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 化学 空气的成分 教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九年级 化学 空气的成分 教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三单元学案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愿你用钉子精神去钻研去思考,从而去收获去成功!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空气中所含成分及其含量,增进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认识。
2.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初步感受定量实验研究物质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方法。
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60-62页,完成下面习题。
1.你能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吗?试试看吧!
二氧化碳水氮气氧气
2、空气中按体积分数含量最高的是约占,其次是约占,还有、、它们分别约占、、;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结论。
3、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铜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说出你见过的铜的颜色,状态。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你能预见这一反应中发生的现象是。
课堂展示:
知识点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活动1:请结合生活经验及教材图示,完成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气体,按由多到少的顺序写出。
2.通过动植物的呼吸活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干燥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变松软,可说明空气中含有。
归纳总结:
空气中各成分及它们的体积分数:。
活动2:按照教材P61的实验程序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1.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前铜丝的颜色为色,实验后变为色,这说铜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记录实验数据。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为mL,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为mL。
3.实验结论:。
拓展反思:
1.用加热铜丝的方法,不同小组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哪些?(选择)
①实验装置漏气;②加热的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③推动活塞次数不足;
④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
2.如图,利用燃烧红磷的方法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3.能否采用燃烧硫或碳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什么?你认为选择的药品应符合什么条件?
知识点二、认识混合物与纯净物
过渡:物质组成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像空气那样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另一类像氧气那样是由同种物质组织的纯净物。
活动1:请根据下列10种物质组成,将其分成两类。
①水、②食盐水、③酒精、④白酒、⑤氧气、⑥空气、⑦海水、⑧氮气、⑨二氧化碳、⑩糖水。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填序号)。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有:(填序号)。
归纳总结:
线净物是。
混合物是。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研究方法?还有什么收获?
当堂达标: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空气。
C、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止空气污染及其重要。
D、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占78%。
2、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
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
D、C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
3、现有以下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食盐水④蒸馏水⑤自来水⑥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以下相同),属于纯净物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4、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
加入少量水,做上标记。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一个格。
(1)已知红磷燃烧时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占4/5。能够得出该结论主要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的两点:
①,②。
(3)小刚同学用蜡烛代替红磷(提示:蜡烛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实验完毕,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总体积的,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4)感悟:在选用物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一要考虑物质易于氧气发生反应,还要考虑反映后的生成物为体。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教师寄语:唯有创造,才有快乐。愿你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品尝成功的甘甜。
学习目标:
1、认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能说出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2、认识空气质量报告,增强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3、学会比较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空气中不同成分的用途,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62-65页内容,完成下列习题:
1、空气有多种成分组成是一种;工业上我们可以用空气制取氧气,首先通过,使空气液化,然后根据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不同,采用的方法让首先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的。
2、氧气的用途主要有(如:病人急救)和(如:钢铁冶炼)。
3、氮气的用途有、、。
4、稀有气体包括,可用来制作不同用途的。
5、空气质量报告包括、、、、
几项,其中首要污染物是指、、、
中的一种;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
课堂展示
知识点一: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过渡引入:不仅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同时空气又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活动任务一:看书P114-115总结出
①分离空气的方法
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③为什么氮气常用作食品充气包装;
知识点二:关注空气质量
过渡引入:空气中各成分相对保持稳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使得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增加,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关注空气质量是我们每位公民的责任。
活动任务二:测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1)分别请几个小组的同学,到操场上、教室里各采集一瓶气体。
(2)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
归纳总结:
1、描述你从教室和操场上取空气样品的方法及原因:
2、本实验的依据是
问题提升:
1、如何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2、怎样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活动任务三:看书P117总结
1.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有几项?
2.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关系?
活动任务四:讨论
1.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2.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拓展延伸
1.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枕头”。它们认为这种充气体包装技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②;③。
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
1、空气污染物包括和(主要有、、)
2、工业上制取氧气是采用法,即先将空气液化,然后加热蒸发,根据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先变成气体,剩余为。此变化为(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从空气质量报告中可以看出,造成我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
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动植物的呼吸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
5、二氧化硫是大气地主要污染物,我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第一,其中电厂是第一排放大户。因此,我省决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加大电厂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力度,以促进绿色电厂建设。针对这一问题,某同学提出了以下控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的建议和措施:
①提高排污收费标准②开发新能源,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③将电厂排放废气的烟囱加高④用一些碱性废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你认为可行的是()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2008年某月某日我省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如下表所示:
城市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
临沂可吸入颗粒物115Ⅲ轻度污染
菏泽可吸入颗粒物75Ⅱ良
莱芜二氧化硫63Ⅱ良
泰安/25
(1)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
(2)请你确定当日泰安的空气质量级别,并填在表中,对莱芜污染影响最大的污染物是。
7、小明同学从超市买了一包薯片,对于包内的气体是什么产生了兴趣。
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我对气体的猜想
我猜想的依据

(2)请你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三种猜想的正确性。
(3)从获取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用的气体是。

扩展阅读

空气的成分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空气的成分》,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自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围绕科学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许。

