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7初三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7初三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17初三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

《出师表》

一、解字:

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恢弘志士之气

盖追先帝之殊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陟罚臧否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使内外异法也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 性行淑均 

必能裨补阙漏 优劣得所 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叹息痛恨

臣本布衣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夙夜忧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斟酌损益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临表涕零

二、译句: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11.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三、析文:

1.文脉梳理: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结语。

2.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①分析形势: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③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⑥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⑦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⑧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四、中考链接: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3.对于诸葛亮来说,“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白帝城托孤)。

4.文中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为了汉室之隆

6.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有哪些?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指哪两件事?

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8.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报先帝,忠陛下;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隆中对》

一、解字:

亮躬耕陇亩每自比于莫之许 谓为信然

屯新野先主器之谓先主曰岂愿见之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 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度德量力欲信大义遂用猖蹶 

志犹未已 计将安出 自董卓已来 遂能克绍 

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国险而民附不可图也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帝室之胄

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 保其岩阻 将荆州之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箪食壶浆情好日密

先主解之曰犹鱼之有水也

二、译句: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将军岂愿见之乎?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8、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0、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1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3、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5、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析文:

1、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以为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四、中考链接:

1.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兵力(或“军事”、“军队”)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人才、民心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物产(或“物资”)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2.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3.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4.(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5.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天命观(或“唯心主义”)

7.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示例:任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

相关阅读

2017初三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二)


2017初三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二)
《陈涉世家》
一、解字:
1.尝与人佣耕2.辍耕之垄上3.怅恨
4.苟富贵5.若为佣耕6.太息7.燕雀鸿鹄
8.发闾左谪戍渔阳9.屯10.皆次当行
11.会天大雨12.度(duó)已失期13.今亡亦死14.等死
15.死国可乎16.天下苦秦久矣17.以数谏故18.上使外将兵
19.今或闻无罪20.楚人怜之21.诚以吾众为天下唱
22.宜多应者23.乃行卜24.卜者知其指意25.足下事皆成
26.念鬼27.此教我先威众耳28.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
29.罾30.固以怪之矣31.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2.夜篝火33.旦日34.卒中往往语35.皆指目陈胜
36.吴广素爱人37.忿恚尉38.尉果笞广39.陈胜佐之
40.并杀两尉41.藉第令毋(wú)斩42.十六七
4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4.敬受命45.从民欲也46.袒右
47.祭以尉首48.蕲下49.徇蕲以东50.比至陈51.谯门
52.三老豪杰53.将军身被坚执锐
54.社稷55.号为张楚56.皆刑其长吏
二、译句: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ó)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陈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3、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5、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天下苦秦久矣。
7、扶苏以数(shuò)谏(jiàn)故,上使外将兵。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
9、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1、藉第令毋(wú)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
1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tǎn)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4、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5、将军身被(p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16、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zhǎng)吏,杀之以应陈涉。
三、理解:
1、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社会黑暗现实。
2、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
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
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4、起义的发动阶段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故、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反抗命运(与命运抗争、不甘心受奴役)_的决心。
5、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6、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
7、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
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8、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9、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官逼民反或领导者要“从民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唐雎不辱使命》
一、解字:
不辱使命谓安陵君易安陵其许寡人
加惠虽然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
逆寡人轻寡人与岂直五百里哉
怫然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庸夫非士之怒也仓鹰击于殿上
休祲降于天缟素色挠长跪而谢之
寡人谕矣
二、译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8、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9、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0、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1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理解:
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爱国忠君、不卑不亢、勇于献身、大义凛然、从容镇定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仗势欺人、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前倨后恭、贪得无厌
四、中考链接:
1、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2、面对强秦的无理指责,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4、简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5、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怫然怒”、“色挠”,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和色厉内荏的特点。
6、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7、列举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蔺(lìn)相如——完璧归赵张骞——丝绸之路、出使西域
烛之武——巧退秦师苏武——苏武牧羊华元——华元卫宋

