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案(四)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案(四)”,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荆林中心校 杨春仙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重点:能够应用已有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它是"平均"问题的发展。显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知的材料,如中奖金额如何分配等,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充分展开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相互启发、质疑,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听说上学期我们班的同学都购买过彩票,说说你们是怎么买的,有人中奖吗?

看来只买一、两张中奖的可能性太小了,但是如果两个人或者几个人把钱合在一起买彩票,中奖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出示例1:甲、乙两位同学,共同出资10元钱买了体育彩票,中奖200元了,请你说说这200元钱怎么分配呢?

老师想请同座位的2位同学自己先说说,你们打算怎么分这笔钱。

学生讨论后汇报。(大致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

1、平均分。

2、共同再买彩票──再次支持体育事业,如果中奖就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3、请客,剩下的平均分。

4、按出资金额的多少来分。

……

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怎么分配最合理?引出课题。

解决问题:按出资金额的多少来分,怎么分这200元钱?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⑴200÷10=20(元)

⑵4×20=80(元)

6×20=120(元)

你认为第⑴、⑵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老师小结:这样分大家都没意见(合理、公平)。除了甲出4元,乙出6元,他们两个还可能是怎样出资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成:

甲 乙

5元 5元 按1:1 (平均分)

2元 8元 按1:4分

3元 7元 按3:7分

……

刚才大家认为按各人出资的比例来分比较合理,这叫按比例分,其中两人各出自5元时,平均分实际上是按比例分的特例。

[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用不同分钱方法的争议中,充分暴露各自的思维过程,就"怎样分配最合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多种分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按比例分配"最合理,从而展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必要性",很自然地解决了平静分是按比例分的特例。]

二、主动探索,归纳方法

我们学校的徐老师与张叔叔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彩票的经验都认为合伙买彩票能挣钱,就约定了出资比为,同学们对这个2∶3怎么理解?

①徐老师出资2元,张叔叔 3元;

②徐老师出资20元,张叔叔出资30元;

③徐老师王叔叔出资4元,张叔叔出资6元;

老师引导:徐老师占总出资的( )张叔叔占总出资的( );

[复习铺垫,只作为一个准备随时可用的环节,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作为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必要环节,我们应从中吸取精华,赋予它一种与时俱进的内涵──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教学方案更具有效性]。

出示例2:徐老师和张叔叔买体育彩票,按2∶3的比例出资共中奖500元,同学们想怎么分这笔钱?(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把自己列式以及想法告诉大家。(着重是分数的方法。)

教师小结:像刚才这样,把一个数量(500元)按一定比2∶3来分配,这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解题步骤如何?(学生归纳,教师补充说明)

生活中像这样按比例分配的例子很多很多,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P58~~59页,看书上的例子,不懂可以提问。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研究解决问题,体会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多向思维的发展,凸显个性化学习。]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m.jAb88.cOm

1、初步应用

徐老师、张叔叔中奖了,很高兴,两人一商量,准备请请他们的朋友小聚聚。准备花80元买肉和买鱼,其中用钱比是3∶5,买肉和买鱼各用多少元钱?(口答)

师引导:宴请朋友,单买鱼和肉行吗?买鱼、肉、蔬菜你认为应该按什么比例去分配80元钱呢?(分小组讨论,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

例如,按鱼、肉、蔬菜比为3∶2∶1来分配,(告诉大家这个叫连比)

按自己设想的比例,算出买鱼、肉、蔬菜各需要多少钱。

2、变式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⑴一个运输队一共运货物140吨,上午运了3小时, 下午运了4小时,上午和下午各运了多少吨?

⑵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米,长和宽的比是3:5,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3、拓展提高(每人选做一题)

⑴一个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3:4,男生比女生少7人, 男女生各是多少人?

⑵一种药水由药粉和水按1:100配制而成,在8000 千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千克?

