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指导教案及例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指导教案及例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六个单元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

第一单元:雨的诉说【走过雨季,聆听雨说】

[写作导航]

同学们:对于我们,雨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本单元的写作主题:雨的诉说,应该是非常诗意的诉说。这种诗意从何而来?可以来自你的阅读积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雨的优美诗文可谓数不胜数,“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着文人墨客们多情多意的心,他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雨丰富的暗示性和广博的代表性。可以来自你的心灵感悟。读一读课本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提示你去观察雨景、倾听雨声的优美语句,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情;做一做课本建议你做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种雨趣。有了这些,你可以动笔写作了:状雨景,抒雨情。那么,又该怎样来写景、状物、抒情呢?

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如《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

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主观感受。或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和象征。如本单元的《雨说》;同样秋瑾在狱中写下“秋风秋雨出煞人”这里的“秋风秋雨”实际上象征了当时风雨如晦的社会环境,所以才“愁煞人”。下面的一篇学生习作《听雨》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的思考。也有许多文章将这两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借景抒情”前,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最后的抒情议论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怎样来用好运用这两种方法呢?前者的关键是以物传情,描写景物时应抓住景物的特征,带上你的心中情,写出你的眼中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要在字里行间能加上自己的感觉,并在语言形式上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把这些感觉写出来,这样才能形象生动。与其说“春雨又多、又细、又密”,不如像朱自清先生那样说“像花针、像细丝、像牛毛”;与其说“春雨把我淋湿了”,不如像下面罗兰文章中写的那样:“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后者的关键就是观物思理,如何做到这一点?学会思辨,并对这种思辨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例如:张晓风在观察“立在城市飞扬的尘土里德行道树身上”思考联想到了奉献精神;宗璞在“紫藤萝瀑布”前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借对花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辨;又如下面的小作者,在春雨的韧劲这一特点中,进行思考,联想到了自己在小小的挫折面前应不气馁,文章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中心。

[文题导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杜甫笔下,雨是如此的善解人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雨中孤行,心境难免有些凄迷纷乱;“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发现的不是自然界的雨,更是少女心中如涟漪一般一圈一圈的情……现在,就让我们踏“雨”而行,走进雨的世界,以“雨”为话题作文,文题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写作指津]

写“雨的作文”,既可以从身边的雨声入笔,也可以联系古诗词中的雨着手,更可以描绘雨中的故事。下面的三项任务,就是本次作文的参照执行。

任务一,探访研究,走进雨世界。

仔细聆听过落雨的声音吗?曾经思索过雨的来龙去脉吗?注意到不同时节雨的变化吗?如果你的答案的否定的,那更应该从现在做起,在有雨的日子里,有意识的细心聆听,揣摩体会。要是天气暖和的牛毛细雨,我们也可以真正走进雨中,感受细雨的温情,体会雨中漫步的情趣。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更可以将不同时令季节、不同大小的雨声录制下来,慢慢的比较鉴别,欣赏体会。

任务二,搜集整理,品读雨韵味。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雨的赞颂就没有停止过,从杜甫的《春夜喜雨》到汪国真的《江南雨》,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古诗吟咏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今人演唱。关于雨的诗文资料浩如烟海,学会搜集整理吧,进新华书店,上图书馆,或者登录互联网,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就不会没有地方淘金。搜集这些资料,再按照季节或者心情来分类整理,不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更能在作文时做到厚积薄发。

任务三,辩证分析,探访雨功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人们对于春雨无声无息滋润万物的赞叹。雨,既有“春雨贵如油”的珍惜和喜悦,也有暴雨成灾的疯狂和暴虐。滋润大地、解决干旱的是雨,提供淡水、净化空气的是雨,泛滥成灾、冲毁桥梁的也是雨。整理雨“功”和“过”的资料,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如合理开发、保护水土资源,高瞻远瞩、自然和谐发展等,为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名著撷英]

倾盆大雨从变黑了的天空里倾斜下来。这不是雨,而是乱响的、叫人站不住脚的倾泻下来的水,是狂暴的充满了旋卷的黑暗的水旋风,从四面八方倾泻下来。

大雨,(前苏联)绥拉菲摩维支《铁流》

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秋雨,郭宝林《八月,成熟的故乡》

傍晚时候,牛毛细雨下起来了。群众叫“箩面雨”。那雨像丝线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随着轻柔的春风,在天空中飘洒着,扬落着。有时候细起来像一阵薄雾,笼罩在柳林中、河面上、苇棵里。

细雨,李准《黄河东流去》

[参考题目]

1、雨中漫步

2、四季雨声

3、风雨与诗词

4、风雨中,_________

【佳作范例】

例文1:

走过雨季

每当听到17岁那年的雨季我感慨万千,也许少了童年的稚气,但是那风舞的季节总是无情,牵动落泪的丝绪!