2017初三语文期末复习资料:语序分析


2017初三语文期末复习资料:语序分析

题型分析

在一段文字中为上下文衔接选填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语段中选填句子顺序正确的选项;在一段文字的末尾填写与前文相一致的句子。

因此,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方法指导

(一)排除法:排除法就是先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填,把最明显的答案选择了之后,剩下的答案就是剩下的空了。

例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_________;旋风一样,_________;乱蛙一样,_________;火花一样,_________;斗虎一样,_________。

①是强健的风姿②是飞扬的流苏③是蹦跳的脚步④是急促的鼓点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D.③①④⑤②

指点迷津:

这题是《安塞腰鼓》中的语段,所要填的内容与题目中的内容构成一个分句。乍一看“骤雨”一项,很难找到与它对应的答案,我们可以先用最明显的答案去填,如“乱蛙”与“蹦跳的脚步”相对,“火花”与“闪射的瞳仁”相对,“旋风”与“飞扬的流苏”相对,“斗虎”与“强健的风姿”(自古就有“龙从云,虎从风”的说法)相对,最后用排除法就只剩下“骤雨”与“鼓点”的对应了,所以这题应选A项。

(二)对应法:这种题所采用的语段一般都是在上句与下句或上半句与下半句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解答这种题了。

例2.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指点迷津:

这里的叶、花、子、藕都有与之对应的精神品质:叶——宽阔,花——芬芳,子——孕育未来,藕——寂寞地呆在泥土里。所以这题应选B项。

例3.在下列语段空缺处填补还原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②③①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

 指点迷津:

这里与“饥寒交迫”对应的是“冬日的阳光”;与“看到生活的希望”对应的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与“孤苦无依的人”对应的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与“情感的滋润”对应的是“一场甘霖”。这样一采用对应法就可以知道是选B项了。

(三)方位法:这种题一般是一段按一定顺序介绍物体特点或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语段,我们只要抓住语段写作的方位顺序,即可解答这类题。

例4.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④③②D.③②①⑤④

指点迷津:

这段话主要是介绍奥运会奖牌的式样。其实做这道题只要抓住它介绍的方式就能理清它的顺序,这道题的介绍方式是先介绍奖牌的主体部分(中心),再介绍奖牌的局部(周围)。在介绍奖牌的主体部分时,先介绍奖牌的正面,再介绍奖牌的背面。所以这里应是:奖牌正面的图案→奖牌背面的玉璧→玉璧正中的图案→奖牌的挂钩。因此这题选择D项即可。

例5.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儿的景色美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湖面波光粼粼,游船往来

②小金山悠闲地俯瞰着湖水

③二十四桥景区如仙境般在远处召唤

A.③②①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指点迷津:

这段话是描写一处景色的。我们在描写时,一般都是按照我们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在观察时,我们的视觉都是从整体到局部,也就是说我们观察时都是先看到大的景物,后看到小的景物。观察时遵循的原则是先看近处的景物,后看远处的景物。所以这题的顺序是:小金山→湖面→二十四桥。这题也是选D项。

(四)语感法:就是凭自己的语感判断,根据上下句的语气来判断选择与之搭配的句子。

例6.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____________,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____________;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____________。

①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④⑤

指点迷津:

这题只要把题目看完就知道,“遗弃的绳子”与“扔在田野上”搭配,“河流”与“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搭配,“树林”与“藏匿童话”搭配,这样每一个空就都有两个选项,我们就要看它的语气的搭配了。“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与“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搭配,语气才连贯;“河流妄图躲开人类”与“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搭配,语气才一致;“树林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与“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搭配,语气才顺畅。所以这题应选D项。

(五)逻辑顺序法:就是按上下文的逻辑顺序来排列语句的顺序。

例7.将下边的句子或短语分别填写在第⑥句中的四条下划线上,正确的顺序是()。

⑥而到了冬天呢,只要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呀。

①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②在洞口点燃篝火③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④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指点迷津:

