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课程标准〗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八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提高收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找寻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培养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调查采访、阅读课文和讨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对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的曲折、取得的成绩等形成初步感性认识。
通过具体史实的展示,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使历史概念浅显易懂。
通过对**八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八大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积累的过程,高指标等错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认识要按规律办事,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教学重点〗
重点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训。重点为“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
〖课前导学〗
进行社会调查和搜集资料,了解1956?D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如收集当时的图片、歌曲、影像、顺口溜,阅读当时和以后相关的报纸、文章、小说。采访经历过这一历史阶段的人物,增加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
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全班同学分组?D?D“炼钢工人”小组、“种稻农民”小组、“公社成员”小组,分别设计讲解主题,并根据图片、文字、影像资料制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
相互合作,进行历史短剧及劳动模拟的排练。
〖教学渗透点〗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取得的原因。
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有类似于“大跃进”的做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史料。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将所搜集的资料,以生动的形体、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来,达到历史的再现,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同时提高对资料的整理及再加工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并充分体现历史的综合教育功能。
开放式教学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网络信息的作用,通过网上论坛及资源共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1956年召开的**八大会议确定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什么说**八大对经济建设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讲授新课
一、**八大
通过表演“情景回放”,介绍**八大的内容、意义及“大跃进”的背景。
旁白课件展示八大会场图片:195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八大会议上致开幕词,周总理作了经济报告。……
新的经济建设方针,就是要为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完成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可是第二年,由于受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八大的既定方针,开始了“大跃进”。……
二、八大二次会议及总路线
利用课件介绍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引导质疑:社会主义总路线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
师展示漫画图片“骑火车”、实物图片“三面红旗”,引导学生叙述画面内容和感想。
生1: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生2:大跃进开展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生3: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三、大炼钢铁
凭借大跃进时期音乐、录像的情境设置,如《今年产钢千万吨》,让学生感受热情似火的特殊年代,并质疑。
“炼钢工人”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件《1957年中英钢铁产量比较表》讲解: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7年、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
各个小组同学合作表演,以展现各界群众激情昂扬、“全民大炼钢铁”的热烈场景。
旁白:1958年钢产指标为1070万吨。
工人:只要我们使大力、出大汗,就是砸锅献铁,我们也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实现赶超目标。
农民:棉花不用摘,先进山砍树炼钢去!
学生:老师,我家门上的插销我全拿来了。
社员:反正要入社了,这锅、铲都交公炼钢吧。
工人:听说安徽的土法炼钢形势很好。
“炼钢工人”小组展示“土法炼钢”的几幅课件图片,概括总结炼钢场景:“土洋结合”,钢铁厂开足马力,小高炉遍地开花,10月底就高达几百万座。从找矿、运输、炼钢、炼铁、炼焦……都靠大批群众投入,从中小学生到七八十岁老人,全国高达9000多万人。
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情境,交流介绍社会调查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进行“大炼钢铁”的调查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评价:这样的“大炼钢铁”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1:项目多、战线长、资金使用分散,使原料和材料不能集中用在重点工程上,影响了建设速度。
