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集合的概念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集合的概念”,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课题:___集合的概念___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属于、包含、相等的意义,集合间的交、并、补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回顾-反思-巩固-小结”的过程中掌握集合的有关概念,发展由概念出发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和探索精神

重点

能通过定义合情推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基本概念。

难点

能结合概念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说明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课前热身-练习

重温概念与性质

活动2概念性质-反思

深刻理解定义与性质

活动3提高探究-实践

挖掘定义性质的内涵与外延

活动4归纳小结-感知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总结知识和方法

活动5巩固提高-作业

巩固教学、个体发展、全面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课前热身(资源如下)

1、用集合符号填空:0{0,1};{a,b}{b,a};0φ;

2、用列举法表示{y|y=x2-1,|x|≤2,xZ}=.

{(x,y)|y=x2-1,|x|≤2,xZ}=.

3、M={x|x2+2x-a=0,x∈R}≠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1(B)a≤1(C)a≥-1(D)a≥1.

4、已知集合A={x|x2-px+15=0},B={x|x2-5x+q=0},如果A∩B={3},那么p+q=.

5、已知集合A={x|-1≤x≤2},B={x|x<a,如果A∩B=A,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6、已知集合A={x|x≤2},B={x|x>a,如果A∪B=R,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7、集合元素具有的三大特征是:、、;

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只有两种关系:、;

,=,,

C

14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属于,不属于。

熟悉集合概念,能从中回忆起集合、子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属于、包含、相等的意义。集合间的交、并、补运算

特别注意:空集,数轴

活动2概念性质(资源如下)

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2、描述法:格式:{x∈A|P(x)}

点集与数集的区别:

A={y│y=x2—2x—3}———值域

B={x│y=x2—2x—3}———定义域

B={x│x=x2—2x—3}———方程的解

C={(x,y)│y=x2—2x—3,}———函数图象上的点(既要注意前缀,又要注意后缀)

3、文氏图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

注:;、和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子集:子集及真子集:若x∈A都有x∈B,则AB

x∈A都有x∈B,但Xo∈BXo∈A则AB

集合相等?真子集?

集合运算: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I为全集,AI,则C1A={X|X∈A,但X∈I}

师生共同完成对概念的回顾,教师起到“点睛”的作用。如总结以下: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2)不属于

注: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A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ΦA

②“”与“”应用的区别。

注: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在回顾概念的同时知晓其中的深层的含义、区别、如何应用。

活动3提高探究

资源1、①如果a∈A则∈A

当2∈A时,求A

②设求A中所有元素之和。

>0,

资源2、①集合A={x│x2—2x—30},B={x││x│a},若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

②若A有n个元素,则它的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非空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

③集合A={x│x2+x—6=0},B={x│,若B?A,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资源3、①集合A=,B=,则用区间表示A∪B是________

②集合A=,B=,则用区间表示

资源4、已知f(x)=x2+ax+b(a,b,x∈R),集合A={x|x=f(x)}.B={x|x=f[f(x)]}。

(1)证明AB;(2)当A={-1,3}时,用列举法求集合B;

集合证明的掌握

活动4归纳小结

活动5巩固提高

附作业

巩固发展提高

集合的概念

一、选择:

1、方程组的解(x,y)的集合是:(D)

A.(5,-4)B.{5,-4}C.{(-5,4)}D.{(5,-4)}

2、若A、B、C为三个集合,,则一定有(A)

(A)(B)(C)(D)

3、设全集是实数集R,,,则等于(A)

(A)(B)

(C)(D)

4、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也可表示为{a2,a+b,0},则a2003+b2003的值为(C)

A.0B.1C.-1D.±1

5、设A、B、I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BI,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B)

(A)(CIA)B=I(B)(CIA)(CIB)=I

(C)A(CIB)=(D)(CIA)(CIB)=CIB

6、设M={x|x∈Z},N={x|x=,n∈Z},P={x|x=n+,n∈Z},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

(A)NM(B)NP(C)N=M∪P(D)N=M∩P

二、填空:

7、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_______________.

8、设U={x|x10,x∈N*},A∩B={2},(CuA)∩(CuB)={1},(CuA)∩B={4,6,8},

则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A={x|x=a2+1,a∈Z},B={y|y=b2-4b+5,b∈Z},则A、B的关系是.

10、满足{0,1}M{0,1,3,5,6}的集合M的个数为10.

11、设集合A={x|10+3x-x2≥0},B={x|x2+a<0,如果BA,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2、已知集合A={x│a+1<x<2a—1},B={x│-1<x<4},若A≠,且,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

13、设集合A={x|-3x-2}∪{x|x2},B={x|a≤x≤b}.(a,b是常数),且A∩B={x|2x≤4},

A∪B={x|x-3},求a,b的值.

