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青岛版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岛版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课时安排]6课时
信息窗1——来到南极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
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教学反思]

扩展阅读

100以内数的认识 ,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以内数的认识 ,”,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一下年级p31——p33)
设计理念: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接下去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较大小的基础。本堂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星星为载体,通过“看星星”、“数星星”、“摆星星”、“找星星”等有效的数学活动,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得到和谐地统一起来,并力求体现数学课堂的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生活性和综合性。
1、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每个教师都深有体会的,但是合作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合作的时机和情境,并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本堂课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各小组数星星的活动,因为数星星的方法是多样的,所以这里有必要安排小组合作,而且在这里小组成员间还要注意分工和合作,如果不注意方法,合作得不好,就会出现错误。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如在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的,虽然要求选用合适的方法,但对方法不作统一、硬性的规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慌学生的数感。
学习目标
1、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100里面有10个十,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学习准备:准备12瓶星星,里面放着不同数量的星星;一套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的年龄引出数数。
一、情境引入
师: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小星星,小朋友肯定很喜欢它。猜一猜哪一瓶星星的颗数最少?哪一瓶星星最多吗?
学生猜:(4号最少,2号最多)板书(4)少(2)多
大家估计得是否正确,每只瓶子里的星星到底有几颗呢?想知道,怎么办?(数一数)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数星星,板书(数星星)。
二、探究新知
1、数数
(1)小组分工合作数星星:每一小组一瓶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数星星时要注意什么,每个小组的小朋友要先研究一下。
(2)学生分小组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数星星。
(3)汇报、交流、纠错、巩固。
a、汇报数的结果;
b、对刚才的估计进行验证;
c、汇报数的方法:数数方法的多样化;
d、验证1~8号数数结果的对错,并进行适当的反馈、巩固;
e、数数:全班数,一个一个地数,从35数到42,两个两个地数从20数到42。同桌对数,一个同学先从56数到63,另一个同学再从63数到72。倒数……
(4)比较11和12瓶星星的多少,然后通过数数进行验证(5颗5颗地数和10颗10颗地数)
2、数的组成
出示:两堆星星(各为24颗)
(1)两堆星星一样多,你能一眼看出是几颗吗?(24颗)
(2)为什么右边一堆的星星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右边十个一堆十个一堆摆放整齐)
(3)引导学习数的组成: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板书)
三、巩固与发展
方块游戏(百格方块图)
(1)能用很快的速度数出有几个方块?(100个,有10行,每行10个,板书:100=10个十)
(2)能一眼看出方块里出现了几颗星星?(38是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
(3)现在方块里有多少颗星星了?(83是由8个十和3个一组成)
(4)如果这样一颗一颗数下去,第98颗星星在哪个方块上?你是怎么想的?(注意数数、想法策略多样化)
四、小结、引申
今天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是数星星的孩子,(课件出示星星两个字由一百个星星组成)你们知道这两个字是由几颗星星组成的吗?留到课后进行讨论。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周,公开课活动如期而至。周三,我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公开课授课。此次公开课,刘校长请来了数学方面的专家高校长来为我们进行评课与指导,经过高校长的评课,许多我曾经有疑惑的地方,有些茅塞顿开的感觉。
《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主要围绕数数以及数的组成开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带领学生复习20以内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在一个一个数小棒的过程中,感受100有多大,同时强调拐弯数。此外,通过数手指活动,让十个小朋友参与游戏,再次十个十个地数,强调10个十是一百。之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小棒,从而探究出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这些是我这节课的大致流程。课后,高校长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了一些建议,也让我对这节课产生了一些反思。
1.估的意义在哪里没有把握清楚。在这节课中,我先出示了100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这些小棒有没有100根,从而引出要把这些小棒数一数。猜小棒是否有100根,这属于数学上一种简单的估算,但是我把这一环节却只当成了一种过程,一种更方便我往下进行课的过程。课后我觉得,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估算,而不是对小棒有没有100根进行瞎猜。我应该引导着他们,让学生明白100比之前学习过的20要大得多,并且估算应该有根有据,估和猜是不一样的。
2.在数数这一活动中过于单一。《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其实大多数时间是在带着学生们张口数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但是在我的设计中由于为了强调每个拐弯数,所以只是带着学生简单地按照顺序从头到尾一个一个的数了一次。其实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按照顺序从1数到100对他们来说并不难,缺乏了一些挑战性。那么在数数活动中如何才能正确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呢?这就需要数数活动的多样化,不仅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跳着数,让这个活动活泼起来,让学生也充分参与进来,而不仅仅只是机械性地,像背书一样从1数到100。
3.没能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和及时性。在这节课上,我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这种模式似乎从招教面试起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但是经过高校长的一番点拨,我明白了,现在所倡导的教学是基于标准的教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由一些任务串组成的。正如高校长所言,我们的课程应该是波浪形的课程,在完成了每一个任务的同时,要及时进行评价,以此来反馈学生究竟有没有掌握。练习应在流程之中,而不是把所有的东西全部讲完之后,再统一做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4.评价的语言缺乏具体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评价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评价语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性。然而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的课堂评价语仿佛过于的单调。我会跟学生说,你真棒,你说的真好,但是我却没有具体的指出你究竟哪里棒,哪里说得好。使用评价语时,不能一味地叫好,好在哪里,哪里做的好应该让学生知道,这样学生才觉得真实,觉得你不是敷衍他,是他自己真的行。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回答要有一个准确的,指向清楚的评价。评价越真实,越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就会越自信。
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成长,一次评课也许会受益终身。高校长的评课让我充分意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足,同时,经过他的点拨,自己也明白了该如何改进。想要进步,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尝试,加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99=18-6=109=11-2=

