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学案
〖内容标准〗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要求学生知道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如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发河西、西南夷、东胡等地区,铸五铢钱,兴修水利工程,弘扬儒学,举办太学等基础知识;
②了解年号和古代纪年的换算方法。
2.能力培养
①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分析、归纳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以及发展经济、文化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归纳历史知识和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让学生上台讲述相关的历史小故事,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在经济发展、政权稳固和军事力量强大基础上取得的,战争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以安定,生产得到发展。
②使学生懂得,国家的强盛既要靠政治稳定和军事实力,也依靠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③汉武帝年间由秦始皇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教学要点〗
1.重点 汉武帝时期稳固大一统局面的努力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2.难点 如何正确、准确地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教学建议〗
1.稳固大一统局面
①帮助学生认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稳固,对边疆的开拓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北击匈奴,河西屯垦,西南开边,东北势在拓展,西汉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与管辖,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也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②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小故事,既能激发学生广泛阅读课处读物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古人居功不傲的优秀品质,受到为国忘私的传统美德教育。
③基础较好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评价西汉同匈奴的战争?从战争的目的和作用分析,西汉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战争。但必须向学生说明,西汉同匈奴的关系,是国内民族之间的关系,尽管汉匈两族统治者间有较大的战争,但两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是十分频繁的,如通过“通关节”互相交换货物,匈奴的牲畜和皮毛注入汉朝,汉朝的丝绸和食物注入匈奴。为此民族融合、各民族间友好相处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④应向学生说明,河西走廊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交流通道,汉武帝是关键的历史人物。为击败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中原王朝首次在河西设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西汉对西域的经营,是古代中国开发大西北的第一步。
⑤如条件允许,可将秦汉时期的匈奴关系进行如下梳理:
时期政策具体内容
(略)
⑥关于西汉同“西南夷”的关系,应向学生介绍汉朝西南夷所指称的地区和对象。并提问:“夜郎自大”成语的由来,在讲述西汉王朝开发西南的同时,可联系现实向学生简介西部大开发。
⑦
措施北击匈奴河西屯边西南开边东北拓展
内容(略)
2.经济与文化措施
①结合课文插图,向学生说明王铢钱的铸造是国家铸币的开始。学习基础好的学校,可适当补充五铢钱的由来,以加深学生对五铢钱的认识。
②在地图上指出战国秦汉时期关中著名的水利工程,并列表说明:
水利工程名称水利工程地点水利工程功效
都江堰成都以北,灌县境内防洪、灌溉田地300多万亩
郑国渠咸阳附近灌溉田地400多万亩
六辅渠郑国渠上游南岸灌溉高地田亩
白 渠郑国渠的南面灌溉田地
黄 河以后80多年中,黄河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可适当介绍《史记河渠书》中有关汉武帝兴农治水的史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利建设是国家的百年大计。
③如条件许可,讲述汉武帝弘扬儒学、举办太学时,可行当补充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等知识以及长安太学和规模和教学方式等,让学生对古代教育略知一二。
④讲完“轮台罪已诏”后,引导学生回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结合汉武帝的政绩,再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秦始皇汉武的比较讨论,还可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与汉武帝进行比较,让学生懂行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的原因,从而对汉武帝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⑤引导学生比较秦朝与西汉疆域的四至,说明西汉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国家之一。
措施铸造钱币兴修水利重视经书建立太学