答案:

14、1)若集合A=,B=,问A、B是否相等,为什么?,

2)若集合M=P=,x0∈M,y0∈P,求x0y0与集合M、P的关系。

答案:通分;x0y0∈P,x0y0M

15、函数f(x)=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①求A

②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

16、,如果,求的取值。

答案:

扩展阅读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有关概念和性质,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等三种运算的,会利用几何直观性研究问题,如数轴分析、Venn图;
2.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对应法则、图象等有关性质,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和步骤,并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教材P2~P45,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集合部分.
①概念: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
②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③表示:列举法{1,2,3,…}、描述法{x|P}
④关系:∈、、、、=
⑤运算:A∩B、A∪B、
⑥性质:AA;A,….
⑦方法:数轴分析、Venn图示.

复习2:函数部分.
①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②单调性:定义域内某区间D,,
时,,则的D上递增;
时,,则的D上递减.
③最大(小)值求法:配方法、图象法、单调法.
④奇偶性:对定义域内任意x,
奇函数;
偶函数.
特点: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图象关于y轴对称.

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
例1设集合,
,.
(1)若=,求a的值;
(2)若,且=,求a的值;
(3)若=,求a的值.

例2已知函数是偶函数,且时,.
(1)求的值;(2)求时的值;
(3)当0时,求的解析式.

例3设函数.
(1)求它的定义域;(2)判断它的奇偶性;
(3)求证:;
(4)求证:在上递增.

※动手试试
练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2);
(3)(R);(4)

练2.将长度为20cm的铁丝分成两段,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要使正方形与圆的面积之和最小,正方形的周长应为多少?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集合的三种运算:交、并、补;
2.集合的两种研究方法:数轴分析、Venn图示;
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解析式、值域;
4.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的研究.

※知识拓展
要作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向左或向右平移个单位即可.称之为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变换.
要作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向上或向下平移个单位即可.称之为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变换.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
1.若,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B.0A
C.D.A
2.函数,是().
A.偶函数B.奇函数
C.不具有奇偶函数D.与有关
3.在区间上为增函数的是().
A.B.
C.D.
4.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音乐爱好者34人,体育爱好者43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班级中即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有人.
5.函数在R上为奇函数,且时,,则当,.
课后作业
1.数集A满足条件:若,则.
(1)若2,则在A中还有两个元素是什么;
(2)若A为单元集,求出A和.

2.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设
,.
(1)试判断的奇偶性;
(2)试判断的关系;
(3)由此你猜想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


第一章集合
第一课时集合(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和性质,集合的元素特征,有关数的集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爱班、爱校、爱国.
教学重点:
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数集与数集关系.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法
学生依集合概念的要求、集合元素的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自己举出符合要求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征的掌握.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的提法.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代数第六章不等式的解法一节中提到: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到“集合”.
Ⅱ.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再看一组实例
幻灯片:
观察下列实例
(1)数组1,3,5,7.
(2)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3)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
(4)所有直角三角形.
(5)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6)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的集合.
(7)所有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的集合.
(8)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9)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10)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师]上述各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例(6)的元素为-6,6.
例(7)的元素为-2,-1,0,1,2.
例(8)的元素为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例(9)的元素为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例(10)的元素为参与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1)高一年级所有女同学.
(2)学校学生会所有成员.
(3)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其中例(1)的元素为高一年级所有女同学.
例(2)的元素为学生会所有成员.
例(3)的元素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师]一般地来讲,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师生共同完成上述例题集合的表示.
如:例(1){1,3,5,7};
例(2){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3x-2>x+3的解};
例(4){直角三角形};
例(5){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例(6){-6,6};
例(7){-2,-1,0,1,2};
例(8){中国足球男队队员};
例(9){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例(10){参与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幻灯片:
问题及解释
(1)A={1,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
(2)A={所有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为集合?
(3)A={2,2,4}表示是否准确?
(4)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为同一集合?
生在师的指导下回答问题:
例(1)3是集合A的元素,5不是集合A的元素.例(2)由于素质好的人标准不可量化,故A不能表示为集合.例(3)的表示不准确,应表示为A={2,4}.例(4)的A与B表示同一集合,因其元素相同.
由此从所给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其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
如上例(1)、例(2)、再如
{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年龄较小的人}也不能表示为一个集合.
(2)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如上例(3),再如
A={1,1,1,2,4,6}应表示为A={1,2,4,6}.
(3)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可以交换的.
如上例(1)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如A={2,4,8,16}4∈A8∈A32A
请同学们考虑:
A={2,4},B={{1,2},{2,3},{2,4},{3,5}},
A与B的关系如何?
虽然A本身是一个集合.
但相对B来讲,A是B的一个元素.
故A∈B.
幻灯片: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N*或N+: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N内排除0的集合)
Z: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Q: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R: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师]请同学们熟记上述符号及其意义.
Ⅲ.课堂练习
1.(口答)说出下面集合中的元素.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其元素为4,6,8,10
(2){平方等于1的数}其元素为-1,1
(3){15的正约数}其元素为1,3,5,15
2.用符号∈或∈填空
1∈N0∈N-3∈N0.5∈N2∈N
1∈Z0∈Z-3∈Z0.5∈Z2∈Z
1∈Q0∈Q-3∈Q0.5∈Q2∈Q
1∈R0∈R-3∈R0.5∈R2∈R
3.判断正误:
(1)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N*中(×)
(2)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Z中(√)
(3)所有不在N*中的数都不在Z中(×)
(4)所有不在Q中的实数都在R中(√)
(5)由既在R中又在N中的数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数0(×)
(6)不在N中的数不能使方程4x=8成立(√)
Ⅳ.课时小结
1.集合的概念中,“某些指定的对象”,可以是任意的具体确定的事物,例如数、式、点、形、物等.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要能熟练运用之.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技巧