生2: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许多产品粗制滥造,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果。当年钢产量提前12天完成了任务,但1108万吨钢里合格的只有800万吨。炼出来的土钢、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造成损失200亿元。
生3: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生4:影响学生的学业,影响了农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生5: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认识:历史已经无情地证明中国人付出的巨大艰辛,最终是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经济平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起的大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四、农业大跃进
“种稻农民”小组边展示课件,边进行打擂台、喊口号、移秧并田劳动的场景模拟,使学生对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盛行的局面形成感性认识。
旁白:(课件:1958年粮食、棉花产量指标)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以至一二年达到12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
生1:我们要苦战3年,改变面貌!
旁白:(课件:农村“争放高产卫星”表、《人民日报》刊载各地的高产卫星、丰收擂台誓师大会)在求成过急的思想支配下,主观主义大膨胀,不顾客观实际,任意拔高,结果适得其反,闹出很多笑话。最突出的表现是浮夸风的泛滥,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
生2:河南小麦亩产7320斤。
生3:湖北早稻亩产36900多斤。
生4:广西中稻亩产13万斤。
生5:福建花生亩产1万多斤。
生6:地的产是人的胆决定了的。
生7: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
旁白:(课件:图片“全村上阵移秧并田”、“三位姑娘稳坐在稻穗上”,漫画“玉米长到月亮上”)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为达到高指标,大力推广深翻土地、高度密植、工具改革、养猪积肥等措施。
生8: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有呼风唤雨的力量!
生9:我们徐水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2万斤,山药亩产120万斤,白菜重达500斤。
生10:一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旁白配合劳动模拟,介绍将12亩合并成1亩水稻的移秧并田的实例。
模拟动作:犁耙、拔秧、运肥、灌水、鼓风、撒肥、搭架、“庆丰收”、照相、接待参观等。
师让学生表述真实的想法:同学们还有哪些补充?你对这些史实有何看法?
生1:农民表现出了不甘落后和争创奇迹的决心,人们的干劲确实鼓得十足。
生2:他们的竞赛内容不是实际产量的高低,而成了胆量的较量,看谁更敢说谎和浮夸。
生3:看到这些,我只感到不可思议。
生4:《人民画报》封面上坐在稻丛上的那个小姑娘,其实是坐在一只凳子上,被稻穗遮住了。
生5:农民们投入了极大的激情,付出了超乎想像的劳动,农业产量肯定能提高。为什么后来还能饿死人?
生6:大炼钢铁抽走了大部分的壮劳力,就是粮食丰收了,也只能扔在地里烂掉,或草草收割。
生7:深翻土地甚至到了1丈3尺,结果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来年的农作物生长。
生8: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五、人民公社化运动
师: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生产关系方面向更高形式过渡。农业合作化运动走向“左”的极端,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师带领其他小组同学以“报社记者”的身份对“公社社员”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及公社社员的生产、生活、思想状况。
农1: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堂不如新乐园。
农2:敞开肚皮吃公共食堂当然大家高兴,许多人都说,一生也没有像这两个月吃这样饱的饭。
农3:公社实行全民所有制。男女老少都实行“十六包”供给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育、婚、乐都由公社负责。
农4:要搞穷富拉平:自留地,果树,自养猪、鸡、鸭,生产工具等,都要转归社有;还有部分桌椅、板凳、刀锅、碗筷都无偿归公社食堂。
农5:入社前,我家的猪、羊全宰了吃了,果树也砍了当柴火。
农6:实行军事化,全公社编成了15个营、50个连。还实行房屋公有,搞集体住宿,社员男女老幼分开,按编制集中居住。礼拜六才回家度周末。
农7:全县总动员大炼钢铁,男女老少爬高山,背矿石,大部分妇女也上山了。炼钢积极性是高,可地里庄稼没人收,只有老师带着一些小孩摘一点棉花,拾些谷穗。地里的棉花大部分没有摘下来。
农8:这样吃法长不了。
农9:我家两个强劳动力,养一个孩子;李四家6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劳动力不一样,干活不一样。可供应是一人一份,我家比李四家还少拿三份。
农10:才吃了几个月的饱饭,就又开始吃咸菜了。我家表姑从城里回来,说粮食凭票限量供应,让我找点地瓜干,我也没有啊。
师:利用课件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你支持人民公社的做法吗?”“按劳分配好还是按需分配好?”“共产主义要不要实现?如何实现?”
生1:各地生产水平很不平衡,公社规模太大,平均分配损害富队富社的积极性。
生2:按需分配是按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强的贡献大,得到的报酬反而少。这样的供给制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生3:严重地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水平,脱离中国农村的实际,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生4:还是按劳分配好,比较公平公正。
生5:共产主义的原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更合理,但是,只有产品极大丰富了以后才可能实现。没有这个条件而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会妨害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就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产品的增加,也就不利于促进共产主义的实现。
