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作文广告词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作文广告词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告词

概念:广告词,又称广告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词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的一种宣传用语,包括广告的标题和广告的正文两部分。狭义的广告语则单指广告的标题部分(又称广告口号),是较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的特定的宣传用语,其作用是以最简短的文字把企业和商品的特性及优点表达出来,或是加深公众对某个公益行为、某种思想观念的理解,给人浓缩的广告信息。

写作要求:

1、诉求点准确、集中。即所概括的广告主体和信息必须鲜明集中,一条广告语可以选择不同诉求点,但总要突出某一方面。

2、短小精悍、简洁凝练。一般以6—12个字(词)为宜,一般不超过12个。

3、通俗易懂、语义明确。应使用诉求对象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避免生词、新词、专业词汇、冷僻字词,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字词。也不能玩文字游戏,勉强追求押韵。

4、讲究音韵、朗朗上口。要适当讲求语音、语调、音韵搭配等。

5、新颖独特、有感染力。表现形式要别出心裁,切忌抄袭硬套,可有适当的警句和双关语、歇后语等。

创作方法:

比喻、顶真、引用、谐音、双关、反复、对偶、对比、仿拟、设问、押韵

范文:

一、商品广告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

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

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

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

理解就是沟通。(爱立信)

成功之路,从头开始。(飘柔)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第比尔斯)

不买贵的,只选对的。(雕牌洗衣粉)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美的空调)

让快乐张开翅膀,看梦想瞬间绽放。(梦想中国节目广告词)

把握人生,沟通世界。(手机广告词)

因为梦想,所以北京。(北京2008奥运会广告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江陵汽车)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

二、公益广告

你的生命将和我一样———越来越短!(禁烟广告)

求知而来,载知而去(图书室)

您的爱心能托起一项事业(希望工程)

做人讲德,用水思源(自来水)

青青芳草,足下留情。(爱护花草)

感受阳光,给予希望。(希望工程宣传语)

作业: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学生作品:

守望相助手牵手,献血救人心连心。

点点滴滴汇心海,片片真情暖人间。

鲜血诚可贵,救人品更高。

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

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

一份血,万份情,无偿献血最光荣

一滴血,一片心,一份爱

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热血播种爱。

生命在呼唤,血液在期待,献出您的爱。

献血一袋,救人一命。

你的鲜血,我的生命。

手拉手,心连心,献血不分你我他。

比献出的血更宝贵的是你的真情。

真情流淌,血脉相通

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

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

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

献血献爱心,血浓情更浓

无偿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无偿献血,从我做起,救死扶伤,情暖人间。

美丽的生命,从你卷起袖子开始!

荐我热血,点燃他人生命之光。

相关推荐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指导与训练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指导与训练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指导与训练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劝说。

2.会拟演讲题目和设计演讲内容。

3.能有理有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劝说

(一)定义:

劝告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它是一种由心理置换到心理相容的说服过程。劝告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方能达到明辨是非、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

劝告时,双方应是处在平等的地位,决不可以以势压人,以理压人,要心理相容,让对方口服心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态度诚恳、注意对象。

(二)技巧:

1、正面劝导,有理有据

2、直话曲说,借例言理。

3、运用“归谬法”,迂回包抄。

4、运用“激将法”,因势利导劝告。

(三)出示例子:

(四)实战演练:

1、你爸爸经常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你怎么劝说他戒烟?

2、你有一个同学小明,他经常到网吧去打游戏,不仅导致学习退步,而且视力下降,与家人疏远,甚至有时还与家人吵架。

3、李明要参加义务鲜血活动,可他爸爸不同意,认为鲜血会影响自己的健康。请你帮李明想个办法,怎样劝告他父亲?

二、演讲

(一)定义: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二)格式与语言

(1)格式:称呼、问候、正文、致谢等。

(2)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三)拟演讲题目:

要求:

贴切、简洁、醒目。

类型:

提要型:

象征性:

比喻型:

设问型:

警醒型:

含蓄型:

抒情性:

并列型、未定型

(四)设计演讲内容:

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三、发表观点

(一)定义: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二)出示例子:

(三)实战演练:

