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氧气》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氧气》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从整套教材的编排来看,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以后学习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归纳学习气体制取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记住所用药品的状态,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仪器。会检验,验满,收集的方法并能指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的问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操作,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气装置,并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准备

试管(3只),锥形瓶,长劲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幸落水后的心肺复苏,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动画图像。并引导学生回答,氧气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感受氧气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播放。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切身的感受到氧气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1.从空气中分离。

2.电解水。

3.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师活动:追问:上面的方法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难于操作,消耗电能,不适合在实验室制取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全面的去理解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埋下伏笔,引起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体现化学学习的严谨性。

【活动天地4--3】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分析

教师活动: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知道如何控制反应条件,然后要确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最后要审查整个反应体系是否符合环保、安全的要求。请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水(H2O)

二氧化碳(CO2)

高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H2O2)

2.某同学认为: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还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

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3.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氯化钠和甲烷中没有氧元素,不能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一般应考虑原料是否容易获得,反应速率是否适中,反应条件是否简单等,选择收集裝置时可根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3)从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方面考虑。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回答,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应关注哪些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天地4--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5mL过氧化氢溶液。请观察下列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的管口。

现象

2.在B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仲入试管口。

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并回答问题。

(1)木条不复燃,说明只有过氧化氢,只有少量氧气产生

(2)木条复燃,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时,有大量气饱产生,这时产生的氧气多

教师活动:提问: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有什么作用?

教师讲解: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変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强调:小资料1、将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过滤、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的质量不发生改变

2、将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催化剂加快或减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初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实验室通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请思考:反应所需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什么要通过分液漏斗用就加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

(3)用分液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可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度.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当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就可以开始收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并明确收集方法是由物质性质确定的。

学生活动:仿照课本插图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活动:强调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2)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

(3)塞好带有分液漏斗和导气管的橡皮塞

(4)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

(5)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時,再收集一瓶氧气。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与记忆,为后面进实验室做好准备工作。

【获得新知】

师生共同协作归纳总结并板书:氧气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氧气和水。

3.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

(2)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4、操作步骤:连、查、装、收、放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就是氧气

6.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经满了。

设计意图: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和必要的方法。

【拓展知识】

1.利用其他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例如加热高锰酸解(KMnO4)、氯酸钾(KCIO3)等也可以制得氧气。

2.阅读:多识一点

设计意图:全面了解氧气的制法,理解催化剂的多样性,体会催化剂的优点为生产生活带来的便捷,体会化学的魅力。

【检测与评价】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能产生氧气。

D.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在空气中能眼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扩展阅读

《制取氧气》教学案例


《制取氧气》教学案例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内容。创造新物质,是化学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社会价值的最好体现。因此,学习物质的制备能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理解。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物质的制备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课题作为启蒙课,其主要任务是建立物质制备的基本思路,并初步感知原理与装置的制约关系。王严老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研读教材,应用了大量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生产相结合的资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同时也强调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策略。

一、教学背景分析及评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感知学科价值:利用化学知识制造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使化学能够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制备物质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

2.建立方法体系:作为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启蒙课,学生应通过本课题学习初步建立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制备其他物质建立方法体系,并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生长点:本课题属于初中化学的入门章节,学生应以此为载体,丰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形成催化剂、分解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还能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加热固体、检验氧气等基本实验技能。

评析:王老师从感知学科价值、建立方法体系以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生长点三个方面对制取氧气这节内容进行了分析,将本节内容分析透彻、到位,为教学设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刚刚进入九年级学习化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制取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实验室制备物质,学习的内容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方法,理清思路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就愈显重要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课题2的学习之后,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亲手制得一瓶纯净的氧气。然而,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都处在初级的阶段,对如何分析和处理实际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仍感到束手无策。同时,学生对物质制备的认识仅限于小学自然课、生活经验等途径获得的零星的、感性的体验,还不能形成系统的、理性的思考。