生6: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和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
六、国民经济的调整
教师展示课件简述: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和简况;中央提倡调查研究、同舟共济;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措施;大庆油田建成、工农业产值逐步恢复等成就。
师:“大跃进”持续3年,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然而,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在全国泛滥,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各种比例失调,损失和浪费惊人;又加上遇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严重自然灾害;与此同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导致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物资缺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跃进”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党及时决定实行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新的转机。
七、小结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评价、概括“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留给我们的思考。
生1:夸大了主观努力的作用,以为只要大搞群众运动,就一定能建好社会主义。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高速度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必须遵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法则。
生2: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按规律办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生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因为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
生4:报纸的宣传要深入、踏实、细致,反映实际,不能有不实之处。新闻记者看问题要全面,要头脑冷静,要实事求是。下去采访,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报道什么。要自己动脑筋想想是否真实、是否有理。
教师总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大跃进”曾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然而,这个梦无可挽回地破灭了,人民急切地想实现美好的家园蓝图,但饥饿和危机把他们拉回到了现实之中。但愿我们能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这节课上同学们表现非常踊跃,课前查找的资料丰富翔实,课堂上的表演形象生动,分析问题思路清晰,视野非常开阔,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可以在学校论坛中提出来,我们再继续进行讨论。
研究性学习及作业
登录校园网站,在“学校论坛”中“文科”栏目下的“历史论坛”中,教师提出话题。
师:“大跃进”的年代已经远去,现在很多人把那荒诞离奇的做法当作了有趣的谈资;有的人则对它的严重后果耿耿于怀,给予非议。我想与同学们讨论两点看法。课后,请大家依据网上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建设意见书”。
第一,“大跃进”是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心理下的产物。广大群众满腔热情的冲天干劲也是空前绝后的,他们响应政府的号召,为早日改变城市、农村的落后面貌,为实现工业化、机械化,过上美好生活,夜以继日地奋斗在田间地头,甚至十天半月地连续作战,的确创造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奇迹。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不免令人为之感动。这毕竟是一场激荡人心、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试验。其中体现出的艰苦奋斗和纯粹献身的精神,就像绝大多数人都已看到的那样,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第二,“大跃进”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对过去在经济建设中急功近利的许多往事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在全局上再也不会出现类似“大跃进”那样违背科学规律的蛮干了。但浮夸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今天,在各地各部门浮夸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统计腐败”和“数字出官”都是不争的事实,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难以治愈的政治慢性病。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发表话题,进行讨论甚至辩论。
生1:1958年的天气很好,粮食产量也不错,国库里也存有粮食吧,怎么后来就死了那么多人?
生2:为什么和苏联关系突然恶化?
生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4:位于西部的一个贫困县“豪情万丈”,要建成跟北京、上海一样的大马路、大广场、大花园!
生5:无独有偶,东北地区一个欠发达的县也“不甘示弱”:“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
生6:由于原材料不足,有些工厂不得不时开时停,停工待料;有些建设工程,安了柱子没有房顶,建成了房子没有机器设备,不能及时投入生产。
生7: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不能有急躁情绪,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去武断决策、盲目攀比。
……
〖教案点评〗
本节常规课,设计不落俗套,独具匠心。漫画、图片穿插期间,问题讨论与小组合作都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学习便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精选阅读

