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1《空气的成分》表格版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1《空气的成分》表格版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m.jab88.Com/p>2.1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
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红磷。
集气瓶、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1、引言: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
2、提问: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3、探究活动一:
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
4、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
5、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6、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7、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8、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9、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10、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11、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12、提问:瓶内约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13、思考、分析。
14、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15、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或大于),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16、分析原因
17、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
大于五分之一:
(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
18、知识点总结:
(1)+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19、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20、阅读思考交流讨论: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
稀有气体的用途是什么?
21、知识点总结:
①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②氮气可作保护气;
③可防止食品腐败;
④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⑤稀有气体作保护气:霓虹灯。
2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相关知识

空气的成分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空气的成分》,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自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围绕科学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许。

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改造来学习新知识。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2、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述并提出新问题:今天我们的认识需要再深入一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怎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活动天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思路: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有不产生新的气体?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然后再给学生讲清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要领,最后再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你还能设计那些实验?(这个问题可留做课外作业,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讨论并表述观点,在明确实验思路及原理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要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对于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们也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所以实验思路、反应原理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有些实验操作还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刚刚接触探究活动,对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能估计不足,因此开放的讨论和教师适当的指导很有必要,但总的探究过程可以放开让学生大胆去做。
3、教师引导学生以具体的物质如氧气、空气为例,水到渠成地引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学生在感受空气成分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纯净物。学生处次接触物质分类的知识,对混合物、纯净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清晰,教师可多列举一些学生容易辨析的物质让学生进行判断。
二、关注空气质量
1、[实验探究]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
●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检验二氧化碳
●初步学习通过对比实验获得结论的方法。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或用书上的方法课前采集操场上空气样品,课上采集教室内空气样品,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到现象的不同而亲身感受到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增强环保意识。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气体,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因此,教师发动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采集不同环境中空气样品进行对照实验,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真实感受。
2、[活动天地]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这一活动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的指量。
学生自学,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这一标题可组织学生自学,多与社会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学生自学,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自己对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的认识,谈对空气发现史的感受。
课堂小结: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和“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两个探究实验,你觉得要研究一个未知问题大致要经过那些步骤?学生回顾实验,整理思路,进行表述,其他学生相互补充,基本形成一个教完整的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论证——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在次基础上,再对活动过程进行归纳,就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课前布置研究性课题——空气中有什么?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表他们的高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不失时机地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如何应用化学反应的方法。
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探究的动因源于问题,探究的功效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本节课追求的又一个教学目标,对于“关注空气质量”,“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等知识的学习,宜采用学生课下收集资料,课上自学教材和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

九年级化学上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


空气的成分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说出空气的成分






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标知识目标: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点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法学法
指导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1、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1、介绍仪器和药品的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实验过程,动作要慢1、熟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推测同此得到的结论。
教学过程2、通过阅读P33页的图,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2、学生阅读,看图、分析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2、能叙述出氮气、几种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结3、通过所学内容,简单小结本节内容


2、1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空气的成分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它成分占0.03%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空气的成分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标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点重点:
1.空气的作用。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难点:
1.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法学法
指导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1、通过练习的强化,学会区分1、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出示具体的物质让学生来区分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A、洁净的空气B、冰水混合物C、食盐水D、矿泉水1、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程2、进行知识小结2、通过回忆和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小结

2、知道空气的组成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结3、通过所学内容,简单小结本节内容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16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