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壮志踌躇,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坦然面对人生风雨、顺境逆境的胸怀。
2、通过比较、品析,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说明:
诗言志,词传情。《江城子》描写出猎气势磅礴,抒发豪情淋漓尽致,音韵铿锵,充满雄浑之美,传豪放词先声。虽千年之遥,此景此情,却历历在目。《定风波》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深刻哲理,体现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浣溪沙》则乡情淳朴、农趣盎然,别于一般文人词。理应引学生入境,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领略豪放词之壮美,体会作者仕途坎坷,却旷达泰然的情怀。学生初次接触宋词单元,苏词不同于单元中另几篇作品,可从选材立意、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入手,让学生了解宋词婉约、豪放的不同特点。宜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忌粘贴概念标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通过对选材、用词的比较、品读,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豪放词的特点。
2、难点:《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说明: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仅仅知道诸如“雄浑壮阔”“细腻深沉”等词语,是远远不够的。诗需吟,词可唱。有层次的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词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才能逐步形成学习、赏析诗词的能力,培养语感。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朗读、品味语言的空间,辅之以方法指导。
“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指自然阴晴,又指仕途顺逆。不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恐怕难以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也是需要教师加以点拨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做一份苏轼生平简介,要求突出年代、事件、经历。300字左右,可以表格形式出现。通过书本阅读、网络阅读等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归纳整合,最后浓缩成文。学习古典诗词,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很有必要,尤其是这三首词,作者抒发的感情和他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之所以要求突出年代、事件、经历,是引导学生关注诸如“乌台诗案”等苏轼人生经历中的重大转折点,而不必在课前就了解他的文学成就、诗词风格等概念,以免形成定势。
整体感知
把握词意1、复习、吟诵柳永《蝶恋花》。
2、好一个“拟把疏狂图一醉”,今日,我等再来品品苏轼的“狂”。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由地将《江城子密州出猎》朗读三遍。
3、请一位同学朗读,做正音、断句指导。
4、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背诵《蝶恋花》,复习所学。
2、擎(qing)骑(ji)可能读错,需要正音。
3、根据词的内容,学生会描述出“看到太守牵着黄狗,托着苍鹰,带着大批随从,出城打猎。全城的老百姓都跟着去看热闹了。”“听到千人呼喝,万马奔腾的巨响。”“感受到了出猎场面的宏大,作者的满腔豪情,一种非凡的气势。”复习背诵《蝶恋花》,是为比较赏析作铺垫。自由、个别朗读四遍,可以让学生迅速熟悉词作内容,为深入朗读、赏析作准备。而提出三问,一则是引学生自然入境,进入千年前那场激动人心的出猎氛围中。二则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词的内容。由抽象的文字化为具象的画面,让学生走进词境,符合学生学习诗词的认知规律。
朗读感受
体会词境1、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种壮阔的出猎场面,才能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这样读,是否把作者创作时的感情都抒发出来了?(作者借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朗读指导:“少年”、“卷”、“看”等宜重读,以表气势和胸怀。
3、哪些词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种满腔豪情?
朗读指导:“鬓微霜,又何妨?”反问表决心;“何日遣冯唐?”疑问表期待。语气差别应注意。1、学生散读、个别读。
2、学生交流点评。
3、学生会大声朗读,气势充沛,力图表现出场面的宏大,气势的非凡。
4、学生根据下阙内容及注释对于典故的说明,当能指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5、朗读时可能会一气到底,不得抑扬顿挫要领。词作所表达的强烈感情,需要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为读而读,为背而读,未免枯燥。带着任务读,让学生自己揣摩朗读方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深入文本,同时体会不同的朗读方式形成的不同效果、细微差别。在学生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加以指导,突出重点,则更有针对性,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这样,读的遍数虽多,但目的明确,层次鲜明,学生不易感到疲劳。
抓住重点
比较赏析1、同样有“狂”,《蝶恋花》和《江城子》,读之有何不同?朗读比较,体会不同在哪里。
2、为何《江城子》读起来虎虎有生气?
3、简介豪放词的特点。学生自能比较出:《蝶恋花》读之哀婉,《江城子》读来奔放酣畅。主要是因为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不同,因此写的内容(选材)不同。一是为抒儿女情愁,于是尽写“危楼、草色、烟光、衣带”;一是为抒壮士豪情,于是满眼“牵黄、擎苍、射虎、射狼”。千军万马在心中,读起来自然很有气势。学生初次接触宋词,婉约也好,豪放也罢,对他们而言,都是抽象的概念。应让他们通过比较,自己体会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不宜直接灌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两者内容(选材)、情感上的不同,则是让学生体会把握诗词意象对理解诗词内涵的重要作用,为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好铺垫。此时教师简介豪放词的特点,自然水到渠成。
顺势引导
学习新词1、苏轼另有一首《定风波》,烟雨阴晴,料峭萧瑟,又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呢?