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八大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先进人物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八大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三、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四、课前导学:

1、被人们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2、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靠的时代,实现和产品全部自给。

3、中共八大以后的十年,涌现出大庆石油工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等大批先进人物。

4、和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五、教学过程

良好开端:八大的基本任务

大跃进原因

失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标志

评价

六、巩固拓展

1、中共八大召开于()

A、1949年B、1952年C、1954年D、1956年

2、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3、中共八大最重要的意义是()

A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

B要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要防止资产阶级的进攻

D贯彻落实八大会议精神

4、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2、出现此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苏东的艰难探索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苏东的艰难探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内容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学习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

学习难点

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学法提示

问题导读下的自主整理法、表格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1953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把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他对也施行手术,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2、1968年,匈牙利领导人在全国开始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将国家的、、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这次改革使匈牙利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出现了稳定局面。3、查一查: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欧洲:

亚洲:(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永恒主题。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有困难,甚至会失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改革吧!

(一)走进历史,整合历史基础知识。

学法提示: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后要学着用哦!

●填一填:下面是小明学习赫鲁晓夫改革时所列简表,请你填写空白部分内容。

经济方面

1、2、3、

政治方面

1、2、(二)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

材料一:共产党过去一贯执行的方针是尽力扩大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重工业……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解决这个首要的国民经济任务上,把主要的人力物力也都用在这方面了。

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充分满足居民对于食品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许多集体农庄和许多区的谷物、米粮、亚麻、甜菜、油料及其他作物的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953年9月7日)《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决议》

学法提示:解读和运用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你能运用上述史料解决问题吗?不要忘了认真阅读材料哦!相信你能行!

●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三)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

材料二: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话

材料三:1964年10月12日,苏联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议,议程只有一项,撤去赫鲁晓大的一切职务,下面节选的是大会报告对赫鲁晓大的几项指责:

(一)他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人进行的工作,由于他犯下的重大错误而受到严重损害。他经常做出仓促草率、考虑不周的决定,鼓励任意扩大行政管理机构,致使等级层次繁多。在前二三年时间里,他手上集中了巨大的权力,并且开始滥用权力。

(二)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赫鲁晓夫依赖报刊广播的谄媚奉承来维持个人的妄自尊大。

(三)赫鲁晓大以为自己在农业、外交、科学和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内行,而且对所有妨碍他的人都吹胡子瞪眼。譬如,有一次,他曾毫不踌躇地指示当地农场工人怎样管理农场。——罗亚麦德维杰夫《赫鲁晓夫传》

●谈一谈: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会事倍功半?请结合苏联、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学法提示:联系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比如我们应该找出苏联、匈牙利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比较其优劣,从中吸取其经验教训。

●议一议:除苏联和匈牙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外,东欧其他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但改革大都没有收到预期成效,反而引起了政治危机,使经济形势恶化。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请你说一说如何根据国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找一找:通过围绕“苏联和匈牙利改革”问题的系列解剖和探究,你还有哪些学习疑难?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点是()

A、发展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反对个人崇拜

2、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B、匈牙利C、苏联D、南斯拉夫

3、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B、导致内战爆发

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D、取得很大成就

4、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遭到的干涉而被迫中断。()

A、美国B、英国C、法国D、苏联

(二)阅读探究(共6分)

“从布拉格之春”到“莫斯科寒流”

“布拉格之春的目标是对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曾经是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革命引路人的苏联,现在成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对象。也许,捷克斯洛伐克通过这场革命将走向“人道的社会主义”,但莫斯科在这场改革运动中将一无所得,而其苦心营建的社会主义阵营,极有可能在布拉格的改革声中化为废墟。”

1968年8月20日深夜,11点多钟。华沙条约军队从四面八方冲进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成了苏军的俘虏。布拉格,一夜之间从暖春坠入严寒。

1968年8月21日苏联塔斯社声明:应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邀请,苏联及其盟友的军队已经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帮助捷克斯洛伐克击退威胁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制度的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声明还说,捷克斯洛伐克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影响到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切身利益,此次活动“符合社会主义兄弟国家间缔结的同盟条约中规定的各国有权单独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原则”。

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华约和二战后苏联的认识。

四、学习感悟:

苏东的改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这里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你认为前人的事业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启示呢?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又该怎样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呢?

我想说: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等基本史实。

(2)培养和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图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大跃进”时壁画的分析和对焦裕禄等先进人物图片的解说,熟练掌握识读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培养其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3)通过学生自我展示,播放多媒体影片等相关形式完成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了解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提倡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其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了巨大成就。

(2)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如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他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事迹的演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宜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找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其模式为“自学探究—交流讨论—提炼总结”。

2.采用情境引导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多媒体播放邓稼先等先进人物的录像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

3.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编提纲卡,把握本课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过程及建设成就来展开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失误的原因,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课外资料,观看有关的录像或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关于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结论。为了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可以采取学生编写提纲卡的方式,概括巩固知识,培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

本课教学程序框架: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情境导入

播放中共八大的录像片断: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党1073万党员。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周恩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报告。引导学生思考: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引入新课。

方法2

图片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关于“大跃进”的壁画,并阅读画面左上角的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师:这是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时期出现的壁画,类似的宣传内容还有很多。“大跃进”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发动的呢?它造成了怎样的结果呢?引入新课。