14-4=135=15-10=12-7=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课题: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算理。

3.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307609208650730960820

(2)90820350970698-823-359-9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8=77-7=702=

920=105=28-8=

65-5=320=909=

教学反思:

在执教这一节的前一天,我给同学们留下了准备一百根小棒的任务,就是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我们的班级微信群里热闹了起来,有的家长在群里晒出准备的小棒,并注明这是冒雨买来的;有的家长晒出了自己用一次性筷子做出来的小棒,还有一位家长晒出一堆凌乱的枝条,这让我不解,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晒了一张照片,已经是整齐的十捆小棒了,我借机称赞这位家长的用心,大家也跟着称赞,后来,还有的家长在群里说有多余的小棒,谁若没有可以第二天找自己的孩子借用。第二天课前,我把这份家长的爱讲给同学们听,并请同学们用这份带着爱的小棒展开学习,果然,效果极佳,同学们在摆小棒时是那样认真,她们的学习是那样幸福。数学与爱就在一起,对吗?

课题: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78○6913○31709○7963-3○70180○81

65○65537○37-1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我为各小组准备了学具卡片,小组内分好工后便开始了学习,我到各组查看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但是这一次,我不在直接指出知识上的错误,而是指导各组怎样更好的合作交流,换句话说,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下的是过程性的点评。在集体汇报环节,我请一组同学汇报,其他组倾听,并及时给出意见,虽然可能还有个别小组会出现不愿参与别的小组现象,但整体上,却有了进步,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会指出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汇报不在是说给老师听,我想,我们的“学本式”又有了一些进步。

100以内数的认识2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100以内数的认识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4、100以内数的认识(2)——读数、写数

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设想

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4)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生独立完成第一行3题,然后读给同桌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学生尝试完成第二行第2、3题,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教后反思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一、学情分析

如何设计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复习课?复习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想,基于学习者分析而设计的复习课才是真实、有效的,我们应该听一听学生的心声。为此,我们对46名学生进行调研。我们主要想了解学生对复习课有哪些印象、期待,以及本单元学生的难点在哪里。

1.一、二年级是怎么上复习课的

我们了解到,被调查的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是通过做书上“整理与复习”,做试卷,或者教师带领总结易错题等方式上复习课的。追问:这样上复习课有收获吗?学生诚恳地回答:有收获,但是没有意思,得强迫自己听讲。

2.学生对复习课的期待

有82.2%的学生希望复习课是有趣的,能够在玩中学;有20%的学生希望在复习课中有更大的收获。学生的回答反映出复习课的问题:枯燥无味、重复练习、没有挑战。当问到“你打算如何复习‘除法’这一单元”时,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通过做易错题的方式去复习。不难看出,学生还是有复习方法的,这也是我们比较认可且传统的一种复习方法。我们还了解到,学生不喜欢看课本,也不知怎么进行自主复习。

3.除法的难点

我们给出了8道测试题,测试结果如下:

“100以内数的认识”总复习教学设计

“720÷6=120”这道题的错误率最高,有8人出错,其中有5人在余数的0上出现写错的现象,1人口诀错,1人报错数,1人个位没有写商。可以说,学生除法的算法掌握得很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觉得这节课要调整教学目标,突出几个转变:从重知识到重方法,从重教到重学,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从重结论到重发展。

二、实践探索

1.从重知识到重方法:在读书中体会典型例题的价值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本单元的每一道例题都是有其特点的。我们设计了“例题梳理”环节,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7道例题作为本节课的研究载体。学生通过初读,读懂每一道例题的内容和方法;再读,读出例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从头到尾对例题的研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书,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学会分析归纳、整理复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正确计算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知识由厚(形式)到薄(本质)的过程。