评析: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对物质制备有了一些零散的、局部的认识,本课题的任务就是要把它们系统化。然而,要完成这个认识的提升,学生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都还很欠缺。毕竟学生学习化学才三周左右的时间,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是浓厚的,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不清晰,只是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充分利用了生活以及军事上遇到的有关制取氧气的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兴趣,引发了思考,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很好地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二、教学目标及评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2.练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检验氧气的产生。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

2.通过氧气制取原理的探究,初步学习运用分析素材、查找资料等有效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知制氧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初步体会运用化学方法制备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通过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

评析:王老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注重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使教学目标尽可能清晰、明白地表明预期的外显行为。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教师制定的是“认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应注意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的该教学目标为好,可修改为:通过……活动,认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能正确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另外对于基本操作,应改为“再次练习……的操作”。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中,应加上“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步骤与环节”。

三、教学过程设计及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即:学习的过程是主体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能动地再建构对客体的认知过程。

(二)认识论: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即“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三)主体教育理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是在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学生又是发展自身的主体,学生通过自立创造、自我发展来完成主体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示意图如下:
评析:王严老师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认识论和主题教育理论设计了《制取氧气》一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从复习氧气的用途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制得氧气的欲望。而后,我为学生提供了两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一个是渔民为了缓解鱼塘缺氧的问题,向其中加入增氧剂“氧来乐”。并引导学生关注产品标签中的主要成分、增氧功能、产物无残留、绿色环保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氧气和水。另一个情境是特种部队30s钟野外生火的技巧。这个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尤其是男生的兴趣。原来这一过程是利用了高锰酸钾在摩擦中产生了氧气的性质。对于这两个情境的分析,紧扣氧气的两大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自然引出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反应产物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化学制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能否利用这两种物质制备氧气呢?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并没有忙于让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而是让学生先思考:研究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当学生零零星星地说出找化学反应、找仪器或者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之后,教师和他们一起整理了实验室制备物质的粗略思考流程。并确定了本课时的主要任务在于反应原理的确定。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本节课共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活动1——探究实验室能否使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活动2——实验室中能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通过对两个问题的实验探究与讨论探究,基本达到了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通过师生总结,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一小结,同时提出了同学们下一步的任务:能否设计实验进行制取氧气,引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为后续课程做了铺垫。

四、教学片段实录及评析

片段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在生活实际情景中认识氧气的制取

【教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大家回忆一下,氧气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氧气能供给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潜水、医疗等方面,氧气还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炼钢等方面。

【教师】那么,如此重要的气体,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个生活中获得氧气例子。我们知道,如果鱼塘里缺氧,就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对渔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渔民们常用一种叫做“氧来乐”的增氧剂给鱼塘增氧。(展示氧来乐图片和文字说明书:大家看,氧来乐的主要成分“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所以,这里写到“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学生】大家一起在笔记本上试着默写一下这个反

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特种部队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内燃起篝火,离不开特种兵背包里的法宝——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药品实物)。原来,高锰酸钾可以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产生了支持燃烧的氧气,生火当然不成问题。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名字有点长,大家先认真记忆一下,也可以观察一下实验台上的试剂样品,加深一下记忆。看看谁能最先记住它们。

【学生】一分钟后,尝试默写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评析:引入环节是由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的,紧接着教师展示了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氧来乐生氧”和“生特种部队野外生火”,这两个例子深深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氧气的用途广泛,另一方面也使得氧气的制取有了切入点,很好地引入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何制取氧气。通过恰当的情景设置,特别是选择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景,能极大地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更有利于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突出与学生的掌握。

片段二:初步建立研究物质制备的方法体系

【教师】我们在实验室中能否利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这两种物质制备氧气呢?想一想,研究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需要考虑哪些具体问题?

【第一位学生】这要找一些合适的仪器。

【教师】对,要把装置设计好。

【第二位学生】首先得看看这个化学反应用实验室的条件真的能得到氧气才行【教师】这是反应的可行性问题,的确应该首要考虑。

【第三位学生】要想办法把氧气装起来。

【教师】嗯,要想清楚细节。

【第四位学生】要写实验报告。

【教师】也就是要考虑清楚实验的步骤对吗?

