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汤成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第76页练习十四1~4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类问题的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一、复习引入
1、根据条件,提问。
已知六 (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2
师问:根据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
2、六(3)班和二(3)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的是什么?(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学习新知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2、教师提问
①.这次分的是什么?(100平方米)
②.怎么分?(按3∶2分)
③求的是什么?
3、思考:由"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6、教学试一试
如果把上题中的100平方米的保洁区按2:3:5分给六(1)、六(2)、六(3)这三个班级,那么每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动手做一做,全班讲评。
7、小结
观察以上两道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总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求每部分是多少)。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这类应用题可以样解答?
(解答时都可以把比看成各占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几份是多少,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即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计算。)
下面我们就来做几道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问: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给三个班,就是把180按什么比来进行分配。
学生再独立解答,2人板演。
2、挑战第一关
已知六 (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2 ,________,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3、挑战第二关
做练习十三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估一估比赛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余时间的比,交流结果。
学生按要求计算。
4、挑战第三关
做练习十三第4题。
引思:题中只有比,没有总量,如何解决?(引导回忆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本题就是把90度按3:2的比例来分配。)
4、挑战第四关
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 =14(厘米) 20× =6(厘米)
5、走进生活
有些同学不但数学学得好,还十分爱看书。学校校长非常支持,决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科技书、故事书和优秀作文选。假如你是校长,会把这6000元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
1:2:3代表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1:1:1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钱?
反馈交流。
有用1:1:1来解的吗?哪种解法最简单?
按1:1:1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吗?(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学)
五、课堂作业
书练习十四第1、2、3、4题。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方法一:
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
3+2=5 100× =60(平方米)100× =40(平方米)
方法三:
100÷(1+ )=60(平方米) 60× =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
方法四:
100÷(1+ )=40(平方米) 40× =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
1.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1)求出总份数
(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3)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七)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八)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1)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2)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94(棵)
(3)二班应栽的棵数:280× =90(棵)
(4)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九)小结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2.怎么解答?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
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一)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 =14(厘米) 20× =6(厘米) 【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四)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习课)
武进区成章小学 庄国锋
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学完按比例分配问题一段时间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可能已经生疏或遗忘,非常有必要进行"温故"。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基本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变形(总数和份数变化)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特征。
已知:总数量
各部分量的比
2、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求总份数
求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求各部分的量:总数×( )( )
二、 基本练习
1、口答: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
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1.6倍
母鸡只数与公鸡只数的比是( ):( )
母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公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解答下列各题:(集体练习)
果园里共有桃树和梨树360棵,桃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7:5。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小玲家共养了鸡鸭鹅三种家禽3600只,它们的只数比是18:11:7。三种家禽各有多少只?
三、变形练习
1、总数变化(板演讲评)
幼儿园买来5盒饼干,每盒60块。如果把这些饼干按2︰3分给小班和中班,中班和小班各分到多少块饼干?
李红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平均分是90分,三门学科分数的比是11:9:10。李红同学语数英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六年级三个班共做好事180件,其中的 是六(2)班做的,六(3)班和六(1)班做的好事件数比是4︰1,六(1)班和六(3)班各做多少件好事?
2、隐藏的比(独立完成、讲评)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3︰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四、形体知识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棱总长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3:2,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五、善用份数
1、六(1)班小聪家养母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有多少只?
2、六(1)班小聪家养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3、小聪家养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已知公鸡比母鸡少600只,小聪家养的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六、溶液中的比
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重量)比是1︰50。
①配制1020千克这种药液,需要药粉和水各多少千克?
②5千克药粉要加水多少千克?可配制成多少千克药液?
③500千克水中应加多少千克药粉?
七、练习巩固(独立完成)
1、小金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60页,这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的页数比是4:9。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一种三丁包的馅是由猪肉、笋干、豆腐干按5︰3︰2配制而成的。
①配制60千克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豆腐干各多少千克?
②如果用18千克豆腐干配制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各多少千克?