⑶、一次,吴明、朱强和李红三位朋友合乘一辆出租车,大家商定,出租车费一定要大家合理分摊,吴明在全程三分之一处下车,到三分之二处朱强也下了车,最后李红一个人坐到终点,付出90元车费,请你帮他们算算三人如何承担车费比较合理?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练习设计有坡度,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同时也注重开放问题情景的内容、条件和结果,给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通过练习,有利于数学知识的领会、掌握、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师生评价

上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就将把教师零散的知识,方法进行归类整理,使学生知道如何有序地,重点地重温知识点,达到增强理解记忆又培养整理知识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编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案(五)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方法一:

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

3+2=5 100× =60(平方米)100× =40(平方米)

方法三:

100÷(1+ )=60(平方米) 60× =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

方法四:

100÷(1+ )=40(平方米) 40× =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

1.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1)求出总份数

(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3)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七)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八)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1)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2)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94(棵)

(3)二班应栽的棵数:280× =90(棵)

(4)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九)小结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2.怎么解答?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

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一)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 =14(厘米) 20× =6(厘米) 【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四)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二)


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习课)

武进区成章小学 庄国锋

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学完按比例分配问题一段时间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可能已经生疏或遗忘,非常有必要进行"温故"。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基本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变形(总数和份数变化)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特征。

已知:总数量

各部分量的比

2、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求总份数

求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求各部分的量:总数×( )( )

二、 基本练习

1、口答: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

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1.6倍

母鸡只数与公鸡只数的比是( ):( )

母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公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解答下列各题:(集体练习)

果园里共有桃树和梨树360棵,桃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7:5。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小玲家共养了鸡鸭鹅三种家禽3600只,它们的只数比是18:11:7。三种家禽各有多少只?

三、变形练习

1、总数变化(板演讲评)

幼儿园买来5盒饼干,每盒60块。如果把这些饼干按2︰3分给小班和中班,中班和小班各分到多少块饼干?

李红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平均分是90分,三门学科分数的比是11:9:10。李红同学语数英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六年级三个班共做好事180件,其中的 是六(2)班做的,六(3)班和六(1)班做的好事件数比是4︰1,六(1)班和六(3)班各做多少件好事?

2、隐藏的比(独立完成、讲评)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3︰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四、形体知识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棱总长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3:2,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五、善用份数

1、六(1)班小聪家养母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有多少只?

2、六(1)班小聪家养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3、小聪家养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已知公鸡比母鸡少600只,小聪家养的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六、溶液中的比

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重量)比是1︰50。

①配制1020千克这种药液,需要药粉和水各多少千克?

②5千克药粉要加水多少千克?可配制成多少千克药液?

③500千克水中应加多少千克药粉?

七、练习巩固(独立完成)

1、小金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60页,这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的页数比是4:9。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一种三丁包的馅是由猪肉、笋干、豆腐干按5︰3︰2配制而成的。

①配制60千克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豆腐干各多少千克?

②如果用18千克豆腐干配制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各多少千克?

③如果猪肉、笋干、豆腐干各有30千克。配制这种馅时,要使笋干正好用完,猪肉和豆腐干多了还是少了?多(少)多少千克?

八、巧思妙想(辅导讲解)

A: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的钱用掉50元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B: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给40元钱小春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C:甲乙两个自然数的和是473。如果甲数末尾去掉一个0,那么甲乙两数一样大。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三)


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专项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 "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是临时加入的一课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着重复习基本的三类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基本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我们主要让学生掌握找准对应份数,用归一法来解答此类实际问题。在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后,我们还安排了一些比较难的、容易出错的习题,帮助学生建构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沟通联系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区别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类、比较、归纳等的数学学习能力。

4、培养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搜集与分析信息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归纳三类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

导语:前面我们已经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其中的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做一个专门的复习。

1、请同学们看黑板,黑板出示:六(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3:2

师:根据男女生人数比,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交流(男生3份,女生2份,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的几分之几……)

2、你能再添一个条件并提出问题,成为一个应用题吗?小组合作完成,看有多少种方法。

交流:根据学生叙述师板演出按比例分配三种类型

(1)、六1班有50人,男女生的比是3:2,男女生各有几人?