我感动过,因为勇敢者的行为号召世人迈着前进的步伐!回想往事,我便少了一份童真,其实这也是一种流逝!

不管纯真年代是否还存在,我都不会去追问青春无悔!5.12大地震让我追随那勇敢者的魅力,亲吻伟大祖国!

岁月似流水,生命如夏花!也许我记念过去崇尚未来!上天总喜欢开玩笑,而人们喜欢傻笑,那我喜欢微笑于他人!

我时时走在热闹的大街上,不时回望那一张张不熟悉的脸,也许是年领的限定,我总是生活在疼痛与忧伤的季节里!

那也正如实而不华的佳果,也如美酿!

诗云:

青春逝了,雨季别了!

我愿追风而舞了!

我如愿丢失去了!

我不知前路的去向了!

风在舞动,我心飞翔!

她走在雨季中了!

他追着去了!

他她们沉醉其中了!

不经意的逝去了,

我却盼望了,

雨季就这么走了,

而我们也成长了!

我轻松走过雨季,回望来时的路,也是别样景色!总是一份忧伤自扰,何必多一些烦恼,少了一份宁静呢?路在脚下,

我们得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那么一路疯狂,一路向阳!

例文2:

雨的自述

风中的云,轻飘飘的在空中游荡。渐渐的,云厚了,重了,灰了。而我就在此时离开了她,来到这给世界,我轻飘飘的落在田圃,滋润田野,落到长河中,交织出悠扬的曲子,落入海洋里,成为永不会消失的水。

我刚烈,无所畏惧,伴着霹雳,带着风的怒吼,雷的咆哮,来到北方的土地上,编奏着自己的交响乐。我打在屋顶上,溅起层层水花,打在窗户上,啪啪直响。我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东南横扫着北方的土地。雷在低低的云层中轰响着,为我伴奏,闪电时而用它那耀眼的白光,划破黑沉沉的夜空,照出狂风中狂乱地摆着的田禾,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我和在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人影,我虽然无所畏惧,但我的生命却很短,只有短短一刹那,渐渐的我就被那刚从云后跳出的太阳征服了。

我轻轻柔柔,缠缠绵绵,淅淅沥沥,丝丝缕缕,我迷恋江南的景色,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水面无波,垂柳婀娜,一片静谧,我迫不急待的争脱云的士束缚,进入这画中世界,去聆听、去欣赏、去感触。所以我总是轻轻柔柔,绵绵,淅淅沥沥,丝丝缕缕,朦朦胧胧,人们笔下的江南,天地间烟雨茫茫,茫茫烟雨,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

待雨过天晴,被我洗涤一新的江南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丰姿绰约,宛若刚出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呵,江南如此娇美,不也有我一份功劳吗,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也一样,我有不同心灵,不同性格,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声音,因为我总是来自不同风中的不同的云。

例文3:

雨的自述

我是雨,当你看到黑黑的云儿聚拢在一起的时候啊,说明我就要来到你们的身边了。我悄悄地来了……

我来到一个姑娘身边,她静静地倚靠在窗边,她淡淡的笑容总让我舍不得离去,她的面容说不上是美丽,但是却让我感到很舒服,我竟会感到幸福,因为她在静静地欣赏我。人们对我有不少的说法,有人说:上帝流的几滴眼泪就变成了我来到人间。有的人说我是天使向人间撒的透明花瓣。而我认为我是幸福的使者。我有时太贪玩了,舍不得离开,所以才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麻烦,可是我也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啊,所以高兴地迎接我的到来吧,雨后的空气不是更清新吗?雨后的彩虹难道不美丽吗?你如果静静地观察我,你会发现我在对你微笑。