③如果猪肉、笋干、豆腐干各有30千克。配制这种馅时,要使笋干正好用完,猪肉和豆腐干多了还是少了?多(少)多少千克?
八、巧思妙想(辅导讲解)
A: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的钱用掉50元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B: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给40元钱小春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C:甲乙两个自然数的和是473。如果甲数末尾去掉一个0,那么甲乙两数一样大。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专项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 "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是临时加入的一课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着重复习基本的三类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基本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我们主要让学生掌握找准对应份数,用归一法来解答此类实际问题。在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后,我们还安排了一些比较难的、容易出错的习题,帮助学生建构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沟通联系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区别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类、比较、归纳等的数学学习能力。
4、培养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搜集与分析信息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归纳三类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
导语:前面我们已经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其中的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做一个专门的复习。
1、请同学们看黑板,黑板出示:六(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3:2
师:根据男女生人数比,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交流(男生3份,女生2份,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的几分之几……)
2、你能再添一个条件并提出问题,成为一个应用题吗?小组合作完成,看有多少种方法。
交流:根据学生叙述师板演出按比例分配三种类型
(1)、六1班有50人,男女生的比是3:2,男女生各有几人?
(2)、六1班男生有3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3)、六1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这三个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都告诉了我们男女生的比,第一题已知的是总量,第二题已知的是部分量,第三题已知的是相差量。)
3、那么这些题目该怎么解决呢?
(1)、先来说说第一题该怎么解答?强调:这里的总量50人对应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对应几份?
(2)、第二题中的部分量30人对应多少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3)、第三题中的相差量20人对应几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4、小结方法。
像刚才这三道题目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解答这类应用题?
交流方法:不管是总量比、部分比、相差比的应用题都是先找到题目中的已知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所对应的份数,求出问题。
着重强调:主要是两次找对应份数,一次是找已知量的对应份数,一次是找问题的对应份数。
二、找对应份数专项练习
从刚才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找找这些语句中的对应份数。
1、现在有121克药水,它是由药粉和水按1:10的比配制而成的。
药粉对应( )份,水对应( )份,药水对应( )份。
2、学校买来3包少儿读物,每包50本,按7∶8分给五、六两个年级。
3包少儿读物有( )本,它对应( )份。
3、饲养场养的鸡、鸭、鹅只数的比是5:3:2,已知鸡与鸭共养了1600只。
1600只对应( )份,如果鸡、鸭、鹅共养了1600只,1600只对应( )份
4、老年教师28人,中年教师35人,青年教师42人,按人数比选拔15人去参加座谈会。
15人对应( )份
5、长方形的周长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
30厘米对应( )份。5份对应( )厘米。
6、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
180度对应( )份,180度对应( )份
三、解决实际问题
1.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3:400。
(1)要配制1612克这样的药水,药粉需要多少克?
(2)用48克药粉,可以配制成多少克药水?
(3)6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
只列式不计算。第一题注意求出每份数之后不要忘记乘以3.
2.果园里的桃树与苹果树的比是3:5,苹果树比桃树多种了320棵,果园里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320棵对应几份?注意问题求的是什么,问题的对应份数是多少?
3、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黄沙、石子按2:3:5的比配制而成,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多少吨?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呢?
这里的18吨应该对应几份?当黄沙全部用完的时候水泥和石子各式怎么样的情况?
四、拓展练习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1: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不同的两边之比,周长所对应的的份数也不同,而且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有可能只有一种成立的情况。
2、用56米长的竹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鸡圈,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鸡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注意有两种情况,必须把两种情况都算出来才能知道哪种面积更大。
3、甲箱有100个苹果,乙箱有80个苹果,从甲箱中拿出多少个放入乙箱后,甲、乙两箱的个数比是7:11?
两箱苹果都在变化,这时要找出其实总箱数不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复习
六1班男女生的比是3:2
1、六1班有50人, 男女生各有几人?(总量比)
2、六1班男生有30人, 女生各有几人? (部分比)
3、六1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 女生各有几人? (相差比)
已知量对应几份 每份数 问题对应几份 求出问题
作业设计:
1、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3,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2、 开学前六年级三个班共领了练习本532本,六1班有40人,六2班有48人,六3班有45人,按三个班的人数比将这些练习本分配给三个班,三个班各应分得多少本?