【实践】

活动一:典型例题梳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六单元。

(1)展示典型例题

①呈现7道例题,明确学习内容

②交流难度等级,体会排列顺序

小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内容,一共有11页。我们只用7道例题就可以代表了,这说明编书的叔叔阿姨在出题时是经过认真考虑的!这7道题是具有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2)典型例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①聚焦0占位

②首位不够除,商是两位数

小结:我们发现0在商的中间、末尾出现,或者是在首位隐去,尽管它们的位置是不同的,但道理是相同的!这就再次提醒我们,在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通过研究内在联系,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2.从重教到重学:借助学习单帮助学生自主复习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但是,我们倡导的自主,绝不能变成自由。这节课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相对不足,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大多不太明了,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为此,我们制作了一张学习单(见下图),通过“想一想,填一填”的方式,让学生将本单元的典型例题填写在学习单中,明确每个例题主要学的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感受为例题标出难度等级。最后,用彩笔标出哪些题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并写一句话提醒自己,以此完成初读例题的目的。接下来,再次观察这7道例题,思考例题间的区别和联系,反思本质,以此完成再读例题的目的。学习单的最后一栏是留给学生自主出题使用的。

第六单元除法学习单

想一想,填一填:

(1)自主看书P54-P64,将本单元的典型例题填写在下表中。想一想,每个例题主要学的是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为例题标出难度等级。

(3)哪些题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请你用彩笔标一标,写一句话提醒自己。

“100以内数的认识”总复习教学设计

3.从重结果到重过程:重温分物的过程,体会算理和算法的一致

在“除法”新课的学习阶段,我们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既能懂算法又能明算理。在复习课上,我们又该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既能复习算法又能复习算理呢?我们设想,借助“旧”竖式这一特殊情境,让学生再一次重温分物的经历,感受算理与算法的一致性。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新”竖式省略的是书写步骤,保留的是分物的道理。

【实践】

活动二:重温分物的过程

1.出示612÷3=204

(1)出示两种竖式,感受区别和联系

“100以内数的认识”总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建议:

①借助学过的竖式或学具,你能看懂右边的“旧”竖式吗?

②可以用你手中的笔圈一圈、连一连,来分一分小方块。

③说一说两个竖式的相同和不同。

(2)对比算法,明确算理

(3)全面感受现代竖式的发展历程

小结:是啊,先分百位,再分十位,最后分个位,直到分完为止。掌握了这个道理,所有的除法问题我们就都能解决了。

4.从重结论到重发展:自主出题,体会本质的延伸

当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后,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设计了“自主出题”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体会到由7道典型例题所浓缩的这一道例题(算理与算法的统一)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我们利用这一道例题代表的意义,可以自主地写出许多不同的除法练习题,再次经历学习知识由薄到厚的过程。更为宝贵的是,学生很喜欢这种自主出题的形式,这些计算题显现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加强烈的成功体验。

【实践】

活动三:模仿例题,自主出题

1.易错题错因分析

2.自主出题

3.交流分享

小结:自主出题是巩固所学知识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但光练还不行,我们还要分析错因找到对策。

全班交流。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其实,学习就是要把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的过程。看来,你们已经对如何复习有一些想法了。

《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数概念是整座数
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学期认识20
以内数的基础上的扩展,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学生在未学这一课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数概念的建立还比较模糊,学生的数感还有待加强。这一课教学就足以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数数建立数感,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1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算单位“一”“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重点:会数100以内的数。
难点: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一、利用直观教具,充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具。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中的小棒,课前准备了100根小棒,学生同样准备好小棒。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数出100根小棒,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说说你想怎样数出100根小棒,明确100的基数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出现有不同的数法后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告诉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
10捆再扎成一大捆,并结合课件及时进行动画演示,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认识了10个十是100之后,回过头来在处理白羊图问题,先让学生自主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然后投影展示汇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数方法,进行对比优化,渗透圈十法的数数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做记号,每数出10个圈成一圈,能又快又准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在优化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进一步加深了对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的认识。所以在处理做一做第二题时,学生能很自然的想到用圈十法很快数出小猪一共吹了多少个泡泡,达到了预先的教学设想。
三、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
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数数这一环节以学生按照各种形式数数为主,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一捆就是十,可以十个十个的数和一个一个的数,学会数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操作达到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学到知识和中巩固知识。
四、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到位,要求不够明确,
致使有的学生只是在玩小棒,没有认真听课,自然对新知理解不透彻,在
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二)时间分配有所欠缺,前松后紧。后面的练习做的比较仓促。

《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24《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稿)