把题目看完就知道,先敲开冰来,再点火,鱼就会出来了。因为鱼在冰下的水里太闷了,把冰敲开来,鱼就会来冰口这里呼吸氧气。如果是在夜晚,又有火光,鱼就会向有光的地方涌来。这样它的逻辑顺序就是:凿开洞→点燃篝火→鱼儿涌来→从洞口跃出,应选C项。

(六)顺藤摸瓜法:就是按照作者介绍的顺序,根据它介绍的内容一句一句地去排列。

例8.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B.⑤④②①③C.③⑤②④①D.⑤②④①③

指点迷津:

把题目看完就知道这段话也是描写景色的。作者观察的立足点是在窗边,顺着窗前的绿阴,就到了绿阴下的柴房,顺着柴房就到了柴房前的主人和小狗,顺着小狗就到了狗身上的光影,最后由“这就构成一幅……图”作一个总结就完了。这就是用“顺藤摸瓜法”找顺序,所以这题应该选D项。

排序题解题步骤小结:

1、明确中心话题:浏览各句,看各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

2、理清句子思路:语言表达都应该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排序题更是如此。这样我们可以确定这段话的大致层次: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组合句子“单元”: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或叫“句组”),化零为整。

4、整合句子“单元”: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初步完成排序。

5、连读语感检验: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实战演练

1、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______;宽容是一种镇定剂,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___;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2、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

①1983年,测得最低气温为零下89.2℃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

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3.给下面的语段填入所缺的句子,最恰当的是()

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于是就看见带着笑涡的, , , 。她又带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鲁迅《伤逝》

①玄色的裙②苍白的瘦的臂膀③布的有条纹的衫子④苍白的圆脸

A.③①④②B.④②③①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

4.依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就是这样,要去面对一次次的“告别”。我曾与伴着笑声的纸飞机惜别在柔和的晨曦里,;我曾与空中飞舞的风筝惜别在温暖的春风里,;我曾与花丛中飞舞的彩蝶惜别在香飘四季的花园里,;再见了,我的初中生活,你永远是我记忆中的一片灿烂阳光。

①为了实现我那高高悬挂的梦②为了我五彩缤纷的未来

③为了能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展翅高飞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017初三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病句附答案


2017初三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病句附答案

例一:【答案】B【解析】A搭配不当。“西红门创业大街”与“启动”搭配不当;C偷换主语。“实时性”不能作后半句的主语,可在“是通过”前加“新媒体”;D结构混乱。删去“下”。

例二:【答案】C【解析】A主宾不搭配;B成分残缺,“取消”后面缺相应的宾语;D一面对两面。

例三:【答案】C【解析】A成分残缺。“随着……使得”连用造成了主语残缺;B句式杂糅。“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或“当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两个句子糅合成了一个句子;D“工作……交出了答卷”搭配不当。

例四:【答案】A【解析】B不合逻辑。“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不是”优势”;C成分残缺。在“自救互救”后添加“的方法”;D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应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

例五:【答案】B【解析】A成分残缺。在“商品”后加上“的不当行为”;C语序不当。“自从”应提至句首;D句式杂糅。应在“舞台设计”后面加上逗号,其后再加上“认为这二者”。

例六:【答案】A【解析】B句式杂糅。“以围绕……为重点”杂糅;C结构混乱。应把“形成最终方案”改为“形成的”;D偷换主语。“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的主语应该是“京剧”。

病句类型分类汇编

 一、语序不当【参考答案】

1.语序不当,应将“对于”放到句首。2.语序不当,“突出”与“贡献”位置对调,或在“突出”前加“有”。

3.语序不当,“禁令”应移至“饮料”后作宾语中心语,并在“禁令”前加“的”。

4.语序不当,应把“甚至可能致癌”移到“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后面。

5.语序不当,应将“对于”放到第二个“朱彦夫”的前面。

6.语序不当,“农村”应放到“社会结构”前。7.语序不当,应将“通过”放在句首。

8.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句首。9.语序不当,“所”字应放在“带来的效益”之前。

