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梯形(2)”,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总课时:12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开学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七周
第9课时:4、5梯形(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等腰梯形的判别过程,培养联系与转化的教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
①发展推理意识;
②培养分析图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教学带来的成就感,培养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等腰梯形判别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已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研究梯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学生动脑口答)
课前回顾与导入:
1)什么是梯形?什么是上底、下底?
2)什么是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
3)等腰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4)小游戏:

任意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在上图所示的三角形中,分别画一条线段:
1)怎样画才能得到一个梯形?
2)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得到一个等腰梯形?
第二环节:探究解知新课学习(15分钟,学生小组活动探究知识)
根据上面提出的小游戏,让学生尝试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梯形与三角形之间的联系,梯形是三角形的一部分,为后继的化归作铺垫。
让合作交流探讨:“在以上三个三角形中,为什么(2)、(3)可以裁出一个等腰梯形?”在说理的层面做了要求。
(因为它们是等腰三角形,会有两个相等的底角。)
进一步提出明确的问题:如何判断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
在梯形ABCD中,,吗?为什么?
活动方式:1)四人小组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说明AB=CD
2)全班交流
方法1:方法2:方法3:

结论: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三环节:练习提高(15分钟,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1.例题。
例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互补。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吗?
本例实际上给出了等腰梯形的一种判定方法。
2.练习与提高:
随堂练习①有两个内角是70°的梯形一定是等腰梯形吗?为什么?
②如图,四边形ABCD是由三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围成的,它是等腰梯形吗?为什么?
3.议一议:
右图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密铺成的图案的一部份,这个图案中等腰梯形的内角各是多少度?

观察这个图案,你能发现哪些边、角关系?
活动方式:全班交流,组织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4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构建知识框架)
1.判断一个梯形是否等腰梯形,有哪些方法?
2.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将一个梯形转化?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1分钟)
习题4.9
A组(优等生)第2,3题
B组(中等生)第2,3题
C组(后三分之一生)第2题[
教学反思

相关知识

等腰梯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一、学习目标

1.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并灵活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2.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等问题,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学习重点

在探索等腰梯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体会等腰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其他几何图形之间转化关系;

三、学习难点

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方法及常用的辅助线的作法.

四、学习过程

(一)回顾思考:

想一想:判定梯形的方法有哪些?

(二)互动探究

如何判断梯形是等腰梯形呢?说说你的理由。

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向小组的同学说说证明的思路?

(三)精讲点拨

例:课本P29习题2

如图,在△ABC中,AC=BC,点BD、AE是角平分线,相交于O点,

(1)求证:四边形ABED是等腰梯形;

(2)若AB=3DE,△DCE的面积为2,求四边形ABED的面积

思考:①你有哪些证明的思路(或途径)?②在研究解决梯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有哪几种?

(四)巩固反馈《学习指导》第12课时

(五)拓展提升: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秒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梯形学案


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012年9月日

执笔人审稿人总第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初步体会“联系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分析图形中的作用。

2、能运用平移,轴对称的知识研究梯形的性质,培养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1.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观看下列图片:

它们的几何图形是

三、新知探究:

(一)梯形的有关概念,以及两种特殊梯形

1、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

四边形叫做。如右图.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

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

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做梯形的

注:较长的底叫做下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

2、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如下图

想一想:平行四边开与梯形有什么区别

(二)等腰梯形的性质

做一做:

在有平行线条的纸上作一个等腰梯形

连接两条对角线。

方法:先在两条平行线上画AB、CD

上下两底,再用圆规分别以上底(或下底)

两个端点为圆心,

以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

交另一底于两点,连接四个点

得一个等腰梯形。

观察所画出的图:

(1)相等的角有

(2)连接对角线,发现两条对角线

(3)是轴对称图形吗?有无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为什么?

结论: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

(三)等腰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关系

(1)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BA、CD相交点O

则等腰梯形ABCD转化为等腰三角形

(2)将等腰梯形ABCD的腰AB平移到DE的位置。

DE把等腰梯形ABCD分成了

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相等的角有

(3)过等腰梯形ABCD的两个

顶点A、D作垂线,交BC与点E、F

则把等腰梯形ABCD分成了

(四)应用

例题分析: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B=60°,AD=15,AB=20,求BC的长。

巩固练习:

1、梯形上底长为5厘米,过上底的一个端点引一腰的平行线与下底相交,若所得的三角形周长为23厘米,则此梯形的周长是

2、在直角梯形ABCD中,∠A=∠B=90度,若AB=4厘米,∠C=45度,则CD的长为

3、等腰梯形上、下两底长分别为2厘米,6厘米,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该梯形的面积为

(五)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梯形的有关知识:

(2)在数学思想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称为联系与转化,即把未知的知识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把新的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转化为已知图形,从而解决了问题.

(六)作业

基础知识

1、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异同?

2、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内角等于70度,求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

技能训练

1、等腰梯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BD平移到CE的位置,△CAE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2、在等腰梯形ABCD中,E是底AB的中点,

△ADE与△BCE全等吗?为什么?

9.5梯形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9.5梯形》,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9.5梯形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初步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研究等腰梯形性质中的运用;

2、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知识的连续和类比

本章中已经研究了哪几种特殊四边形?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梯形概念

观察一组图片,在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

三、探究:

(一)看看学学——梯形的有关概念

1、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一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二)做一做――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引入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思想)

1.在一张方格纸上作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线

问题一: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画图并通过观察猜想;问题二:这个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结论: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连接两底中点的直线。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三)做一做,比一比——等腰梯形性质的简单应用

1.如图1所示,在等腰梯形中∠B=70度

1.,你能确定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吗?

2.

A

D

如图2所示,将等腰梯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BD平移到CE的位置,则图中有平行四边形吗?△CAE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E

A

D

B

C

C

B

(图2)

(图1)

(四)议一议

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将腰AB平移到DE的位置。

问题一:DE把四边形ABCD分成怎样的两个图形?

问题二: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注意:先让学生观看整个平移过程,使学生体会

平移思想在研究梯形问题时的运用,然

后再讨论完成问题。

(五)讲解例1――等腰梯形性的运用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2,BC=4,

高DF=2,求CF和腰DC的长。

(目的:使学生学会用平移的思想解决有关梯形

F

问题)

(六)反思与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哪几种梯形?主要研究了哪一种梯形?

2.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

3.今天我们在研究梯形问题时用了哪些方法将梯形问题转化为其他图形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9.51、2。

五、教后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精神,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体现自主化,活动化,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自主参与者,自主探索者。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04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