听爷爷、奶奶说,古代的人们对我们就有不同的看法,还为我们建造过一个“苦雨亭”和一个“喜雨亭”。

每当我来到时,那位姑娘总会静静地望着我,我也安静地看着她,在她柔波似的眸里,我看到了一颗温柔的心。人们啊,当你们静静地读懂我的祝福时,我会快乐地离去。

【同步作文】

春雨

刘凌

啊,一场如烟似雾笼罩万物的春雨降临了。苏醒了的大地睁开惊喜的眼睛,无声地享受着春雨的滋润。雨雾雨丝润湿了山,润湿了树,润湿了房上的炊烟,也润湿了人们的心田。

我倚在窗前,接受春雨的爱抚。凉丝丝的雨中散发出泥土的清香。啊,真好,新年竟是在这场春雨的洗礼中到来的。

窗台上那盆玫瑰,枝丫上已长出了片片新叶,一个小小的、包得紧紧的花蕾已经露了出来。春雨染绿了它们,噢,岂止是这一枝玫瑰呢?看,远处,近处,满眼都是清新悦目的“绿”。春雨洗净了大自然身上的尘埃,万物都泛出了一层诱人的绿光。不知是渴望还是企慕,我真想,真想拥抱这无边的“绿”,这笼罩于濛濛春雨中的“绿”。

透过雨幕,我看到那春雨笼罩的大桥上,五颜六色的雨伞组成了一条缓缓移动的彩虹。人们沐浴在春雨下,轻快地走向自己的岗位,开始了这一年中的第一天。

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沉重,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绿”的遐想……

下吧,春雨,大自然将因你而充满生机;下吧,春雨,你可知道,我们曾怎样急切地呼唤过你……

潇潇之春雨

陈秀秀

“你给我滚,滚出去,别再回来了。滚!滚!”这是妈妈颤抖的声音,听了真叫我心碎。十四年了,妈妈第一次对我发这么大的火。从下午唠叨到现在,居然真狠下心肠叫我滚。我一赌气,走了,只抛下一句冷冰冰的话:“滚就滚!”

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天上没有星星,阴沉沉的,本就不快的心情更加沉重,街上没有什么人,汽车也少得可怜。我的肚子已饿得咕咕叫了,摸摸身上却只剩下五毛钱。只好继续向前走去……

腿越来越重,我只好在电线杆旁坐下。“到底我有没有错?……或许真有,才惹得妈妈那么生气……不,不,我没有错……”我想着想着,眼前又出现了下午的那一幕。

刚考完试的我快活得像一只飞出樊笼的小鸟,现在自由了!我借了几本书,准备一饱眼福。

一到家,妈妈就端出一碗早已准备好的鸡蛋汤叫我喝。我把书往洗衣机上一放,就喝起鸡蛋汤来。不料喝完蛋汤刚转过头来,就见妈妈正怒气冲冲地对着我。我愣了,妈妈的脸色从来没有这么难看。她拿着我刚借回来的书,像审问犯人似的质问我:“这书是从哪儿来的?”“向同学借的。”我说。

“你好大胆,敢去借这类书看,你是不是不知道?这是爱情小说,爱—情—小—说!”妈妈大声训斥着。

“妈妈,您知道我是个小作文迷,听人家说,琼瑶的文章感情真切、文笔细腻,就借来看看,这有什么不好?”

“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对你有什么好处?你知道吗?你爸爸和我离婚就是因为老看这类书,才变了心的……如今,你竟然也看这类书!”

“妈妈,您不要这样说……”我使出浑身解数想说服妈妈,可她就是听不进……

沉沉的夜色笼罩着一切,我漫无目的地走着,心中痛苦地呼唤:妈妈,女儿理解您,您爱我十几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养育我。您与爸爸分道扬镳使您心头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创伤,这我明白。可是,您也该理解女儿呀!女儿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妈妈,您放手让女儿走自己的路吧,不要再对我生气了。我真想回去……

雨,不知不觉地下起来,越来越大。帘中,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秀秀—秀秀—”那身影近了,我看到了一个浑身湿透、步履蹒跚的身影,是妈妈,我的好妈妈!“妈妈—”发自内心的呼唤,划开夜幕,冲得很远。我噙着热泪扑向妈妈……“妈妈,那书……”