3、 用14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3:4,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 小明期末考试语数外三门的平均分是75分,语数外三门的分数比是8:8:9,他期末考试三门各考了几分?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1: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6、 用56米长的竹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鸡圈,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鸡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7、 甲乙丙三人合作制作一批600个的零件,甲完成了这批零件的20%,余下的由乙丙按5:3来完成,乙、丙各完成了多少个零件?
8、 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桃树与梨树的比是4: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2:5,三种树共有1450棵,三种树各有几棵?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4课时 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2/3。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板书:大瓶里的果汁×2/3=小瓶里的果汁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 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600÷2/3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 升。
2/3x=600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 x=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板书:一盒牛奶的升数×1/2=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八第2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3/5”和“黑兔是白兔的2/3”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小结解题策略。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3、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3课时 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0-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
如: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11/10 ,绿花是黄花的6/10 (3/5 );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10/11 ,绿花是红花的6/11 等。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1)红花比黄花多1/10 ,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1/10 ?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
追问:50朵的1/10 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1/10 “,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1/10 。
指名列式。
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教学第(2)小题。
出示:绿花比黄花少2/5 ,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2/5 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2/5 ?
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三、巩固训练
1、做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
2、做练习五第11、12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13-15题。
教学反思: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1)》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2课时 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9--30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3/7 ×2 5/8 ×1 1/10 ×5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1/2 是红花,2/5 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12 “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 ,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 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 2/5 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 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2/5 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 10朵的2/5 ,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
计算10×2/5 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5课时 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六第6-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笔算
1/3×9/14 2/3 × 9/10
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6。
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
学生读题,尝试画线段图。
问: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学生列式。
分步:
135×8/9 =120(朵)
120×3/4 =90(朵)
综合:135×8/9 ×3/4
2、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
讨论计算过程
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比较不同算法。
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方法。
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算简便?
4、练习。
做“练一练”。
做后全班订正,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①3/7 与2/3 的积的21倍是多少?
②一个数是3/2 的1/9 ,这个数的4/5 是多少?
2、长方体的长是5/6 米,宽是2/5 米,高是3/8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练习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6、8、9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查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型,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例4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
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量作为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8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巩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连比中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与分数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5∶4;
(2)柳树、杨树棵数比是1∶6;
(3)科技书和故事书比是5∶4。
2、练习:
(1)学校有故事书8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本数之比是2∶3,科技书有多少本?
(2)改编1题中的故事书80本为科技书有80本。
分析:每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这种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这三种量的连比。意思是这种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学生尝试解答。
(3)反馈、讲评。
2、试一试:一种青铜,内含铜88份,锡10份,锌2份。要炼制这种青铜400吨,需要铜、锡、锌各多少吨?
3、补充: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三、练一练。P64。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与上堂课有什么不同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2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4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80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3-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能正确解决类似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王芳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1/3,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全校的三好学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占3/8,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二、教学例3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默读。
指名学生读题,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从“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6”这句话中你看出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问: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多谁的1/6呢?那么应该把什么时候的班级数看作单位“1”?
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教师再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今年有多少班,可以先算什么?
请你试着把这道题做一下。
教师找出不同的解法进行板演,并让学生说说思路。
三、完成”练一练“
1、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2)看线段图分析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做第2、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2、练习十三第4题。
3、学生读题后,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五.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5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3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79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并出示例题。
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谈话:为了使已知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更清楚,可以先画线段图。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画线段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完善线段图。
2、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在图上指出来。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板演,期于学生同时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探讨其他算法
设问: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适当评讲。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答。(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体评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着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 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要求学生接着例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后再写上答句。
【评析: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从而使学生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求出方程的解。
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感受方程的优点和价值。】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一 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一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习一的第3题。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进一步熟悉此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
2.补充与习题相应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28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