华农附小一年级备课组李清梅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长度单位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下:·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前续学习相关内容一上:·20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98%的学生掌握的好并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版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分寸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兵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六、本单元评价要点1、会数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数的顺序。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及它们的大小比较。3、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实际课时(一)数数,数的组成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二)读数、写数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1(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1(四)多些,少些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1(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1(六)摆一摆、想一想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1综合练习查漏补缺1合计7八、各课时教学设计第1节《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数的组成难点:理解计数单位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14-9=15-8=16-7=18-9=11-2=12-3=15-6=11-5=【解答题】树上有14只小鸟,飞走一些,还剩8只,飞走多少只?(二)新知学习1、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用比20大的数来表示的?说一说?2、出示课本31页的图提问:1)、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羊?2)具体一共有多少只?数一数3)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如何数的?4)利用学生的回答教学数100以内的数。(一个数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地数)5)质疑数到29、39、49、59………….后该数几十呢?6)数一数全班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7)在日常生活中哪里见过100以内的数?8)教学数的组成一根一根地数,数出35根小棒,用橡皮筋把小棒每10根捆一捆,可以捆几捆?还剩几根?3捆还剩5根,故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课本33页做一做。2、课本36页第2、3、4题。3、课本37页第7题。4、课本42页第1题5、课本43页第7题【提高练习】6、课本37页第5题。(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写出45后面的5个数。2、写出96前面的7个数。3、填一填。1)10个10是()。2)3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6个十和7个一组成()。4)9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8个十和3个一组成()。第2节《读数、写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12-8=11-4=9+8=13-7=15-9=13-6=15-8=12-5=【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本童话故事书有17页,小花读了9页,还有多少页没读?(二)新知学习出示计数器1、教学数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有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有几个十)(上学期已学)第三位是什么位呢?表示几个几呢?2)如何用计数器表示数?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拔几个珠子,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拔几个珠子?(上学期已学)一个百该怎样拔珠子呢?(就在百位拔一个珠子)3)看计数器写、读数。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几(上学期已学)现百位上的数呢?(百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百位上写几)。读数用中文读出来。(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课本35页做一做。2、课本36页第4题。3、课本37页第6题。【提高练习】4、课本37页第8题。(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写出下列各数。二十五四十八七十三九十一2、读出下列各数。28376584923、56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4、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5,十位上的数是3,这个数是()。5、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是8,这个数是()。第3节《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4+8=19-7=16-9=5+7=11-7=13-8=12-5=14-6=【解答题】一块布长13米,还剩8米,用了多少米?(二)新知学习1、数的顺序。

(1)出示课本38页的100以内百数图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3)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4)按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教师定)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学生讨论比较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做课本39页做一做2、在○填上“>”、“<”。57○4778○9025○3751○593、课本42页第2、3题。4、课本43页第6题。【提高练习】3、()填适当的数()<95()>66()<75()>()【拓展练习】4、做课本39页思考题。(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在○里填上“>”、“<”或在()填适当的数24○2756○4378○2831○4179○4780○79100○4599○100()>4056>()39<()()<98第4节《多些,少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难点: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6+14=13-8=17-8=15-9=12-4=16-7=15-6=12-7=【解答题】树上有14只小鸟,飞走一些,还剩7只,飞走多少只?(二)新知学习1、“猜一猜”。老师手抓一些豆子,让学生猜猜有多少粒?根据学生猜的数,老师给予提示,如比这个数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直到学生猜出准确的数。2、只出示课本48页的图(不要具体的数)让学生猜一猜,各有多少条金鱼?提示方法同上3、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比较三个鱼缸鱼的数量。如学生不会说,老师先示范。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4、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书本第40页“做一做”2、书本第43页第4题。3、书本第44页第8题。(学生自带豆子或小棒)(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1、我吃了4个汤圆,妈妈吃的比我多得多,妈妈吃了多少个?26122、一枝自动铅笔2元钱,一支圆珠笔比一枝自动铅笔贵一些,一支圆珠笔多少元?51163、小明有50张邮票,小珊的邮票数比他少得多,小珊有多少张邮票?2042654、跳绳比赛,小李跳了18下,小红跳的下数比她少一些,小红跳了几下?81532第5节《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5+6=11-8=13-9=8+6=12-3=12-5=15-6=7+7=【解答题】一条路长12米,小蜗牛再爬7米就到终点,它已经爬了多少米?(二)新知学习1、情景引入。(以例10为标准编故事)2、在故事中找数学数据及数学问题。3、求一共购买了多少瓶饮料?用什么方法计算?4、列式:30+2=32(瓶)5、说说30+2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6、总结算理。7、接上面的故事,教学减法。32-2=30(瓶)8、说说32-2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9、总结算理。(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书本第41页做一做1、2题。2、书本第43页第5题。【提高练习】3、50+()=56()+4=4880+()=897+()=27()-5=3063-()=60(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直接写出得数。50+630+760+920+86+507+309+608+2090+820+350+970+698—823—359—976—6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9+()=69()-80=83()+70=7754-()=50第6节《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40+8=50+7=6+20=30+7=77-7=43-3=22-2=44-4=【解答题】小明有36粒花生米,已经吃了30粒,还剩多少粒花生米没有吃?(二)新知学习一、复习。1、复习数位顺序表2、复习把同一个珠子放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二、新课。1、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简单的数位表,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上,可以摆出哪几个数?(摆一个记一个)3、汇报4、分别用3个、4个、5个………………小圆片又可以摆出哪几个数呢?试试看