2、自由朗读词作(小序),在自然界的风雨阴晴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
3、如何把这份泰然自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朗读指导:“莫听、何妨、任平生”等词宜重读。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抓住“穿林打叶、烟雨、料峭春风、萧瑟”这些环境描写的语句,再结合“莫听、何妨、谁怕、相迎”等词,可以感知到作者面对凄风苦雨,是何等的气定神闲,泰然自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朗读时,自会注意语气平缓。“学习建议”中的提示能帮助学生迅速把握词作要点,抓住“莫听、何妨、谁怕、相迎”这些极富感情色彩的词,就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因为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江城子》,因此朗读方式也不同,更需要多多朗读体会以增强语感。
结合预习
突破难点1、作者在黄州创作《定风波》,你觉得他在词中表露的情感,和他之前因“乌台诗案”贬至黄州有无关系?
2、结合苏轼生平经历,说说我们该如何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阴晴,如何理解此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呢?1、学生能从苏轼的遭贬谪,联想到词中的风雨,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是指政治上的风雨。进而可以体会到,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坎坷,依然能够保持那份泰然自若,实属可贵。
2、对于“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学生可能达到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的层面,已是上佳。仅从字面,恐难以真正理解词作的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因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这是苏轼作品中极为重要的内涵,理应让学生知晓一二,但点到即可,不宜展开。
归纳小结
指导方法赏析诗词方法小议:抓住意象,理解诗词内容;结合经历,体会作者感情。和教师共同总结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课文为例,激发兴趣,习得方法,为以后大量阅读、品赏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
作业反馈以所学之法自己赏析苏轼《浣溪沙》,并用散文笔法描绘词中的情、景。在把握全篇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想象、入境,扩充内容、情节,写成一篇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既可了解学生是否准确把握词作要点,又可进行写作的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合理铺展情节、营造意境的能力。
思路点拨
《江城子》作于1075年,《浣溪沙》作于1078年,《定风波》作于1082年。可结合苏轼的经历,以他的个人遭际为线索,抓住他人生不同阶段的词作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重点分析苏轼这一人物形象。可另行补充苏轼代表作一二,以丰富人物内涵。
练习举隅
1、同为豪放词的代表作,赏析、比较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在内容、情感上的异同。
2、赏析、比较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内容、情感上的区别,体会豪放词和婉约词的不同特点。
3、学生分组合作,为苏轼的三首词分别找三首合适的配乐,要求能表现词的意境。(可向同学推荐一组古曲,如《十面埋伏》、《将军令》、《汉宫秋月》等以备选)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25课词五首”,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词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词五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选录了五首词:温庭筠《望江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武陵春》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正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正所谓诗言志、词言情,我们正是透过这些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去聆听古人的心声,去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但历史的久远、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这就使得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学生准确把握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并且只有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记忆。在教学本课时,可以按其词风的不同(豪放与婉约),分成两个课时,即:一课时讲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另一课时教豪放风格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五课,前四篇为文言文,内容也多为人物传记,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而本课选取的五首宋词,简短而精美,如果单从中考的角度进行学习,那么,只要学生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达到能熟记默对就可以了。但如果是作为一篇精读课来处理,则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理解本课中的作品。其实,每首词都有一些需要揣摩的地方,可采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将作品与同一时代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比较赏读。对于在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可结合作者背景查找一些资料,掌握这五首词的精髓。最后,要求学生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对这五首词熟读成诵默对,并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其中的名句。
学情分析: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因此,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引导学生收集背景资料、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得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并以讨论争鸣形式,让学生进行思想与理解的碰撞,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与反思中,发挥其学习主体的地位。
学法指导: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研讨探究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4、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⑵ 学习词的基本知识。
⑶ 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4)能准确背诵并默写作品。
2、过程方法目标:
⑴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理解词的内容。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3、态度情感价值观:
⑴ 感悟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⑵ 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望江南》、《武陵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导入:播放音乐(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啊,百花总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画檐。美丽的事物总是无法挽留,即使再现也与先前决非一样,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怎不令人感伤,“我”只得独自在充满花香的幽径里徘徊彷徨,思量追忆。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抒写的是伤春、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它的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极宽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这就是宋词的魅力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宋词的殿堂,一起感受宋词的音韵意境之美。”
听音乐,感受词的魅力,准备进入学习。
2、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五首词的朗诵节奏是否准确,有无读音错误。
2)、交流预习体验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词,谈阅读感受。
2、格式:我最欣赏………这一首,因为………
3、引导学生复习词的相关知识。
教师补充提示。
1、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宋词的资料。
2、阅读课件补充材料,加深认识。
1、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2、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3、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4、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4、作品学习一:《望江南》
介绍《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多写闺情。代表作:《温庭筠诗集》等。
了解作者及花间派作品特色
2、展示课件,朗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这怎样的情感?
