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晚清的危机与变革”,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2分。

1.1838年, 被道光皇帝派往广东查禁鸦片。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它使中国的 和遭到严重破坏。从此,中国从独立的 逐渐变成了。

3. 年,英法等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焚烧了。

4.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先进 为中心,兴办了许多近代企业,还组建了中国新式 。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5.19世纪中期, 侵略越南,威胁我国西南边境,1883年底,爆发了战争。

6.在维新派宣传鼓动下,皇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遂于1898年6月11日,正式实行,历史上称作 ,或叫。

7.《》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8.1901年,迫于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慈禧打出了“ ”的旗号,推行新政。清政府还宣布“”。

9.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 ,建立民国,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19世纪中后期,对我国西南边境威胁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 C.日本D.俄国

2.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 ()

A.1905年 B.1901年 C.1898年 D.1912年

3.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是()

A.袁世凯 B.光绪帝C.咸丰帝 D.宣统帝(溥仪)

4.将天津增开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

5.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去150多万平

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B.俄国 C.法国 D.日本

7.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别发生在哪两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康熙、乾隆 B.康熙、道光 C.道光、咸丰 D.乾隆、道光

8.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民族B.民权 C.三民主义D.民生

9.下面不属于《辛丑条约》内容的一项是 ()

A.拆除大沽炮台B.禁止中国人民一切形式的反帝斗争

C.划定使馆区并由各国驻兵保护 D.允许各国在通商口岸设厂

10.中国历时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是 ()

A.1912年2月12日B.1912年1月1日C.1911年12月D.1911年10月

11.百日维新失败后,其余新法全部被废除,只保留了一项内容,这项内容是 ()

A.奖励发明B.京师大学堂C.设农工商总局D.精练海军

1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A.创办“万木草堂”B.创办报纸C.德国强占胶州湾D.公车上书

13.1894年7月,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不属于这次战争的一项是 ()

A.黄海大战B.虎门战役C.旅顺大屠杀D.威海卫海战

14割我国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维新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不属于这次论战内容的一项()

A.能变则强,不变则亡B.兴民权 C.设议院 D.师夷长技

三、是非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A”,错误的打“B”。(每格1分,共9分)

1.在很长的时间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

2.清政府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决定发动对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

3.1851年发生了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大起义,领导者是乡村老师杨秀清。 ()

4.1895年4月,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北京条约》。 ()

5.面对“瓜分豆剖”的危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变法维新,以挽救中华民族,于

是维新运动兴起。()

6.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宣告成立,推举孙中山担任总理。 ()

7.1900年,八国联军集结兵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八国是法、美、俄、日、德、

英、意、奥。( )

8.1911年12月,孙中山在北京宣誓就职并组建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

9.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丁汝昌指挥致远号冲撞日本吉野号,全体官兵壮烈牺牲。()

10.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竞相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

四、连线题:将下列有关的事项,用直线相连。(14分)

1.时间 条约名称 签订国家2.时间 重要事件

1842年《北京条约》各国列强(八国)1851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1858年《南京条约》日本1853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

1860年《天津条约》英国1856年攻占南京,定为都城

1895年《辛丑条约》英、法、俄、美1864年太平天国金田村起义

1901年《马关条约》英、法、俄、

五、简答题:22分。

1.列举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五次战争(包括战争名称与时间)。(5分)

2.说说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7分)

3.《辛丑条约》签订以后,陈天华痛斥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即条约的影响)(10分)

六、材料分析题:8分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七、写作题:10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就是要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奋斗,他们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试结合第一单元史实,写一篇中国晚清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人民又是如何进行倔强不息的反抗和斗争的?(要求:史实正确;要有自己的观点;字数250字左右)

