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语文下册4居里夫人和—克镭教案北师大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语文下册4居里夫人和—克镭教案北师大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居里夫人和—克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去。
3、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中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及烘托的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弹元勋邓嫁先的一些事例,体会了他那高尚的品质。这节课让我们来体会并学习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上的一丝不苟和兢兢业业的精神,让我们领略这位充满了艰辛与荣誉的伟人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
华铭,原名何志云,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后调任黑龙江省文化局创作评论办公室评论员,1977年后历任浙江省教育局《浙江教育》编辑部编辑,《中国青年》杂志文艺部编辑、文艺部主任、编委兼文化生活部主任,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文联《文艺学习》编辑部主任,中国电影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环球企业家》常务主编,《中国摄影报》总编辑。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三、背景资料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贫寒,189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形研究方面的基础。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四、生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雍()容坚韧()镭()羞怯()
心不在焉() 惊骇()诧()异
2、解释下列词语;
慷慨 倾倒 狂热 鱼贯而入 喧嚣 从容
五、主题全解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巨额财产毫不动心,体现了她不羡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居里夫人神态、心地的有关词语,并说说开头接见记者部分的几个关键词的特定含义。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羞怯、心不在焉、毫不设防、毫不犹豫、柔和、克制、害怕、
很小心、立刻。(此处的“心不在焉”并非是没有礼貌,因为她的表情还有羞怯、温良、毫不设防;它是指:主人公过于专心于自己的研究,仍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感觉里。“毫不设防”表明心地坦荡,单纯真诚、善良。“柔和”表示主人公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心境平静、无怨无悔,也显出她雍容、淡泊名利的个性。)
第二课时
一、默读全文并加以分析
1、文章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时间(1920年5月的一天早晨)
地点(居里夫人的镭学研究所)
人物(居里夫人、麦隆内夫人)
2、文章第二段描写居里夫人神态的词语有那些?目的何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忧郁、雍容、心不在焉,目的是为了从侧面描写居里夫人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
3、文章第四段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镭的提炼非常艰难。
4、文中第十段“平静”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居里夫人不为财富而动心。
5、文中第十三段“毫不犹豫”一词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对金钱的态度,为了科学和人类放弃了申请专利。
6、文中第十七段麦隆内夫人想到一个伟大的计划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伟大”是针对“一克镭”而言的。
7、文中第二十三段中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美国人民对居里夫人访美的重视。
8、文中第二十九段中的“重大的日子到了”是指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是指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的日子。
9、文中第三十三段中的“居里夫人很小心的读完”,“很小心”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10、文中第三十五至三十八段“说明并体现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并且体现了居里夫人不重视金钱的高尚品格。
二、写作手法
1、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在写居里夫人时,多处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其兀兀穷年、呕心沥血的科学工作态度,塑造了一个为科学工作而忽略生活,忽略梳妆打扮的人物形象。
2、运用烘托手法突出任务个性品质。
3、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居里夫人麦隆内夫人来访→拟定计划送镭
对媒体采访不适应
对美国人的热情友好感到疲倦
拟定赠送一克镭而不拒为己有
和一克镭居里夫人的美国之旅

延伸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4有的人教案北师大版


《有的人》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1、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鲁迅的《自嘲》和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导课。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听:朗读
1、要求:
⑴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
⑵对诗节作朗读分工。
⑶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
2、评价。
评价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节奏、重音处理得如何?
(2)分工合理吗?
(3)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了吗?
三、赏析诗歌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见课件)
2、这首诗从哪三个方面来刻画有的人的表现的?他们的下场如何?
对人民的态度、对荣誉的追求、生活的目的。
四、精读诗歌
1、诗歌第一节中的两个“死”字和两个“活”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诗歌的第一节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请你探究其所包含的哲理。
3、作者对两类人分别有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五、合作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2、你觉得可以用文中哪些句子来评价他们?
3、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自由赏析
保尔·科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七、课堂总结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
八、布置作业
1、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将“我愿做的人”补充完整,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周记。

略。

七年级语文下册1长江教案北师大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1长江教案北师大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长江》

《长江》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把长江拟人化处理;先从描写长江“醒来”入手,然后从多方面猜想式的描写长江“醒来”后欢愉的原因,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层次清楚的借歌颂长江来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目的。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借歌颂长江来表达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主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1、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
2、关于长江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用《长江之歌》导课。
2、复习学过的有关长江的古诗。
3、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
4、关于写作背景。
5、关于长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见课件)
三、朗读课文
1、听读。
(1)听读时注意对语气、语速、重音和感情等的把握和处理。
(2)感受文中作者蕴含的情感。
(3)划出自己喜欢的或感触最深的诗句。
2、自由朗读。
(1)读出诗意:感悟长江之美。体会拟人化的长江之灵性。
(2)读出诗情:感同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读出诗韵:领悟散文诗“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
四、理清结构
1-2描写长江美景
长江3-6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7-8照应开头,高唱赞歌,点明主旨
中心句: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五、合作探究
1、作品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傍晚,而只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
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六、拓展练习
1、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歌、故事等资料。
2、有关长江的谚语
七、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描绘长江江面及两岸的繁荣景象,歌颂了长江对祖国发展做出的贡献,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积极创造新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长江的古诗。
2、词语抄写。
3、写篇小论文:《我所了解的长江》。
略。

七年级语文下册2筏子教案北师大版


《筏子》

本文通过对艄公撑着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需要机敏和智慧。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黄河的主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艄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的品质。理解艄公形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在这一形象中寄寓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本篇把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的表达特色;
2、体会本篇散文全方位使用衬托和对比手法的表达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

1、关于作者及写作风格;
2、关于羊皮筏子;
3、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用歌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导课。
2、了解羊皮筏子。
3、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
4、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积累字词。(见课件)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2、这篇抒情散文抓住景物怎样特点描景状物抒情?边读边画出描绘和赞美的词句来!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
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
4、作者极力描写的是黄河上的艄公形象,写乘客的大胆镇静又是为什么呢?
5、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6、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7、学了本文,你能悟出何种人生和社会道理?
五、探讨写作特色: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什么样的写法来阐明这一道理?
六、比较阅读:
上一篇课文写的是了长江,这篇课文写的是黄河。两位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都作为自然景观来写呢?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现什么呢?
七、拓展延伸:
1、黄河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黄河说什么?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3、在人与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课文中介绍的艄公战胜了惊涛骇浪而成为黄河的主人之外。你还能说出像艄公一样,征服和改造自然的事例吗?
4、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诗经中篇章都提到过.那时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峡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八、布置作业:
1、假若你是一位导游,请结合《筏子》一文内容和今日黄河雁滩风光,写一段话,赞美黄河,赞美黄河的主人。
2、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

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813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