(2)、六1班男生有3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3)、六1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这三个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都告诉了我们男女生的比,第一题已知的是总量,第二题已知的是部分量,第三题已知的是相差量。)

3、那么这些题目该怎么解决呢?

(1)、先来说说第一题该怎么解答?强调:这里的总量50人对应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对应几份?

(2)、第二题中的部分量30人对应多少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3)、第三题中的相差量20人对应几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4、小结方法。

像刚才这三道题目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解答这类应用题?

交流方法:不管是总量比、部分比、相差比的应用题都是先找到题目中的已知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所对应的份数,求出问题。

着重强调:主要是两次找对应份数,一次是找已知量的对应份数,一次是找问题的对应份数。

二、找对应份数专项练习

从刚才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找找这些语句中的对应份数。

1、现在有121克药水,它是由药粉和水按1:10的比配制而成的。

药粉对应( )份,水对应( )份,药水对应( )份。

2、学校买来3包少儿读物,每包50本,按7∶8分给五、六两个年级。

3包少儿读物有( )本,它对应( )份。

3、饲养场养的鸡、鸭、鹅只数的比是5:3:2,已知鸡与鸭共养了1600只。

1600只对应( )份,如果鸡、鸭、鹅共养了1600只,1600只对应( )份

4、老年教师28人,中年教师35人,青年教师42人,按人数比选拔15人去参加座谈会。

15人对应( )份

5、长方形的周长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

30厘米对应( )份。5份对应( )厘米。

6、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

180度对应( )份,180度对应( )份

三、解决实际问题

1.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3:400。

(1)要配制1612克这样的药水,药粉需要多少克?

(2)用48克药粉,可以配制成多少克药水?

(3)6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

只列式不计算。第一题注意求出每份数之后不要忘记乘以3.

2.果园里的桃树与苹果树的比是3:5,苹果树比桃树多种了320棵,果园里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320棵对应几份?注意问题求的是什么,问题的对应份数是多少?

3、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黄沙、石子按2:3:5的比配制而成,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多少吨?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呢?

这里的18吨应该对应几份?当黄沙全部用完的时候水泥和石子各式怎么样的情况?

四、拓展练习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1: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不同的两边之比,周长所对应的的份数也不同,而且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有可能只有一种成立的情况。

2、用56米长的竹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鸡圈,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鸡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注意有两种情况,必须把两种情况都算出来才能知道哪种面积更大。

3、甲箱有100个苹果,乙箱有80个苹果,从甲箱中拿出多少个放入乙箱后,甲、乙两箱的个数比是7:11?

两箱苹果都在变化,这时要找出其实总箱数不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复习

六1班男女生的比是3:2

1、六1班有50人, 男女生各有几人?(总量比)

2、六1班男生有30人, 女生各有几人? (部分比)

3、六1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 女生各有几人? (相差比)

已知量对应几份 每份数 问题对应几份 求出问题

作业设计:

1、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3,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2、 开学前六年级三个班共领了练习本532本,六1班有40人,六2班有48人,六3班有45人,按三个班的人数比将这些练习本分配给三个班,三个班各应分得多少本?

3、 用14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3:4,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 小明期末考试语数外三门的平均分是75分,语数外三门的分数比是8:8:9,他期末考试三门各考了几分?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1: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6、 用56米长的竹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鸡圈,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鸡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7、 甲乙丙三人合作制作一批600个的零件,甲完成了这批零件的20%,余下的由乙丙按5:3来完成,乙、丙各完成了多少个零件?

8、 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桃树与梨树的比是4: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2:5,三种树共有1450棵,三种树各有几棵?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0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例11,“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根据信息填空:

(1)男生有31人,女生有21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红花的朵数与黄花朵数的比是3:2。你能联想到什么?