1、欣赏课件,欣赏教师朗读,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思考作品描绘的画面及抒发的情感。(讨论并交流)
2、朗读作品,读准字音及节奏。
倚(yǐ)脉脉(mò)蘋(pín)
3、帮助学生整理大意。
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学生描绘画面,交流作品所抒发的情感。
4、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品味词句。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3)“过尽千帆皆不是”体会她的心理变化?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5)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1、分小组讨论问题,分组汇报。在教师引导下分享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品读语言的精妙。
2、观看课件内容,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1)、“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5)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1)语言美:美在精练。全词仅仅27字,却写得情韵兼胜。
2)构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
3)意境美: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映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融情于景,含意隽永,引人沉思遐想。
1、学生汇报学习心得,朗读作品并背诵。
2、将作品改写成小小说并与同学交流。
6、学习作品二:《武陵春》
介绍李清照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展示幻灯片资料。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交流自己搜到的资料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7、教师播放《武陵春》动画,并朗诵作品
学生朗诵作品,并正音
舴艋(zéměng)
8、引导学生根据注释读懂作品,教师指正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学生概述作品内容,与组员交流作品抒发的情感。
9、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品味词句。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1、分小组讨论问题,分组汇报。在教师引导下分享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品读语言的精妙。
2、观看课件内容,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10、引导学生将《望江南》与《武陵春》进行比较与品味。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参考:
1、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
2、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3、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4、两首词情景交融,都有独特的意境美。
11、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抢答比赛。
学生现场抢答,答出一句10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5、“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
12、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品味写作技巧。
2)熟读默写这两首作品。
3)预习《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查找这三首词的作者、背景资料。了解豪放派词风。
学生再次朗读作品,并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检查导入:检查学生《望江南》、《武陵春》的背诵默写情况。
学生背诵默写两首词。
2、复习豪放词风格。指导学生根据注释阅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并交流。
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分组交流阅读三首词的直观感受。
3、开展小组竞赛,进行三首词的学习。
(1)将全班学生分为男女生两个方阵,进行擂台赛。
(2)确立赛题:
A、作者故事知多少?(要求:以三首词的作者范仲淹、苏轼、辛弃疾为比赛内容,任选一人,说出一个得10分,分数不设上限。可以是轶事、背景故事、生平简介、典故等。
B、我型我秀朗诵赛(男女方阵各派两名代表进行朗诵,要求声情并茂,字音节奏准确无误。错漏一处倒扣5分
C、我与古人聊聊天(自由抢答,从三首作品中任选一首,要求能准确诠释词的大意,准确说出作品所抒发的情感,言之有理有据者每人次5分。
1、学生分组,选出代表,组内交流各自准备的资料。
2、学生积极参与比赛。
3、做好自我调控,避免出现混乱。
塞(sài)下千嶂(zhàng)里
燕(yān)然羌(qiāng)管
猎(liè)擎(qíng)貂裘(diāoqiú)卷(juǎn)鬓(bìn)挽(wǎn)
挑(tiǎo)麾(huī)炙(zhì)
弦(xián)的(dí)霹(pī)
4、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
学生了解并学习,帮助理解作品。
5.教师小结比赛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展示课件。
1)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这三首词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情感抒发上有什么异同?
1、学生再读作品,并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观看课件探究题,与同学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答案:
1)
《渔家傲》
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
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
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
《渔家傲》
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
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3)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6、拓展延伸:
1)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2)“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学生交流并回答。
7、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李清照等五位词作家的其他作品,与课内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品味写作意境。
2)、任选一首词,将它改写成小小说并与同学交流。
3)、熟读背诵这五首词,模拟中考题型出一份自测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322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