风格。在学生的体会与感悟中学会正确面对不同风格教师的方法技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学思想。

三、检测小结,感情升华

围绕本课时主题选择有代表性问题进行训练,突出体现本框的重点、难点,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学生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小结环节。主要让学生谈三个问题:

(1)学习这一节课后,我有这样的感受……

(2)学习这一节课后,我今后的打算……

(3)我还有什么困惑或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的爱将伴随我们的整个人生,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管我们走到什么地方,身上总会带有老师的影响,那将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启蒙者,也是人生的塑造者。就让我们用这首诗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吧!

下面请同学们来共同朗诵:《让我怎样感谢您》(配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背景音乐)

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束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和您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片红叶;您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您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让我怎样感谢您。

设计意图:小结部分让学生谈感受、谈打算、说困惑。让学生在小结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进行简要回顾,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促使所学知识的内化,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背景音乐中共同朗诵《让我怎样感谢您》升华了对教师的情感。

七年级数学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七年级数学图形认识初步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课题:3.1.1立体形与平面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3、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知识重点

识别简单几何体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引入新课

(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

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

2001年7月13日北京

申奥成功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祖国的综合国力,选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作为引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羊心和自牵感.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在此基础

上,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几何图形,并结合生活中具体例子(如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说明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找一找

思考第109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

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学生很熟悉的图形,通过找一找,结合具体实例引入.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立体图形,不仅帮助

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

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途径。

议一议

(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观察、感觉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几何体。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赛一赛

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课本110页观察,并进行学习汇报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完成平面图形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能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含的程序化思想。

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115页习题3.1第1、2、3题

2、选做题:课本第117页习题3.1第7、8题。

3、备选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

(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分层次布置作业。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在设计本课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着手,提供大量的实物与图片,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想象、实践、交流等数学活动,识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让学生经历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课题:3.1.1立体形与平面图形(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国柱、国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3、母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4、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

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

知识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跨越学科界限,以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数学游戏

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

利用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从中自己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一样。

想一想

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出示楼房模型.

多媒体展示中国第一位航天勇士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

问: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出示三张设计平面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

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设计平面图加工,其中一个小零件如课本第111页图3.1-5,先需要看的图是图(2),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说一说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

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

画一画

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

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

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活动

教科书111页图3-1-6,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手画一画,并进行展示

此活动设计既能引发

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你摆我答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布置作业

4、必做题:课本第116页习题3.1第4、13题

5、备选题:(1)继续探究活动:摆一摆,画一画;

(2)画一画:埃及金字塔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波利亚认为,“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也肯定学不到更多的东西”

“学东西的最好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学生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在设计中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亲身感受出发,创设学生新颖的学习情景,将教学素材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充分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断地进行归纳与总结,力图体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合作交流精神.课题:3.1.1立体形与平面图形(3)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知识难点

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硬纸板,大小一样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回顾

你还记得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吗?(电脑演示)

复习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的侧面可以展开为平面图形

问题情景

学校陶艺兴趣小组的同学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陶艺作品想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急需长方体形状的纸制包装盒,你能帮帮他们吗?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好奇心和欲望,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动手一试

把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得到不同体会,并进全班交流。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操作活动,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培养学生动脑猜想、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交流合作精神。

做一做

教科书112页探究,先请学生猜测结论,再动手操作(把四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折一下,看看你的猜测对不对。

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比一比

你们组的长方体的展开图与其他组的是否一样?