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创设情境领悟数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记得有位家长跟我说过这么一件事:你们前些天教的都是100以内的数,现在马上跳跃到万以内的数,这中间有多少数呀!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10000为何物,1000是多少,他只知道10000比1000大。但具体事物给他,让他估计,或让他比划比划,他根本不会。从家长的一番话中,我深深地感触到,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的往往是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以及读、写数的方法,却忽视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以至于学生对数的感觉非常迟钝,大数的概念基本没有,在学生眼中只有死的数字,而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数感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并且也把它付诸于日常教学中。最近我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的一节课——《100以内数的认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片断一:

师: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有多少人认识100,请举手。

全班小朋友齐刷刷地举手。

师:既然你们大家都知道,那现在请你们猜一猜桌子上的小棒有几根?

生:100根。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今天学100吗?

师:既然你们猜100,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就请同桌合作数一数。

学生数后发现小棒实际的根数比100多。

……

师:现在请猜一猜这盒铅笔大概几支?

生:100支。

生:99支。

生:50支。

学生猜了很多数。

师: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

学生齐数。

师:只有数过、验证过才知道正确的数,是吗?

感触一:

数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尤其是大数感的建立,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建立它的表象就尤为困难。在这一片断中,教师通过猜想——操作——验证三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100”,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先猜,再动手验证的方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片断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抱着100根铅笔的小朋友,你看他抱得怎么样?

生:比较吃力。

生:快抱不住了。

师:现在你拿一下桌子上的100根小棒,感觉怎么样?

生:很容易拿。

师:这是为什么?

生:……

师:因为铅笔的体积大,小棒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不一样,所以一个抱不动,一个拿得动。

(师出示100粒米)师:这是什么?

生:米。

师:猜猜有多少?

生:40。

生:60。

生:10。

生:……

师:告诉你们这儿有100粒米。

生齐:哇!

师:感觉怎么样?

生:很少。

然后请一个学生掂一掂这100粒米。

师: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如果现在老师请你到办公室拿两样东西:100张纸和100本书。请你用动作来表示一下怎样拿这两样东西,好吗?

全班齐表演。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指着上台表演的学生问)这是拿100张纸的还是拿100本书的?

生:拿书的。

生:拿纸的。

师:(转向表演的学生问)你是拿什么的?

生:拿100张纸。

师:老师这儿就有100张纸,看一下,怎么拿。

师再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这是拿什么的?

生:拿书的。

师:100本书为什么这样拿?

生:因为比较重,所以要用两只手。

感触二:

丁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其实她对数感的建立已进一步扩展到视觉、触觉和空间的范围,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物体的大小、形状不一样时,即使数量相同,它们的质量与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理解了数字本身,同时也对数的实际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反思:

《标准》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在第一、二学段提出的具体目标有: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片断一这一环节,教师在讲课时首先出示一捆小棒,让学生猜一猜,然后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觉原先的猜测不准确,这捆小棒其实是100根多。可以看出,教师将数感的培养建立在学生对实物的感知上,注重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通过学生自己错误的猜测从而促进学生数的概念的建立。同时,这里教师也渗透着只有自己动手数一数才能验证自己的猜测的准确性,教育学生不管什么事情只有自己动手才能验证猜测准确性。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数学地”思考。在片断二这一环节,教师通过100根铅笔、100根小棒、100粒米、100张纸、100本书等,将数“100”与不同物体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感受到此“100”与彼“100”的不一样,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可感知的材料,从而使学生明确地建立数字“100”的概念,其中教师让学生表演拿100张纸和100本书的动作,使学生在反复比较中深刻感悟“100”,而此时教师已将数概念的建立从视觉、触觉扩展到空间范围。

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调动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对估计或猜测的合理性用数量之间的大小干系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样的训练无疑强化了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的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学生数感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境,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与反思(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3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

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教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

生1:我们认识过0到20这些数。

教师:谁能从0数到20?

生2:0、1、2、3……20(拍着手。)

教师:谁能接着往后数?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3:21、22、23……30

生4:31、32、33……50

生5:51、52、53……70

教师示意—起数。(师生一起拍手接数:71、72、73……100、101、102……110,从七十多到一百,学生数的特别带劲儿,但数到100后学生开始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教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教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要经常用到数数呀?例如(略)。

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啊?