10.语序不当,最后一句应该是“还有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

11.语序不当,应为“他不仅是记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先驱”。

12.语序不当,应将“从多角度”调至“大家”之后。

13.语序不当,把第二个“生命”放至“坚强”之后,并在“生命”前加上“的”。

14.语序不当,后一分句应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5.语序不当,应为“开发、设计、建造”。

16.错在状语位置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移到“国家大剧院”后。

17.“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

18.语序颠倒,“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首次”修饰“针对”而非“四川”。

19.“接受、理解和掌握”语序不当,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20.语序不当,“倘若”应放在“学生”之前。

二、搭配不当【参考答案】

1.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删去“任务”或“的问题”。

2.搭配不当,“骨灰……回到……武汉”主谓搭配不当。

3.搭配不当,定语“高雅”“时尚”不能与中心语“功能和作用”搭配。

4.搭配不当,“中国珠算”与“国家”不搭配。5.搭配不当,“经验阅历”不能“提升”。

6.搭配不当,“一起”不能与“疾病”搭配,可将“疾病”改为“疫情”。

7.搭配不当,“理论”与“实施”不搭配。8.搭配不当,主语“作品”与谓语不搭配,可将“作品”改为“作家”。

9.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关联词使用也不当,把“就”改为“所以”。

10.搭配不当,“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应改为“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最后一句应为“老龄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可将“到”删去,“能否很好地”改为“的”。

12.搭配不当,应为“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13.搭配不当,主语“中心思想”与谓语部分“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搭配不当。

14.搭配不当,可改为“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有关本体论问题的论述充满了辩证色彩,因此他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15.搭配不当,改善的应是“生态环境”,而不能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16.搭配不当,“引导”与“顽疾和陋习”搭配不当。17.一面对两面。在“的状况”前加“良好”。

18.搭配不当,“维护”与“合理要求”搭配不当。19.“加强”与“精度”搭配不当。

20.搭配不当,“学区房”不能“疯狂上涨”,当改为“学区房价格竟然疯狂上涨”。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参考答案】

1.成分残缺,可在“家庭教育”后面加上“的责任”。

2.成分残缺,缺宾语,可在“跑来”后加“的氛围”或“的气氛”。

3.成分赘余,“短期内”与“一时”重复。4.成分残缺,应改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的紧张状况”。

5..成分残缺,可在“称其存在”前加“央视”。6.成分残缺,在“全版权运营模式”后加“全面升级”。

7.成分赘余,删去“多”。8.成分赘余,删去“经验”。

9.成分残缺,“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的主语不是“自强不息”而是“中国人”,可在其前面加“使其”或“使中国人”。

10.成分残缺,可在“方便民众”前加“具有”以与“特色”相照应。

11.成分残缺,可改为“常常被采集起来”。

12.成分残缺,可改为“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问题上已达成一致并将这一原则写入法律”。

13.成分残缺,可在“成为”前加“使之”。

14.成分赘余,应删去“和取得的成绩”。D.13.CA.不合逻辑,“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

15.成分赘余,“堪称”解释为“可以称作;称得上”,与“可说”重复。

16.缺谓语,把“那样的闲情逸致”中的“的”改为“有”。

17.重复累赘,“妇孺”指妇女和儿童,同后面的“孩童”重复。18.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19.“推行”缺宾语,应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20.成分残缺,“存在……的现象”。

四、表意不明【参考答案】

1.南方包括江西和浙江的部分地区”表意不明。2.表意不明,“它”指代不明。

3.表意不明,可将“是”改为“体现了”。

4.表意不明,“极不负责任的”指的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不明确。

5.表意不明,“那样”一词指代不明,导致整个句子有歧义,“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既可理解为“生活中的他”,也可理解为“银幕上的他”。

6.表意不明,“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

7.表意不明,“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为“本校的其他领导”,也可理解为“其他学校的领导”。

8.表意不明,是“近200个字”还是“近200个中国人”,有歧义。

9.表意不明,“两个”既可指目击者,也可指弹壳。10.表意不明,“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