感受长方体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体会同一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所感知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生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想一想

教科书117页第6题,先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现在你能帮助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长方体的纸盒吗?说说你的方案。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6、必做题:课本第116页习题3.1第5、6题

7、选做题:课本第116页习题3.1第14题

8、备选题: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其中三格已经填人三个数,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填人所有可能的数,使得折成立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则填人正方形A,B,C内的数依次为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它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为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本节课中教师创设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真实教学情境,把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变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边讲边操作实验,通过动手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感悟,促使学生自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1.2代数式

【教材分析】

代数式是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个教学内容,他是以小学的代数知识为基础,通过对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对所学的代数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总结和提高后,用代数式反映数量关系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意义。

2.知道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索代数式表示的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代替数的一般规律与简洁性,从而提炼出代数式的概念。

2.在分析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在从事探索性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

2.通过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从而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准确美。

3.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代数式的意义及简单代数式所反映的数量关系。

难点:准确说出代数式的意义及简单代数式的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你能完成下面的问题吗?

1、黑板的长为a米,宽为b米,则它的面积为米2,周长为米;

2、钢笔每支a元,铅笔每支b元,.买2支钢笔和3支铅笔共需元;

3、某种食品的单价是16元/千克,则n千克需元;

4、张强比王华大3岁,当张强a岁时,王华的年龄是岁。

〔学生活动〕四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1:a×b,2×(a+b);

学生2:2×a+3×b;

学生3:16n;

学生4:a-3;

(联系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二、探索新知

师:上面出砚的a-3,a×b,2×(a+b),16n,2×a+3×b,等这样的式

子都是代数式,观察这些代数式有什么特征?

学生5:这些式子都是用+、一-、×、÷把数字和宇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师:很好,那么怎样给代数式下定义呢?

学生6:用运算符号把数字与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

师:说得好,大家对这个定义有疑问吗?

学生7:为什么5也是代数式?

师:这位同学问得好。哪位同学可以回答?

学生8:5可以看成5+0。也就是用+把5和0连接起来的式子、按照代数式的定义,5也是代数式。

学生9:a可以看成a+0或者a×1,所以a也是代数式

师:请问这位同学(学生7),你对这两位同学的回答是否满意?

学生7:还比较满意。

师:请同学们注意,(1)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宇母也是代数式。(2)在代数

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简写成“·”,或者省略不写,如5×a可写成5·a或5a,(3)数字与字母相乘时,要将数字写成字母的前面。如5×a写成5a不能写成a5,(4)在代数式中出现的除法运算,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如8÷m可写成。

学生10:为什么要标明

师: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

学生11:如果m=0;那么分母就为0,在小学我们就知道分母为0,分数无意义。

学生12:两个数字相乘,是否可以省略乘号?

师: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13:不能,比如23×5;如果省略乘号,就成了2350

学生12:如果用“·”符号呢?

学生14:也不行,就以上面的例子,就成了235,很容易与小数点淆。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否则容易与小数点混淆。

三、巩固训练

例1填空:

(1)圆的半径为rcm,它的面积为cm2;

(2)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cm、bcm,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cm;

(3)小强在小学六年中共攒了a元零花钱,上中学后买文具用去b元,剩下的钱全部存人银行,则小强可以存款元;

(4)某机关原有工作人员m人,现精简机构,减少20%的工作人员,则有人被精简。

学生活动1:抢答其中(4)简要说明一下理由。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的抢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注意纠正学生可能犯的错误,如将(3)答成a-b,,(4)题答成20%等。

例2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1)3a+b;(2);

(3);(4).

解(1)3a+b表示a的三倍与b的和.

(2)表示a、b的平方差.

(3)表示a、b的差的平方.

(4)表示x与y的倒数的差.

注意

(1)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或省略不写,如6×b常写作6·b或6b;

(2)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如6b一般不写作b6;

(3)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如1÷a通常写作

四、变式训练

师:下面同桌同学互相写出一些代数式(至少3个),并说出其意义。

学生活动3:互相出题并解答,气氛活跃

教师活动3:参与学生的活动,从中选2对同桌说见解,共同讨论

师:下面看一组同学写的式子作为代数式可以吗?

学生活动4:讨论得出答案,其中a=2b不是,它是等式,其余的式子都是代数式。

师:例1的每个小题,你能改成其他题吗?