妈妈轻轻撩开我淋湿的头发说:“妈妈想过了,你这么大了,妈也相信你会懂得该怎样做。你向来很乖,很听妈的话……”

雨中,是亲切的话语;雨中,是我们的身影。

秋风秋雨秋叶

童年时的我,对四季的概念比较模糊。只知道春天是暖和的,夏天是炎热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寒冷的。随着岁月的流淌,人渐渐地长大,慢慢地我爱上了春天的鸟语花香;爱上了夏天在水池里的嬉戏,冰淇淋的刺激;爱上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惟独秋天,让我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家乡的秋天,整天只看到叶子发枯发黄并一片片地凋落。无聊之余,最多也不过是几丝忧愁。

自从学习了英语,我便给一年中的四季起了名。春天叫“warm”,夏天叫“hot”,秋天叫“cool”,冬天叫“cold”。也许是秋天的名比较酷吧,我对它有了少许好感。m.JAB88.COM

上了高中,语文老师说,家乡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当时我并不完全相信,总有些怀疑。但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观察秋天,感受秋天。

秋雨往往是飘落着的,细细的,密密的。风夹杂着雨,雨跟随着风,飘零着。雨轻轻地洗刷着大地上的一切,地面被洗得油亮,树叶上不断地渗出颗粒饱满的雨滴。到了黄昏时,风和雨都放慢了节奏。太阳又从云层里爬出来,将她的余晖送给大地。黄叶在柔和的阳光的映射下,透露出淡淡的微红,就像害羞的少女那美丽的脸颊。

秋风飘过的地方,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很好听,风大时,黄叶就会挣脱树的束缚,随着风一起翩翩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风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此时,恰好有三两个人从飘落着的黄叶中走过,这不是绝美的画面吗?可又是那样的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让我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便消失了。

我惋惜这短暂的美,更惋惜秋叶的刚烈。它如此奋力地挣扎,是为了摆脱大树的约束,但是,难道它不知道叶落终要归根吗?为了如此短暂的自由却将自己永远地埋在深深的树根下,值得吗?可我又想,这也许正是秋叶的精神吧。它们挣脱大树束缚的真正目的,也许并不在那刹那间的自由,它们是为了将自己最后的注入树根,好让大树在寒冷的冬天能有充足的养分。在来年的春天,树枝上又会长出新的、更茁壮的新叶,那些新叶子不正是它们当年的身影吗?想到这里,我又为秋叶感到骄傲,没想到它们竟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太不可思议了,或许是神秘的大自然赐予的吧。

春天的风让人昏昏欲睡;夏天的风让人感到闷热难受;冬天的风让人感到寒冷刺骨。惟有秋天的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既不闷热,又不寒冷,还能让人清醒不少。我简直怀疑秋风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再加上凉丝丝的秋雨,这再好不过的药引子,一服名贵“天然药草”恐怕就形成了吧。

秋风与秋雨可能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一对搭档。秋风吹着秋雨,秋雨伴着秋风,它们能让世上的一切反射出晶莹的光泽,反射出秋的高雅。也许它们能修剪出一幅美丽的秋的图画,看着它们的身影,我忍不住感慨到:秋风吹吹,秋雨飞飞;秋风爽爽,秋雨凉凉。

秋天的风,秋天的雨,秋天的叶,它们任何一着都不能独自显示出美丽。它们表达出的,是一种整体的美,一种和谐的美。没有风,雨不会飞,叶不会舞;没有雨,风不会湿润,叶不会害羞;没有叶,风显得单调,雨显得乏味。只有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一首精美的诗—秋。

大自然赐予了春天鸟语花香,赐予了夏天欣欣向荣,赐予了冬天美丽雪景,当然不会忘记赐予秋天。于是,她赐予了秋天神秘和美丽。看来,大自然是不会偏爱谁的。

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天分是差不多的,要想超越别人,取得非凡的成就,恐怕非得吃得非凡的苦不可。

秋,让我领略到了它的美丽,又让我领悟了一些道理。

秋,果真是硕果累累。

冬雨老人

冬季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冬天的雨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场雨。冬天的雨不像春雨,让人感到可贵;冬天的雨不像夏雨,使人感到舒爽;冬天的雨不像秋雨,令人感到诗意。冬天的雨继承了冬天的一切,然而,我从它身上所能感受到的却只有寒冷。