生6:30位。

生7:28位。

生8:32位。

教师:还有和他们猜的不一样的吗?

生9:31位。

……

教师: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开始数,有的边看边数,有的用手边点边数,还有的站起来数,非常投入。)

教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生10:30位。

生11:32位。

生12:29位。

生13:31位。

教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

(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32位同学。)

教师:今天有32位同学来上课,32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地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能准确地数出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数数活动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寒假就要到了,我准备了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

生1:我们组有铅笔、橡皮、糖果、幸运星。

教师: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

(学生选了自己喜欢的奖品,放在面前。)

教师:听清要求,请你很快得数出10个奖品。

(学生从袋子里边拿边数,数出了10个奖品,放在面前。)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啊,就这么多。

教师:请你再数出10个。

(学生从袋子里又数出了10个,放在桌上。)

教师:现在是多少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20个。

教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教师: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2:有80个。

(教师引导生2把话说完整。)

生2:我的糖大约有80块。

生3:我的铅笔大约有200枝。

生4:我的星星大约有70颗。

生5:我的橡皮大约有90块。

……

教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

(学生能数那么多奖品非常兴奋,非常认真地数着……陆续有学生数完了。)

教师:谁来说说你数了多少?

(学生抢着举手回答,都想把自己数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6:我数的铅笔是98枝。

生7:我数的星星是100颗。

生8:我数的橡皮是89块。

生9:我数的糖是100块。

……

教师:小朋友数了那么多奖品,大家数的结果都不一样,老师想知道大家是怎样数的,谁愿意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教师:我记得刚才有位同学数的是89块橡皮,你来数数好吗?

(教师帮这位同学把橡皮拿到前面,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块橡皮。)