师: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前两节所学的比在生活的运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中的实物图及例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比这句话?(先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

①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③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3/2,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3。

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只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使每一部分都一样多,而是在平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一题就是把30按3:2进行分配。

学生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生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一:3+2=5 30÷5×3 30÷5×2

方法二:30×3/5 30×2/5

2、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你理解的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

如何进行检验?自己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比简后是不是等于3:2)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4、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5、归纳(讨论)。

(1)比较例题与试一试题目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教师指出: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三、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

2、练一练第3题。

独立填表,完成后集体核对。

3、练习十第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2、3题。

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8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巩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连比中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与分数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5∶4;

(2)柳树、杨树棵数比是1∶6;

(3)科技书和故事书比是5∶4。

2、练习:

(1)学校有故事书8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本数之比是2∶3,科技书有多少本?

(2)改编1题中的故事书80本为科技书有80本。

分析:每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这种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这三种量的连比。意思是这种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学生尝试解答。

(3)反馈、讲评。

2、试一试:一种青铜,内含铜88份,锡10份,锌2份。要炼制这种青铜400吨,需要铜、锡、锌各多少吨?

3、补充: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三、练一练。P64。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与上堂课有什么不同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2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4课时 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2/3。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板书:大瓶里的果汁×2/3=小瓶里的果汁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 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600÷2/3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 升。

2/3x=600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 x=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板书:一盒牛奶的升数×1/2=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八第2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3/5”和“黑兔是白兔的2/3”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小结解题策略。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3、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1)》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2课时 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9--30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3/7 ×2 5/8 ×1 1/10 ×5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1/2 是红花,2/5 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12 “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 ,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 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 2/5 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 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2/5 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 10朵的2/5 ,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

计算10×2/5 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3课时 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0-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

如: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11/10 ,绿花是黄花的6/10 (3/5 );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10/11 ,绿花是红花的6/11 等。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1)红花比黄花多1/10 ,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1/10 ?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

追问:50朵的1/10 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1/10 “,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1/10 。

指名列式。

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教学第(2)小题。

出示:绿花比黄花少2/5 ,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2/5 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2/5 ?

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三、巩固训练

1、做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

2、做练习五第11、12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13-15题。

教学反思: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5课时 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六第6-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笔算

1/3×9/14 2/3 × 9/10

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6。

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

学生读题,尝试画线段图。

问: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学生列式。

分步:

135×8/9 =120(朵)

120×3/4 =90(朵)

综合:135×8/9 ×3/4

2、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

讨论计算过程

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比较不同算法。

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方法。

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算简便?

4、练习。

做“练一练”。

做后全班订正,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①3/7 与2/3 的积的21倍是多少?

②一个数是3/2 的1/9 ,这个数的4/5 是多少?

2、长方体的长是5/6 米,宽是2/5 米,高是3/8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练习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6、8、9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查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型,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例4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

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量作为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着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 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要求学生接着例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后再写上答句。

【评析: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从而使学生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求出方程的解。

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感受方程的优点和价值。】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一 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一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习一的第3题。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进一步熟悉此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

2.补充与习题相应练习。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教案(一)


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周长公式求相应的直径、半径。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周长公式求相应的直径、半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提问:在同一个圆内,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d=2r ,C=πd,C=2πr。

2.求下列圆的周长。

(1)r=6分米 (2)d=5厘米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口答计算过程,教师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3.谈话引入: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知道圆的周长,你能算出圆的半径或直径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展开:

1.教学例6

(1)提问:怎样能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又不会损伤到花坛里的花草呢? 学生意识到可以先测量出花坛的周长,再算出花坛的直径。

(2)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讨论:知道了这个花坛的周长,怎样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呢?