内容下令废半两钱,必铸五铢钱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重视经书的重写,鼓励各献书设置五经博士,给博士配置弟子,办太学
3.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
①介绍年号的演变与发展历史,如条件允许,可适当补充介绍“谥号、庙号、尊号”等知识。()
②有关漏壶计时,可利用插图向学生介绍其原理及功能,并指出:课文插图中的漏壶是至今出土最完整而又有纪年的漏壶。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约2分钟)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汉朝的历史,将同学们将书翻到: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汉武帝(刘彻)
开拓北击匈奴河西西南夷东胡
卫青霍去病屯田夜郎、滇国乌桓、鲜卑
经济 铸造钱币 兴修水利
五铢钱六辅渠、白渠、黄河
文化 献书 董仲舒五经博士太学
轮台罪已
△布点小结
本课以汉武帝为主线,强调统一国家的巩固。经过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刘彻当政时期,人口增值,经济富庶,国家强盛,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奋发有为的汉武帝,积极开拓,自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生述点都比较差,大部分的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卫青、霍去病两个人的故事上,对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几乎就没有同学注意到)
〔分层推进〕(约20分钟)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阶段是谁在位时期?(汉武帝刘彻,指导学生课本中的图片:汉武帝像)
②有关汉武帝反击匈奴的问题
⑴汉武帝为什么要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秦汉以来,匈奴不断南下骚扰,北部边郡不得安宁)
⑵汉武帝为反击匈奴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积蓄了足够的粮食、钱财和战马,训练了勇敢善战的士兵)
⑶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几次对匈奴的战争?(三次)
⑷统帅是谁?(卫青、霍去病,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小字,补充有关卫青、霍去病的故事)
⑸结果怎样?(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边郡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⑹打败匈奴后,汉武帝为经营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河西设郡、兴修边塞、续修长城、河西屯田)
⑺以上四项中,标志着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经营开始的是什么?(河西屯田)
⑻河西屯田的目的是什么?(为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
⑼河西屯田的方法是什么?(迁徙内地的汉族人民前往河西。以上两点也是我们把河西屯田作为西汉王朝开始经营西域标志的原因)
③“西南夷”
⑴什么叫“西南夷”?(西汉时期,今四川西南、贵族、云南等地居住着许多语文、风俗、习惯不同的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夷”)
⑵“西南夷”中较著名的有哪些?(夜郎、滇国。指导学生回忆成语“夜郎自大”,“滇”是现在哪个省的简称)
⑶西汉王朝对“西南夷”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顺西汉,接受朝廷的管辖;汉族官吏在西南地区举办学校;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到西南)
④“东胡”
⑴什么叫“东胡”?(汉初,东北地区居住着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称作“东胡”)
⑵汉武帝时,乌桓族被霍去病迁到哪里?(上谷、渔阳、辽东等地)
⑤经济措施
⑴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经济上的头等大事是什么?(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⑵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除半两钱,改铸什么?(五铢钱,700多年间成为我国标准铸币)
⑶汉武帝时,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了哪两条渠?(六辅渠、白渠)
⑷汉武帝时,经过大规模整治的黄河,在以后多少年中没有发生过大水灾?(80年)
⑥文化
⑴秦始皇焚书使儒家经书惨遭厄运,汉初诸帝采取了什么政策?(重视经书的重写,并鼓励各地献书)
⑵谁向汉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的建议?(董仲舒)
⑶为大力发展儒学教育,汉武帝设置了什么职位,让其传授弟子?(五经博士)
⑷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是什么?(太学)
⑸西汉末年,太学已经有多少人的规模?(一万多人)
⑦什么叫年号?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谁开始的?(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其在位年代的名号。汉武帝。写出“庙号、谥号、尊号”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处理问题
①卫青、霍去病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什么启迪?一人人怎样才能建功立业?
激励学生树立为国家、这社会作贡献的志向。
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须有刚毅顽强、百折不挠、奋发上进、公而忘私的精神。
②与秦始皇相比较,你认为汉武帝是怎样一位帝王?