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一)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2—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之间的关系,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指能用计数单位来描述抽象这个数)。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知识与经验:
1、知识:2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对个位、十位的认识是学生的知识基础。
2、经验:生活中积累的“数数”的经验,集合的思想(10个一是1个十迁移到10个十是一百),等量代换思想(用小棒代替企鹅)。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教具:每组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引入:今天一位远方的小客人来到了我们中间(随之出示一只企鹅)同学们看看它是谁呀?谁知道企鹅的家在哪里呢?你在电视上或书上看到过南极吗?对于南极你知道哪些知识?现在有许多国家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我国1985年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曾经有两位小朋友来到了南极,我们看看他们在南极见到了什么?(出示挂图)
2、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三个问题:“有多少只企鹅?”“多少只海鸥”?和“有多少只贼鸥”?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到底有多少只企鹅呢?
(1)数一数
①猜。同学们,猜猜看有多少?怎样才能知道你猜得对不对?(数一数)
②数。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用铅笔指着数。
③交流。哪个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企鹅?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可能有一只一只数的,2只2只数的,5只5只数的,10只10只数的)虽然大家刚才数的方法都不一样,但都数出了是100只企鹅。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④概括。老师觉得,我们在数的时候,可以一只一只的数,也可以2只2只的数,数出10只以后用笔圈起来,用同样的方法接着往下数。数出10只以后再用笔圈起来,最后再10只10只地数--10、20、30……
(2)摆一摆
①如果我们用小棒摆一摆100这个数应该怎么办?(①一根一根地摆,摆100根。②两根两根地摆。③十根十根地摆。)
②十根十根地摆怎么摆?(说明先数出10根,捆在一起)
③拿出你的小棒,数出10根捆在一起,看谁做的好。
④请5个小朋友站起来举起你的小棒,一共多少根?(老师领着数:一个十、2个十、3个十、4个十、5个十是50根)
⑤再请一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是几个十?有多少根?再请两个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多少根?(8个十是80根)还不够100根,怎么办?
⑥现在咱们一块来数一数好不好?(10、20、30……100;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共有100根。)(贴第3页的小棒图,板书:10个十是100。)
(3)用计数器表示
①同学们能不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概括:在十位上放一个珠子是10,放2个珠子是20……10个珠子是100,把10个珠子都去掉,可以用前面的1个珠子代替它们。
③生随师摆,同时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是100。(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④大家看,这个珠子现在所在的位置应该叫什么?为什么?
⑤师拨珠,生倒数:100、90……10。
2、有多少只海豹?
(1)数:用笔尖指着数一数海豹有多少只?
(2)摆:你能不能用小棒把24这个数摆出来?小组合作你们是怎么摆的?
(3)用计数器表示:谁能在计数器上把24拔出来?试试看你是怎样拨的?
(4)概括: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
3、有多少只贼鸥?(同1、2步骤类似)(板书:23里有2个十和3个一)。
4、概括:
(1)指着板书:100:10个十;24:2个十和4个一;23:2个十和3个一。猜想一下,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十和2个一是多少?(板书)
(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这些数都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位上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表示几个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三)自主练习
1、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2、我说你数。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3、数一数,填一填。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6—9页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天上的鸟多还是冰上的鸟多,实际上是求47大还是32大),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数学思考、数感)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学生知识经验分析:
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
100以内数的读写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重难点关键分析:
本节课重点使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掌握以及用符号来表示是本节课的难点和关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随着小科学家们来到南极参观考察,这一节课继续我们的南极之行好吗?。
出示情境图(把文字遮盖),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提出以下问题:天上有多少只海鸥?冰上有多少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豹?左边有多少只企鹅?右边有多少只企鹅?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或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多少?左边的企鹅比右边的企鹅多多少?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这些问题正好是小科学家想知道的,我们来帮他们解决吧!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估数、数数
师:大家都很想知道海鸥、海豹、企鹅的只数,现在就请大家来估计一下,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估计数,并简单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师: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靠估计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认真的数一数才行。
教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数出天上的海鸥(四十七只)、冰上的海鸥(三十二只)、海豹(二十五只)企鹅(三十九只)、数并在情境图上出示(用大写)。
2、写数、读数
(1)师:对于这次南极考察,这可都是重要的数据,赶紧帮小科学家记下来吧!
找一名学生写在黑板上,其余写在练习本上,共同订正时,可以纠正一下写法。
(2)请板演同学读出写的数,评价后全体同学齐读。
在计数器上拨出以上各数。按老师要求一个数一个数拨出,注意订正反馈,每拨完一个数就大声读出来。
3、概括读写法则
师:(指板书)这些数同学们既会读又会写,真了不起,那你发现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有什么规律吗?
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先读出,再写出,然后总结。(学生可能会答读写都是从左向右,也可能答先读写十位上的数,再读写个位上的数,)先肯定学生以上的说法,然后用计数器演示使学生明白,左边这一位是十位,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十”;右边这一位是个位,1个珠子表示“1”,左边这一位十位对于个位来说就叫“高位”)。所以我们读写时都是从高位起。
4、数的大小比较
(1)师:小科学家们还想弄清是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是企鹅多还是海豹多?大家还能帮助解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47比32大,所以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39比25大,所以企鹅比海豹多。
师:噢!只要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就知道谁多谁少了。
教师板书47和3225和39
(2)师:那你又是怎样比较47和32的大小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学生答案可能为:47比40大,32比40小,所以47大,32小。
以数的组成说明:47比4个十要多,32不够4个十。
可能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7排在32后面,所以47比32大。
对以上说法,都给予肯定表扬。并用同样的方法比较25和39的大小。
(3)师:怎样用符号把47和32连接起来,还能看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引导学生用“>”和“<”连接。教师板书:
47>3232<47
师:你能用符号连接25和39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25<3939>25
(5)拓展延伸
师:(指板书)能否写出几个这样的式子?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师:(指板书)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用语言简单总结大小比较的规律。
(三)自主练习
1、课本第1题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一读。
先让让学生表述出计数器每个数位上珠子的个数。独立填写,汇报答案。共同订正时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把所填数读出来。
2、课本第3题填一填,比一比。
先表述出计数器每个数位上的珠子数,然后写出每个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比较出数的大小,最后填上“>或<”。
(四)概括总结及评价
引导学生梳理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10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知识点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

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

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注意题型:

个位上的数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3,这个数是()。(写完记得对照题意检查一遍)

练习题

一、填空

1、100里面有()个十,45里面有()个一。

2、45读作();七十四写作()。

3、98里面的“9”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二、判断

1、96读作:六十九。()

2、个位是4,十位是5这个数是45。()

3、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100里面有(10)个十,45里面有(45)个一。

2、45读作(四十五);七十四写作(74)。

3、98里面的“9”在(十)位上,表示(9)个(10);“8”在(个)位上,表示(8)个(1)。

二、判断

1、96读作:六十九。(×)

2、个位是4,十位是5这个数是45。(×)

3、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

青岛版一数下《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学反思


学生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时错误颇多。主要错误类型有:

①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

②书写规范问题。如数位没对齐,加号忘记写,书写顺序不对或进退位的记号搞错等;

③不能正确进位或退位。该进位或该退位时不进或不退,不该进位或退位时却退了;

④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是在写竖式时将题目数字抄错,有的学生是加减混淆,在同一题中一会算加一会算减。

针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认为在平时的笔算教学可以做以下的努力。

一、基础口算要过关。

口算作为一种技能是孰能生巧的。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或课后练习中要加强对基础口算的练习。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要保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状态。

二、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课本中出示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算理,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在平日的教学中我都没有让学生实际独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投影仪下代为操作或者直接课件演示。事后想想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亲自操作小棒,有了把小棒满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对于理解个位满十进一的道理就数到渠成了,我想对鈥湶桓媒蝗唇烩€澋恼庵窒窒笥Ω没嵊兴镏?/p>

