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汉建立的背景,“光武中兴”的内容,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的现状。
2.东汉衰亡原因及黄巾起义。
教学重难点:
东汉由繁荣走向衰亡的原因
课时:一节课
教法:讲授,讨论,归纳,练习(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资料(幻灯片)东汉,刘秀,光武帝。
2.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
3.讲授新课
(1).“光武中兴”内容(学生从课本中找.教师总结)(课件)
(2).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现状(材料见课本)(课件,学生齐读,归纳)图片展示(学生观看,计算,归纳),材料归纳。
(3)黄巾起义,背景,时间,人物,了解过程,意义。(课件)
二:小结:“光武中兴”内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引导归纳)
三:课堂训练1-2(详见课件,提问回答)
四:课后作业(配练)
五:课后反思。
2016.11.7
七年级历史(上)13课说课稿
紫来学校文综组王小华
本课教案,为我原创教案。因为教材变动后,没有配套的教案及教参。我出示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参照了练习册上的提示。
依据学校要求,采用一体机上课,上网下载了课件,依我校学情做了大面积的压缩和修改,力争适合学生实际。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图片多,学生感兴趣。事实证明,学生对直观教学有很大兴趣,这可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完整的,有新课的传授,有课堂的练习。课堂上,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学会历史归纳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史可使人明智,总结经验,是为了指导今天。上课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历史现象,对比今天,将历史学习纵深化,是历史学习的追求。
因为我们要完成考试,所以,上课还要加强背诵,加大抽查力度。
初教历史,本人学识很浅。希望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我定虚心接受,采纳运做,为提高历史教学课堂的“高”和“效”而努力奋斗!(2016.11.9)

扩展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知识梳理新部编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知识梳理

1.光武中兴

(1)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其政权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

二、重难讲解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比较

比较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朝代

西汉

东汉

皇帝

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帝

措施

①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①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共同点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初一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知识点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知识点3 黄巾起义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__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秦朝B.新朝
C.隋朝D.元朝
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A.刘邦B.刘彻
C.刘秀D.刘备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知识点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B.领导人
C.口号D.作用
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03能力提升
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0.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皇帝即位年龄
和帝10岁
殇帝1岁
安帝13岁
顺帝11岁
冲帝2岁
质帝8岁
桓帝15岁
灵帝12岁
少帝14岁
献帝9岁

图一图二
(1)图一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2)图二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

(3)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西汉
东汉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04直击中考
12.(襄阳中考)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知识管理
1.新朝 刘秀 东汉 奴婢 郡县 少数民族 光武中兴 2.外戚 宦官
3.张角 土崩瓦解
基础过关
1.B 2.C 3.B 4.C 5.D 6.C 7.D
能力提升
8.D 9.B 10.(1)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荡不安。(2)黄巾起义;太平道;起义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一蹶不振。(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11.(1)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
东汉公元25年刘秀洛阳
(2)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共同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3)汉武帝: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统一制造五铢钱等。光武帝: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等。
直击中考
12.A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4、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
5、政局混乱
6、发生了国人暴动
7、赶走了周厉王
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17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