【第四位学生】对。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总结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大体流程,原理——装置——操作(展示相应幻灯片),这样我们考虑问题会更有序一些。这节课,我们对主要任务就是第一步。来确定反应原理的可行性问题。

评析:关于实验室中能否利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这两种物质制备氧气的问题,王严老师并没有忙于让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而是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研究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当学生零零星星地说出找化学反应、找仪器或者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了实验室制备物质的粗略思考流程,并确定了本课时的主要任务在于反应原理的确定。本环节的设置突出之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此外,在具体实验实施前明确问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有利于减少实验的盲目性,促进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片段三:教师引导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吗?

【教师】我们逐一来研究一下。首先看看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可行性。大家想想,我们怎么确定过氧化氢能不能得到氧气?

【第一位学生】把过氧化氢放在水里,看看有没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刚才写反应物的时候没有水。过氧化氢就能分解。

【第三位学生】不应该看,气体不容易看见。

【第四位学生】气体是气泡,能看见。

【第五位学生】也许气泡是空气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呢。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能复燃的才能保证是氧气。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一下比用眼睛看更准确。这是化学实验中的实证意识,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问题,你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出示右图)下面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加了水,有的还试验了多种加水的量。木条没有复燃。

【教师】好了,实验就到这里。谁能说说你的结果和思考。

【第一位学生】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木条复燃。这个办法不行,不能产生氧气。

【第二位学生】可是刚才幻灯片上不是写着吗,过氧化氢用在鱼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气。你仔细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气泡,特别小,我觉得那就是氧气。可能氧气太少了,太慢了,验不出来。

【教师】分析得真有道理。还把前面的资料结合起来,整体反思,这种思维习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这么慢的速度,用来实验室制气体也太没有效率了。昨天老师给大家上课的时候,一个班就要5、6瓶氧气呢,而且一个班挨着一个班的课,要是这个速度,实验室老师哪受得了啊?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反应快一点?

【学生】思考,有的小声说加催化剂。(这些学生可能是预习的)

【教师】要是我们平时研究中遇到了困难,你通常用哪些解决的办法?

【第一位学生】问老师

【第二位学生】问同学

【第三位学生】找书

【第四位学生】上网,把问题输进去,可快了,好多题都能找到原题,解法特别多。

【第五位学生】应该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会就找别人。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适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总之,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不应该放弃,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会解决问题比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还重要。你不是说你很擅长用网络解决问题吗,你到前面来,在大屏幕上上网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办法。其他同学可以找找课本,这可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工具书啊。刚才我好像还听到有的同学说催化剂,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预习了,大家也可以找这些同学问问,看看催化剂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好了,给大家5分钟时间,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资源,看看过氧化氢到底能不能产生氧气,能不能快一点产生氧气。

【学生】自由分组探究,有两三个在讲台上利用百度查找,还有的在看书和讨论。

【教师】好了,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学生】书上说了,可以加二氧化锰。

【第二位学生】还可以加硫酸铜。在这一段呢。

【第三位学生】网上的,大家看,还有生土豆、猪肝、氯化铁,红砖粉。

【教师】大家对土豆、猪肝好像很感兴趣嘛,你给大家念念这一段。

【学生】求助:除了二氧化锰外还有什么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答: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细。刚才课本中和网上都提到了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的物质。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就有二氧化锰、硫酸铜、生土豆、生猪肝、红砖粉等很多种。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用的是百度,其实还有GooGle、YAHOO等。他输入的关键词是过氧化氢、加快、分解,有这些词的网页都出来了,有几十页呢。今天我们的作业之一就是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剂,为什么要用“改变”反应速率,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剂,还有如何检验一种物质是催化剂等等。把与催化剂相关的知识整理在笔记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资料写一份清晰地实验报告的话,你可以有资格在下星期里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有关催化剂的课外探究实验。

好了,现在,我能给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锰,这个黑色的粉末,每组一包,还有一小块猪肝,一包硫酸铜,你们可以再次试一试。注意,向试管里加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溅出,应该先放固体后放液体,过氧化氢加入1/4试管即可。大家开始试试催化剂的效果吧。