三、加强检查。

教给学生一定的检查方法。如鈥湸植殁€潯O瓤纯从忻挥新┬吹模绾崾降拇鸢傅龋蚶霉浪阕龀醪降募觳椤b€溝覆殁€濃€斺€斺€溡欢浴⒍恪⑷殁€潯O榷蕴饽渴欠癯恚缓竺勺〈鸢钢匦孪爰扑愎蹋俸拖惹按鸢感6裕詈蟛榭词欠窆娣叮缡皇欠穸云氲取?/p>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演示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投影片演示,或用多媒体设备演示)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竖式的计算方法.下面就请大家来看两道题目的计算过程.[演示动画“连加”]

(1)演示54+26+15=的计算过程

(2)问(演示完54+26+15=的计算过程后):哪一种计算方法最简便,为什么?

(3)演示90-58-24=的计算过程

(4)问(演示完90-58-24=的计算过程后):在计算这道题时要注意点什么?

[1.在用竖式计算90-58这一步时,要注意十位上有退位;2.计算第二步时,如果能够口算,就不用写竖式了.]

2.复习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演示动画“加减混合”]

(1)开始演示动画“加减混合”,准备进行观察对比.

(2)复习各种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问:这几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说一说每一组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演示动画“加减混合”,印证学生的回答.

二、新授

1.教学例3、例4

(1)出示例3和例4两道例题

(2)问:谁来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问:说一说,这两道题与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和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1.上节课学习的题目不是连加就是连减,题目中的运算符号都相同.2.上节课学习的题目都不带小括号.

联系:1.今天学习的题目跟上节课学习的题目都要写竖式计算.2.我们能向上节课一样,想出不同的竖式的写法.]

(4)学生独立试做例3和例4(教师行间巡视,随时请不同做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5)在学生们试做的两种方法中,对比,择优.引导学生选择省时省力的算法.

(6)问:例4有没有简便写法?为什么?

(7)师:谁来说一说,做像今天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抄数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因为把数抄错出现计算错误;

2.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3.在计算之前要先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运算顺序错了,题目就该算错了.]

2.对比小结

问:这节课学习例3和例4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点?[1.例3不带小括号,例4带小括号;2.从根本上来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不同]

3.巩固练习

56+24-30=67-34+39=

32+(55-46)=76-(13+42)=

要求:做题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可以按顺序将四道题目依次做完,做题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可以从每个做一做里任选一道题计算出结果.

4.归纳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百或是需要说明的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想出的方法以外,谁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今天学习的题目吗?

(4)今天学习的题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因此在教学开始时,便通过一个动画很好地复习了这部分内容。

随后又通过一个动画,形象地演示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通过自主的选择,发现、掌握运算顺序。

探究活动

讨论会:迎新生

活动目的

增加学生对连加的认识.

讨论题目

下面是开学前一天,六一小学大队辅导员和大队干部们的对话:

李老师:为了迎接新生入学,我们要给每一名新学生制作一朵小红花.还要布置好带新生进教室的人员.

六年级的四个大队长齐声说:“放心吧,李老师,我们年级已经把这些事都包了!”

六一班的大队长说:“我们班的同学们已经做好了57朵小红花了.”

六二班的大队长说:“我们班的同学们也在做小红花,已经做好了49朵了.”

六三班和六四班的大队长说:“李老师,我们两个班的同学们已经把126名新生明天要坐的椅子都摆好了.”

六一班的大队长又说:“明天,我们班有23名同学负责迎接小同学,28名同学负责给小同学们戴小红花.”

六二班的大队长说:“明天,我们班有25名同学负责迎接小同学,22名同学负责给小同学们戴小红花.”

李老师说:“你们的工作可真主动,不愧是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你们在一起算一算,做的小红花够不够,给一年级小朋友戴花的人够不够,如果不够,从五年级补上.”

“您就放心吧!没问题.”

小读者们,请你从中找出有用的条件来算算,他们准备的小红花够吗?是不是每一个一年级的新生都有人负责给他(她)戴上小红花呢?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有条件的可由学生表演.

2.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叙述本组结论.

3.教师评判,给结论正确者戴上小红花.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

青岛版一下《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一系列海边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组成具有逻辑联系的鈥溛侍獯€潯H醚诮饩稣庖淮侍獾墓讨校Щ崃轿皇蛹趿轿皇募扑惴椒āR苊獾ゴ康募扑憬萄В醚寤峒扑闶墙饩鑫侍獾墓ぞ摺?/p>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儿童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如: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用口算、也可以估算或比算;在用竖式计算时,如:笔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和比较,自主选择方法。

3、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或过于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积算的作用。

《青岛版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99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