冬天的雨下得很细,很密,也很冷,竟令我想起了老人。老人,经历了朝气蓬勃的少年;精力旺盛的青年;经验丰富的中年;如今,正夕阳西下。

冬雨是看着老人长大的,老人是看着冬雨成长的。一年又一年,老人这一生中不知看了多少场冬雨,一年又一年,冬雨在老人的一生中不知看了多少次老人。

不知哪一天,看到一位老人在冬雨中走着。他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只在头上戴了一顶小帽。难道老人不怕淋雨吗?我天真地想到。我不止一次看到老人在冬雨中走着,不打伞,也不穿雨衣。忽的,我的心头滑过一道寒战:老人也许是想在烛光消逝前多感受点冬雨。难道老人不怕冬雨的寒冷浇灭了那束微弱的烛光吗?我不禁替老人担心。转念一想,我又何必自作多情呢?也许老人早就淡漠了名利,看破了生死。这些恐怕是我现在所领悟不到的。

冬雨逝去了,第二年还会再来;老人逝去了,还会再回来吗?

我埋怨大自然的不公平,可是仔细一想,大自然的那座天平仍是平衡的。冬雨确实是永无休止的,它可以与天地同寿。然而,一千年前的冬雨和一千年后的冬雨有什么区别吗?是的,它们没有区别,它们都传播着一个主题—冬天。老人却不同,他们虽然一去不复返,可是他们把一生中积累的经验、教训都传给了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们变得更好、更强。

老人在生命的跨度上永不及冬雨,可是老人在生命的精度上远远的胜过了冬雨。

冬雨爱生命的长,老人爱生命的精。这也许就是生命的精华所在,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奥秘。

夏天的雨

那个夏天的晚上,天气突然变凉,我关着窗户睡到了次日清晨。

第二天清晨,从一夜酣睡中醒来,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带着泥土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新鲜的空气真是一味药,一味可以提神、润肺的良药。呀!昨夜已下过雨了。

天依然是阴阴的,似乎雨孩子们又在天上呆不住了。开始,先是一声小小的雷声,随着雷声,无数小小、小小的雨滴开始向地面俯冲。它们一个个倒也挺厉害,“进攻”没多会儿,地面就又变得湿漉漉的。但它们仍是一声不响,静静的、静静的,逐渐地“占领”着地面上的一切。

忽然,一声响雷,一道闪电,几十朵更大、更黑的云团使人忘记了方才的微微细雨,相继而来的,则是落在地面上就溅出雨花瓣的中雨。雨声大了起来,嘈嘈杂杂的,地面开始喧闹起来。街上的雨伞多起来了,红的、绿的、蓝的、花的、透明的……宛如雨后鲜艳的蘑菇,宛如春天争艳的百花。雨声也有所不同,从淅沥、淅沥变成了哗啦啦、哗啦啦,更强时则宛如千军万马,浩瀚无垠。

渐渐地,千军万马远了,雨又细起来,细起来,像牛毛似的在变明的天空中柔柔地飘着。

最后小雨也无影踪了。哇!彩虹出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像条彩带斜挂在天边。太阳也笑呵呵的,像个孩子似的。就在此时,大地上春光一片,就仿佛这是春天,而不是夏天。

夏天的雨,真美啊!

[文题集萃]

1、听雨

2、在雨中(雨中情)

3、雨天,我想起了……

4、以“雨的形成(空中有朵雨做的云)”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5、选择一个季节的雨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篇抒情文章。

[审题思路]

第3题:

本作文题如果写人叙事,可以将叙事部分淡化处理,雨要作为主要载体出现,以雨为主的景物描写最好要贯穿全文,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有机融合起来:或烘托人物心情,或推动情节发展。不要把“雨”作为一个机械的场景,像标签一样贴在故事上,所写故事与雨没有有机的联系,给人穿靴戴帽的感觉。要使雨景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写人叙事淡化处理,使文章意境优美,情味深沉。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写景要清新、淡雅;如有对话,则要简洁、隽永,写出抒情味。