评价历史人物的四要素:⑴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⑵要注意历史人物实践活动和主要业绩;⑶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⑷要注意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补允有关史料,让学生自由发言。
〔贯通评价〕(约3分钟)
汉武帝年间由秦始皇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大一统”简单地说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资料:
《史记》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资治通鉴》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汉书食货志》
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
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他晚年所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五册)第四节武帝末年的社会动荡及其转机
面对连年征伐造成海内虚耗、社会动荡的局面,武帝晚年颁布了著名的轮台诏,“梅征伐之事”,承认自己的政策过失。时值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遣重合侯马通率四万骑击匈奴,又令开陵侯率楼兰等六国兵攻击依附于匈奴的车师,与马通军相配合,车师玉投降。于是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上奏,提出增派军卒到西域渠犁、轮台一带屯田,再“募民壮健有累重敢徙者诣田所,就蓄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田,以威西国,辅乌孙”。西域前线又传来贰师将军事广利以军降匈奴的消息,汉武帝折损大将和众多士卒。于是:
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日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言仑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昙,力不能复至道上会汉军。汉军改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竞师,强者尽食畜产,赢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甚众。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丐若马’,又汉使久留不还,故兴师,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老卿大夫与谋,参以著龟,不吉不行。乃看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波,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轮台诏”标志着武帝末年政策的转折点,改正自己的过失,停止连续三十二年的大事征伐。从此不复出军,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转变到重视生产、减轻民众负担、恢复民力上来,因而出现了社会安定的转机。对此司马光评论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遵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董仲舒的思想和其之后的社会历史之中,“百家思想并没有真正绝迹,而是融入社会、融入儒家的理论之中。故有谓:《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中国哲学史二卷。65页董仲舒认为片面强调法制,任刑而不尚“德”所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必然会“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水”,是以仁德代替严刑、德刑并用,“限制豪强”“以赡不足”等等政治原则措施。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备课”,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秦王扫六和”》是第三单元《统一祖国的建立》首篇教学内容,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秦兼并六国、实现国家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及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以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节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匈奴的兴起和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了解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
2、能力目标:
归纳幷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等问题;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思考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并能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2、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3、汉武帝的大一统4、“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四、教学难点1、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2、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3、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五、前一单元教学情况总结
通过对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对一的互帮互助等学习方式,对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并能比较全面的掌握该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对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有所了解;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发扬小组合作优势。
六、本单元知识结构
第11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秦统一六国的经过和秦朝的建立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2、“焚书坑儒”
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四、秦朝的疆域
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1、徭役沉重2、刑法严酷3、赋税沉重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3、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4、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5、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1、两汉初年的社会状况2、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3、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背景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三、东汉的统治
第14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汉武帝汉明帝
2、农业的进步犁壁二牛一人犁耕法耧车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提花机
2、冶炼技术水排钢材制造技术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1、商业的繁荣长安洛阳
2、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收归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三、昭君出塞
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概念2.张骞通西域3.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三、医学成就:《神农本草经》
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2、道教的兴起
二、王充和《论衡》
三、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能写出《史记》的原因2、《史记》的内容及影响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七、单元课时分配10课时
八、重难点突破
1、《秦王扫六合》一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可以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制作动态地图,边讲边演示,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调动起来,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深刻的印象,将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2、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第12课难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学生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3、第13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全课的重点子目,本目的重点是写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的难点,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第14课的一个难点。讲述经济发展的内容,不能就事论事,忽略它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这样就不容易讲深讲透。因此,在讲解时,既要深入分析本课课文的内容,又要跳出本课,结合前后篇目,联系到两汉时期的政治、文化、民族关系等等,注意贯彻历史的、辩证的观点。
5、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第15课重点,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6、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第16课的难点.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7、第17课中,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8、第18课主要叙述的是秦汉文化中有关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是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是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九、本单元所需教学素材图片影音资料课件
十、达标试题
一、选择题
1、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2、汉高祖采取修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社会十分贫困B、秦朝灭亡教训
C、大臣陆贾的建议D、刘邦远见卓识
3、新疆地区从何时起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商朝B、秦朝C、西汉D、东汉
4、秦始皇实行的措施体现了下列哪一派别的主张()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5、“六王毕,四海一。”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人物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元世祖
6、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的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7、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大秦遣使来中国②班超出使西域③张骞出使西域④甘英出使大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8、下列表述适于华佗的是()
①擅长外科手术②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③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④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
9、下列著作中,奠定了我国医学理论基础的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九章算术》D、《神农本草经》
10、汉武帝时,人们使用最多的钱币应该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形币C、五铢钱D、银元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移民醇厚。
请回答:
(1)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2)实行这一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3)这一政策的结果怎样?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二: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六王毕,四海一”指什么事件?材料一中写到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建筑?
(2)“戍卒叫”指什么事件?在何时何地提出了材料二中的口号?材料二中的口号含义怎样?标志着什么?此外还有怎样的口号?
(3)导致材料二中事件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意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44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