【学生】分组实验,看到木条复燃时很多组欢呼起来。

【教师】再次总结一下实验结论。

【第一位学生】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硫酸铜的有点慢,猪肝泡沫太多,还是二氧化锰的效果好。

【教师】不错,有比较。注意我们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目的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投影出来:探究实验室能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第三位学生】实验室不能直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太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锰当催化剂,就可以制取氧气了。

【教师】非常好。(板书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我们还习惯用文字表达式来说明实验原理。上节课我们学过,文字表达式中,箭头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物质之间用加号连接。箭头上方要写清反应条件。在这个反应中,加入的催化剂就是反应的条件,我们可以直接把催化剂的物质名称写在箭头上方。就象这样。(在箭头上方写“二氧化锰”)。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完成整个文字表达式。

【学生】独立完成文字表达式,一个学生到黑板板书。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探究任务最重的一个环节。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到王老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氛围,有了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对于学生思路的开阔、思维的活跃是非常有益的。

对于如何确定过氧化氢能不能分解得到氧气的问题,共有五位同学代表参与了讨论,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五位同学的讨论是逐渐深入的,至于是否正确,教师并没有证明回答,而是请同学们自行尝试,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再仔细观察实验,思考原因,并作出初步结论。

对于突破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这个难点,王老师的设计也是非常巧妙的。首先提出:平时研究中遇到了困难,你通常用哪些解决的办法?虽然是提给学生的,但却是提示大家小结策略,今后解决问题的方式。另外,通过网络上对催化剂的报道,使学生自主认识到能够催化过氧化氢的物质的多样性,为下面的对比实验打下了伏笔。通过学生的亲身进行的对比实验,得出了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剂——二氧化锰,这样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片段四:学生研讨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吗?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下一个反应,实验室中能不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们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鉴我们前面的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

【教师】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打算怎么进行探究。

【第一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高锰酸钾是固体,看气泡更不行。要重视证据,还得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才可以。要是不能产生氧气,就要上网查查有没有催化剂。

【第二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前面的特种部队生火。高锰酸钾不可能直接产生氧气,那样的话战士用的时候就失效了。我看见那个战士用石头来着,我们组讨论可以用一块石头磨一磨高锰酸钾粉末。

【教师】大家有了前面的经验,都大有进步啊。考虑到了实证精神,还考虑到可以上网,还有结合前面的资料。不错。不过,用石头磨恐怕也不太现实,在实验室中很难收集气体呀。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可以继续想想,有没有用上课本?老师的电脑网络大家也可以申请来用嘛。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我们把方案再明确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申请用老师的电脑。老师指导其用电脑搜索到了如何给固体加热的部分,投影出来。有的小组指着这个投影内容在讨论。

【教师】谁愿意再来谈谈你们小组的设想。

【第一位学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热,所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第二位学生】课本上有这个图,就是加热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写着为

什么要把试管口向下倾斜。

【教师】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学生】读注解中为什么试管向下倾斜的部分。

【教师】很好。大家看投影,这是他们组搜索到的图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到有药品的部分,同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高锰酸钾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难清洗,会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红的,所以大家取用药品时一定要小心。加热后的试管很烫,可以轻轻放在试管架上,不要摸试管底部。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均成功。

【教师】好,现在我们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教师】非常好。(板书结论)。下面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试着默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大家看,这个反应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锰就是前面我们实验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那种黑色的催化剂。所以现在试管中的物质是黑色的。

评析:对于实验室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问题的提出也是从引入环节——特种部队野外生火而来,情景亲切。本环节的探究首先是从讨论开始的,因为这是有基础的——探究一给了一些启示。通过上网与对特种部队野外生火事实的分析,得出高锰酸钾分解的条件——加热。实验是检验分析是否正确的有效途径,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研讨,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今后化学的学习十分有利。

片段五:课后小结与后续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

【第二位学生】学了两个文字表达式。

【第三位学生】我们知道了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过氧化氢可以放在鱼塘里添氧气。

【第四位学生】学了催化剂,还有猪肝为什么能催化过氧化氢。

【教师】很好,我们还学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制取物质的方法,要先考虑反应原理,再考虑操装置和实验步骤。

【第二位学生】我们还知道遇到困难要查网络,在百度里输入关键词。也可以查书。

【第三位学生】还可以问同学。

【第四位学生】学会了如何加热固体,为什么试管要向下倾斜。

【教师】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刚才我们说到了这节课的一个作业,就是用网络查找催化剂的有关知识整理起来。希望大家还记得。另外的一个作业是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这将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这两种方法设计一套装置吗?