方法3

歌曲引入

播放歌曲《劳动号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人阶级的劳动气势,由此引出本课内容。

方法4

复习导入

让学生回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学生回答后,然后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1966年,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这个时候,由于缺乏经验我国的经济建设遇到过严重困难,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由此引入新课。

方法5

故事引入

利用“邓稼先关心祖国建设”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师:像邓稼先这样海外归来的学子,大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那么“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蓬勃开展的?又有哪些失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五、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分析,用列表的形式,归纳总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史料,小组探究讨论,找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活动内容1

师生互动与新知识建构过程的案例

让学生认真阅读“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一段,在小组互讲,全班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并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

指导学生观看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了解模范人物的事迹,以“我心中的XXX”为题开展模范人物的事迹交流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出现严重失误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原因何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的,虽然一度遇到挫折,但是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却是空前高涨的。涌现出像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千千万万的实干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会取得显著的成就。

通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分析,自主归纳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合作找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情感。

活动内容2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安排学生课前搜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图像和资料,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展示。

师:由这些资料,你了解到了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生:“三面红旗”这张图片上,群众高举着“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这三条标语在示威游行。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左倾”错误思想特别严重。

生:还有“肥猪赛大象”这张壁画,太不切合实际了,简直是吹牛。

师:这叫“浮夸风气。”

生:由这张壁画“全社杀一口”这句诗,还可以知道当时采用的是人民公社化制度。

师引导:“足够吃半年”显然是什么“风”?

生:共产风。

生:我认为当时人民的生产气势特别高涨,为什么1958年到1960年粮食却连年减产呢?

生:人民公社大搞“一平二调”,大刮“共产风”,严重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

生:1959—1961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是造成我国经济困难的原因。

生: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也在客观上加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困难。

师:说得对!我国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反映了个别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而在实际当中却以“一天等于20年”的速度来发展经济,与客观经济规律相悖离,结果会适得其反。

生:当时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各方面基础都很薄弱。制定这样不切实际的目标,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师: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种“左”倾错误的结果,造成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那么出现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在哪儿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自主找出并归纳总结。

生(学生看书):党和政府对当时我国国情认识不够,缺乏建设经验。

生:对社会主义建设太急于求成,而且建设政策也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结果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很大的弯路。

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创设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人人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其积极思维的情感。

活动内容3

编写提纲卡,概括本课的知识点

第一阶段:

师: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后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国家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各条战线涌现的模范带头人物又有谁呢?我们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可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讨论,最后形成较统一的观点。

第二阶段: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知道了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也知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模范人物。下面,我们需要将以上的重点内容再概括,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即编写内容提纲卡片,完成后上交。

编写提纲卡片的要求:

1.题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类别:知识;

2.高度精炼;

3.包含时间、人物及重要历史事件;

4.以表格形式呈现。

附学生编写的提纲卡一份:

题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类别:知识

探索的历程时间事件

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8年党中央提出总路线

1959年始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1年春党和政府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建设成就工业产

品增长大庆油田

建成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代表人物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县委书记焦裕禄

备注:*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采用编写历史学习卡片的形式,把握重点内容,并深入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其概括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

拓展专题

我国经济建设中曾出现的问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的课外知识,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提出1958年钢的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并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会后,在全国很快形成了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打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秩序,浪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二、活动指导

1.确立课题:从“大跃进”运动的发展,谈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活动方法:由个人或小组收集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整理概括出主要观点。

3.活动汇报:组织学生课上交流和分析,教师要加以引导和补充。

三、探究过程

师: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大跃进”的认识。

生:“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

师:请举例说明。

生:在工业上,提出“以钢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要求1958年钢产量指标比1957年翻一番。

生: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掀起以炼钢铁为中心的群众运动。

生:大炼钢铁毁掉了不少山林,而且产品合格率很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生:大炼钢铁还影响了其他行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它还有什么表现?

生: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生:许多省宣布自己是亩产“千斤省”,有的地方声称亩产“万斤”,甚至“十万斤”。

师:为什么出现如此荒唐的现象呢?

生(学生看书):主要原因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不足。

生: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又急于求成。

生: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因此我们今天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提高其从材料当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强化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45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