学生活动5:积极发表见解,其他同学写代数式。

(参与编题,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五、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接触了一个新概念—代数式,它是今后学习代数知识的起点,表示代数式有几个注意事项,你还记得吗?(学生回答)

作业:P.90练习1、2P:93习题3.14,5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你是否让学生充分的活动?

2、你是否强调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3、你是否强调了代数式的书写格式?毛

§3.2.1直线、射线、线段(2)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教学准备】

棉线、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第124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

(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人人都有几何直觉.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事实.

“做一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活动

1、教师给出任务: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学生讨论、实践、交流方法,师生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体会线段比较的意义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在发现诸多结论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三、想一想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CD.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1、用度量的方法比较;

2、放到同一直线上比较.

教师给出表示方法.

四、试一试

教科书第123页练习

五、折一折

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说说你的感受.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

引导学生看第123页书,你能找到线段的中点吗?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画一画.教师给出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在实际背景中感受中点的含义。

六、勇攀高峰

尝试完成教科书125页习题3.2第9题。

七、布置作业

1、必做题:

教科书125页习题3.2第5、7、8题.

2、备选题:

(1)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2)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5.6cm,BC=2.4cm,求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设计思想】

探索是人类思维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魅力的活动,探索的结果往往导致问题解决和新的发现无论是布鲁纳主张的发现法,还是玻利亚倡导的数学启发法,其精髓都是重在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为此,在线段大小比较的教学中,像布鲁纳所倡导的,不是把学习材料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给出一些提示性的线索爬教材内容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通过问题启发、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活动来学习知识、掌握策略、提高学生实践、探索能力.教师把抽象的线段性质及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的研究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进行实验,主动地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实物等,学生凭借几何直觉对所要讨论的间题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动手探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曲线大小比较的方法也有了初步体验,这就为线段大小比较的学习铺平道路.设计的数学活动: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体验抽象的线段大小比较,使学生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体,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发现各种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教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小组辩论、分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
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方案二:播放FLASH动画片段:“秋天到了,小燕子要跟着妈妈到遥远陌生的南方去越冬,他们飞过平原,越过高山,飞过城市,小燕子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屋又矮又小又稀,而有的地方高楼林立呢?他们飞呀飞,小燕子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家的房子是平顶的,而这里的房子却是尖顶的?”
带着小燕子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聚落”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1页和52页、53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观察教材52页的两组图片,思考: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3)、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请你总结: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教材53页活动题2、3、4,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方却能发展成为城市呢?
2、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1、阅读下列信息,试分析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状,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地形
②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集中在绿洲上。——水源
③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交通
④东营和大庆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
2、(课件或图片展示下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居:热带雨林、北极地区、热带沙漠地区)
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各地区的环境特点及民居特色:A气温高低B降水多少C墙壁厚度D屋顶坡度E建筑材料等。
民居
建筑风格
当地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高脚屋
双层木楼、防潮、尖顶
高温多雨
北非的平顶屋
墙厚,小窗、防日晒、保温
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
因纽特人的冰屋
低矮、无窗、半地窖式、保温好
严寒
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多雨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在特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都是平的。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气温低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1、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水源、交通、资源、地形、气候等。
2、民居的建筑风格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4页和55页,解决以下问题:
(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我们生活在泰山脚下,面对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进行保护与开发?
泰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景区游客过多、环境承载过重、违章建筑多、有很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等。
泰山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北邻济南,南接曲阜;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许多历史典故、美丽传说、碑林石刻,是世界地质公园。
开发泰山文化,泰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帝王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还有石敢当、药材和泰山传说等民俗文化;要坚决拆除泰山景区内的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严禁破坏景区内的一草一木,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学习聚落的形态,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景观特色;讲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通过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从而形成人地协调的理念;利用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通过对如何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讨论,让学生得出应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思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综合能力训练54页和55页的“综合运用”一、二题
六、附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城市和乡村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4、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5、民居与自然环境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07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