【教师】这个问题你可以课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觉得一套装置能解决问题当然可以。如果你觉得必须有两套装置才行,那就设计两套,甚至可以设计更多的装置。另外,下节课开始要测验这两个文字表达式,同学们课下要认真复习。

评析:本节课的小结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学生除了总结了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对于学习方法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在此环节也适时地将本节课延伸到课下和后续课程中,那就是:请同学们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再次提出两个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大家应落实的,凸显了教师注重基础的落实这一教育思想。

《氧气》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氧气》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具准备
实验用品:蜡烛、红磷、木炭、硫粉、细铁丝、铝箔集气瓶(内盛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火柴、药匙、镊子、烧杯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21%。
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讲述]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得知该物质的用途。
[播放短片]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示学生捕捉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信息,例如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
[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在101千帕,-183时变为_________,-218时变为________。
[过渡]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
[提示]
1.观察要点:(1)硫的颜色、状态;(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2.硫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硫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4]铝箔的燃烧
[学生观察]
(1)铝箔的形态(2)铝箔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提问]
(1)、现象;(2)结论;(3)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底先放一些细沙?
[议一议]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提问]
[过渡]以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学生实验探究]
蜡烛、红磷、木炭、细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填写探究报告。
[小结]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的探究报告,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渡]
[学生介绍氧气的用途](课前查找的资料,文字和图片)
(1)氧气的用途:
(2)液氧炸药:
(3)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拓展](学生用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
(1)氧气的兄弟——臭氧
(2)科学家合成新型氧分子
(3)氧气可压缩成红色晶体
[总结]
六、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
硫+氧气→二氧化硫
碳+氧气→二氧化碳
铝+氧气→氧化铝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二、化合反应: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制取氧气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制取氧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

知识

技能

1.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两套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过程

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

态度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

活动探究制取装置

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演示】在小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气需增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作反应的容器?

【展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

【讨论】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

【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1)(2)(3)

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

【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

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

2.【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3.氧气的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

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

【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探索操作步骤

【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指导阅读)课本第40页。【小结】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

【投影展示】讨论题

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

5、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用课件展示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

【展示】1.试管口向上倾斜导致试管炸裂的动画2.试管局部受热导致试管炸裂的动画3.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的动画。

实验探究制取氧气

【提问】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前指导

【课件展示】

实验内容: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2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瓶氧气2.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验气密性(2)装药和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后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

2、燃烧实验(1)木炭用坩埚钳夹住,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2)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预先留少量的水

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

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讨论】(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2)为什么要在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燃烧木炭时为什么不放水?燃烧硫要放水吗?为什么?归纳总结交流提高

【设问】学完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3.4.5。口答药品

板书文字表达式讨论口答:需增加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可以用锥形瓶、广口瓶、烧瓶替代试管。口答: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长颈漏斗或者分液漏斗;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分液漏斗。讨论分析装置的优缺点答:不可以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1)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可用排法收集。(2)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分析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

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

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一名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

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对准药品加热

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

6.把导管拿出水面,熄灭酒精灯讨论口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板书内容的提示,进行实验操作。讨论回答小结:知道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掌握连接仪器,制取及收集气体的方法。通过复习巩固旧知识自然引入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装置的对比加深对发生装置的认识,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用谐音记忆法归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实验步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计算机模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正确操作,加深错误操作造成的可能效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这样做的原因,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印象更深刻了。通过归纳总结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实验装置

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

实验原理

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密度、在水中溶解性。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氯酸钾

气课题3制取氧气

教学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33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