(3)学生先独立思考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列式解答。

(4)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方法一:根据圆周长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花坛的直径是 x 米。

3.14 x =251.2

x =251.2÷3.14

x =80

答:这个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直接用除法计算。

251.2÷3.14=80(米)

答:这个花坛的直径是80米。

(5)比较两种方法,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解答时可以按照圆的周长公式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根据周长公式中各部分的关系直接用除法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将本题与例6进行比较。

(2)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3)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重点讨论解方程的过程和除法计算时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及不规范的书写格式。

3.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练习:做练习十八第5、6、7、8、9题

逐题练习评讲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例6: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

根据圆周长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 x =251.2 251.2÷3.14=80(米)

x =251.2÷3.14

x =80

答:这个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教案(三)


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大郭学校 段亚楠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圆周长有关的问题,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总结出圆的周长公式,初步了解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它求圆的半径与直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公式,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如何求圆的周长。

生:知道直径,可以利用公式C=πd求出圆的周长。

生:知道半径,可以利用公式C=2πr求出圆的周长。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先来看这两道题,写在练习本上。

生:3.14×2=6.28(厘米)

生:3.14×(2×3)=18.84(分米)

师:计算的很准确,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圆周长的实际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圆的周长公式,为今天的教学做铺垫。

二、新课组织

师:公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周长是17.27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教材第45页例题4)

引导学生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师:已知花坛的周长,怎样求它的直径?(教材第45页说一说)

学生讨论交流。

生:可以利用圆的周长公式C=πd求直径,用周长除以π,即d=C÷π。(教师板书)

生:可以把花坛的直径看作是x米,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列出方程并求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就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花坛的直径求出来吧!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列方程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17.27÷3.14=5.5(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5.5米。

方法二:利用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17.27

x=17.27÷3.14

x=5.5

答:花坛的直径是5.5米。

师:大家计算的很准确,现在求出了花坛的直径,那么怎样求花坛的半径呢?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生:利用公式C=2πr列方程解答。

生:利用公式C=2πr可以得出r=C÷π÷2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圆周率的概念,还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某中学新建了一个绿茵操场,示意图如下。(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知道绿茵操场是由2个半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示意图上的蓝线是跑道,求沿跑道一圈的长度实际上就是求蓝线的长度。

师:我们知道了求跑道的长度就是求两个半圆弧线的长度加上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之和,长方形的两边长度从图中就可以知道,两个半圆弧线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此环节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生:我们可以把两个半圆看作一个完整的圆,所以求两个半圆弧线的长度就是求圆的周长。

师:太棒了,现在就请大家算一算,看看沿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

学生合作,教师巡视,再交流展示。

2×36.5×3.14=229.22(米)

229.22+85.39×2=400(米)

答:沿跑道跑一圈是400米。

三、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一题。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且认真看图,使学生知道3根铁箍的长度就是3个相同的圆的周长之和。

师:我们知道了3个圆的周长之和是282.6厘米,怎样求出一个圆的周长呢?

生:用282.6除以3就可以了。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282.6÷3=94.2(厘米)

94.2÷3.14=30(厘米)

答:桶面的直径是30厘米。

第二题。教师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知道车轮转动25周前进31.4米实际上就是说25个相同的车轮的周长是31.4米,因此可以先求出一个车轮的周长是多少米,然后根据周长公式求出车轮半径。

师:我们来看第2题,自己读题。

师:谁知道根据车轮转25周,可以前进3.14米,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车轮转动一周前进的米数。

师:知道车轮一周走的米数,能求出车轮的半径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重点交流计算的想法。

第三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题,求自行车通过这座大桥所用的时间,应用大桥的长度除以自行车车轮每分钟走的路程,关键是求出自行车车轮每分钟走的路程。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大桥的长和自行车的速度。大桥的长是570米,自行车车轮每分钟转100圈,车轮的直径是65厘米。

师:根据这些条件,我们能求出什么?

生:根据车轮的直径和车轮每分钟转的转数,我们可以先算出自行车每分钟行多少米,用车轮的周长×100就是自行车的速度。再根据大桥的长度和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算出通过大桥的时间了。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学生做完后,全班交流、订正。鼓励学生完整的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案(四)》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43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