扩展阅读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精题精讲
例1(2004年河北中考)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②____________→康乾盛世
A.顺治帝B.乾隆帝C.光武帝D.隋文帝
例2阅读下列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占余润。”——l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
(2)你怎样认识乾隆帝时与外国通商?
参考答案:(1)清朝。
(2)乾隆帝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没必要和外国通商,只是为了照顾英国才格外施恩,在澳门开设洋行,让英国得到喜欢的中国物产。这种认识是典型的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看不清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仍然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落后状态,最终导致了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我夯基我达标
1.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以上.A.1亿B.2亿C.3亿D.4亿
3.1700~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五
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
A.陕西B.山西C.山东D.江西
5.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A.扇贝B.白银C.银票D.黄金
6.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17~18世纪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他的国籍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7.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最早出现在()
A.广东B.北京C.江南D.山西
8.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A.商人B.知识分子C.农民D.手工业者
9.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
10.如果你在明清时去做生意,你带的货币一般是()
A.铜钱B.白银C.黄金D.纸币
11.假如你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山西人,比较聪明能干,你最有可能去()
A.经商B.当差C.读书应试D.当地主
12.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请回答:
(1)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
(2)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闭关政策。(2)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3)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
1.______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明清前期手工业生产兴盛,盛世时期,中国的贸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称为_______差。答案:康乾盛世顺
2.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______,对内坚持“________”政策,压制打击_______,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______因素的萌芽。答案:紧闭国门;重农主义;工商业;近代化.
3.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
A.5个B.6个C.7个D.8个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
1.“康乾盛世”是指()
A.康熙帝在位B.康熙和乾隆在位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D.整个清朝前期
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清朝社会经济面貌的概括,较准确的应该是()
A.繁荣与开放的经济社会B.气象万千的经济社会
C.闭关保守的经济社会D.万世平和的经济社会
3.“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这一变化发生在()
A.隋朝初期B.宋朝中期C.明朝末年D.清朝初期
4.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C.鄙薄科学技术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是()
A.明朝前期B.康熙时代C.康乾盛世D.明中期到清前期
2.明朝中后期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现象是()
①商人地位上升②苏州机工罢工,要求加银③“苏城……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
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
3.多次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
4.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状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朝的闭关政策完全阻止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五个
C.明代前期以后,中国的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D.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
5.阅读下面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1)清朝前期(2)闭关政策
(3)一定程度上有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6.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体现在:①统治者愚昧自大,故步自封;②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历史发展;③农民起义;④英国对清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的危机加深。
教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言之有理即可)或(教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学习世界上一切国家和民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取人所长,补己所短,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否则,就会落后挨打。)
课本第134页想一想答案:科学技术:传统的科学技术取得一定突破,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学巨著;著名科学家体现出献身科学的价值取向,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注重科学研究方法,开始显示出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文学艺术: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蓬勃兴起。古典小说蓬勃发展,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性,要求个性解放,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课本第137页自我测评答案: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起义等;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英国19世纪初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大变革的时代》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请看33页“导入框”。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8.二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合作探究:
1.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
2.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小组分析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
3.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
精讲点拨:1.学习商鞅变法,可以用下列图示去理解、分析,把握其内在联系。
2.本课出现了李冰与商鞅两个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来分析、评述。他们超越不了历史的时代,他们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但都创造了丰功伟绩,以致流芳千古。不能以当今时代的认识去苛求古人,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从这两课学习内容看,一是“春秋战国纷争”,一是“大变革时代”。前者重政治史,后者是经济史,也含有政治史内容。春秋、战国从社会形态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可以用表格对比起来更容易掌握。
春秋
战国


政治格局
大国争霸
七国争雄
改革变法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变法运动开展
社会主要矛盾
奴隶主与奴隶
地主与农民
人际关系
奴隶主占有奴隶
农民依附于地主
社会变革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生产工具
铁农具开始出现
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土地制度
土地属周王所有
地主占有土地
剥削方式
奴隶主占有奴隶劳动成果
地主对农民通过地租剥削
4.关于变法措施的作用,分析讲解时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B.齐桓公C.孙膑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B.商朝 C.春秋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 B.选种 C.牛耕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6. 和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7.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是闻名世界的工程。
8.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发展 ,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9.公元前年,商鞅在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家。
10.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
提高训练
1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
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D2C3C4A5B6铁农具和牛耕7李冰都江堰防洪灌溉8封建统治封建经济9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封建10地主和农民
11(1)商鞅秦孝公(2)地主阶级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制贵族的统治。(3)
课外作业:
必做题:为什么都江堰—青城山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果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负责人,请你给都江堰—青城山文化遗产写一个批准理由。
选做题:在你的家中有没有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的农具?仔细统计一下。
知识梳理:
】图说历史: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牛耕图

大变革的时代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大变革的时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

1、你能否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中体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它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是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知识结构: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著名的都江堰:李冰成都平原泯江中游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展示内容: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建构: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都江堰:时期,秦国蜀郡太守在中游修筑的,这是一项闻名世界的工程。

3、商鞅变法:a、原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争霸战争的现实压力。

b、年,商鞅在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c、变法内容;

d、意义:。

4、封建制度确立:方式是各国通过。

巩固达标:

(一)选择题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距震中不足15公里的岷江上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好。它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巨大作用。主持修建这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的是:

A.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B.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

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D.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商鞅

2、商鞅变法发生在

A.魏国B.齐国C.楚国D.秦国

3、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那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A.魏国B.吴国C.秦国D.晋国

4、作用商鞅变法的诸侯国国君是

A.齐恒公B.晋文公C.秦孝公D.秦始皇

5、秦国能成为其格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而完成全国的统一,主要是因为

A.进行了管仲的改革B.进行了商鞅变法C.修建了都江堰D.修筑了长城

6、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7、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杜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理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和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3、公元前年,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得以强大。

(三)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各是什么?

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的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归纳生成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地点:成都平原泯江中游

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奖励耕战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经济发展,国富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课后反思:

我欣喜的是我的学生思维敏捷,欣喜的是他们敢于向我质疑,欣喜的是我在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提问、创新上有了成效。但同时也让我痛感羞愧,我在注重教法、学法的时候,少了知识的扩充。在我忙着制作投影片、设计学生讨论等活动的时候,对于学生的突发思维考虑的少了。

面对这个教学准备不足的教训,我不得不反思到:新的教材不光要我们有新的教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实际还要我们去更新知识,补充知识,去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新的教材要求我们有更深厚的知识底蕴,要求我们更扎实地备教材,备学生。在我们设计活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的更多,更细致。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些问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7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