第5题:

朱自清散文《春》里,就有一段写春雨的文字,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写雨中的景物,写得细腻、生动,给人感觉是一副淡雅的水墨山水,是一副很具特色的“江南春雨图”。本题的关键就在这里:要把握好“一个季节”的“一种突出感觉”,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感觉体验。这就要学会观察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观察和感知时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一些联想与想象。然后运用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等把你对景物的感觉表达出来。内容上还应该写一些人的活动,写眼前的雨景,还可以写“雨前”和“雨后”的情景。构思立意上可以以物传情;可以观物思理。

[习作平台]

请在以上题目中自选一个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相关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课《沁园春雪》学案

教师寄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七律)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抒发的革命豪情。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原驰蜡()象分()外妖娆如此多娇()

稍逊风骚()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惟余()莽莽须()晴日竞()折腰

略输()文采数()风流人物俱()往矣

3.自由朗读全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理解探究:

4.文章的标题“沁园春雪”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

5.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侧重?

6.反复诵读课文,想想毛泽东在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合作释疑:

阅读全词,完成后面对问题。

7、找出词中“望”和“惜”所统领的内容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8、简析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9、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

品读梳理:上阕:写景(描写)“望”字统领的句子实写:

“须晴日”三句虚写:

前两句:过渡

下阕:议论、抒情“惜”字统领的句子:评古

后三句:论今(主旨)

总结历史——俱往矣;歌颂——当今英雄

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说说看这首词中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答:

10、课外收集咏雪的诗文佳句,并作欣赏点评,整理到钻井的收藏夹中。

参考答案

1、làfènjiāosāohánshǔ

2、剩下等到纷纷欠缺算得上都

3、略

4、提示:“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词的形式,“雪”是题目,是词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文章的题目。

5、提示:上片写景,下片议论抒情。

6、要求:上片写景,抒发了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片总伦理是人物,抒发诗人的问答抱负。

7、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8、从修辞上看,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化静为动,把静静的山脉和高大的高原比喻成飞舞的银蛇和奔驰的白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9、从上下文看,作者评论历代历史人物,指出他们的不足,正是要表达自己作为革命家在那特殊的历史关头要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自己要超越古人,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的壮志豪情。

品读梳理:

上阕:写景(描写)“望”字统领的句子:具体描写北国雪景

“须晴日”三句:写想象中雪后的美景

前两句:过渡

下阕:议论、抒情“惜”字统领的句子:评古

后三句:论今(主旨)