1、你怎样看待电脑游戏?请简要谈谈你的见解。

2、(1)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九年级下册化学总复习教案(人教课标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化学总复习教案(人教课标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推断题(第1课时教案)
【复习目标】
1.通过精讲使学生掌握做推断题的题眼与突破口
2.通过精练使学生掌握做推断题的思路与方法
【复习要点】
1、通过2010-2012中山市中考考题,认识推断题的题型特征
2、通过推断题复习,掌握有关物质结构、性质、用途等基础知识。
【教学思路】
知识整理→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习题评讲
【教学过程】
四、例题精讲:
PPT:【突破口一】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黑色MnO2、C、Fe3O4、CuO、Fe
红色Cu、Fe2O3
蓝色:含Cu2+
2、溶液颜色浅绿色:含Fe2+
黄色:含Fe3+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3、沉淀颜色溶于稀硝酸的并产生气泡白色沉淀:CaCO3、BaCO3
溶于稀硝酸的无气泡产生白色沉淀:Mg(OH)2、Al(OH)3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例1】A、D均为黑色固体(D为常见金属),B为胃酸的主要成分,C为蓝色溶液,D、E、F均为单质。图为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F。
(2)反应①除了生成E,另一生成物的化学式为,该反
应的基本类型是。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点拨】1、从物质的颜色去找突跛口,因为D为金属,并且为黑色,为铁单质,因此推精心策划本反应与还原有关:2、从物质溶液颜色去找突跛口,蓝色溶液C一定有Cu2+。则D和C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3、从物质用途去找突跛口,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为盐酸,那么A就是黑色的氧化铜。
PPT:【突破口二】以物质物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1、点燃:有氧气参加的反应
2、高温:①CaCO3分解;②还原;
3、加热:①KClO3、KMnO4分解;②H2还原CuO、CO还原CuO;
4、通电(电解H2O);
5、催化剂(KClO3、H2O2分解制O2).
【例2】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取B和G,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D、G为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B,G;
⑵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点拨】1、考核对条件“高温”的两种反应:①高温煅烧石灰石、②还原反应;2、考核CO2与CO、C之间的转化关系。
【突破口三】以物质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CO、H2,固体是C。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是H2O。
(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6)在O2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物质是Mg
(7)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
【突破口四】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5)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6)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8)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Fe
(9)元素组成相同的化合物:H2O和H2O2;CO和CO2;Fe2O3和Fe3O4;KMnO4和K2MnO4
【突破口五】常见的几种转化关系:
1、碳三角:2、钙三角3、铁三角