11.主宾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5月9日”不是“70周年”,将“5月9日”去掉,“近30个”修饰对象不明确,有歧义。

12.表意不明,“此”既可以指遇袭记者在医院抢救,也可指记者因为舆论监督遭报复。

13.“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有歧义,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又可以理解为“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

14.表意不明,“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为“本校的其他领导”,也可理解为“其他学校的领导”。

15.自己指的到底是谁,要有特指。

16.是我在轻轨车站的站台发现他,还是我发现他在轻轨车站的站台上。

17.“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18.“和”理解成介词,作“跟、同、伙同”解。

19.可以理解为我写的质量差,也可以理解为我来做这件事不合情理。

20.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家里的人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二是谁也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的人。

五、结构混乱【参考答案】

1.结构混乱,应删去“依据”或“显示”。2.结构混乱,“7000多座城市参与”后加“的”。

3.主客颠倒,“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4.中途易辙,前一分句说“功名”,后一分句说“全社会”,两分句间无递进关系。

5.结构混乱,可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6.结构混乱,“有一个……平台”和“……的统一平台建成”两个句子杂糅,可删去“建成”。

7.结构混乱,“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应改为“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或“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8.结构混乱,“造成对……人遭到伤害”句式杂糅,可将“造成对”改为“让”。

9.结构混乱,“把……为目标”句式杂糅,把第二个“为”改为“的”,或者在“把”前加“以”。

10.结构混乱,可改为“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而言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也可改为“但在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1.暗换主语,“都能从中”前面的主语是“作者”。12.结构混乱,删去“是毋庸置疑的”。

13.前后主语不一致,去掉“盖的”。14.结构混乱,“……原因……所致”句式杂糅。

15.结构混乱,可删去“费用”。16.暗换主语,最后一分句加上“这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17.杂糅,“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18.前后主语不一致,将“热情”改为“魅力”。19.偷换主语,“因加大了惩处力度前加“这部法律”。

20.主客颠倒,应该改成“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六、逻辑混乱【参考答案】

1.不合逻辑,可删去“不再”;搭配不当,“侵袭”的是“身体”,而不是“健康”。

2.不合逻辑,“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否定不当,删去“不”。

3.不合逻辑,“切忌”与“不要”两重否定,造成语意表达不当,可删掉“切忌”或“不要”。

4.不合逻辑,“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在建规模1.2万公里”中,“在建规模”不应包括在“运营里程”里。

5.不合逻辑,后面的句子中“没”应去掉。6.不合逻辑,“生活用品”“床上用品”有从属关系,不能并列。

7.不合逻辑,“甚至”前后应为递进关系,将“甚至”改为“至多”。

8.不合逻辑,“老年职工”指年龄大的,“须眉”指男子,二者相比较,不合逻辑,应为“老年职工更是不让年轻职工”。

9.不合逻辑,“经历”包括“任职时间”,不能并列。10.不合逻辑,“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不能并列。

11.不合逻辑,强加因果,托尔斯泰“成为一代大师”与前文无因果关系。

12.不合逻辑,“将检查结果纳入每学年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不合事理,可改为“将检查结果纳入每学年对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评定体系中”。

13.概念交叉,“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概念交叉;“昂贵”应改为“惨痛”。

14.不合逻辑,将“前者”改为“后者”。15.否定不当,“禁止”“不得以”就是强调“要用”。

16.不合逻辑,先“培养兴趣”,再“热爱并且投身”。

17.不合逻辑。“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18.不合逻辑,“切忌”已经表示否定,后面不能再用“不要”。

19.“图片”包括“宣传画”,二者不能并列使用。20.不合逻辑,思想倾向和文笔清新没有必然联系。

标点符号参考答案

1/[解析]A.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嘛”应从单引号中拿出来。D.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答案]B

2[解析]B.引号里的句子是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倒装成分之间用逗号。C.前两个顿号应改用逗号。D.“三个代表”应加引号)。[答案]A