10.略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作文教案及范


初一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一、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作文审题的方法。
2、学会分析作文题目,把握写作中心。
3、学会依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立意,突出写作重点。
(二)写作要点
作文,作为语文考试的“半边天”,历来受到学生与教师的重视。其命题形式、写作内容、表达要求等等,一直是作文教与学关注的焦点。如何审请作文题目,确定好作文立意,是完成好作文写作的重中之重。
一、作文命题的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近年来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如中考作文命题“我的视线”,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的空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作文命题“充满活力的岁月”,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二、作文审题的注意点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作文立意要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三)写作技巧
1、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3、反复点题,突出文章主题。
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应注意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这些题目背后的象征意义。
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范文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突出题目)。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细致的人物描写,突出文章的主题词“背影”,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尾再次点题“背影”,突出对父亲背影印象的深刻,使情感得到升华,文章立意更显高远。)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切合文章主题,点明丑石之丑。)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不太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细节描写,详细的刻画丑石的形态。)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进一步突出丑石之丑,同时突出它的毫无用处,为下文做了铺垫。)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点明文章主旨,丑石是“以丑为美“的。升华了文章主旨,使文章立意更加高远。)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那是一首诗
中山市第一中学初一(8)班马天祺
看着蜗牛在窗前缓缓爬过,我的视线就被它吸引了。不是因为讨厌,而是对它身后那条长长的“线”产生了兴趣。我不清楚小小的蜗牛要到哪里去,但它分泌的黏液却告诉了我它已经到过这里。这是它留下的痕迹,也许微不足道,也许不值一提,也许不足挂齿,但对于它,这只难以令人察觉到的蜗牛,我的心里竟产生了一丝敬佩。
流水滚滚浪打浪,人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流里何不是浪花一涌,昙花一现。对时间而言,这三万多天的日子实在不算什么;而对我们而言,这三万多天的日子铸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不想充当哲学家来告诉人们如何充实自己的生命;我也不想充当人类学家来讲述森林古猿如何进化成如今高智商的人类;我只是一名中学生,并由我自己来演绎留在我漫漫人生路上的痕迹。
而这些痕迹,不但留在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段段留下的痕迹,也烙印在了我的心上。
我和段段的友情,如同一根线上的两颗珍珠,不论是因为对相同电影的追求,还是对相同的书籍种类的爱好,又甚是在艺术方面“互为补角”的搭档,都将我们连在了一起。而又因为一件事,使我们在道德、伦理、良心的立场上,达成了共识。
白云在蓝天的映衬下把太阳托得高高的,显然是为了站得更高看小鸟在天空球场上的比赛;地上的人们也不甘寂寞,在这个宠物的时代,连大妈大伯都带着自己的爱猫爱犬到公园里游玩了。这样的天气,我怎么会不跟段段出来,放弃这个绝佳的聊天机会呢?段段带着她的两只爱犬,在软绵绵的草地上走着,我们聊《暮光之城》,聊罗伯特帕丁森,聊吸血鬼;灿烂的阳光洋溢在我们的脸上,两只小狗也在欢快的追逐着,我则希望这一段美好的时光能延长,再延长,永远定固在我的记忆里。
突然,段段跳了起来:“糟了!我忘带塑料袋了!”,然而,一位听到我们说话的,正在十分淡定的说了一句:“怕什么!,又没人看你,这里有多少个遛狗的不清洁狗粪便的!有人还会说他的狗肠胃好呢!”
这时,一向对人和善的段段目光变得鄙夷,她拉着我的手,快步来到了一个小商贩面前,只留下那个遛金毛寻回猎犬的阿姨在原地发愣。
“叔叔,可以给我一个塑料袋吗?”段段用天真的语气说,天真的眼神望,以博得那小商贩的“慷慨解囊”。
“小姑娘呦!现在要推行环保,咱塑料袋要钱咯!”小商贩似乎没有看见段段天真的笑容,不屑一顾。
“多少钱?我买!”段段的语气十分坚决并作出了要拿钱包的架势。
“小妹妹,看在你那两只狗崽的份上,我就送你一个吧!”正在这时,段段的一只黑色贵宾狗放了个屁,接着,一条弯弯的,臭烘烘的屎从它的屁股下钻了出来。段段立马接过塑料袋,恭恭敬敬的鞠了个躬,连连道谢后将那坨狗屎装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唉,我的狗在家能主动上厕所,可这外面的厕所没有写‘狗狗专用’啊!”我不禁笑了:“以后我就发明一种‘狗狗纸尿裤’吧!最方便。”……
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是自己的选择,但在他人心里留下的印象却是无法改变的。那个遛金毛寻回猎犬的阿姨,她对狗随地大小便的问题毫不在意,虽然当时公园里也的确有人不清洁狗粪便;但是,她对保护环境的不屑已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留在了她的人生道路上。
如今的环境需要保护啊!大气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这些,仍然引不起人的注意吗?我衷心的希望类似的烙印,类似的痕迹,少一点,再少一点!段段的一举一动也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如此保护环境的人,我衷心的希望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看着蜗牛在窗前缓缓爬过,我的视线就被它吸引了。不是因为讨厌,而是对它身后那条长长的“线”产生了兴趣。我不清楚小小的蜗牛要到哪里去,但它分泌的黏液却告诉了我它已经到过这里。这是它留下的痕迹,也许微不足道,也许不值一提,也许不足挂齿,但对于它,这只难以令人察觉到的蜗牛,在我的窗台上留下了痕迹,记录了它的历史,记录了它一生中留下的痕迹。原来人生中最最美丽的诗句不是千回百转,美丽动人,正是这细小的微尘才最优美动人。蜗牛的痕迹,那天的事情就像一首诗,将长久的留在我的心中,一直给我心灵中的芬芳。
那是一首诗
中山市第一中学初一(8)班杨敏梅
那一颗明星,在天空中闪闪发光,透过窗照进了我的心房,它柔和的光芒抚慰着那颗耷拉着脑袋的小苗。那盏刹那亮起的灯,鲜红的火苗依然在熊熊燃烧。像一首余味无穷的诗,时时刻刻给我感动。
“铃铃铃。”校园的钟声响起,下了晚自习,我独自推着自行车走出了校园,淘气的自行车“嘎吱”地哼唱起小曲。我抬头仰望天空,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黑纱,在这孤寂的夜空中仅有一颗星星,那微弱的光芒偷看着大地。
我骑了没多远,这淘气的小家伙便罢工了,零件的损坏使它更嚣张地唱起了“罢工歌”,“嘎吱嘎吱……”“怎么这么烦啊,好坏不坏,偏偏这个时候坏!”我随手将自行车摔在一旁,抬头看到那颗星的光芒变得不再明亮,心里赌气想将这自行车就此扔在这里。但是想了想,还是把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扶起来,昏黄的灯光将我一人独行的身影投射在荒凉的街道上。
