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上《贾芸谋差》公开课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上《贾芸谋差》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芸谋差

(二课时)

课前预习:阅读曹雪芹及《红楼梦》的有关资料。

相关陈述:1.学生由于年龄、条件所限,对名著不是很熟悉。据此向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梦》,利用学生对该书故事有所耳闻的兴趣,引导到对课文的学习上,把握小说人物的性格;

2.以前已经学过了一些名著,学生对小说文体知识有一定了解,据此安排相应的自主和探究式学习;

3.学生已学习通过各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迁移借鉴,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红楼梦》的有关内容。

2、体会文章精彩的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3、感受《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吸收古典文化的精华。感悟文中所体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学习重点、难点:即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结束部分,贾芸倒卖凤姐独生女巧姐并落井下石的画面。

(设置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导入:贾芸偷卖巧姐是贾家败落、人心不古的生动写照。但先前的贾芸是如何说话、做事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曹雪芹流传千古的名著《红楼梦》中贾芸谋差的故事。

二、作者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常识

1、你了解曹雪芹吗?(学生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相关材料)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2、你读过《红楼梦》这部书吗?(学生自由讨论)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作。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国府和宁国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感知课文

1、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同学欣赏评议。

目的:(1)自学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

(2)学生阅读感兴趣的语段,可提高欣赏水平。

2、再次快速浏览课文

(1)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文的题目,明确主要人物和事件。)

(2)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学生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四、品读课文

1、(1)贾芸做了几件事?做每件事时说了哪些话?

(2)对方是怎样应答的,他们心里怎么想的,而嘴上又怎么说的?

2、列表概括贾芸、王熙凤、卜世仁的说话技巧、思想性格等。并用“这是一个()的人。”句式提炼概括。(说出相关语句并加以评点、品味。)

明确:贾芸:聪明乖巧,很有心计,善于逢迎。

王熙凤:办事精明,独揽大权,性格泼辣。

卜世仁:冷漠,吝啬,为富不仁。

3、想一想:本文在口语表达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你从课文中看出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深入文本,探究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如有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

五、文学名著鉴赏

由导演李少红担纲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可能有的同学已经观看了,这无疑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原著。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红楼梦》中典型故事,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晴雯撕扇、黛玉葬花等等。

六、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的助学题。

板书设计:

贾芸谋差

贾芸:聪明乖巧,很有心计,善于逢迎。

王熙凤:办事精明,独揽大权,性格泼辣。

卜世仁:冷漠,吝啬,为富不仁。

教学反思:

这节课觉得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边读边谈,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还认识了《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了解了他们的性格。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人物性格总结不是很到位,究其原因在于对文本解读不透,有时引导的不是很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的预习,我本人还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

延伸阅读

公开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第十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
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
2练习十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公开课教案


初一
班别
主讲教师
时间
2017年10月12日
教学
目标
1、品析文本之美——人美、家美、德美、景美、句式美。
2、探究文本,揣摩词句含义,掌握主旨。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
重点
通过品析文本,发现“美”。
教学
难点
通过探究文本,理解含义,掌握主旨。
课 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








第二课时
一、读重现文本
1、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二、品品析文本之美
(一)人美
“我”:孝顺担当
母亲:明理慈爱
妻子:贤惠知理
儿子:聪明乖巧
具体分析:
“我”
①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运用语言描写,写出我劝母亲希望她能和我们一起去散步,表达了“我”对母
亲的关心,刻画“我”的孝顺的形象。
②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太迟太迟”指时间过得太慢,反复,强调“我”对春天的渴盼,侧面烘托“我”对母亲的担忧。
“熬”指忍受,写出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表达“我”对母亲的关心,刻画“我”的孝顺的形象。
(美术是通过图形,线条,色彩展示图画之美,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音色等展示乐音之美。通过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方法,品析语言,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之美。)
……
(学生自由品析其他人物)
(二)家美
互敬互爱,其乐融融,温馨美好的家庭。
(三)德美
尊老爱幼——中华传统美德。
(四)景美
1.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分析: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逢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活力。
(五)句式美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分析:句子整齐,构成对称美,相互映衬,富有情趣。
三、探探究文本,理解含义,掌握主旨。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儿子又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中年的我们承担着赡养老人,扶养孩子的责任,是背负着完整的世界。
四、小结:
家,是一个爱的港湾,我们沉浸于爱的暖流之中;家,又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家里的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记住这些,为自己的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布置作业:
爱需要我们的行动:为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洗洗碗、扫扫地、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
六、板书设置
散步
莫怀戚
《散步》公开课教案《散步》公开课教案(慈)母亲儿子(乖)
《散步》公开课教案尊老爱幼
《散步》公开课教案《散步》公开课教案《散步》公开课教案(孝)我妻子(惠)
和谐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教学
反思

《春酒》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学习课题:春酒

(八年级语文下第十九课执教者:石敏英)

l教学设想: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3、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l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l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l学法指导:

1、通过了解春酒的配制过程及相关风俗知识,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通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l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l教学时数:一课时

l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导语: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三、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课文

(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2小组讨论)

板书小结: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风俗美

(二)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第3、4小组讨论)

板书小结: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

(三)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第5—12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出示幻灯)

1、母亲(第5、6小组讨论)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2、花匠阿标叔(第7、8小组讨论)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

3、乡邻乡亲(第9、10小组讨论)

(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2)“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小结: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4、“我”(第11、12小组讨论)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小结:表现我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13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师指导要点:人情美(板书)

(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

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第14组讨论)

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问:所以“春酒”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指导要点:怀旧思乡的酒(板书)

四、迁移扩展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交流:

师提供相关作品(幻灯显示)

1、余光中《乡愁》……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白《静夜诗》

4、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马致远《秋思》

6、苏轼《水调歌头》

五、总结(幻灯显示)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六、作业:

1、积累“思乡”的诗句。

2、研讨与练习

3、预习新课

七、播放《思乡曲》结束这一节课

八、板书设计:

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风俗美

怀旧思乡的酒

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阿标叔——热心

乡亲——热情大方

“我”——童真童趣

春酒

人情美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82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