3[解析]A.第一个“围城”应加书名号,问号应改用句号。B.“事物”后改用句号,“反之”前用分号。D.省略号和“等等”不能并用。[答案]C

4,A.句末的省略号改为句号。B.“这样的”后加破折号,去掉逗号。D.“办公费用”后应为逗号。[答案]C

5,解析]A.引号改为书名号。C.冒号的提示范围不当。D.题目不能使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答案]B

6.A.顿号改为逗号。C.最后两个符号取消,分别改为前括号和后括号。D.“考试大纲”加书名号。[答案]B

7.[解析]A.冒号提示的范围不当,在“都是”前加上主语“这些剧目”,并把逗号改为句号。B.句号放在后引号外面。C.括号内的内容应紧跟在“作者”之后。[答案]D

8[解析]B.分号改为逗号。C.把句号移到后引号之外。D.“有”后面的短语改为顿号。[答案]A

9.[解析]A.“七夕”后面的逗号应移到括号之后。C.四个顿号都改为逗号。D.顿号取消。[答案]B

10[解析]A.“针对性不强”与“一般化”之间应为顿号。B.括号里的内容应置于“床”与“上”之间。C.冒号取消,并把“智力食品”移到“等”后面。[答案]D

11.[解析]B.“非正式联谊会”应加上引号。C.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D.前面三个顿号改为逗号,以体现层次性。[答案]A

12[解析]A项,顿号不能与“或”连用,去掉顿号或去掉“或”。C项,删掉书名号。D项,“等”表示列举的省略,与省略号的作用一致,去掉“等”和省略号中的一个。[答案]B

13[解析]A项,表约数时中间不用标点符号,应将“十五、六岁”改为“十五六岁”。B项,“人生在世”内部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后面。D项,书名号使用错误,“说文解字”是书名,应用书名号,并将原书名号删掉。[答案]C

14.[解析]A.应把冒号改为逗号;B.将句末句号放在引号之内;C.春风行动应加双引号。[答案]D

15[解析]该句中,“日前”之前的内容是潘灵的感慨,为直接引语,因此应该用引号;直接引用又为完全引用,因此后引号应该放在句末点号的后面;后面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因此要用括号。[答案]B

16[解析]A.“全是首饰”后面应为冒号;B.“人生到处知何似”后的问号应在引号内;D.《水乡石桥》应改为“水乡石桥”。[答案]C

17[解析]“时间简史续篇”是一本书的名字,所以要用书名号;“人”在此处属于特殊强调,应加引号;⑤处对《时间简史续篇》的叙述已经完结,所以应该用句号。[答案]B

18[解析]“起来,挑战微软‘霸权’”是书名,应该用书名号。[答案]A

19[解析]C项句末括号是一个句外括号,句号应放在括号前。[答案]C

20[解析]D项括号内容是对“CPI”的解释,应紧接其后。[答案]D

21[解析]A项“大学”后为句号;B项第二、四两个顿号应为逗号;C项第二个句号应在引号外。[答案]D

22[解析]A项两个问号应为逗号,因为分号前后的分句都是倒装陈述句;B项分号应为逗号,因为句中两短句并列用逗号即可(如果两短句句中出现逗号,为显示分句层次区别则用分号);D项括号内的句号应去掉。[答案]C

23[解析]A项,“孰轻孰重”后的逗号改为问号;C项,“国地”中间加顿号,因为“国地税局”是“国税局”“地税局”的简略说法,是两个并列的词语;D项,去掉破折号,把“《房屋、土地、车船情况登记表》”放在小括号里,或在“《房屋、土地、车船情况登记表》”后面再加一个破折号。[答案]B

24[解析]B项,“再利用”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C项,“暖春”如果使用引号,“之旅”也应放到引号中;D项,一个句子不能连续使用两个冒号,可以把“两国关系”后的冒号改为逗号。[答案]A

25[解析]提示性话语之后的标点符号一般用冒号,引用一些内容时要注意后引

号与点号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完全引用后的点号要放在后引号的前面。[答案]C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195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