没走多远,我看到一家正准备打烊的修车店,心中燃起了希望,我推着自行车快步跑去。“师傅,可以帮我修一修自信车吗?”“你有带钱么?”我迅速摸了摸口袋,只有几个硬币在“哐铛”地响着。“好像没带够钱。”我有些为难的说。“没钱还修什么车啊,浪费时间,快走快走,我还得回家过节呢!”那个修车人很无理地将我赶走。我感觉浑身被泼了一盆冷水,自行车“嘎吱嘎吱”地唱的更欢了,仿佛在嘲笑我的不自量力。抬头可见那颗星的光芒变得更加微弱了,内心一阵悲凉。
前方有一盏灯格外明亮,使昏暗的街道也变得更加光明。原来又是一个修车摊,我心中燃起的一丝希望却又被我的想法所浇灭,“没钱就别幻想着能修好车子!”我耷拉着脑袋,心情闷闷地推着车走过修车摊。“小姑娘,请等一下。”修车摊传来了一阵雄厚而有力的声音。“怎么了?”我转身看见一名中年男子坐在修车摊前。“车坏了,不修吗?”“没钱修。”我没能好声好气地对他说话,但他却并不介意。“来,我帮你修。”“可是我没钱。”“谁说要你钱了?”我将自行车递给了他,没等他接住便松手了,自行车砸向了他,他也随着自行车摔倒在地,“对不起,让您受伤了!”我一个劲地道歉,余光中见到他艰难的撑起坐到凳子上,心里顿时凉了:难道他腿脚不便?“没关系。”他并不恼怒还边修边跟我聊天。“行了,回家小心吧!”“嗯,谢谢您!”
踏着修好的自行车,心情格外的舒畅,再次看到那颗星时,它散发着闪闪金光,在天空中显得格外夺目,那簇温暖的火光,点亮了心中熄灭的灯,照亮了心房。
那点点的星光不正像一首诗,温暖了心灵,美丽了人生。我爱着点点星光,我爱这首美丽的温暖诗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音响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5.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

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

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写一篇评述性短文。

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当它来时,我听见

从黑暗的年代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若水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城市从远方

太阳向我滚来……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于是我的心胸

使生命呼吸被火焰之手撕开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陈腐的灵魂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

(提示: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诗人那时刚从监狱中出来不久,正流浪在上海滩头。苦难感和光明感交织在心里,成了艾青写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诗歌异常典型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投影: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愁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思考: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合作研讨: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①“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②“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③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2.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3.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三、课堂练习

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你满

人也圃乡愁也满

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参考答案:

1.D2.D(不是重章叠句,也无反复)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五、布置作业

1.《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请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补充清楚。

2.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

国魂

小时候

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

我在红旗下

烈士在心头

参考答案:

1.略

2.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在阳光下面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

板书设计

2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l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

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

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投影

锦幛(zhàng)荇藻(xìngzǎo)蓬蒿(Pénghāo)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u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

化起伏。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

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

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

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

(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

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3.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

五、课堂练习

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回答问题。

发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罡(gā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

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希

望的赤胆忠心。

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要加括号?

参考答案:

1.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国的黑暗。

2.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3.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4.每行11字,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匀称。这句话是“问”时表情动作,不加括号,容易被误认为是“问”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

七、布置作业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35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