【命题趋向】
1.高考试题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大题的解集,全面考查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知识,题型新,分值稳定.一般占5---10分.
2.简易逻辑一部分的内容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有所出现,应引起注意.
【考点透视】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4.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
5.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A=或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例题解析】
题型1.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
理解集合的概念,正确应用集合的性质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例1.已知集合M={y|y=x21,x∈R},N={y|y=x1,x∈R},则M∩N=()
A.(0,1),(1,2)B.{(0,1),(1,2)}C.{y|y=1,或y=2}D.{y|y≥1}
思路启迪:集合M、N是用描述法表示的,元素是实数y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N分别表示函数y=x21(x∈R),y=x1(x∈R)的值域,求M∩N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
解:M={y|y=x21,x∈R}={y|y≥1},N={y|y=x1,x∈R}={y|y∈R}.
∴M∩N={y|y≥1}∩{y|y∈R}={y|y≥1},∴应选D.
点评:①本题求M∩N,经常发生解方程组
从而选B的错误,这是由于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N的元素是数而不是点,因此M、N是数集而不是点集.②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R}、{(x,y)|y=x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例2.若P={y|y=x2,x∈R},Q={y|y=x21,x∈R},则P∩Q等于()
A.PB.QC.D.不知道
思路启迪:类似上题知P集合是y=x2(x∈R)的值域集合,同样Q集合是y=x21(x∈R)的值域集合,这样P∩Q意义就明确了.
解:事实上,P、Q中的代表元素都是y,它们分别表示函数y=x2,y=x21的值域,由P={y|y≥0},Q={y|y≥1},知QP,即P∩Q=Q.∴应选B.
例3.若P={y|y=x2,x∈R},Q={(x,y)|y=x2,x∈R},则必有()
A.P∩Q=B.PQC.P=QD.PQ
思路启迪:有的同学一接触此题马上得到结论P=Q,这是由于他们仅仅看到两集合中的y=x2,x∈R相同,而没有注意到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不同的,P集合是函数值域集合,Q集合是y=x2,x∈R上的点的集合,代表元素根本不是同一类事物.
解:正确解法应为:P表示函数y=x2的值域,Q表示抛物线y=x2上的点组成的点集,因此P∩Q=.∴应选A.
例4(2007年安徽卷文)若,则=()
A.{3}B.{1}C.D.{-1}
思路启迪:
解:应选D.
点评:解此类题应先确定已知集合.
题型2.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重要属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被学生在解题中忽略,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下面再结合例题进一步讲解以期强化对集合元素互异性的认识.

高二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3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3”,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一、集合
1.集合是一个不能定义的原始概念,描述性定义为:某些指定的对象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中的元素属性具有:
(1)确定性;(2);(3).
3.集合的表示法常用的有、和韦恩图法三种,有限集常用,无限集常用,图示法常用于表示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4.元素与集合是属于和的从属关系,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若a不是集合B的元素,记作.但是要注意元素与集合是相对而言的.
三、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6.子集:若集合A中都是集合B的元素,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
7.相等:若集合A中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中都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
8.真子集:如果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9.若集合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
10.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是任何非空集合的,解题时不可忽视.

例1.已知集合,试求集合的所有子集.
例2.
例2.设集合,,,求实数a的值.

例3.已知集合A={x|mx2-2x+3=0,m∈R}.?(1)若A是空集,求m的取值范围;?(2)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值;?(3)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取值范围.?

例4.若集合A={2,4,},B={1,a+1,,、},且A∩B={2,5},试求实数的值.

变式训练1.若a,bR,集合求b-a的值.

变式训练2:(1)P={x|x2-2x-3=0},S={x|ax+2=0},SP,求a取值?
(2)A={-2≤x≤5},B={x|m+1≤x≤2m-1},BA,求m。

变式训练3.(1)已知A={a+2,(a+1)2,a2+3a+3}且1∈A,求实数a的值;?
(2)已知M={2,a,b},N={2a,2,b2}且M=N,求a,b的值.?

变式训练4.已知集合A={a,a+d,a+2d},B={a,aq,},其中a≠0,若A=B,求q的值

1.本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对集合的认识,关键在于化简给定的集合,确定集合的元素,并真正认识集合中元素的属性,特别要注意代表元素的形式,不要将点集和数集混淆.
2.利用相等集合的定义解题时,特别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计算的结果要加以检验.
3.注意空集φ的特殊性,在解题时,若未指明集合非空,则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
4.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如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34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