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改造来学习新知识。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2、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述并提出新问题:今天我们的认识需要再深入一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怎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活动天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思路: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有不产生新的气体?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然后再给学生讲清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要领,最后再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你还能设计那些实验?(这个问题可留做课外作业,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讨论并表述观点,在明确实验思路及原理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要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对于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们也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所以实验思路、反应原理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有些实验操作还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刚刚接触探究活动,对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能估计不足,因此开放的讨论和教师适当的指导很有必要,但总的探究过程可以放开让学生大胆去做。
3、教师引导学生以具体的物质如氧气、空气为例,水到渠成地引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学生在感受空气成分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纯净物。学生处次接触物质分类的知识,对混合物、纯净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清晰,教师可多列举一些学生容易辨析的物质让学生进行判断。
二、关注空气质量
1、[实验探究]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
●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检验二氧化碳
●初步学习通过对比实验获得结论的方法。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或用书上的方法课前采集操场上空气样品,课上采集教室内空气样品,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到现象的不同而亲身感受到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增强环保意识。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气体,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因此,教师发动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采集不同环境中空气样品进行对照实验,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真实感受。
2、[活动天地]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这一活动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的指量。
学生自学,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这一标题可组织学生自学,多与社会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学生自学,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自己对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的认识,谈对空气发现史的感受。
课堂小结: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和“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两个探究实验,你觉得要研究一个未知问题大致要经过那些步骤?学生回顾实验,整理思路,进行表述,其他学生相互补充,基本形成一个教完整的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论证——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在次基础上,再对活动过程进行归纳,就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课前布置研究性课题——空气中有什么?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表他们的高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不失时机地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如何应用化学反应的方法。
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探究的动因源于问题,探究的功效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本节课追求的又一个教学目标,对于“关注空气质量”,“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等知识的学习,宜采用学生课下收集资料,课上自学教材和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

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的成分》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的成分》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在原始的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原始大气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的。
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使原始大气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为水蒸气和氮气。
以后,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持续地进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在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被吸收了大部分,并使空气里的氧气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空气。
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的恒定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这些成分所以几乎不变,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补偿的结果。
空气的可变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空气的不定成分完全因地区而异。例如,在工厂区附近的空气里就会因生产项目的不同,而分别含有氨气、酸蒸气等。
另外,空气里还含有极微量的氢、臭氧、氮的氧化物、甲烷等气体。灰尘是空气里或多或少的悬浮杂质。总的来说,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臭、无味的,微溶于水,溶解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稀有气体的分子都是由单原子组成的,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随着原子量的增加,熔点和沸点增大。它们在低温时都可以液化。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为nsnp(氦为1s),是最稳定的结构,因此,在通常条件下不与其它元素作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能形成化合物的惰性元素。
空气中的氧气成分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过高的氧气成分会加快生命体的氧化,如维生素C就是抗氧化用的。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对人体是不是没有作用?不是!少量的二氧化碳可刺激人进行正常呼吸。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空气的成分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空气的成分鲁教版

知识点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

1、实验原理: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的物质(如:红磷或白磷)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燃烧停止,温度降到室温时,瓶内气压减小,如果将其打开与外界相连且一端伸入盛水烧杯中导管上的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入密闭容器内,进入的水的体积,填补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3、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①点燃红磷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红磷要过量(或足量)

③点燃红磷前要夹紧止水夹

④当燃烧停止,温度接近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⑤不能用碳、硫、蜡烛来代替红磷,因为它们燃烧后都有气体生成。使瓶内气体的体积几乎没有变化,瓶内外气压差很小,水不能进入或进入的水很少,但如果在瓶内先放入能与生成气体反应的物质除去该气体,也能用碳、硫、蜡烛等代替红磷

⑥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因镁也能与氮气反应,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比实际偏大

4、做测定氧气的实验时选用的固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不与其它气体反应,只与氧气反应

③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物是固体

5、对做完实验后水量的分析

(1)吸入瓶内的水不足1/5的原因分析

①红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②气密性差,漏气。

③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2)吸入瓶内的水大于1/5的原因分析

①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时赶跑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

②点燃红磷前未夹紧止水夹,使瓶内的空气沿导管跑出

③可能选用了能与氮气反应的物质,如:镁等。

6、实验结论:

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7、实验结论延伸

该实验除证明空气中O2的体积量约为空气体积的1/5外,还可得到以下结论。

①氮气体积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4/5:空气主要由O2和N2组成,因为实验测得空气中的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则剩余气体体积基本为N2。

②氮气不支持红磷燃烧:红磷在瓶内燃烧消耗大部分O2后熄灭,剩下的N2并不能支持红磷继续燃烧。

③氮气本身也不能燃烧:燃着的红磷伸入瓶中,若N2也能燃烧,则可能出现瓶内的水上升超过1/5。

④氮气不易溶于水:实验中红磷开始燃烧时,瓶内压强增大,实验结束后瓶内压强降低,水被吸入瓶内。这中间,N2都充分与水接触,若N2易溶于水,则瓶内的水的上升可能超过1/5。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35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