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三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
《出师表》
一、解字:
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恢弘志士之气
盖追先帝之殊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陟罚臧否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使内外异法也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 性行淑均
必能裨补阙漏 优劣得所 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叹息痛恨
臣本布衣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夙夜忧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斟酌损益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临表涕零
二、译句: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11.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三、析文:
1.文脉梳理: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结语。
2.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①分析形势: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③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⑥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⑦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⑧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四、中考链接: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3.对于诸葛亮来说,“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白帝城托孤)。
4.文中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为了汉室之隆
6.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有哪些?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指哪两件事?
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8.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报先帝,忠陛下;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隆中对》
一、解字:
亮躬耕陇亩每自比于莫之许 谓为信然
屯新野先主器之谓先主曰岂愿见之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 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度德量力欲信大义遂用猖蹶
志犹未已 计将安出 自董卓已来 遂能克绍
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国险而民附不可图也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帝室之胄
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 保其岩阻 将荆州之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箪食壶浆情好日密
先主解之曰犹鱼之有水也
二、译句: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将军岂愿见之乎?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8、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0、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1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3、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5、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析文:
1、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以为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四、中考链接:
1.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兵力(或“军事”、“军队”)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人才、民心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物产(或“物资”)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2.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3.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4.(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5.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天命观(或“唯心主义”)
7.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示例:任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
2017初三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一.读一读,写一写
忐忑 一抔黄土 怒不可遏 谀词 扶掖廓然无累 涕泗横流抑郁公正不阿
卑劣诬蔑蛮横赋予 挑拨离间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搓捻觅食
冥思遐想 愚钝 广袤侏儒藏污纳垢颔首低眉 鬃黯然失色 磨磨蹭蹭
翳油光可鉴文绉绉不逊 诚惶诚恐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责罚
管束 宽恕 落第 托辞 深恶痛疾 物以希为贵 十拿九稳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重蹈覆辙 自知之明 毫不妥协 凭吊 花团锦簇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歇斯底里
征引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期期艾艾 器宇轩昂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芦荟 匿名 诘责 穈先生 髭 髯 鬈 锃亮 佝偻 蜩 骈进
枘凿 榫 辍 鸿鹄 闾左 適 罾 恚 谯 柘 铚 酂 蕲 砀 笞 社稷 颛
唐雎 怫然 跣 傀 休祲 缟素 挠 谕 祚 蠡 诣 度德量力 沔 会稽 殆 璋
存恤 胄 箪 崩殂 陟罚臧否 祎 裨补阙漏 猥 驽钝 攘除 斟酌 彰 咨诹
筠 斜晖脉脉 白蘋 嶂 物是人非 舴艋 麾下炙 徘徊 邈 榼 鄜
二.默写:
1.胡马依北风, 。 2. ,相期邈云汉。
3.歌罢仰天叹, 。
4.花近高楼伤客心, 。
5.月下独酌,是一件苦闷的事情,但李白却能“, ”,
找到属于自己的浪漫。
6.《行行重行行》中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主人公相思离乱歌唱的句子是:
,。
7.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处境的句子是: 。
8.《羌村三首(之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 。
,。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诗句
“,”中体现出来。
9.《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写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
体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 。
10.《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
, ,。
1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是:
, 。
1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是:
,, 。
词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1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 。词中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生动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14. ,载不动许多愁。
15. ,五十弦翻塞外声,。
16.《陈涉世家》中,表达陈涉抱负非凡、志向远大的句子:!
写出起义直接原因的句子:, 。根本原因的句子:。
表达陈涉坚定的抗争信念的句子: !
17.《出师表》中,诸葛亮总结先汉兴隆、后汉倾颓原因的句子:
,,;,,。
18.苟全性命于乱世, 。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常见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2)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
2.搭配不当:
(1)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4)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5)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2)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4.结构混乱: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叫做结构混乱,也叫句式杂糅。
(1)我们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5.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楚、不明了,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1)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6.不合逻辑:
(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3)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5)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6)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病句答案
1.(应改为: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应改为:赵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
2.(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应改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与“转变”搭配)
(“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只要”改为“只有”。)
3.(缺少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是原来的主语变成了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删去“目前”)
4.(该句把“我们保持环境卫生”和“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两句意思凑在了一块,应删去“我们”)
5.(解析:究竟是妹妹很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呢,很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以再“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以在“爸爸”前面加逗号。)
6.(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
(解析:“大约”和“左右”自相矛盾,删去其中一个。)
(解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所以例句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来说是不陌生的”。)
(解析:“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所以应该去掉“不要”。)
(解析:这里是前后不照应,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10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