【练习1】(2011湛江)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C:。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①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5)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
【思路点拨】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就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就是熟石灰,C的反应条件通电,就是水,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说明CJF的反应是铁生锈,E为氢的,J为铁,F为氧气,D是氯化钙,I为无色气体,是氨气。
【推断题解题方法归纳】
一般思路:
1、若题目指出某物质是常见的酸,则试着用HCl或H2SO4进行推导;
2、若题目指出某物质是常见的碱,则试着用NaOH或Ca(OH)2进行推导;
3、若题目指出某物质是常见的盐,则试着用NaCl或Na2CO3或CaCO3进行推导;
4、若指出某物质为生成的气体,则试着用CO2或进行推导,不行再试用O2或H2进行推导。
方法要点
1、全题兼顾,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并把题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中。
2、根据找到的题目突破口,进行顺推或逆推,把能推出的尽量先写在题目上,进而全面答案。
3、把推出的答案放回原题去进行检验,确立答案的正确性。
【布置作业】《冲刺》第145页~147页:第1、2、3、9题(附题目)
1.(2007广东)下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乙,丙。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乙:
丙和丁:
(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又称为____反应。
2、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反应关系如下:
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
ABCDE
3.(2008广东)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碱。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9.A—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F、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末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B与I之间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题(第2课时教案)
【复习目标】
1.通过精讲使学生掌握做推断题的题眼与突破口
2.通过精练使学生掌握做推断题的思路与方法
【复习要点】
1.巩固和加深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的理解
2.重点对酸、碱的通性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思路】
复习引入→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习题评讲
【教学过程】
投影PPT,请同学们复习2分钟
做推断题的一般方法:
一、“找题眼”(即题目的突破口),在题中标注,作为已知条件;
二、主动出击,顺题推导下去,确实不能推导下去,则改变思路,反推,切不可光看不动手推导。
三、根据题目的说法,进行相应的推导
1、常见的酸,则试带H2SO4或HCl进行推导
2、常见的碱,则试带NaOH或Ca(OH)2进行推导
3、常见的盐,则试带NaCl或Na2CO3或CaCO3或其他根据现象可能物质进行推导
4、酸碱盐推断题中,若有产生气体,先试带CO2进行推导。
例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1)写出A、B的化学式:A,B。
(2)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路点拨】根据发酵粉获知A是碳酸钠,根据E、F的俗名是熟石灰、纯碱逆推得出C是水,D是二氧化碳。
【方法归纳】一些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的酸、碱、盐及氧化物要熟悉它们的用途和俗名,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有些推断题正推不妥就换成逆推,重要的是将物质推完要放回原题验证下整体是否符合逻辑,确保答案正确。
例2.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A是红色固体,它们与稀HCl、Ca(OH)2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____”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物质A、B、C的名称:A、B、C,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⑶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可推知它们只能是单质、氧化物、盐这三类物质,然后结合物质的颜色,可知A是氧化铁或铜,但酸不能与铜反应,所以A是氧化铁,B只能是铁,右边C、D则根据碱的通性,可推知C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D是碳酸钠
【方法归纳】遇到酸的连线图则根据酸的五点通性去推(一般酸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碱的连线图则根据碱的四点通性去推(碱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盐为中心的连线图,则想到酸碱盐的通性中有八点可以生成盐的途径。
【课堂练习】
1.(2011年中考题第20题)右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______(填“酸”、“碱”、“盐”),试剂A是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一般是酸,结合溶液的颜色推出各物质
【方法总结】在推断题中,物质或溶液的颜色是判断物质的突破口,关键的节点,争取要熟记
2.(2012年中考题第20题)
有五种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下图箭头所示。请回答:
(1)Na2SO4→NaCl的转化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这一类型反应能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填一种)。
(2)NaOH→Na2SO4;
NaCl→NaNO3。
(3)在图中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中有的可以逆向转化。
他们分别是:→;→(填化学式)。
【思路点拨】碱生成盐往往优先考虑酸碱中和反应,根据盐的组成判断酸的组成,酸、碱、盐之间相互转化要充分考虑到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方法总结】碱和盐、盐和盐两类的反应要符合两个条件,反应物要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布置作业】冲刺第148页12、13、14三题(附题目)
12.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2)F→G的反应类型
(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B的一种用途
13.下图是某实验中各物质间的变化关系:
(1)写出氧化铜与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4.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右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1)若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
组成,C是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写出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
(2)若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且每个D分子中含有七个原子。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
②写出C与D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推断题测试题
1.右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
(1)若X为气体,Y为红色固体,则甲为;乙为。
(2)若X为黑色固体,Y为气体,则乙为。
(3)若Y为气体,乙的水溶液为浅绿色,则X为;
反应方程式可能为,反应类型是。
(4)若X为红色固体,Y为银白色固体,则甲可能为。
2、为了鉴别失去标签的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这三种溶液,编号为A、B、C,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观察现象。
(1)A为溶液,B为溶液,C为溶液。
(2)子晴同学提出用测PH的方法也可以鉴别,测得PH=7的溶液是
(3)咏喻同学认为可以用试剂(填写试剂名称)更简单地鉴别这三中溶液。
3、甲、乙、A、B是初中化学中四种常见的物质存在如图的反应关系。,
(1)若乙是二氧化碳,B是红色金属,则C属于;(单质或化合物)
(2)若乙是常见的建筑材料,A、B是常见的两种碱溶液,
据图推断:
A可以用于农业上改良(酸性或碱性)土壤;
B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为钠盐,X、Y均为黑色粉末,D为红色金属单质,F在常温下为液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含三种元素,则A的俗名是_________;
若A含四种元素,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3)若E→F为中和反应,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4)写出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B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与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
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D、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
剂,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反应①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
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
类别是________。(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7、A~H都是常见的物质。已知A、B均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H为蓝色的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B和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可能是_______(写一个化学式),根据H的化学式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九年级上册语文15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15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5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
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馆、家庭藏书……)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都是针对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补充。
2、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交流,并进一步补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方式一:名言导入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2、方式二:由名人读书故事导入
3、方式三: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探讨。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⑴ 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⑵ 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2、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3、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生1:《谈读书》是培根哲学智慧和治学经验的结晶。文中的观点很精辟,见解很深刻,特别是“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这一观点,实乃真知灼见。因为读书,我们从狭隘走向宽容,从无知走向通达,从单调走向丰富,从自我走向宇宙,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我爱读书!
生2:前几天,看到一则网络消息:“读书无用论抬头,福建农村中学生三成辍学”,青少年厌学现象严重,新读书无用论抬头。青少年往往被眼前的脑体倒挂、知识贬值等现象迷惑,感到读书无用、吃亏,再加上大学收费颇高,家庭不堪重负。辍学现象的产生有社会根源,也有辍学学生自身的因素。读了《谈读书》,我对此现象深感忧虑,缺少知识的滋养,这些辍学的孩子前景堪忧。
生3:“读书的态度——推敲细思”,这一点我做得很不够。书是读了不少,可都是囫囵吞枣,结果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而又两手空空,岂不痛哉?
五.分析文章的说理的方式。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提纲笔记,重点分析说理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并发现优秀提纲笔记。 
展示学生优秀提纲笔记。并对一些重点进行分析。
⑴ 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⑵ 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⑶ 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六、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例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例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射箭……漫步……骑术……,”用比喻的方法论证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比喻论证
谈读书读书的方法举例论证
 读书的作用对比论证
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政邨是怎样理解的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七、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1)“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3)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例证法。以普列汉普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
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 
树立靶子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四、八、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1、“见风使舵”新解2、“班门弄斧”辩3、“滥竿充数”辩
(揭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五、
九、探讨比较
1、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2、谈谈自己在学习两篇短文前后的不同感受。
十、拓展延伸,学生交流在课外收集的读书故事和格言
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格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老师补充交流: 
1、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王亚南苦读成才: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4、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老师补充当代名人谈读书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金庸 
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陆天明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课堂小结
《短文两篇》都是作者心智的结晶,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是他们,引领我们在智慧的天地中穿行;是他们,滋润我们求知的心田。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感情,提高我们的品味。

文章来源://m.jab88.com/j/10282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